当前位置: 首页 > 学习资料 > 高中语文试题 >

吉林省延边州2017届高三下学期复习质量检测语文试题及答案(6)

来源:海博学习网 www.exam58.com    发布时间:2017-03-14 10:21
延边州2017年高考复习质量检测语文试题参考答案
一、
(一)
1.D (“这些问题在《美学》一书中得到科学合理的解决”错误,文中说“这是前苏联著名美学家、文献学博士尤•鲍列夫教授在他所著的《美学》一书中提出的。在其分析杂技艺术本体和追求时,有些看法值得商榷,但很多观点是正确的”,根据这些信息,“科学合理的解决”不准确。)
2.A(根据原文“一直”说法错误,且“杂技是技艺,而不是艺术”不是科林伍德提出来的,而是美学家根据《艺术原理》中的观点,认为“杂技是技艺,而不是艺术”。)
3.A(强加因果,西方的艺术史论学者对中国杂技的历史不熟悉,不是科林伍德片面评价人类最古老的艺术杂技的原因。)
(二)
4.C(C项,“《钱锺书手稿集》的象征意义远大于它的实际意义”的说法有误。文中说道:“杨先生深知这些笔记积聚了钱先生毕生读书所得,即便他用不上了,但对那些有志读书、研究中外文化的知音者来说,总该是有用的。”不能低估它的实际价值。)
5.①出版钱先生的书稿,勤勉执着,扶助后学者。杨先生虽然已是九十多岁高寿的老人,但为《钱锺书手稿集》的编撰呕心沥血,劳作不止。她做这些,不为名,不为利,只是为了给后来的研究者以帮助,学人风范,令人叹服;②与编辑们的交往,谦和热情,温暖身边人。看到样书,杨先生习惯性地合掌连说了好几声“谢谢”。编辑们心急如焚,而杨先生却总是说:“别着急,慢慢来,做好!”淡定中透着对他人的关心与宽慰,学人情怀,让人感动。(答对一点给2分,答对两点给4分。如答其它方面,言之成理引材料分析也可给分)
  6.①本文并非为杨先生本人做传记,而是以和晚年杨先生的有限交往为视角再现杨先生的崇高精神与可敬品格,因此,对杨先生个人的成就毫不涉及是合理的,这种处理也不会降低杨先生在广大读者心目中的地位。(阐述合理性2分)②本文以“杨先生的温度”为题,寓意深厚。其中的“温度”二字尤其值得品味:可以理解为杨先生的品格、精神、风范、气质带给人的温暖与激励。(明确深意2分)③一个年逾九十的长者,依旧有一颗滚烫的心,对这个世界、对年轻人充满了热忱。她在与编辑们相处时流露出的善良与温暖,还有在编辑出版《钱锺书手稿集》过程中体现出的执着与淡定,无不使我们感受到这位行走于人生边缘的伟大女性留给我们的温暖。(结合材料1分)
7.AE(B.“实则是‘以毒攻毒’”表述有误,拐子瘌痢并不是一个真正的坏人,而让他担任巡山员,也不能说是一条毒计。C.“小说意在以这些细节揭示禁山给人们的日常生活带来的诸多不便”不够准确。D.“老家人对禁山从之前的抗拒反对开始变得理解接受”表述有误,当初对于禁山,老家人除了几个人反对比较激烈外,大多是赞成的。)(答对一项给2分,答对两项给4分。)
  8.①愚昧狭隘。拐子瘌痢因不谙农事,靠砍柴为生,因而激烈反对禁山,甚至放下重话——谁要禁山,就跟谁拼命。②忠于职守。被村里选为巡山员,三五天就敲着破锣,扯着喉咙喊着“砍树一棵,杀猪一头!”的禁令。③严格执法。将半夜上山砍树的乌佬逮了个正着,按禁山村规,把乌佬家的大肥猪杀了全村分肉。(答对一点给1分,答对两点给2分,答对三点给4分。)
  9.(1)我认为加上这个结尾好。
    ①情节结构上,呼应开头。祖父当年“荒得兔子都不愿待了”的叹息,变成了今天“回望”中满山绿树的掩映,文章首段与尾段在鲜明的对比中,展现了故事情节的完整性,达到了首尾圆合的效果。
    ②人物形象上,鲜明突出。祖父身体力行带动了村里人,还了家乡“常青的山”,结尾一段的“回望山中祖父的坟茔,却找不出一点儿痕迹”,更加凸显了祖父心系家乡、造福一方的默默付出、不求显耀的淳朴情怀。
    ③主题思想上,丰富深刻。结尾段的“回望”升华了主题,既是对祖父最好的告慰,更传达出人们对以祖父为代表的老一辈的智慧、远见的由衷赞佩。
    ④艺术效果上,言有尽而意无穷。结尾从上一段的写实“坟包上郁郁森森,都是那些指头粗细、绿意盎然的黄荆树”,转向了一种近似悠远、绵延的写意,“回望山中祖父的坟茔,却找不出一点儿痕迹。”留给读者的是无尽的怀念与思考,含义深刻而韵味无穷。
(2)我认为加上这个结尾不好。
    ① 情节上:因为前一段已经描写了祖父坟包上的绿树掩映的情景,情节上已经交代清楚,结构上也首尾呼应,没必要再补写一段。
   ②人物形象上:截止到前一段,对祖父的心系家乡、造福一方的大我精神与默默付出、不求显耀的淳朴情怀就已经表现得比较充分了。
   ③主题思想上:前文将祖父这一辈最深沉的的家乡情结、最诚挚的责任意识与最朴实的环保思想挖掘得比较深刻了,再补上一段,反而让读者花费心思去琢磨,实为闲笔,拖沓多余。
(分条答出3个方面即可。每方面2分,每方面阐述理由1分,结合文本1分。)
二、(一)
10.C (答题时首先应结合上下文语境,大体理解所断语句的意思;然后再抓住一些外在标志作为辅助依据,如本题中的人物关系“上”“天馥”等,对话标志“谓”等;最后还可比对各选项,尤其要仔细思考辨析断句停顿有出入的地方。在此基础上,不难选出正确答案。)
11.C(一个皇帝所用年号少则一个,多则十几个。如唐高宗有14个;明清皇帝大多一人一个年号,故后世即以年号作为皇帝的称呼,如永乐皇帝、康熙皇帝等。)
12. A(“各持一说”的是河道总督靳辅和于成龙,不是李天馥。)
13.(1)不久(李天馥)升任户部侍郎,又调到吏部任职。他拒绝一切馈赠贿赂,性情严厉,不徇私情,考核官吏政绩时(人们)称赞他公平。(“擢”“苞苴”“铨政”各1分,句意2分。)
  (2)皇上亲自征讨厄鲁特,平定北方大漠,战争刚刚停止,天馥致力于清静和平,让老百姓能够得到休养生息。(“朔漠”“甫息”“务”各1分,句意2分。)
【参考译文】
   李天馥,字湘北,河南永城人。他的祖辈在明朝初年因为军功得以世袭庐州卫指挥佥事,在合肥安了家。有一个同宗族的子弟是永城卫籍贯,李天馥就用永城卫的籍贯(参加了乡试考试)考中了举人。顺治十五年,考中进士,被选拔为庶吉士,授予检讨的官职。他见闻广博,善于选取其中精要,用心研究经世之学,名声很大。多次升迁之后担任内阁学士,充任经筵讲官。每次当值侍奉皇上时,有什么见解,他都毫无隐瞒地全部陈述出来,圣祖皇帝很器重他。康熙十九年夏天,遭遇大旱灾,(皇上)命(李天馥)和大学士明珠会同三法司审查复核囚犯,有值得同情或证据不全有所怀疑的罪囚,都按照最末一等替他们减刑。不久(李天馥)升任户部侍郎,又调到吏部任职。他拒绝一切馈赠贿赂,性情严厉,不徇私情,考核官吏政绩时(人们)称赞他公平。康熙二十七年,升任工部尚书。河道总督靳服建议修筑高家堰重要提防,约束黄河水道使之从清口流出,停止疏通海口;于成龙主张疏通下河(入海口)。皇上召两人进京入宫问询,(两人)仍然各自坚持自己的说法,(皇上)将此事下达给朝中大臣详细讨论,李天馥认为下河海口应当疏通,高家堰重堤应该停止修筑,皇上认为李天馥说得对。李天馥曾先后在刑部、兵部、吏部任职。
    康熙三十一年,被授予武英殿大学士。皇上说:“机密的事务责任重大,不能任用喜欢多事的人。李天馥为人老成,清廉谨慎,学问品行都很优秀,我知道他一定不会生事。”康熙三十二年,(李天馥)因为母亲去世而回到原籍,皇上赐给他亲笔书写的“贞松”匾额,用大儒的学识勉励他;又说:“李天馥侍奉我三十多年,不曾有过失。三年时间很快就过去了,命令(有关部门)把李天馥担任的官职暂时空缺起来,等他守孝期满回来。”康熙三十四年,李天馥服丧期满,(朝廷)起用他担任先前的官职,进入内阁处理政事。皇上亲征厄鲁特,平定北方大漠,战争刚刚停止,天馥致力于清静和平,让老百姓能够得到休整。他曾说:“变法不如守法。奉行现成的法规制度,严格实施,不偏移一丝一毫,才是我报效国家朝廷的方法啊。”康熙三十八年,李天馥去世,谥号为“文定”。
    李天馥在位时,注重人才,曾响应皇上诏令举荐彭鹏、陆陇其、邵殿尧,(这些人)最终都成为名臣。(李天馥)担任学士时,冬月审查复核囚犯,有一名知县李方广犯罪被判处死刑,李天馥说这个人有才华,得以暂缓处决,不久就因为遇上大赦免除死刑。刑部的囚犯很多人(因为监狱条件恶劣)死在狱中,李天馥筹集建造房屋的材料,为囚犯建造了更多牢舍,根据罪行的轻重让他们分别在不同的牢房里,存活下来的囚犯很多。李天馥侍奉父母很孝顺,在服丧期间在父母墓旁搭盖茅屋守墓,有一双白燕飞来,不离开,人们称他守墓的茅屋为“白燕庐”。他的儿子李孚青,考中进士,担任编修的官职。父亲去世后服丧而回乡,不再出来做官。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