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学习资料 > 高中语文试题 >

山东省济南第一中学2018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2)

来源:海博学习网 www.exam58.com    发布时间:2017-11-13 13:13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张温,吴郡吴人也。温少修节操,客貌奇伟。权闻之,以问公卿曰:“温当今与谁为比?”大司农刘基曰:“可与全琮为辈。”太常顾雍曰:“基未详其为人也。温当今无辈。”征到延见,文辞占对,观者倾竦,权改容加礼。罢出,张昭执其手曰:“老夫托意,君宜明之。”拜议郎、选曹尚书,徙太子太傅,甚见信重。时年三十二,以辅义中郎将使蜀。权谓温曰:“卿不宜远出,恐诸葛孔明不知吾所以与曹氏通意,以故屈卿行。若山越都除,便欲大构于丕。行人之义,受命不受辞也。”温对曰:“臣入无腹心之规,出无专对之用,惧无张老延誉之功,又无子产陈事之效。然诸葛亮达见计数,必知神虑屈申之宜,加受朝廷天覆之惠,推亮之心,必无疑贰。”温至蜀,诣阙拜章,蜀甚贵其才。还,顷之,使入豫章部伍出兵,事业未究。权既阴衔温称美蜀政,又嫌其声名大盛,众庶炫惑,恐终不为己用,思有以中伤之。会暨艳事起,遂因此发举。艳亦吴郡人也,温引致之,以为选曹郎,至尚书。艳性狷厉,好为清议,见时郎署混浊淆杂,多非其人,欲臧否区别,贤愚异贯。而怨愤之声积浸润之谮行矣竞言艳及选曹郎徐彪专用私情爱憎不由公理艳彪皆坐自杀温宿与艳彪同意数交书疏闻问往还即罪温权幽之有司,下令曰:“昔令召张温,虚己待之,既至显授,有过旧臣,何图凶丑,专挟异心!呜呼温也,免罪为幸!”将军骆统表理温,乞恕之,权终不纳。后六年,温病卒。二弟祗、白,亦有才名,与温俱废。
(节选自《三国志•张温传》)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而怨愤之声/积浸润之/谮行矣/竞言艳及选曹郎徐彪/专用私情爱憎/不由公理/艳彪皆坐自杀/温宿与艳彪同意/数交书疏/闻问往还/即罪温/
B.而怨愤之声积/浸润之谮行矣/竞言艳及选曹郎徐彪/专用私情/爱憎不由公理/艳彪皆坐自杀/温宿与艳彪同意/数交书疏/闻问往还/即罪温/
C.而怨愤之声积/浸润之谮行矣/竞言艳及选曹郎徐彪/专用私情爱憎/不由公理/艳彪皆坐/自杀/温宿与艳彪同意/数交书疏/闻问往还/即罪温/
D.而怨愤之声/积浸润之/谮行矣/竞言艳及进曹郎徐彪/专用私情/爱憎不由公理/艳彪皆坐/自杀/温宿与艳彪同/意数交/书疏闻问往还/即罪温/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拜,古代官职任用语,指授予官职,“授”“除”“摄”“封”也表此意。
B.行人,对使者的称呼,奉命前往四方出使他国,也掌管接待诸侯使者之礼。
C.部伍,既是军队的编制单位,也泛指军队,文中使用的是第二个意思。
D.有司,指主管某部门的官吏。古代设官分职,各级官吏各有专司,故称有司。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张温少修节操,声名远扬。朝中公卿给予他很高的评价,纷纷表示愿与他结交,孙权也对他礼遇有加,非常信任。
B. 张温受命出使,娴于辞令。他用既谦虚又透彻的分析劝慰消解孙权对蜀国的担忧,出使时又赢得了蜀国对他的尊重。
C. 张温才高名显,招致嫌忌。张温使蜀遭孙权猜忌,孙权借张温与改革弊政却遭祸的暨艳等人有往来的由头,治了他的罪。
D. 张温始兴终废,为才所累。他以才名被孙权发掘重用,又因才高被猜忌冶罪,侧面折射了统治者对待贤才上的得失。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1分)
(1)卿不宜远出,恐诸葛孔明不知吾所以与曹氏通意,以故屈卿行。(5分)
(2)权既阴衔温称美蜀政,又嫌其声名大盛,众庶炫惑,恐终不为己用,思有以中伤之。(6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
秋风(其二)
杜  甫
秋风淅淅吹我衣,东流之外西日微。
天清小城捣练急,石古细路行人稀。
不知明月为谁好,早晚孤帆他夜归。
会将白发倚庭树,故园池台今是非。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           (    )(    )
A.诗的第一句直陈题目,写秋风的声响,又以“我衣”二字代人入境,让人似感身上寒意,为全诗奠定基调。
B.第二句为诗人远望 所见,逝水滚滚东流,残日西堕,光线微弱,让人顿生暮年如是、桑榆晚景的感伤。
C.第三、四两句写秋风起天气清,风中传来声声急促的戍军练兵之声,山高路窄,小径少人行,四周一片寥落。
D.诗的前四句重在写景,诗人身上所感到的,眼中所见到的,耳中所听到的,天地四方,暮景处处,寒冷凄绝。
E.秋风起而动归思,对着眼前的风中衰景,诗人期待有朝一日回归故里,安慰家中倚树盼归白发苍苍的老人。
15.有人说,诗歌的后四句诗人抒发思归之情,“悲中有乐,乐而更悲”,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5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5分)
(1)白居易《琵琶行》中通过环境描写来侧面表现琵琶女演奏之后的音乐效果的诗句是“               ,           ”。
(2)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      ,      ,       ”三句,援引南朝宋文帝刘义隆轻启兵端最终落败的古事,告诫南宋朝廷慎之又慎。

三、语言文字运用(18分)
17.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   )
①有关专家指出:导致此轮房价大幅度上涨的主要原因是货币扩张速度太快,控制房价必须从收缩货币入手,否则,其他措施只能是扬汤止沸。
②2016年9月,中国政府再次公布了“中国制造2025”规划,中国智能制造正迎来一个非常重要的发展时期,对于制造业来说,可谓机不可失,时不我待。
③第四届中国机器人峰会上,一场中雨猝不及防地突然降临,名为“小远”的安防巡逻机器人却在雨中从容“执勤”。
④韩国总统文在寅在昨日的报告中惊悉,除部署在星州的2台“萨德”系统移动发射架外,还有4台发射架暗度陈仓运抵韩国。
⑤物质生活水平的确比过去提高了许多,这一定程度上让许多家长对孩子的愿望予取予求,长此以往容易使孩子缺乏耐心和吃苦精神。
⑥干这种职务的人大半是带工的亲戚,或者是在地方上有一点势力的流氓,所以在这种地方,他们差不多有生杀予夺的权力。
A.①③④     B.①④⑥    C.③④⑤         D.④⑤⑥

1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                                         
A. 2017年7月1日,香港回归祖国20周年,香港社会各界庆祝活动不断,央视新闻也开启了以“我中意的香港”为主题的互动平台。
B. 中华传统文化具有强烈的现实性、变异性,它无时无刻不在影响、制约着今天的中国人,为我们开创新文化奠定了历史的根据和现实的基础。
C. 印度电影《摔跤吧!爸爸》意外走红,不仅以超5亿元的高票房打破了印度电影在中国内地的票房纪录,还连续多日牢牢占据单日票房榜首。
D. 经过30多年的快速发展,人们的诉求实现了从生存到生态、从温饱到环保,“会呼吸的痛”让人们渴望干净的空气和水。

19.把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语段,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    )                            
①从汉字笔画的统计分布规律来看,这种做法是值得商榷的。
②不少人认为简化汉字的理想目标是把十画以上的字简化到十画或不足十画。
③为了增强区别性,对那些笔画较多的非常用字还是不去简化为好。
④文字的应用首先要保证看和读的方便,要有相当的清晰性和区别性。
⑤但把笔画全部减到十画或不足十画,势必增加大量的形近字,给看和读带来困难。
⑥其次才是笔画简单,写起来省事。
A.②①④⑥⑤③ B. ②①⑤③④⑥ C. ④⑥②①③⑤ D. ④⑥③⑤②①
20.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  )(3分)
A.你是班上的“笔杆子”,我想向《高中生》投稿,烦请你把我的这篇大作斧正一下。
B.明日是我的18岁华诞,我准备明晚邀请几位好友一起庆祝,到时,请你屈驾光临。
C.李教授出差路过此地,受到了同窗好友的热情接待,分别时,他连说:“叨光!叨光!”
D.我起身与舅舅告别,舅舅送我到大门口说:“实在对不起,我太忙了,我留步了。”

21.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6分)
乡土文化,无论是物质的、非物质的都是不可替代的无价之宝。对乡土文化的保护和延承也必须覆盖物质的、非物质的各个领域,  ①   ,即使要利用它发展旅游等产业,也要突出“保护第一”的原则。对乡土文化最有效的保护是  ②   。所谓“积极的延承”指的是:既要继承乡土文化传统的东西,也要适应现代生活需求创造新的东西;既要保护好原生态乡土文化,又要创造新生态乡土文化。所谓“全方位的延承”指的是:既要延承乡土文化的“文脉”,也要有选择地沿承作为乡土文化载体的“人脉”;既要延承 乡土文化的物质表象,即“形似”,   ③  ,即“神似”。
四、写作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对于不少年轻人来说,若没有日历的提示,一些传统佳节到底是哪天可能并不清楚。诸如“寒食节”、“重阳节”、“腊八节”,其起源、内涵、习俗早被淡忘。而感恩节、圣诞节等西方节日,却得到不少人的热捧;像11月11日“双十一”,5月17日“吃货节”等人造节日,也已成为大众购物消费的狂欢节。
      为何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对“节日”这个问题,你有什么样的看法?请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作文,表明你的态度,阐述你的观点。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诗歌除外),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