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学习资料 > 高中语文试题 >

安徽皖西南50所名校联盟高三2017年11月联考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

来源:海博学习网 www.exam58.com    发布时间:2017-12-04 13:47
安徽皖西南50所名校联盟高三2017年11月联考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在现代汉语词典中,“进步”绝对是一个铁定的褒义词,科技进步、经济增长、社会发展……“进步”观念在人们心目中成了一条不证自明的真理:以人类理性为内核的科学技术日益发展,带来以经济增长为指标的物质生活日益舒适,人类社会随着时间流逝线性进步,永无止境。不料想,在社会高速发展进步若干年后,人们渐渐发现“进步” 已经连带出太多的问题,以至让进步举步维艰,很难持续下去。于是“进步” 开始成为哲学、社会学、历史学反思质疑的对象
在英国历史学家约翰·博瑞看来,这种高扬物质主义和工具理性的进步论的出现其实很晚,是启蒙时代的产物。在这之前,历史学界占据主流地位和压倒优势的反而是“退步论”,人类社会中一些最伟大的思想家的历史观都是倾向于“退步论”的。如柏拉图、亚里士多德,他们都是相信在人类社会早期曾经存在一个“单纯质朴、天真自在的黄金时代”,历史的发展是人类一再堕落而又力挽堕落的过程,这和《圣经》里表述的历史观也是大体一致的。
从18世纪初期算起,人类社会高速发展三百年后,人们渐渐发现,这种发展进步带给人间的并非全都是福音,20世纪连续两次世界大战,暴露了工业文明时代人性的畸变,在奥斯威辛集中营的毒气库和广岛原子弹爆炸的废墟上,是超高效、大规模的生命毁灭。给这种“进步论” 更响亮地敲起警钟的,是地球上,接踵而至的生态灾难和日益逼近的生态危机。在一个有限的空间里追求无限的发展,岂不是一场自欺欺人的美梦吗?“进步论” 在走红近三百年后,“进步”的初衷似乎已经大部分落空,在今天的社会学界和历史学界,“进步论” 渐渐失去了大半信誉。
实际上,“进步论” 从产生伊始就不断受到质疑和反思、批评和抵制。十八世纪法国哲学家卢梭可以看作反对“进步论”的一位旗手,他断定“社会发展是一个巨大错误。”在卢梭之后,再次对现代文明进步论发起攻击的是法兰克福学派的思想家们。本雅明指责说:进步的概念在历史的线性过程中使用是一种误用,误用了牛顿物理学的时间观。马尔库塞则用同样尖刻的语言指出“集中营、大屠杀、世界大战和原子弹这些东西都不是向‘野蛮状态的倒退’,而是现代科学技术和统治成就的必然结果”。在法兰克福学派思想家的批判下,由科学技术和工业生产决定的社会进步论已经成为一种“现代神话”。
有趣的是,启蒙话语中的“进步观念” 本来是力求以“科学”为依据的,后来,在科学内部也开始了,对于这种“进步观念” 拆解与颠覆。在爱因斯坦发现物理学的相对论之后,人们同时也发现“进步” 所依托的“时间”,并不是绝对的、直线的、匀称的、无限的。爱因斯坦在晚年常发出如此感叹:“人类对于无尽止进步的信心,仅在五十年以前还是那么广泛地流传着,现在却好像已经完全消失了。”
(摘编自鲁枢元《关于进步文学论的反思》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进步” 的观念虽然是不证自明的真理,但进步的止步还是引起学界对“进步”的质疑。
B. 相对于“黄金时代”, 人类社会其实一直是退步的,这种状况直到启蒙时代才发生变化。
C. 两次世界大战、接踵而至的生态灾难和日益逼近的生态危机等,令“进步论” 渐失信誉。
D. 近三百年来,思想家们对“进步论”屡有批判,法兰克福学派甚至揶揄它是“现代神话”。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文章从实践史和思想史中取材,针对进步主义的历史观作了层层深入的反思和质疑。
B. 文章引入了从柏拉图到马尔库塞等思想家对进步论的批判,指出进步论的错误所在。
C. 用“进步” 初衷落空的论据“摆事实”的同时,文章还论及了“进步论”的逻辑谬误。
D. 科学内部对“时间” 概念的颠覆,使依托“时间”、 力求“科学”的进步论失去前提。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进步观念与科学和理性相关联,但其“理性” 其实是一种工具理性,而“科学”则指向物主义。
B. 进步论者,相信未来更好,退步论者过去最好,以此看来,推崇三代盛世的孔孟和歆羡远古社会的老庄也是退步论者。
C. 奥斯维辛集中营的毒气库说明,科技进步带来的不都是人类福祉的进步,他同样能带来人类灾难制造能力的“进步”。
D. 根据牛顿物理学的时间观,可以推出人类社会能够无尽止地进步,而根据爱因斯坦的时间观,结论正好相反。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蜜蜂
李娟
多时候纯粹自来熟。不管认不认识的人,打起招呼来甜美又亲热。她有一绝招,把人家的职业与称谓挂钩。这样,永远不用费心记人家的姓名,也不怕搞错。挖煤的,她管人家叫煤老板;烧砖的,叫人家砖老板;养獭兔的,则是獭老板……獭老板无可奈何,只得装没听到。隔壁那几家种地的,则统统都是“地老板”。至于养蜂的,当然就是蜂老板咯。
粉是葵花开花时节的一项重大工作。每年到了这个时候,相邻的土地都会联合起来雇蜂。可今年的葵花收成的惨淡已成定局。地老板们损失惨重,加上前段时间雇工和化肥的价格大涨,病虫害严重,每家每户的农药钱也花了不少。很多地老板一时都拿不出钱来。虽说雇蜜蜂比人工授粉便宜多了,一亩地才二十块钱。可几百亩下来也不是个小数字。我家就这么一点地,也得花好几千块钱呢。
不知出于什么规矩,化肥农药都可以赊账,但蜜蜂绝不事后给钱。一时间,大家都急上了火。我妈一看到蜂老板上门收账就想溜之大吉。
在这件事上,我妈还曾幻想,到时候悄悄赖过去……
她说:“大家的地一块挨着一块连在一起,又没拉网,也没挂牌子,蜜蜂怎么知道哪块地付过钱哪块地没付过?它们给我们隔壁授粉的时候肯定会顺便飞到我家干点活的!”
虽然觉得她很无赖,但又觉得她说得有理。
后来才知,人家蜂老板才没那么笨呢!授粉之前,这一大片地得统一收齐了钱才开箱放蜂。哪怕只有一家的钱没到位,他都死活不会放蜂。就算蜂老板不催你,其他种地的邻居也会车轮战碾死你。花期紧张,如果拖拖拉拉不交钱,错过花期再授粉就来不及了,到时候结出的葵花子全都空壳。
可随着花期一天天到来,不但地老板们急了,蜂老板也急了。
他四处催账,步行走遍这片万亩土地,挨家挨户喝茶、聊天、诉苦。
他可能终于意识到这一次大家是真穷,真的和他赌上了。
蜂老板赌的是花期,是万亩向日葵的收成。
而地老板赌的是蜜蜂的命。
——就这一点而言,蜂老板的焦虑不下于所有的地老板吧?蜂箱已经到了地头,一直关着。蜜蜂们一天天只能靠吃白糖吊命。
可白糖只能管一时的饥,蜜蜂吃多了无异于毒药。
我不知道最后谁先妥协了。总之蜜蜂放出来了。
我妈说得没错——“满天都是”!
万亩的向日葵金光灿烂,万千金色蜜蜂纷起跳跃,连“嗡嗡”声都亮得灼灼蜇眼。
对此,我妈只能形容到“满天都是”的份上。
但似乎也只有这么说才最最合适:“满天都是”!
满天都是啊……
我突然想起我家荒弃在南面荒野腹心的那一小块地,那边不但停了水,这下连蜜蜂也没了,肯定得彻底绝收。
我妈说:“不管它了。唉,也管不了了。”
又神秘地说:“放心,有花的地方自然就有蜜蜂。何况我们种的是油葵,油葵比食葵香。再远的路,蜜蜂也能找到。”
然后她说起了去年的事。
去年损失惨重,种子补种了一茬又一茬,然后缺水,接下来又闹“老头斑”——所有有经验的农人都预言这种病治不好……
何止焦头烂额!我妈简直从头焦到尾。
去年几乎所有地老板都种赔了。
才开始我妈以为自己也赔了。好在我家只种了两百亩,还赔得起。
可到了最后,却发现赔得不算多。最后那点侥幸成活,又顺利开花的葵花,产量再低,也能留下种子。这样,等到第二年再种地,至少就不用再花钱买种子了。
又过了一段时间,我妈又发现,不但赔不了,哈,居然还能保本!
——由于葵花全面歉收,当年的葵花子供不应求。前来收葵花的老板出价越来越高,比头一年的价格翻了一倍……
葵花价格出来那几天,我妈喜滋滋的。一到吃饭的时候,就端着碗边刨饭边算账。越算越美:一亩能收多少公斤,估价多少,卖多少,成本多少,投入了多少……况且和最开始的估算相比,好像还有一笔重要费用省下了。这一省下,就成了赚到的……可到底是什么费用呢?
她想啊想啊……
突然一个激灵跳起来!
——蜜蜂!
忘了雇蜜蜂!……
据说每年每块地都有种地大户带头组织这件事,然后陪着蜂老板挨家通知、收钱。可这一年大家赔的赔, 撤的撤,再无人想到这件事。
我妈大痛!完了完了,好容易撑到最后,熬得只剩最后一口气,结果还是赔在蜜蜂上了!
她扔了碗就冲向大地……
然而又大叫起来。
她说:“我看到了蜜蜂。”
当然,并非“满天都是”,但已经足够了。
这些金色的精灵,连种地的人都放弃了土地啊,它们却还惦记着丰收。
我妈站在地窝子前转身遥望。仍然四面茫茫。永远四面茫茫。
谁家的蜂?它们从何得知花的消息?它们怎样找到了这里?怎样越过这千里大地,茫茫旷野……
至今是个谜。
(有删改)
4. 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文章从“我妈”的“绝招”起笔,在表现人物形象特点的同时,很自然地切入了对“雇蜂授粉” 事件的叙述,匠心可鉴。
B.“我妈” 赖账的道理虽然无赖,却有坚实的生活经验作支撑,“我”家荒弃在南面荒野腹心的那一小块儿地的情况,就是最好的证据。
C. 从轻松诙谐如话家常的语言中,读者不难体会在北疆大地上讨生活的人们“家常” 艰辛以及它们能被轻易满足的“家常” 喜悦。
D. 田户、蜂农本属两个阵营,但随着形势变化有些田户却帮蜂农向同行催账,作物歉收本应大亏,但随即葵花涨价,种地能保本甚至有赚,这些转化别有趣味。
5. 请概括分析“忘了雇蜂” 这段叙事中“我妈”的心路历程。(5分)
6.“雇蜂授粉”和“忘了雇蜂” 两段情节,叙事文学要素的侧重多有不同,请结合全文对此加以分析。(6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材料一:
北京时间 12月6日晚,经合组织(OECD)公布了2015PISA测试的结果,新加坡以数学564、阅读535、我学556的成绩取得总分第一,日本、爱沙尼亚、中国台北、芬兰、中国澳门、加拿大、越南、中国香港我中国大陆(北上广苏,前两次仅海参与)分居二至十位。北京、上海、江苏、广东、香港、台北的学生当中,每四名学生就有多于一名的学生在数学测试中得到顶级成绩——在全球比率最高。
PISA2015得测试对象为72个国家和地区的54万名15岁学生,测试内容包括阅读、数学以及协作解决问题的能力。鉴于科学对于如今的经济与社会的发展愈发重要,此次PISA将重点关注学生的科学素养。PISA2015主要关注的能力是:把海量的信息流和飞速发展的当下,我们每个人都能够“像科学家那样思考”—— 能够判断证据,并且根据这些实际的证据得出结论;理解当今随着越来越多的发现,科学的“真理” 也可能会随时间而改变,并且,人类应该越来越理解自然的力量和科技的力量及其局限性。
(取材于搜狐教育、文汇教育等2016年12月7日的相关报道)
材料二:
去年12月,经合组织公布了全球65个国家和地区的2012年PISA测试结果,上海学生在三个科目中均排名第一。
PISA是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进行的15岁学生阅读、数学、科学能力评价研究项目,该项目从2000年开始,每3年进行一次测评。其数学测试并非进行机械的重复运算,而是测试学生们在现实生活中运用数学知识与数学技能的能力,所有测试项目大约持续390分钟。此外,学生与他们的校长都要填写问卷,以提供学生背景、学校信息、学习经验、教育系统与整个学习环境等相关信息。2012年是上海第二次参加PISA测试,此次测试的重点测评领域是数学。在这次测试中,上海学生在数学、阅读和科学三个科目分别取得613分、570分和580分,傲视群雄。
(人民网2014年2月20日,来源:《钱江晚报》有删改)
材料三:
东方网12月2日消息:2009年,首次参加国际学生评估项目测试(PISA)的海学生获得全球第一的佳绩。明天下午,这项3一次的测试将公布2012年测试结果,上海学生第二度参加,结果令人期待。
PISA是经济发展与合作组织(OECD)发起的国际比较研究,从2000年开始,每3年进行一次,每个国家(地区)至少有150所学校、4500名学生参加测试。PISA 测评由两方面内容组成。一方面为阅读、数学和科学三大领域的测试,主要测评在完成或即将完成义务教育时,15岁的学生在多大程度上掌握了全面参与社会生活所需要的能力;另一方面是对学生、校长等人员的问卷调查,通过问卷调查收集学生个人、家庭和学校背景信息,分析影响教育质量的因素,为学校教育系统的改进提供政策建议。PISA测试的时间为2小时。每次PISA测评会从阅读、数学、科学中选择一个作为主要领域,另外两个作为次要领域。前三次PISA测评的主要领域分别是阅读(PISA2000)、数学(PISA2003)、科学(PISA2006)。PISA2009的主要测评领域又回到阅读。上次测试中,上海学生表现出小说、散文等连续文本阅读能力较强,但图表、表格、清单等非连续文本阅读表现相对较弱的特点。
(东方网2013年12月2日,来源:《新民晚报》。有删改)
7. 下列对材料一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2015PISA十强中,亚洲占比70%,中国,对此数据的贡献超过50%。
B. 在测试的三大领域中,亚洲国家的数学具有显著的相对优势。
C. 取得顶级数学成绩的中国学生占全球比率最高,超过了四分之一。
D. 中国大陆总分屈居第十,据表中数据推测,很可能是阅读拖了后腿。
8.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两项是(5分)
A.PISA即国际学生评估项目测试,市经合组织发起的一项国际比较研究,整个工作耗时逾年,影响正在扩大中。
B. 中国大陆测试总分从两届蝉联冠军狠跌至第十名,印证了其近年来义务教育办学质量的大幅下滑。
C. 最后一次的PISA测试的主要领域是科学,重点关注“像科学家那样思考” 的能力,这在信息爆炸的当下尤有意义。
D. 上次测试中,上海学上表现出小说、散文等连续文本阅读能力较强,但图表、清单等非连续文本阅读表现相对较弱的特点。
E.PISA系各国和地区自愿参加,毕竟是一种民间行为,其数据远不如中高考权威,其实并不能证明我国大陆义务教育质量下滑。
9. 综合分析上述材料,概括说明其中矛盾的信息。(4分)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