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学习资料 > 高中语文试题 >

安徽省淮南二中、宿城一中2018届高三第四次考试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2)

来源:海博学习网 www.exam58.com    发布时间:2018-01-13 18:47
(一)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安同,辽东胡人也。登国初,太祖征兵于慕容垂,同频使称旨,遂见宠异,以为外朝大人,与和跋等出入禁中,迭典庶事。太祖班赐功臣,同以使功居多,加广武将军。从征姚平于柴壁,姚兴悉众救平,太祖乃增筑重围以拒兴。同进计曰:“臣受遣诣绛督租,见汾东有蒙坑,东西三百余里,径路不通。姚兴来必从汾西乘高临下直至柴壁如此则寇内外势接重围难固不可制也。宜截汾曲为南北浮桥,乘西岸筑围。西围既固,贼至无所施其智力矣。”从之。兴果视平屠灭而不能救。以谋功,赐爵北新侯,加安远将军。诏同送姚兴将越骑校尉唐小方等于长安。太宗即位,诏与肥如侯贺护持节循察并定二州及诸山居杂胡、丁零,宣诏抚慰,问其疾苦,纠举守宰不法。同至并州,表曰:“窃见并州所部守宰,多不奉法。又刺史擅用御府针工古彤为晋阳令,交通财贿,共为奸利,请案律治罪。”太宗从之,于是郡国肃然。同东出井陉,至钜鹿,发众四户一人,欲治大岭山,通天门关;又筑坞于宋子,以镇静郡县。护疾同得众心,因此使人告同筑城聚众,欲图大事。太宗以同擅征发于外,槛车征还,召群官议其罪。皆曰:“同擅兴事役,劳扰百姓,宜应穷治,以肃来犯。”太宗以同虽专命,而本在为公,意无不善,释之。同长子屈,太宗时典太仓事,盗官粳米数石,欲以养亲。同大怒,奏求戮屈,自劾不能训子,请罪。太宗嘉而恕之,遂诏长给同粳米。其公清奉法,皆此类也。同在官明察,长于校练,家法修整,为世所称。及在冀州,年老,颇殖财货,大兴寺塔,为百姓所苦。神二年卒。追赠高阳王,谥曰恭惠。
(节选自《魏书·列传十八》)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姚兴来必从汾西/乘高临下/直至柴壁/如此则寇/内外势接/重围难固/不可制也/
B. 姚兴来/必从汾西/乘高临下/直至柴壁/如此/则寇内外势接/重围难固/不可制也/
C. 姚兴来/必从汾西乘高/临下直至柴壁/如此/则寇内外/势接重围/难固不可制也/
D. 姚兴来必从汾西/乘高临下/直至柴壁/如此/则寇内外/势接重围/难固不可制也/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慕容是非汉族的复姓,上古有姓有氏,氏是一种族号,姓是氏的分支,后来姓氏不分。
B. 禁中,指皇帝后妃等居住的地方,因为宫中禁卫森严,臣下不得随意出入,也称宫禁。
C. 节是符节,古代使者所持以作凭证,如《苏武传》中“遣武以中郎将使持节送匈奴使”。
D. 百姓上古指百官,《尚书》“百姓昭明,协和万邦,黎民于变时雍”就以百姓、黎民对称。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安同出使有功,受到宠幸。安同出使立功很多,符合太祖心意,受到太祖特殊对待,得以出入宫禁。
B. 安同从征柴壁,临敌献计。在敌人倾力救援的情况下,安同分析形势,献出良策,最终战胜了敌军。
C. 安同为官明察,长于考核。安同在巡察并州时,上奏并州治下地方长官的不法情况,请求依法惩处。
D. 安同治家严整,为官清廉。安同因长子盗取国家粳米上表自劾,晚年兴建寺院佛塔,关心百姓疾苦。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又刺史擅用御府针工古彤为晋阳令,交通财贿,共为奸利,请案律治罪。
(2)护疾同得众心,因此使人告同筑城聚众,欲图大事。
【答案】10. B    11. A    12. D   
13. (1)还有刺史擅自使用御府的针工古彤担任晋阳令,以财物暗中勾结,共同谋取非法利益,请求依法治他们的罪。(交通、财贿、案)
(2)贺护妒忌安同深得民心,趁此机会派人密告说,安同修筑城堡聚集徒众,想要图谋大事。(疾、因此、图)
【解析】
10.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语句断句能力。解答此类题,考生不仅需要具备一定的文言阅读的语感和断句技巧,而且还应具备一定的文化素养。文言断句有很多的标志,比如:四字短语、排偶句式、顶真修辞等等。还可以利用名词代词在句中担当的成分来断。本句,根据名词“姚兴”“汾西”“柴壁”“寇”,虚词“则”,再结合本句意思:姚兴率兵前来,必定经过汾水西岸,居高临下,直至柴壁。这样,敌军就可以内外接应,我方的重围难以固守,不能制服敌军。句子可以断开为:姚兴来/必从汾西/乘高临下/直至柴壁/如此/则寇内外势接/重围难固/不可制也/故选B。
11.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识记文学常识的能力。古代文化常识包括古代文化中天文、历法、乐律、地理、官职、科举、姓名、宗法等。这类试题一般不考过于冷僻的内容,涉及的大多是科举、姓名、礼俗等,考生要注重平时知识的积累。本题A项,“氏是一种族号,姓是氏的分支”说法错误,姓是族号,氏是姓的分支。故选A。
12.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文言文内容归纳概括题。其做法是,全面准确地把握文章的内容,并对文章中所述的事件或所述道理进行综合性分析、判断,进而推理概括。可使用假设法与代入法,与选项所在段落进行比较。本题要求选出“不正确的一项”,D项,“晚年……关心百姓疾苦”错,文章说安同“晚年喜欢聚敛财物……被百姓所怨恨”。故选D
13.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语句翻译能力。翻译时,首先要找出关键字或句式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除一些带有比喻性的词语然后再整体翻译,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达到词达句顺,做到字字落实的同时,要重点关注得分点。(1)句中:“交通财贿”译为“相互勾结授受财贿”;“交通”译为“(暗中)勾结”;“财贿”为动词,译为“授受财贿财物”;“案”通“按”,译为“依照,按照”。(2)句中:“疾”译为“妒忌”,“因此”译为“趁此机会”,“图”译为“图谋”。
点睛:文言文语句翻译,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对古今异义的词语要“替换”,翻译为没有查处;对古今词义大体一致的词语则“组词”;对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对古汉语中的同义反复的词语可以“省略”其中一个,有些虚词不必要或难于恰当翻译出来的也可以“省略”。
参考译文:
安同,辽东的胡人。登国初年(386),太祖征兵于慕容垂,安同屡次出使甚得皇帝意旨,于是受到特殊的宠信,被授任为外朝大人,与和跋等人出入宫廷之中,交替掌管各种事务。太祖颁赐功臣,安同因出使之功居多,加授为广武将军。安同跟从太祖到柴壁征讨姚平,姚兴率领所有部众前去援救姚平,太祖就令增筑重围来阻挡姚兴。安同向太祖献计说:“我曾受派到绛地催督租粮,看到汾水东面有蒙坑,其地东西三百余里,道路不通。姚兴率兵前来,必定经过汾水西岸,居高临下,直至柴壁。这样,敌军就可以内外接应,我方的重围难以固守,不能制服敌军。最好是在汾水上修建南北两座浮桥,在汾水西岸依地势筑围。西边的围子既已坚固,贼军到来之后就无法施展其计策了。”太祖听从他的意见。姚兴果然只能坐视姚平受到屠灭而无法救援。安同由于谋划有功,被赐爵为北新侯,加授安远将军。太祖又令安同送姚兴部将越骑校尉唐小方等人到长安。太宗即位之后,命安同与肥如侯贺护持节巡察并、定二州及各山居的杂胡、丁零族人,宣示皇帝诏令进行抚慰,询问百姓的疾苦,查究举报郡守县宰的不法行为。安同到并州后,向朝廷上表说:“我私下看到并州所属的守宰,大多不遵守法制。又有刺史擅自任用御府的缝纫工古彤为晋阳县令,相互勾结授受财贿,共谋奸利。我请求对他们按照律法予以治罪。”太宗依从了他的奏请,于是并州之内的郡县得以整肃。安同东出井陉,来到巨鹿,征发民众每四户出一人,想要治理大岭山,打通天门关,又在宋子修筑城堡,用来镇守安抚各郡县。贺护妒嫉安同深得民心,趁此派人上告安同筑城聚众,想图谋大事。太宗因为安同擅自在外征发民丁,就令用囚车将他召回京师,召集朝中群官共议其罪。众官都说:“安同擅自大兴劳役,劳扰百姓,应当严厉惩治,以整肃后来犯事之人。”太宗认为安同虽然擅自行事,但其本意在于为公,用心并无不善,就把他释放了。安同的长子安屈,太宗在位时掌管太仓之事。偷盗粳米数石,想用来赡养双亲,安同知道后大怒,上奏皇上请求杀掉安屈,并弹劾自己不能教训儿子,请求治罪。太宗十分赞赏并宽恕了他,就令长期供给安同粳米。安同的清廉守法,情形都如同此类。安同为官明于考察,长于校验,家法严厉,为世人所称颂。及至他在冀州,年岁已老,颇有钱财,大建寺庙宝塔,为百姓所苦。神二年,安同去世。朝廷追赠他为高阳王,定谥号为恭惠。
二)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古风五十九首(其四十七)
李白
桃花开东园,含笑夸白日。
偶蒙东风荣,生此艳阳质。
岂无佳人色?但恐花不实。
宛转龙火飞,零落早相失。
讵知南山松,独立自萧瑟?
【注】①讵知:岂知。
14. 以下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 第一句是叙述,写桃花在东园开放,“东园”化用阮籍诗句“东园桃与李”。
B. 第二句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描写桃花盛放的景象,“笑”与“夸”生动传神。
C. 三、四句承接一、二句,揭示桃花开出美丽花朵的原因,“偶”字令人深思。
D. “龙”指苍龙七宿,“火”指大火星,“龙火飞”指大火星位置西移寒冬将至。
E. “零落早相失”是说随着时光流逝,桃花容颜衰败,暗寓诗人自伤身世之感。
15. 这首诗主要运用了对比的手法,请结合诗句简析。
【答案】14. DE    15. ①通过桃与松的对比,赞美坚守节操、特立独行的君子。②通过桃有花而无实的对比,讽刺小人徒有其表,华而不实。③通过桃花偶蒙春风而荣,春逝而早凋的对比,揭示依赖外力、终不可长的哲理。
【解析】
14.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诗歌综合鉴赏能力。题干要求选出“不恰当的两项”,D项,“寒冬将至”错,应该是秋天将至;E项,“暗寓诗人自伤身世之感”错。故选DE。
15. 试题分析:本题题目是“这首诗主要运用了对比的手法,请结合诗句简析”,是考查学生赏析诗歌运用表达技巧能力。本题已经指出主要运用了对比手法,要求结合诗句进行简析。答题时,指出诗歌中具体拿什么与什么进行对比,然后把这两种事物放在一起对比有什么表达效果,或者表达了什么情感。本诗大体意思是:东园盛开的桃花,在白日下含笑自我夸耀。它不过是偶逢春风之吹拂,而开出艳丽的花朵罢了。真花岂不似佳人那样美艳?但恐是只会开花而不能结果。等到火星西降秋风渐起之时,它早就零落消失了。哪如彼南山之青松,傲然独立于山顶之上,一任秋风之萧瑟而不改其色。全诗十句,前四句叙述,后六句议论,其中末二句与中四句形成对比,嘲桃花娇然艳丽而华而不实,赞青松经秋耐寒而不改颜色,通过桃花与松树的形象的对比,嘲讽无风无节的小人,赞颂特立独行的君子。三、四句与七、八句,把桃花偶蒙春风而荣与春逝而早凋放在一起对比,揭示了依赖外力,终不可长的哲理。五六两句通过桃有花而无实的对比,讽刺小人徒有其表,华而不实。
点睛: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首先指出诗歌运用何种表达技巧,然后结合具体内容分析是如何运用该表达技巧的,最后指出运用该表达技巧有什么表达效果,或者表达了什么情感。
(三)名篇名句默写
16. 补写出下列各句中的空缺部分。
(1)在《离骚》中,屈原诉说自己“既替余以蕙纕兮,___________________”,但他接着坚定地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一诗中,借用典故写出自己离开家乡之久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又申之以揽茝    (2). 亦余心之所善兮    (3). 虽九死其犹未悔    (4). 怀旧空吟闻笛赋    (5). 到乡翻似烂柯人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名篇名句的背诵、理解、默写能力。考查分直接性默写和理解性默写两种类型。解答此类题,要求学生平时既要注意记忆、积累,同时在此基础上加以理解、应用和赏析。答题时看清题目要求,本题属于理解性默写。写错字或漏字添字均不能得分。此题默写时需注意以下字词书写:申、揽、茝、犹、赋、烂、柯。
点睛:此题考查学生名句默写的能力。在默写名句名篇时,要做到“三清”“三不”:“三清”就是卷面清洁,字迹清楚,笔画清晰;“三不”就是不添字,不漏字,不误写。高考所选择的名句大多出自课内所学篇目,只有少数来自课外,该如何识记这些课内的名句,需要一定的技巧。高考所考的名句,字不一定有多复杂,但一定很有迷惑性,考生经常在这些“浅水滩”“翻船”,原因是光背不写,光记不辨,不知道联系句意和古文的特性来区分。所以在平时对名句记忆时要立足于对诗句的理解,现在课标卷已经考核“理解性默写”,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既准确还不容易写错字,然后要立足于“写”,不要背下来但得不到分数。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