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学习资料 > 高中语文试题 >

甘肃省兰州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3)

来源:海博学习网 www.exam58.com    发布时间:2018-01-17 13:40
三、语言文字运用
17.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 会晤(wù)    纤细 (qiān)     指摘(zhāi)    孜孜求学(zī)
B. 商榷(què)   殷勤(yīn)     聘请(pìng)    蓊蓊郁郁(wěng)
C. 訾詈 (zǐ)     愀然(qiǎo)    造诣 (yì)       道义相勖 (xù)
D. 切磋 (cuō)    肄业 (yì)       猗郁 (yī)       能裨实用 (pí)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此题考核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的能力,字音重点考核多音字、形声字、形似字、音近字、方言、生僻字等,多音字注意据义定音,形声字重点记忆“统读字”,形似字注意字形的细微差别。此题A项,纤xiān;B项,聘pìn;D项,裨bì。
18.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全是古今异义词的一项是
①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          ②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
③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  ④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⑤白露横江,水光接天          ⑥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
⑦所以游目骋怀                ⑧望美人兮天一方
⑨仰观宇宙之大                ⑩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
A. ①②③④⑨    B. ⑤⑥⑦⑧⑩
C. ①③⑥⑦⑨    D. ②④⑤⑥⑧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言实词中古今异义的理解能力。答题时,可根据平时的积累及不断复习,结合着具体语境分析,⑨和⑩不是古今异义词,①“十一”古义即十分之一,②“至于”古义为“到”,③“非常”古义为“不同寻常”,④“学者”古义为“求学的人”,⑤“白露”在文中指白茫茫的水气,⑥“夫人”在文中“夫”属无义的句首发语词,⑦“所以”在文中表凭借,⑧“美人”在文中指思慕的人。故选D。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19. 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①法国大昆虫学家法布尔,把科学和文学巧妙地结合起来,用富有诗意的笔触给人们描绘了一个绚丽多姿、光怪陆离的昆虫世界。
②智能通讯设备虽然方便快捷,但问题也接踵而至,很多老年人反映手机字小看不清,软件操作复杂不会用。
③汉室西迁长安,一把大火,使得河洛焦土一片,寸草不生,赤地千里。
④他气得脸色半青半黄,嘴唇哆嗦了半天,什么话也说不出来。
⑤突然有一天,马德兴拎着一瓶“贵州醇”找到王俊生,两人扺掌而谈,杯酒释前嫌。
⑥朝鲜半岛事端频出,南北对抗日益加剧。对于如何化解矛盾,消弭事端,美、日联盟则表现得极为消极,对此,中国政府洞若观火,并密切关注事态发展。
A. ①④⑤    B. ①②④    C. ②⑤⑥    D. ①⑤⑥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此题考核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答题时注意明确词语的含义,然后比对给出的句子,看使用是否合乎语境,此题①“光怪陆离”形容现象奇异,色彩繁杂。和后面的“昆虫世界”搭配合理。②“接踵而至”指人们前脚跟着后脚,接连不断地来。形容来者很多,络绎不绝。不能用来形容问题,使用对象错误。③“赤地千里”形容旱灾或虫灾造成大量土地荒凉的景象。不能形容火灾后果。望文生义。④“半青半黄”指庄稼半熟半不熟,也可以比喻其他事物或思想未达到成熟阶段。不能用来形容“脸色”。 ⑤“扺掌而谈”也作“抵掌而谈”形容毫无拘束地畅所欲言。使用正确。⑥“洞若观火”形容看得清楚明白,符合语境。
点睛:正确使用词语的题目,有实词成语和熟语,有时还考核虚词。实词注意从词语的含义、感情色彩、固定搭配、程度的轻重、运用的范围等角区分,成语注意望文生义、对象错配、褒贬误用、语法搭配、似是而非的角度分析,虚词注意分析连接的句子之间的关系和虚词的用法和意义是否相符。
20.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 工信部官网称,随着全球5G试验与商用步伐的加快,中国5G技术研发试验将进一步加强对外开放的力度,探索开展5G试验的国际合作。
B. 2016年诺贝尔文学奖颁发给了一个唱歌的美国诗人----鲍勃•迪伦,诺奖评委会虽然已经给出了颁奖的理由,可很多人还是有所质疑。
C. 在网络社交中,一个笑中带泪的表情符,表意既是清晰的又是暧昧的,因为在不同语境中,它能被解读成苦笑、笑哭了或者是无可奈何等等都可以。
D. 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将继续实施退耕还林还草和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等政策,提高天然林保护工程补助和森林生态效益补偿的标准。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A.成分残缺,末句改为“探索开展5G试验的国际合作方式”;B.语序不当,改为“虽然诺奖评委会”;C.杂糅,“能”“都可以”去掉其一。
21. 下列对相关文学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共收录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的诗歌共305篇。
B. 《楚辞》是收录了战国时期楚国屈原的作品而成,西汉刘向辑,这些作品描写楚地风土人情,具有浓厚的地方色彩,故名《楚辞》。
C. 《古诗十九首》是东汉末年文人五言诗的选辑,最早见于《文选》。
D. 赋是我国古代的一种文体,它讲究文采韵律,兼具诗歌和散文性质,其特点是“铺采摛文,体物写志”。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此题考核识记文学常识的能力。文学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的中外中的作家、作品,文学现象、文学流派,文体知识等。重点记忆课本涉及到的和经典阅读中列出的作品。平时注意积累,理出线索,形成体系。B项,《楚辞》收录战国楚人屈原、宋玉及汉代淮南小山、东方朔、王褒、刘向等人辞赋。
22. 下面是四种应用文体的部分摘录,请根据应用文体的语言特点,找出每句的不得体之处并作修改。
(1)校学生会决定5月10日下午在学校体育馆举办首届体育节活动。欢迎各位同学莅临现场,积极参加。(校学生会通知)
(2)大家好,欢迎各位来到宣城游览敬亭山。我是导游,大家可以尊称我“小李”,我将竭诚为大家服务。(解说词)
(3)各位来宾、各位校友,大家好。今天是我校80周年校庆,学校的图书馆、校史馆、办公楼全部开放。(广播稿)
(4)高三(1)班一同学于4月7日上午拾得钱包一个,内有人民币48元、饭票、手机充值卡等,望失主前往学校政教处找李主任认领。(招领启事)
(1)将____________ 改为_______________   (2)将____________ 改为_______________
(3)将____________ 改为_______________   (4)将____________ 改为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1)“莅临现场”    (2). “踊跃报名”或删除“莅临现场”    (3). (2)“尊称”    (4). “称呼”    (5). (3)“全部”    (6). “全都”    (7). (4)“48元”    (8). “若干”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得体的能力。解答时按照题干的提示,根据实用文体特征,分清场合、对象、语体等。“莅临”是指欢迎上一级领导来视察,可删除;“尊称”谦敬不得体;广播稿要用口语,只消除“全部”与“全不”的歧义。招领启事,涉及到金额,不得提及具体数额。
考点: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四、写作
23.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某中学一名高一新生升入高中之后,最大的困惑就是在一个新环境中感觉与同学很难相处,导致自己情绪有些失落。无奈之下,向长辈们请教。他们根据自己的人生经历,给了一些建议。如“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要学会宽恕,甚至是对曾经伤害过你的人,因为只有放下才能得到真正的快乐”“要敢于说不,不要害怕拒绝他人,前提是自己的理由是合理的、正当的”。
读了上述材料,你有怎样的感触与思考?请谈谈自己的看法。要求:文体自选,标题自拟;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试题分析:
这是一道任务驱动型的材料作文,材料的内容是长辈给的一些建议,有“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要学会宽恕,甚至是对曾经伤害过你的人,因为只有放下才能得到真正的快乐”“要敢于说不,不要害怕拒绝他人,前提是自己的理由是合理的、正当的”,通过分析可以立意“对人以诚相待”“要求仁爱之心”“学会宽容”“学会拒绝”“善于放下”等,从中选取其中的一个立意行文,行文时首先明确观点,然后论证,如写“敢于说不”,论证时可以从要保持自己的个性、拒绝现实的诱惑、对他人负责的角度分析为什么要敢于说不,然后强调“敢于说不”的前提是“自己的理由是合理的、正当的”,这样使本章的内容富有理性,最后再强调观点。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