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学习资料 > 高中语文试题 >

湖南长郡中学2019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

来源:海博学习网 www.exam58.com    发布时间:2018-10-09 22:33
湖南长郡中学2019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传统农耕文明及其文化系统,是中国古典美术的基础。中国人对自然的亲和态度,对山水林木的深情凝望,对植物鸟虫细腻的审美,对四季规律的准确把握,对田园生活的诗意美化,对安土乐居、落叶归根的期盼,无不体现出温带大陆性气候中农耕民族的自然审美偏向。士人和僧道构筑的精神天地与世俗社会现实世界拉开了些许距离,但关注的焦灼目光从未移开,甚至是以退为进、以隐促出,以超脱之姿态求深度精神介入,无为而无不为。
中国古典美学把中和之美奉为至高标准,在世界美学之林独树一帜。大俗大雅、雅俗共赏、雅俗转化,使高雅艺术和民间艺术内在沟通,村夫石匠可能在造园立石中有天机野味,世外高人担水砍柴间也解悟土风妙道,艺术家则在曲水流觞、渔樵唱晚的生活嬉戏中感悟艺术真谛。
中国古典美学与日常生活审美密切联系,日用品直接成为艺术品系列,工艺美术中体现文人雅趣,虽然缺失话语权的实用艺术和生活审美观没能在文字系统获得传承优势,但以器物形式实实在在支撑起中国人的审美情趣。如石器、玉器、陶器、青铜器、铁器、金器、漆器、木器、竹器、藤器、瓷器、丝绸、刺绣等等,民俗文化与器物制作水乳交融,处处体现出丰富的精神内涵和意义支撑。
与西方体系性美学自上而下的哲学血统不同,中国古典美学是从艺术品评经验中滋蔓出的经验形态,自下而上,升华而成,与艺术体验息息相关。诗品、词话、画论、书法、曲论、剧评、小说评点等等,无一不细致入微曲尽其妙。读中国美学能找到写诗作画门径,能分出上中下品,能成为艺术家知音,具备精微的内行品味和深厚的艺术涵养,真的是内行看门道。
在宗教意识相对淡薄、崇尚文治科举取士的中国,文人趣味便成了审美领域的引领者,权贵和百姓均乐于附庸风雅,文人趣味曲高和寡但自命不凡。文人因本身就是艺术生产者和专业评判者,尽管常常遭受宗教道德政治文化的强势冲击,但长久看来仍始终把握圈内话语权,有禁得住艺术史考验的审美标准,能形成中国古典美学的独特传承系统。
    (摘编自杨岚《当代中国美学精神理论建构的文化引领作用》)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中国传统农耕文明及其文化传统,决定了中国古典美学崇尚自然美的倾向。
B.艺术家只有在曲水流觞的雅和渔樵唱晚的俗中才能感悟到艺术的中和之美。
C.实用艺术以器物形式支撑着中国人的审美情趣,却没有在文字系统获得传承。
D.因为文人始终把握着圈内的话语权,所以能形成中国古典美学的传承系统。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文章第一段中士人和僧道追求对现实世界的超脱,是为了更深入体会自然之美。
B.文章第三段用丰富的例证,充分说明了中国古典美学与日常生活审美密切联系。
C.文章最后两段使用对比论证的方法,阐述中国古典美学产生及传承的独特之处。
D.文章围绕着中国古典美学这一主题,逐层递进地论述了其主要特征和产生特点。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中国古典美学与西方体系性美学在产生的过程上有极大区别,后者是自上而下的。
B.如果不读中国古典美学,就无法找到写诗作画的门径,无法成为艺术家的知音。
C.如果审美领域的引领者因为曲高和寡就改弦更张,就很难形成一种传承系统。
D.崇尚文治科举取士,在某种程度上促成了文人趣味成为审美领域的引领者。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巡 山
艾克拜尔·米吉提
他看到了那毡房穹顶般硕大的犄角,在那里纹丝不动。居然是在那并不险峻的山脊上。他极目望去,竟是一头岩羊卧在一块大圆石上。按说,那不该是岩羊歇脚之处。以它天生机敏,此时它应该有所动作才好。但是,不知怎的,它貌似全然无知,一动不动。
这引起了他足够的好奇。
自从持枪证和猎枪一同被收缴,他再没有触及过岩羊的皮毛。岩羊已列入国家二级保护动物,猎获它是要犯罪的。当然,在这天山深处,所有的野兽和动物都有保护等级。这一点,他心里了如指掌。
这些年来,他只保留了一个习惯,每到初秋,都要到这山上走走,哪怕是看一眼那些野物。他自己将此称为巡山。现在山上的野物越来越多了。有时候成群的野猪会趁着夜色跑到牧人营盘附近,将草地翻拱一番兴冲冲地离去,压根不理会牧羊犬凶猛的吠声。肥嘟嘟的旱獭也会在光天化日之下昂然走过车路饮水上山。有一回走在山林里,不经意间一抬头在树杈上见到了狸猫,那家伙没有丝毫的怯意,两眼直视着自己,闪着幽幽的光。狼和狐狸他也常见。有一次,一只狼叼着一只黑花羊从公路旁高高的铁丝网上纵身腾跃而去,全然不顾飞驰的汽车,横切公路越过另一道铁丝网,在公路另一侧的草原上,朝着那条山梁奔去,估计它的窝就在那边,小狼崽们或许正在耐心等待它满载而归。
他终于从山坳登上了山脊。那只岩羊还在,几乎在那个大圆石上一动不动。
他有些迟疑。这是他此生见到的最不可思议的情景。一只岩羊,居然还会等着他登上山脊。按说以岩羊的机警,早就应该逃之夭夭。
他下了马,将坐骑用马绊子绊好,向着大圆石走去。
岩羊依然没动。他的心有点缩紧——太奇怪了!真是匪夷所思!那只岩羊丝毫没有逃跑的意思。
山脊的风很强劲,呼啦啦地吹着,秋黄的草被风撩起一阵阵草浪簌簌作响。雪山上的雪线已经开始低垂。要不了多久,雪线也会覆盖到这座山脊。
他环视了一下,对今天的奇景疑惑不解。
他决定攀上大圆石看个究竟。
他利利索索就攀上了大圆石。
那岩羊还是没动。
走近岩羊的刹那,他惊呆了。
这是一只已经痴呆的老岩羊,它根本意识不到人的走近,双眼蒙满了眵目糊,牙也掉尽,那一对毡房穹顶般的犄角尖,已经深深地长进后臀皮肉里了。
他望着眼前这只老岩羊,一阵惊怵像电流般袭过周身。天哪,他想,唯有你苍天不老,人和动物都会老去。
他将老岩羊双眼的眵目糊擦去,老岩羊却对他视而不见。
他心疼极了。
你怎么会老成这样,他在心里问这只老岩羊。
难道没有哪只狼来成全你吗?
但是他又否决了自己。
其实,他心里清楚,狼也只吃它该吃的那点活物。只不过是背负罪名而已。哈萨克人那句话说得好,狼的嘴吃了是血,没吃也是血。
现在,他的心情很沉重。他不忍心就这样抛下这只已经痴呆的老岩羊而去。生命总该有个尽头。他为这只老岩羊祈祷。于是,他割下这只老岩羊的首级,将长进后臀皮肉里的犄角尖拔出,面朝东方搁置好羊头,依然保持着它曾经的尊严。他把老岩羊的躯体肢解后放在大圆石上,用枯草揩净手和折扣刀,上马离去。
这时候,他看见天空中开始有秃鹫盘旋,还有几只乌鸦和喜鹊捷足先登,落在大圆石上开始争食老岩羊的肉。一个艰难的生命终于终结。
下山的时候,他的心情多少有些缓了过来。他自己似乎突然彻悟了什么。
4.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小说开头写一头岩羊卧在山脊的一块大岩石上,一动不动,奇特的景象勾起了“他”的好奇心,也吸引了读者的阅读兴趣。
B.小说用一大段文字介绍了现在山上野物旁若无人的种种表现,展现了山区生态保护的成果,这也是老岩羊生存的背景。
C.“唯有你苍天不老,人和动物都会老去”,这句话表现了“他”对老岩羊顽强的求生意志的赞美,“不老”的是老岩羊的精神。
D.小说以第三人称叙述了一次巡山的经历,描写了一头老岩羊陷入痴呆后的情形,不只是反映生态保护,更多的是对生命的咏叹。
5.小说在描写“他”上山脊一探老岩羊究竟时用了大量的短句独立成段,这样写有何作用?请简要说明。(6分)
6.小说结尾写“他自己似乎突然彻悟了什么”。请结合作品,说说“他”可能领悟到了什么。(6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孙家栋:航天赤子心
宋雅娟
孙家栋的一生与中国航天相连。求学时,他被选派到苏联茹科夫斯基空军工程学院学习飞机制造。1958年,孙家栋进入国防部第五研究院第一分院从事导弹研究,1967年又被钱学森点将,担任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的技术负责人,从此与中国卫星结下不解之缘。
7年学飞机,9年造导弹,50年放卫星。对几次关键的人生转折,孙家栋说:“国家需要,我就去做。”
中国工程院院士、神舟飞船系列原总设计师戚发轫对这位老朋友敬佩不已:抓大放小,举重若轻;善于综合,敢于决策;大胆放手,勇于负责。
戚发轫的总结令人信服。在研制“东方红一号”人造地球卫星时,为了确保核心任务顺利完成,孙家栋紧紧抓住“上得去,抓得住,听得见,看得着”这四个要求,凡与此无关的技术试验,全部取消。也正是因此,中国得以在短短三年的时间里,成为世界上第五个能独立发射卫星的国家。
欧阳自远对孙家栋的这一“特点”感受颇深。他曾和孙家栋、栾恩杰一起被誉为探月工程“铁三角”。
在欧阳自远看来,“孙先生是一个善于把复杂问题简单化的‘高手’。我总是从科学的角度出发提出各种技术要求,希望我们的绕月能获取尽可能多的数据。但孙先生考虑更多的是如何去实现、去完成‘绕’的目标。孙先生常说,科学家往往把简单问题复杂化,而工程师就是要把复杂问题简单化。他善于抓住最主要的问题,并且敢于决断。比如说‘嫦娥’什么情况下发射。孙先生认为,安全就发,不安全就不能发,其他因素都不必考虑。因为不安全,什么目标都达不到”。
建设中国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时,有两条路摆在了大家面前:一是一步建成全球乃至世界主流,但不符合中国实际;二是分步优先建成区域系统,但世界尚未有先例。
中国的导航系统如何建设?孙家栋独具慧眼,提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先试验、后区域、再全球”的“三步走”发展战略——第一步,2000年建成北斗卫星导航试验系统,使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拥有自主卫星导航系统的国家;第二步,建设北斗卫星导航系统,2012年左右形成覆盖亚太大部分地区的服务能力;第三步,2020年左右,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形成全球覆盖能力,
“我们为什么要这么搞呢?”谈及当时的决策,孙家栋解释说,“首先,卫星的数量可以少,我们集中精力为我们国家本土加上周边来服务,这是我们经济建设最需要的事情。步子相对迈得小一点,可以摸索更好的经验来推动我们这个事业的发展。”
近年来,北斗系统优先建设区域组网成功提供优质服务,证明了这条道路的科学性。目前,日本、印度也纷纷采取此种建设方式,中国北斗系统的建设为世界开创了一种新的发展模式。
这样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向前走的“务实”,在同事和下属的眼中,是搞科学该有的精神。“科研是一个探索的过程,不能求全求大,不能好高骛远。他说话慢吞吞的,但总能运筹帷幄,统领全局,是个睿智的老头。”中科院光电研究院研究员,北斗“女神”徐颖如是说。
孙家栋经历了中国航天的很多个第一。他是中国第一枚导弹、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第一颗遥感探测卫星、第一颗返回式卫星的技术负责人、总设计师,是中国通信卫星、气象卫星、资源探测卫星、北斗导航卫星等第二代应用卫星的工程总师,是中国探月工程总设计师。在我国成功发射入轨的百余颗卫星中,孙家栋主持研制的多达30余颗。
2009年,孙家栋寿辰时,钱学森给他寄来了贺信,80岁的孙家栋成了钱老口里的年轻人:“您是我当年十分欣赏的一位年轻人,听说您今年都80大寿了,我要向您表示衷心的祝贺!”钱学森对孙家栋的贡献如数家珍,“您是在中国航天事业发展历程中成长起来的优秀科学家,也是中国航天事业的见证人。自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首战告捷起,到绕月探测工程的圆满成功,您几十年来为中国航天的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共和国不会忘记,人民不会忘记。我为您取得的成就感到骄傲。希望您今后要保重身体,健康生活,做一名百岁航天老人。”
(摘自光明网,有删改)
7.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孙家栋曾被派往苏联茹科夫斯基空军工程学院学习飞机制造,学时长达7年,归国后投身于祖国的国防建设。
B.孙家栋原本在国防部第五研究院第一分院从事导弹研究,后来进入中国卫星研究领域,成为技术负责人,这个转变是由钱学森促成的。
C.中国北斗系统的建设为世界开创了一种新的发展模式,即自主创新发展的同时,与日本、印度等国开展合作,共享研究发展成果。
D.孙家栋几十年来为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对此,钱学森给予了高度评价,称共和国不会忘记,人民不会忘记。
8.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孙家栋作为技术负责人,能够抓大放小,举重若轻;善于综合,敢于决策;大胆放手,勇于负责,这让老朋友戚发轫十分敬佩。
B.孙家栋在苏联学了7年飞机制造,回国后造了9年的导弹,放了50年卫星……他的人生所经历的这几次“变轨”,都是根据国家的需要进行的。
C.研制“东方红一号”人造地球卫星时,为了确保核心任务顺利完成,孙家栋根据复杂问题简单化原则,取消许多次要的技术试验。
D.孙家栋认为,工程师与科学家不同,工程师要善于抓住最主要的问题,敢于决断,能够把复杂问题简单化。
9.本文在选材方面有什么特色?请结合原文简要分析。(6分)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