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学习资料 > 高中语文试题 >

华山中学2018-2019学年第二学期高二年级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

来源:海博学习网 www.exam58.com    发布时间:2019-06-14 11:16
华山中学2018-2019学年第二学期高二年级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一、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红苕和米饭
余道勇

“妈,我饿了。”小男孩回到家,想要吃的。
“苕子在鼎罐里,自己拿来吃吧。”妈说。
小男孩把鼎罐盖子揭开。一罐子的苕子,只有罐子中间位置有一小碗白米饭,馋得小男孩巴不得一口把白米饭吞掉,但他还是忍住了。他知道,那唯一的一小碗米饭是给最小的弟弟的,他不能吃。小男孩用筷子插起一个苕子,灶台边有一碗青菜汤,就着吃了。那苕子淀粉含量丰富,吃在嘴里却难以咽下,只能一口汤一口汤就着吃。
小男孩的父亲在他三岁时伤逝,母亲拉扯五个未成年的孩子。家里人口多,劳动力少,挣工分是这个小男孩幼小心灵中的梦想。小男孩并未备尝劳作的艰辛,总是在放学回家后,跟着大人们有样学样地做一些田间的农活。他很想用这点本领去挣工分,哪怕能挣一个工分,他都觉得自己长大了。

那个年代,生产队出工听钟声。小男孩听惯了村口每天出工的钟声。钟声一响,各家各户的劳动力就奔出家门,集体出工。然而,有一天,这个钟声一直都没有响起,而且从此以后再也没有响起。
“妈,今天出工的钟声怎么一直没有敲响呢?”小男孩长大,已经上初中了。他一直盼望着长大,能够为家里挣工分,减轻母亲的负担。
“不用敲了。”母亲说。
“为什么呢?”小男孩扭着头问,很是不懂,他是听着钟声长大的。
“因为,田地都分到户了。”母亲说。
“分到户了?”小男孩一脸茫然,还是不解其意。
“是啊,分到户了,联产承包了。”母亲说。“以后你不用去挣工分,你长大了,可以帮妈妈做好多事了。”
小男孩有点怅然若失,不能挣工分了,这怎么给家里减轻负担?
然而,母亲看来很高兴。小男孩不知道,母亲已经在心里盘算起来。母亲笑眯眯地像是自言自语又像是对小男孩说,现在家里承包有五六亩水田和一亩旱地,不用靠工分,就是自己好好地耕作,只要收成好,除去交公粮、余粮,每年的收成应该比吃大锅饭分到的口粮还要多,要不了两年,不仅可以还清欠别人的谷子、苕子,还可以卖一些,挣点钱补贴家用。母亲抚摸着小男孩的头说:“你读好你的书,妈妈就是再苦,也要让你们成人。”
小男孩挣工分的梦就这样破灭了。但对“分田到户”“联产承包”,小男孩还是有点懵懵懂懂。

转眼,小男孩上高中了,已经成为一个十六七岁的小伙子,去二十里外的镇上念书。
从未离开过家的小伙子,在高中宿舍住了一个星期,就忍不住想家了,几乎是发狂地想家。星期六最后一节课一上完,他就飞奔回家。到家时,已经是秋日的傍晚时分。
“妈,我回来了。”小伙子一到家就找妈。
没有人应声。
灶台上冒着热气,锅里饭是热的,是白米饭。
姐从猪舍喂猪回来,看到小伙子,说:“妈还在地里做事,趁天没黑,多干点活儿。妈让我回来先做饭,等你回家。”
天黑时分,一家人收工回家,姐早就把饭菜备好了。
“妈,怎么没有红苕?”小伙子端起一碗米饭。以前,都是弟弟吃米饭,其他人都啃红苕——这一个开学周,小伙子每天都是用饭盒在学校食堂蒸米饭吃,竟然想红苕吃。
“有米饭吃还想吃红苕。”姐说。“我们可是吃得反胃了。”
这一顿饭,小伙子吃得很饱,也很充实。自家菜园里摘的黄瓜、茄子、冬瓜、辣椒等,经过柴火的爆炒,很有家的味道。
那天,妈妈对孩子们说:“你有一双手,有几亩田地,还怕饿到吗?”

小男孩是幸运和幸福的,赶上了好时候,能够考到城里读书,不用挣工分了,当年的小男孩已在城里安家落户。但每次回老家,家里人总笑他竟然喜欢吃红苕,并特意在米饭里加一个红苕来煮。
从一锅苕里只蒸一小碗米饭,到一锅饭里只放一个红苕,引领着我们生活发展的,不正是出工钟声的停止和改革号角的吹响吗?小伙子似乎明白了,“联产承包、分田到户”不就是把红苕变成白米饭吗?
每当忆起这一段往事,我的眼眶总是红红的——一个时代的变迁,总是刻录在一些点滴的细节中。当年的小男孩,绝不仅仅是我自己,而从啃红苕到稻谷满仓,也绝不只是这个小山村!我感恩时代,感恩时代的引领者!
(节选自2018年11月14日《人民日报》)
【注】红苕:又名番薯、红薯、山芋等。
1.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小男孩看见罐子中间有一小碗白米饭,尽管馋得“巴不得一口把白米饭吞掉”,但还是忍住了,就着菜汤吃难以下咽的红苕,可见他善良、懂事、自制。
B.听到母亲说“田地分到户了”“联产承包”,小男孩有点怅然若失,这是因为他此刻并不理解这件事的意义,只知道从此不能挣工分给家里减轻负担了。
C.当年的小男孩从城里回老家时仍“喜欢吃红苕,并特意在米饭里加一个红苕来煮”,这一细节表明他的内心深处依然怀念大集体的生活,怀念出工的钟声。
D.文章按时间顺序回忆一个小男孩从大集体到联产承包、分田到户后的生活情形,以此展现改革给农民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折射出时代变迁,别具匠心。
2.文章以“红苕与米饭”为题,有何妙处?请简要分析。(6分)
3.有人认为,文章结尾一段可以删除。你认为呢?谈谈你的观点和理由。(6分)
二、古诗文阅读(共61分)
(一)古诗文知识(每题2分,共18分)
4.下列句中加横线的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因遗策(由于)  膏腴之地(肥沃) 
B.亡矢遗镞(损失) 秦有余力而制其弊(困乏,疲惫)
C.瓮牖绳枢(窗户) 据崤函之固(险固的地势)
D.履至尊(登上)  以致天下之士(招纳)
5.下列几组划线的实词含义相同的一组是(      )
A.有碑仆道,其文漫灭                              何可胜道也哉
B.以其乃华山之阳而名之也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C.古人主观于天地、山川、虫鱼、鸟兽,往往有得      此余之所得也
D.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                        儿已薄禄相
6.下列句子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
卿欲何言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  吾属今为之虏矣  不然,籍何以至此
武父子亡功德,皆为陛下所成就      其致一也    子卿尚复谁为乎   见犯乃死
A.//                           B.//
C./                            D.//
7.下列加横线点字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组是(     )
A.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          秦无亡矢遗镞之费,而天下诸侯已困矣
B.北收要害之郡                      享国之日浅,国家无事
C.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以致天下之士    铸以为金人十二,以弱天下之民
D.谪戍之众,非抗于九国之师也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8.下列句中加横线词语的用法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
南取汉中,西举巴蜀    且夫天下非小弱也            吞二周而亡诸侯
却匈奴七百余里        于是废先王之道,以愚黔首    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
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履至尊而制六合              不耻相师
A.///    B.///
C.///    D.///
9.下列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
A.君子生非异也      B.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C.斯天下之民至焉    D.于是从散约败,争割地而赂秦
10. 下列各组句子中全含古今异义的一组是(    )
请指示王   廉颇宣言曰   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  朝夕遣人候问武  汉天子我丈人行也  武等实     卧起操持     常从容淡静            衡下车          伺者因此觉知
A.       B.      C.        D.

11. 对下列句中加横线的词语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上书乞骸骨:封建社会,大臣年老了请求辞职为“乞骸骨”,意思是请求赐还自己的身体,回家乡去。
B. 遂通五经,贯六艺:五经,指《诗》《书》《礼》《易》《春秋》;六艺见《周礼》,指的是《诗》《书》《礼》《乐》《易》《春秋》等六种经书。
C. 举孝廉不行:孝廉,汉朝由地方官( 太守)向中央举荐品行端正的人任以官职,被举荐的人称为“孝廉”。
D. 投笔:投笔从军。后人把班超投笔于地、参军作战的故事叫做“投笔从戎”,比喻弃文从武,有志报国。
12、有关文言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又称“诗三百”,共收诗305篇。内容分为“风”“雅”“颂”,主要手法是“赋”“比”“兴”。开创了我国现实主义创作手法的先河。
B.下榻:在某地住宿。榻,狭长而低矮的坐卧用具。典故:豫章太守陈蕃素来不接待宾客,专为徐稚设一榻,平时挂起,只有徐稚来访才放下。因此后世有“下榻”之说。
C.执敲扑而鞭笞天下:用严酷的刑罚来奴役天下的百姓。敲扑,刑具,短的叫“敲”,长的叫“扑”。
D.阴阳:山北水南为阳,山南水北为阴。我国许多地名与此有关,如“江阴”、“淮阴”、“汉阳”、“汉阴”、“华阴”“河阳”等。《愚公移山》:“指通豫南,达于汉阴。”“汉阴”指汉水南面。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