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学习资料 > 高中语文试题 >

安徽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20届高三第五次周测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

来源:海博学习网 www.exam58.com    发布时间:2020-01-02 15:28

安徽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20届高三第五次周测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36 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家庭在西洋是一种界限分明的团体。在英美,家庭包括他和他的妻以及未成年的孩子。而
在我们中国“家里的”可以指自己的太太一个人,“家门”可以指叔伯侄子一大批,“自家人”可以包罗任何要拉入自己的圈子,表示亲热的人物。
这表示了我们的社会结构本身和西洋的不同,我们的格局不是一捆一捆扎清楚的柴,而是好像把一块石头丢在水面上所发生的一圈圈推出去的波纹,愈推愈远,愈推愈薄。每个人都是他社会影响所推出去的圈子的中心。被圈子的波纹所推及的就发生联系。
我们社会中最重要的亲属关系就是这种丢石头形成同心圆波纹的性质。从生育和婚姻所结成的网络,可以一直推出去包括无穷的人。这个网络像个蜘蛛的网,有一个中心,就是自己。
我们每个人都有这么一个以亲属关系布出去的网,但是没有一个网所罩住的人是相同的。以亲属关系所联系成的社会关系的每一个网络有个“己”作为中心,各个网络的中心都不同。
在乡土社会里,地缘关系也是如此。每一家以自己的地位作中心,周围划出一个圈子,这个圈子是“街坊”。可是这不是一个固定的团体,而是一个范围。范围的大小也要依着中心的势力厚薄而定。有势力的人家的街坊可以遍及全村,穷苦人家的街坊只是比邻的两三家。中国传统结构中的差序格局具有这种伸缩能力。中国人也特别对世态炎凉有感触,正因为这富于伸缩的社会圈子会因中心势力的变化而大小。
儒家最考究的是人伦。“伦”重在分别,在《礼记·祭统》所讲的十伦,鬼神、君臣、父子、贵贱、亲疏、爵赏、夫妇、政事、长幼、上下,都是指差等。“不失其伦”是在别父子、远近、亲疏。在我们传统的社会结构里最基本的概念,这个人和人来往所构成的网络中的纲纪,就是一个差序,也就是“伦”。
孔子最注重的就是水纹波浪向外扩张的“推”字。他先承认一个己,推己及人的己,对于这“己”,得加以克服于礼,克己就是修身。顺着这同心圆的伦常,就可向外推了。从己到家,由家到国,由国到天下,是一条通路,五伦是天下之达道。
在这种富于伸缩性的网络里,随时随地是有一个“己”作中心的。这并不是个人主义,而是自我主义。在个人主义下,一方面是平等观念,指在同一团体中各分子的地位相等,个人不能侵犯大家的权利;一方面是宪法观念,指团体不能抹煞个人,只能在个人所愿意交出的一份权利上控制个人。在我们中国传统思想里是没有这一套的,因为我们所有的是自我主义,一切价值是以“己”作为中心的主义。
在差序格局里,公和私是相对而言的,站在任何一圈里,向内看也可以说是公的。譬如模糊不清的“天下”,国是皇帝之家,不过是从自己这个心里推出去的社会势力里的一圈而已。可以着手的,具体的只有己,克己就成了社会生活中最重要的德性。
在差序格局中,社会关系是私人联系的增加,社会范围是一根根私人联系所构成的网络,因之,我们传统社会里所有的社会道德也只在私人联系中发生意义。
(选自费孝通《乡土中国·差序格局》,有删改)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中国家庭与西洋家庭的结构不同在于中国家庭的人员界限不分明,可以伸缩。B.中国家庭的亲属关系是通过生育和婚姻所发生的可包括无数人的社会关系。C.西方的个人主义和中国的自我主义的区别在于个人是否在团体中,是否平等。
D.“伦”就是一个人和与自己发生社会关系的那一群人所构成的网络中的纲纪。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文章从亲缘和地缘两方面说明了中国传统社会结构的特点就是差序格局。B.“一捆柴”和“丢石头形成同心圆波纹”都是用形象生动的比喻帮助论证。C.文中儒家经典《礼记》中所讲的“十伦”,正是“差序格局”的具体表现。D.文中采用对比论证的方式,比较了西方社会结构和中国社会结构的不同。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差序格局体现为以亲属关系为主轴的网络关系,各种网络的中心不同,且彼此独立。B.地缘关系中的差序格局体现为依据中心势力所在地域不同,社会圈子的大小可以伸缩。C.孔子谈“克己”,正因为他发现各种社会关系中可以着手的,具体的只有自己这个中心。D.差序格局的社会关系是私人联系的增加,因而社会道德也只在私人联系中才产生意义。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2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4~6 题。
材料一
5 月 10 日,首个“中国品牌日”的到来引起广泛关注。国家层面设立“中国品牌日”, 宣示着一个“质造”和“智造”时代的来临。这不只是仪式,更是一种使命。
品牌时代的来临,承载的是一个经济大国向经济强国转变的梦想和使命,需要别开生面的 创新精神,也需要精雕细琢的工匠精神。从国际上看,一个国家经济崛起的过程也是质量升级、 品牌壮大的过程,德国专注务实的工匠精神,美国高度严格的知识产权保护体制,韩国成立国 家品牌委员会的推进机制,都给我们以启示。当 C919 国产大型客机翱翔蓝天,当中国高铁“扬 帆出海”,我们不只有品牌之梦,更有品牌之力和品牌之智。
(摘编自冯蕾《担起建设品牌强国使命》,《光明日报》2017 年 5 月 10 日)
材料二

(摘编自《90 后最爱“追潮”,女性撑起半边天》,《南方日报》2019 年 11 月 1 日)
材料三 小仙炖、钟薛高、ito、北鼎……一批兼具好设计和高品质的国货品牌受到了年轻人的追捧,并正逐渐成长为“中国制造”的新门面,成为新消费的代表。比如刚诞生两年的雪糕品牌钟薛高,凭借标志性的瓦片造型和不断迭代的口味类别俘获了大批年轻人的芳心。事实上,90 后和 00 后务实消费的理念,也为服装制造、电子信息制造等传统产业的老牌国货带来了转型升级的机会。
2018 年,国产运动品牌李宁首次亮相纽约时装周,以亮眼新潮的设计吸引了年轻消费者的关注。此后推出的球鞋系列“悟道”,以大胆的配色和解构设计,准确切中年轻消费群体的需求,迅速走红。在产品优质的基础上,用设计感打动年轻消费者,回力、飞跃的帆布鞋,波司登的羽绒服,包括华为近期和眼镜潮牌 GENTLE   MONSTER 跨界推出的智能眼镜,都延续这一套路成功转型,焕发新的活力。
(摘编自《毛文超乌镇演讲:新消费的机会将在细分领域迎来爆发》)
材料四
中国造,正当“潮”。越来越多的消费者愿意为传统文化消费,新生代消费者为了彰显自 我个性、打造个人属性标签,日渐乐于使用带有中国文化元素的产品。以故宫推出的彩妆口红 为例,一经推出,仅用一晚的时间即预订超过一千支,而这源自于消费者对于产品背后的传统 文化价值的认同。而晨光文具则与京剧“联姻”,将生旦净末丑的扮相绘于文具之上,瞬间火 爆市场。因为文创的融入,晨光把看似几元钱的小买卖做成了年营收 80 余亿元的大生意。
与此同时,一批电商平台纷纷“造潮”,孵化出一个又一个国潮新品。据了解,近年来, 京东、唯品会、拼多多、天猫等电商平台都开始了对国潮市场的开拓。天猫从 2017 年就开始 了对国潮的策划和重视,2018 年更是在国货跨界、文化营销、国潮出海等各个方向上做出了 新的尝试。
(摘编自《颜值与性价比兼具,国货当潮源于创新彰显自信》,《南方日报》2019 年 11 月 1
日)
4.下列对“国潮”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消费市场上国潮涌动,显示出中国品牌的影响力与日俱增,中国正在向经济强国迈进。B.国潮消费者中以青年女性消费者为主,占比超过六成,她们撑起了国潮消费的半边天。C.国潮的弄潮儿中既有小仙炖、钟薛高等新国货,也有回力、波司登等成功转型的老品
牌。D.国潮的兴起,其实就是国货的崛起,带有中国文化元素的产品越来越受消费者的欢迎。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如今,中国制造正在向“中国质造”和“中国智造”转型,需要虚心向德国和美国等发 达国家学习,努力提升质量,壮大品牌。
B.材料二显示,国货消费者集中的前 10 名城市都是一二线城市,说明那里消费者对中国品
牌有较高的认可度和较强的购买力。
C.近年来,京东、唯品会、拼多多、天猫等一批电商平台都纷纷“造潮”,孵化国潮新品, 开拓国潮市场,彰显了他们对国货的自信。
D.新生代消费者更愿为蕴含传统文化价值的产品买单,为传统文化消费,是因这种产品能 彰显自我个性,能打造个人属性标签。
6.请结合材料,概括并分析当今“国潮”兴起的原因。(6 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5 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 7~9 题。
龙须巷  
韦名
龙须巷虽然数百年出不了龙,却因县衙所在,永不贫瘠。巷里的人也多得教化,民风淳朴。解放后衙门里面是公社,外面是派出所,一般人轻易不会到。1960 年的夏天,我和几个小朋 友却齐齐进了派出所。
1960 年的龙须巷,路面还是清一色油麻石,走在上面梆梆响。但那时,更响的是肚子, 一天到晚,我们肚子咕咕响。见了路上像番薯一样的石块,眼睛都发直。巷子里的大人开始有 人脚浮肿如水桶,我们小孩子个个皮包骨,面黄肌瘦。
“我找到吃的啦!”那天,高个子猴神秘兮兮地把我们几个叫在一起。猴是我们这群孩子的头,他告诉我们,每三天有个外地人挑着两筐东西经过龙须巷,“我
侦察过了,他挑的可是豆箍,能吃!” “怎么才能弄到?”猴这一提醒,大家都记起了这么一个人,可挑担的是个壮小伙,不好下手。“大家听我的。”猴成竹在胸,咬着大伙的耳朵详说。煎熬两天后,是挑担人经过龙须巷的日子。我们按照猴的部署,早早到位。
后晌午,挑担人来了。当他进入我们的预定区域后,猴给山羊使了个眼色。山羊是我们这群人里跑得最快的一个。按照猴的计划,山羊找到机会,从挑担人筐里抽出柄豆箍,然后狂奔,甩开挑担人。在挑担人追赶山羊的时候,其他人一哄而上,每人拿走一柄 豆箍,分散跑开…
不得不说,猴的计划是一个完美的计划。山羊得手了,挑担人果然中计,放下担子,狂追 山羊。
我们一哄而上,拿了东西又一哄而散。我们得手了!山羊却未能脱身:山羊被“俘”了——被挑担人送到龙须巷派出所。失手的山羊,供出全盘计划和全部参与人。
我们全都落在了迷瞪眼的手里。迷瞪眼是派出所的一名胖警察,话不多,长着个刀疤脸。据说是打日本鬼子时落下的伤疤。
迷瞪眼是有名的狠角色,他的狠招,龙须巷里传得很神乎。即抓住了人,先是一瞪。迷瞪眼的 一瞪,眼里放青光,就像一把利刃,能把被抓的人剜得心虚发毛。再是一吼,“老实从宽,抗 拒从严!”这八个字,从迷瞪眼的嘴里吼出,字字如炮弹,打得屋里的蜘蛛网都会乱颤。一瞪 一吼还解决不了问題,那就一拍。迷瞪眼一拍,简直是地动山摇。这三招都还不行,那就用最 后一招——上手段。龙须巷里传他的手段很多,但谁也不知道迷瞪眼上的什么手段——没人经 历过。
许是有狠角色迷瞪眼在,许是龙须巷本就民风淳朴,迷瞪眼一年到头没多少案子可办。落到了迷瞪眼手里,我们料想一定没有好果子吃,吓得面如死灰。“把拿走的豆箍都交回来!”迷瞪眼一瞪,我们个个都把头垂到了裤裆里。“同志,他们是抢不是拿!”挑担人纠正迷瞪眼。“是你办案还是我办案?”迷瞪眼瞪了挑担人一眼。挑担人嘴张了张没再说,脸却憋得通红。“听到没有?赶紧把拿走的豆箍交回来!”迷瞪眼不看挑担人,朝我们吼,“再等待处理。” 除了山羊,我们赶紧离开派出所,去找刚刚藏起来的战利品——六柄黑黑硬硬的豆箍完完
整整交回派出所。“还有这个。”迷瞪眼指着挑担人刚才连人带赃带回的一柄豆箍,“点点数,齐了没有?” “齐啦。”“齐了还不走?”迷瞪眼吼叫挑担人。“他们,他们……”看着吓人的迷瞪眼,挑担人欲言又止。“他们会得到处理的!”迷瞪眼不耐烦了,转过身对着站了一墙的我们吼道,“罚你们一
周劳动改造。一周后回来派出所报到!” 挑担人满意地挑着担子走了。一墙的芦柴棍齐刷刷低垂着头。
60 年的夏天,这是我第一次进衙门里的派出所,第一次和小伙伴们接受劳动改造。这一年,我六岁。
迷瞪眼给我们安排的劳动改造是到一片旱地,帮派出所拔花生。那是一周幸福的劳动改造,尽管头上烈日炎炎,每个人都汗流浃背,但我们像掉进油缸里的老鼠,每天花生吃得饱饱的。
一周后花生拔完了,劳动改造也到期了。我们齐齐到派出所,向迷瞪眼报到。“滚!”迷瞪眼好像忘了我们的事,迷瞪着眼,大声喊着,赶我们走。清一色的油麻石,梆梆声四起。
您还记得我们当年偷豆箍的事吗?”多年后,我回到龙须巷,专门去看迷瞪眼。“是啊。”迷瞪眼很老了,眼睛更加迷瞪,人却异常清醒,一会反问我,“花生,好吃吗?”我双手紧紧握着迷瞪眼的手,一个劲点头:“这是您老当年刻意安排的劳动改造?”“龙须巷民风淳朴!”迷瞪眼答非所问。
温煦的阳光照进龙须巷,斑驳迷离。一群小孩远远从阳光中跑来,巷里梆梆的响声依旧十 分清脆。   
(有删改)
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小说反复提及故事发生的年份,强调了时代的特殊性,为迷瞪眼对孩子们做出的特殊处 罚提供了背景。
B.小说多处设置悬念,如开篇“我进了派出所”,猴布置计划时的“咬着耳朵详说”,激 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
C.迷瞪眼对孩子们用特殊的方法予以爱护,对挑担人却缺乏耐心、态度冷淡,体现了该人 物爱憎分明的特点。
D.小说语言简洁明快,质朴自然,又多处使用比喻、夸张等手法,轻松幽默,生动活泼, 读来饶有趣味。
8.请以迷瞪眼形象为例,谈谈小说塑造人物形象时运用了哪些手法。(6 分)
9.小说以一个场景结尾,有什么样的好处?请结合文本进行分析。(6 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6 分)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