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学习资料 > 高中语文试题 >

河南省四校2020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

来源:海博学习网 www.exam58.com    发布时间:2020-04-04 10:39

河南省四校2020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  语文试题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12.0分)
1.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以形象为主要特点的汉语言,不可能像西方语言那样作过多的语言规则的理性分析,而应以整体 和形象思维为主。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我们应尽可能 语言文字的理性规则,让学生通过大量的阅读和语言实践,在潜移默化中领悟民族语言的独特规则,从而能够 。
A. 感知   弱化    师心自用 B. 感知   简化   学以致用
C. 感悟   简化    师心自用 D. 感悟   弱化   学以致用
2.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依次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如果深入探讨,乐观与悲观却又有着更为深刻的含义,有时甚至是相反的含义。乐观与悲观的“观”字,代表一种对世界和人生的总看法,也代表决定行为的方向和做人态度的取向。     。     。     。    。     。     。悲观与乐观问题之所以重要,就是因为这两种不同的看法,直接产生不同的行为,导向不同的生活。
假如见解正确,则受其指导的行为,必然也趋于正轨
一个人的任何行为,都是以知识为基础,以见解为导向,以信仰为目标
真切笃实之知与明觉精察之行,永远是合一而不分的
盲目者必冥行,无知者必妄为
假如看法错误,行为自然也随之错误
这其中当然包含有知识和见解的成分,甚至是信仰的成份
A. B. C. D.
3.与下列诗句中包含的传统习俗对应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鼓声渐急标将近,两龙望标目如瞬
缠彩遥分地,繁光远缀犬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魄依钩样小,扇逐汉机团
A. 赛龙舟赏月祭土神观花灯
B. 祭土神观花灯赛龙舟赏月
C. 祭土神赏月赛龙舟观花灯
D. 赛龙舟 观花灯祭土神赏月
4.下列诗句中,与图中漫画的情境最吻合的一项是〔3分〕(  )

A. 小梅香里黄莺啭,垂柳阴中白马嘶。
B. 门外平桥连柳堤,归来晚树黄莺啼。
C. 学语莺儿飞未稳,放身斜坠绿杨枝。
D. 黄莺久住浑相识,欲别频啼四五声。
二、多选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5.0分)
5.下列有关名著的说明,不正确的两项是(  )
A. 《三国演义》中,诸葛亮是智慧的化身。他一生中最后的两个精彩表演是授计姜维用自己的木像吓退司马懿,以及留下锦囊妙计除去叛将魏延。
B. 《边城》中,祖父决意多做点事,等他把人渡完再回家吃饭。这反映了翠翠和祖父相依为命,家境贫寒,祖父想多挣点钱来维持生计的现实。
C. 《老人与海》中,大海象征着世界和人生,大马林鱼象征着人想要达到的目标,而鲨鱼则代表着充斥于人类社会中的邪恶势力。
D. 《哈姆菜特》中笼罩着复仇的情绪:哈姆莱特为被谋杀的父亲复仇,雷欧提斯为被人设计陷害的父亲复仇,福丁布拉斯为在战场上比武丧生的父亲复仇。
E. 《风波》中,七斤愚昧麻木、驯服盲从,是当时中国农民的典型。而赵七爷无政治主见,报复心重,是陈腐守旧的封建顽固派的代表。
三、默写(本大题共1小题,共8.0分)
6.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______ ,枯松倒挂倚绝壁。(李白《蜀道难》)
(2)______ ,铁骑突出刀枪鸣。(白居易《琵琶行》)
(3)悬泉瀑布, ______ ,清荣峻茂,良多趣味。(郦道元《三峡》)
(4)______ ,下者飘转沉塘坳。(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5)悉以咨之,然后施行, ______ ,有所广益。(诸葛亮《出师表》)
(6)______ ,纫秋兰以为佩。(《离骚》)
(7)______ ,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论语》)
(8)登山则情满于山, ______ 。(《文心雕龙》)
四、诗歌鉴赏(本大题共1小题,共11.0分)
7.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列各题。
贺新郎
辛弃疾
陈同父自东阳来过余,留十日。与之同游鹅湖,且会朱晦庵于紫溪,不至,飘然东归。既别之明日,余意中殊恋恋,复欲追路。至鹭鹚林,则雪深泥滑,不得前矣。
把酒长亭说。看渊明、风流酷似,卧龙诸葛。何处飞来林间鹊,蹙踏松梢微雪。要破帽多添华发。剩水残山无态度,被疏梅料理成风月。两三雁,也萧瑟。
佳人重约还轻别。怅清江、天寒不渡,水深冰合。路断车轮生四角,此地行人销骨。问谁使、君来愁绝?铸就而今相思错,料当初、费尽人间铁。长夜笛,莫吹裂。
(1)简要分析上阙“被疏梅料理成风月”的作用。
(2)结合全词概括作者的思想感情。
五、名著阅读(本大题共2小题,共10.0分)
8.简答题
《红楼梦》第三十七回“秋爽斋偶结海棠社蘅芜苑夜拟菊花题”描写大观园中众女子和宝玉结社赋诗的情节,分析其在塑造人物和表现主题方面有哪些作用?
9.简答题
“假洋鬼子”是《阿Q正传》《头发的故事》中,人们对钱秀才、N先生的称呼,这个特定的称谓反映了当时民众什么样的状态?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