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学习资料 > 高中语文试题 >

成都市石室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三10月月考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

来源:海博学习网 www.exam58.com    发布时间:2021-11-04 10:29
成都市石室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三10月月考语文试题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传统节日的意义,可以从文化、民俗学、经济等角度阐发,也可以放进文学世界理解。传统节日不仅能保存民族历史记忆,传承民族文化,凝聚民族情感,增强民族认同,还能促进社会文化再生产和经济社会发展。
从文学的角度观照传统节日,并不牵强。传统节日在传承过程中,一些原初的价值与功能或有所丢失,或发生变异,节日仪式中的功利作用悄悄向审美作用转移,端午节就是例子。端午又称“重午”,阳气盛极,阴气初生。为避邪气,用置菖艾、戴香包等方式防五毒、送瘟神。延习既久,这些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活动,具备了功利和美感的双重作用。可见,在审美需求的层面,传统节日与文学有相通之处,因为节日带有娱乐性,能给人带来精神的愉悦。
文学的功用,并不仅仅给人带来心灵的愉悦。文学也经由审美活动,引发人们思考人的本原,即人从何而来、人之为人的意义和生命的终极价值。清明扫墓祭拜,是追念先人与逝者、祈求保佑的虔诚表达;中元节送河灯,活着的人希望那些无所归依的魂灵也应被善待。这些在固定时间里反复进行的活动,跟文学里对生者与死者、此岸与彼岸关系的思考,如出一辙。有些节日,由人类对自然的崇拜演化为人类对生活愿望的象征性表达,比如七夕节。七夕节由“天河”两岸的牛郎织女星座而来,反映了人类对天象的崇拜。根据这一天象,产生了牛郎织女鹊桥会的凄美爱情故事。这个节日的诞生,可以说与文学生产同时进行。
传统节日得以保存并成为中国人精神里不可剔除的部分,也依赖文学创造的艺术形象和语言篇章。从古代开始,对传统节日的吟咏,产生了大量的诗词歌赋。说到春节就会想起王安石的《元日》,说到清明就会吟诵杜牧的《清明》……传统节日由民俗风习向审美对象转化,文学起了主要作用。
成体系的传统节日,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标识。人类文明的进步,由科学不断地对原始思维构造的世界形象“去魅”,造成了人与自然以及人与人关系的紧张,更重要的是对自然的科学认知使人类的精神世界失去不少光彩。试想,只有陨石坑的月球,比起有嫦娥、玉兔和桂花树的月宫,是多么无趣。因此,保留传统节日以及相关的神话和文学形象,对于工业化时代的人们来说是弥足珍贵的“复魅”,它将使日益单面化的人在精神世界里丰富起来。在这个意义上,传统节日是中华文明的一部分,是对全人类的一种文化贡献。而文学有责任在传统节日文化传承中不断地再生产。
不少文学佳作书写了传统节日,老舍《四世同堂》写中秋,沈从文《边城》写端午等,这些作品多半是将节日作为人物活动的时空,情节在其中推进,人物性格在此得到展现。由于现代文明对传统生活方式的冲击,传统节日不可幸免地遭到销蚀,幸好有这些文学作品,把旧日过节的活动方式和所涉及的事物,细致而又充满趣味地保存在文字世界里。
(摘编自毕光明《传统节日的文学理解》,《光明日报》2019年4月24日)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传统节日能保存民族记忆、增强民族认同等,我们可从文化、民俗学、文学等方面理解阐发。
B.因为节日带有娱乐性,能给人带来精神愉悦,所以传统节日与文学在各个方面是相通的。
C.清明节扫墓、中元节送灯活动,与文学里对生者与死者、此岸与彼岸关系的思考是相似的。
D.传统节日是中华文明的一部分,也是对全人类的文化贡献,需要文学在其传承中不断地再生产。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以端午节为例,论述了传统节日原初价值与功能慢慢转移,逐渐具备了功利和美感的双重作用。
B.文章从多个方面论证了文学和传统节日的关系,肯定了文学对传统节日的保存与传承的积极作用。
C.文章第五段运用对比论证,是为了揭示“去魅”与“复魅”、无趣与有趣、科学与文学的关系。
D.文章列举了王安石等人的诗歌,说明文学在传统节日由民俗风习向审美对象转化过程中起了主要作用。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文学不仅给人带来心灵愉悦,也直接引发人们对人之起源、意义、价值等问题的思考。
B.有关传统节日的作品强化民族记忆、增强文化认同,也使传统节日成为民族文化的重要标识。
C.科学使人类文明进步,也造成人与自然、人与人关系的紧张,使人类精神世界完全失去光彩。
D.保留传统节日以及相关的神话和文学形象,或许可促使文学在传统节日文化传承中不断再生产。
二、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社区治理是一项系统而长期的工程,涉及综合服务平台的建设、信息安全、行业标准的制定,以及人才队伍的发展、促进政策的制定与落地等诸多领域。涵盖政府部门、技术机构、行业企业、社会组织和居民群众等诸多利益群体,必须构建起一个“政府主导、专家论证、企业支撑、群众参与”的工作格局,调动各治理主体的积极性和深度参与。政府在其中要发挥主体作用,要主动为各方的参与搭建平台。只有构筑起一个行政机制、市场机制、志愿机制有效衔接的社区服务体系,才能逐步实现社区公共服务、志愿服务、便民便利服务等社区服务信息资源集成,实现社区治理的“共建共享共治”。社区治理是关系国让民生的头等大事,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服务居民,造福居民作为城乡社区治理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摘编自《社区治理方案》)
材料二:
社区治理是基层治理的重要根基,基层治理是国家治理的微观基础。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城多基层社区成为疫情防控的基础环节和前线战场,对疑似病例,密切接触者进行医学观察及对居民的健康教育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尽最大努力保证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和安全。同时,连续高强度的工作,也暴露出基层社区工作中存在的许多问题。
社区摸排工作量大,管理层面多、任务重,容易造成管理混乱、信息不畅、排查疏漏的情况。工作手段过于传统单一,重大疫情发生时依靠挨门上户、电话随访以及纸质登记等传统方式费时费力,往往不能第一时间掌握情况。
同时,社区模式应对重大公共事件能力不足,社区管理机制还不完善。提高社区治理效能,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摘编自《提高社区治理效能,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材料三:
智慧社区是社区治理的新理念、新模式,是指充分利用物联网、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等新一代技术的集成应用,为社区居民提供安全、舒适、便利的现代化和智慧化生活环境,从而形成一种基于信息化和智能化服务的新的社区管理形态。同时智慧社区也是构成智慧城市的基层“细胞”。然而,智慧城市和智慧社区的概念都将自身局限在某一领域。随着实践的发展,我们需要从更宏观的视角谋划经济社会的智慧化发展。智慧社会就是将城市、社区以及其他治理单元结合起来,将整个社会作为对象进行整体性思考。
(摘编自《建设智慧社区是构建智慧城市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材料四:
智慧社区的概念源于美国。2009年9月,迪比克市和IBM启动了美国也是世界第一个智慧社区项目,运用传感器、互联网等技术帮助居民实时监测并调整其用水量、用电量。继IBM之后,思科、微软等科技公司成为推动美国智慧社区建设的重要力量。2015年美国联邦政府将智慧社区建设上升到国家层面,许多地方政府也积极推进指挥城市和智慧社区建设。
欧洲也是全球智慧社区起步早、发展好的地区。在智慧社区建设中,欧盟拟定相关倡议时,注重广泛征求公众意见及定议。在具体项目实施中,德国慕尼黑则成立智慧社区实验室让公民参与智慧社区建设规划过程。不仅如此,每个项目选取二到三个城市或街区、社区试点,积累经验后再向欧盟国家其他城市、社区推广。
(摘编自《典型发达国家智慧社区的建设经验及启示》)
4.下列对“社区治理”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社区治理是一项系统而长期的工程,涉及诸多领域,涵盖诸多利益群体,是一项关系国计民生的头等大事。
B.社区治理需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新冠疫情防控中,我国城乡社区尽力保证了人民的生命健康和安全。
C.社区治理是基层治理的重要根基,基层治理是国家治理的微观基础,因此做好社区治理就能做好国家治理。
D.社区治理应与时俱进,不断发展,智慧社区是社区管理的新形态,它能为居民提供现代化和智慧化生活环境。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构筑一个行政机制、市场机制、志愿机制有效衔接的社区服务体系,有助于实现社区治理的“共建共享共治”。
B.面对重大公共事件的大考,城乡基层社区在多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也暴露出基层社区工作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C.智慧社区是智慧城市的基层细胞,将两者结合起来,把整个社会作为对象进行整体性思考,才可能构建起智慧社会。
D.在智慧社区的建设中,虽然美国起步最早,但是欧洲发展最好,已将积累的很多经验向其他城市、社区进行了推广。
6.目前,我国应该如何提高社区管理效能?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古渡头
叶紫
太阳渐渐地隐没到树林中去了,晚霞散射着一片凌乱的光辉,映到茫无际涯的淡绿的湖上,现出各种各样的色彩来。微风波动着皱纹似的浪头,轻轻地吻着沙岸。
破烂不堪的老渡船,横在枯杨的下面。渡夫戴着一顶尖头的斗笠,弯着腰,在那里洗刷一叶断片的船篷。
我轻轻地踏到他的船上,他抬起头来,带血色的昏花的眼睛,望着我大声说道:“过湖吗,小伙子?”
“唔,”我放下包袱,“是的。”
“那么,要等到明天啰。”他又弯腰做事去了。
“为什么呢?”我茫然地,“我多给你些钱不能吗?”
“钱?你有多少钱呢?”他的声音来得更加响亮了,教训似的。他重新站起来,抛掉破篷子,把斗笠脱在手中,立时现出了白雪般的头发,“年纪轻轻,开口就是‘钱’,有钱就命都不要了吗?”
我不由得暗自吃了一惊。
他从舱里拿出一根烟管,饱饱地吸足了一口,接着说:“看你的样子也不是一个老出门的。哪里来的呀?”
“从军队里回来。”
“军队里?……”他又停了一停,“是当兵的吧,为什么又跑开来呢?”
“我是请长假的。我妈病了。”
“唔!……”
两个人都沉默了一会儿,他把烟管在船头上磕了两磕,接着又燃第二口。
夜色苍茫地侵袭着我们的周围,浪头荡出了微微的合拍的呼啸。我的心里偷偷地发急,不知道这老头子到底要玩什么花头。于是,我说:
“既然不开船,老人家,就让我回到岸上去找店家吧!”
“店家,”老头子用鼻子哼着,“年轻人到底不知事,回到岸上去还不同过湖一样的危险吗?到连头镇去还要退回七里路。唉!年轻人……就在我这船中过一宵吧。”
他擦着一根火柴把我引到船艘后头,给了我一个两尺多宽的地方。好在天气和暖,还不至于十分受冻。
当他再擦火柴吸上了第三口烟的时候,他的声音已经和缓多了。我躺着,一面细细地听着孤雁唳过寂静的长空,一面又留心他和我谈的一些江湖上的情形,和出门人的秘诀。
“……就算你有钱吧,小伙子,你也不应当说出来的,这湖上有多少歹人啊!……我欢喜你这样的孝顺孩子。是的,你的妈妈一定比我还欢喜你,要是在病中看见你这样远跑回去,只是,我呢?……我,我有一个桂儿。你知道吗?我的桂儿,他比你大得多呀!你怕不认识他吧?外乡人……那个时候,我们爷儿俩同驾着这条船,我给他收了个媳妇……”
“他们呢?”
“他们?那一年,北佬来,你知道了吗?北佬打了败仗,从我们这里过,我的桂儿给北佬兵拉着,要他做伕子。桂儿,他不肯,脸上一拳!我,我不肯,脸上一拳!……小伙子,你做过这些个丧天良的事情吗?……”
“小伙子!你看,我等了一年,我又等了两年,三年……我的儿媳妇改嫁给卖肉的朱胡子了,我的孙子长大了。可是,我看不见我的桂儿,我的孙子他们不肯给我……他们说:‘等你有了钱,我们一定将孙子给你送回来。’可是,小伙子,我得有钱呀!”
“结冰,落雪,我得过湖;刮风,落雨,我得过湖……”
“年成荒,捐重,湖里的匪多,过湖的人少,但是,我得找钱……”
“小伙子,你是有爹妈的人,你将来也得做爹妈的。我欢喜你,要是你真的有孝心,你是有好处的,像我,我一定得死在这湖中。我没有钱,我寻不到我的桂儿,我的孙子不认识我,没有人替我做坟,没有人给我烧纸钱……我说,我没有丧过天良,可是天老爷他不向我睁开眼睛……”
他逐渐地说得悲哀起来,终于哭了,不住地把船篷弄得呱啦呱啦地响;他的脚在船舱边下力地蹬着。可是,我寻不出来一句能够劝慰他的话,心头像给什么东西塞得紧紧的。
外面风浪渐渐地大了起来,我翻来覆去地睡不着,他也翻来覆去地睡不着。
可是,第二天,又是一般的微风,细雨。太阳还没有出来,他就把我叫起了。他的脸上丝毫看不出一点异样的表情来,好像昨夜间的事情,全都忘记了。
我目不转睛地瞧着他。
“有什么好瞧呢?小伙子!过了湖,你还要赶你的路程呀!”
离开渡口,因为是走顺风,他就搭上橹,扯起破碎风篷来。他独自坐在船艘上,毫无表情地捋着雪白的胡子,任情地高声朗唱着:
我住在这古渡前头六十年/我不管地/也不管天/我凭良心吃饭/我靠气力赚钱/有钱的人我不爱/无钱的人我不怜!
……
(有删改)
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小说以抒情的笔调叙述了渡夫的人生遭遇和心灵世界,反映了动荡不安的现实,表达了作者对底层劳动人民的同情和对当时社会的不满。
B.渡夫不愿马上开船送我过湖,还教训我“年纪轻轻,开口就是‘钱’,有钱就命都不要了吗?”这让我暗自吃惊,因为我担心他谋财害命。
C.渡夫在船里把他儿子桂儿被北佬抓做伕子的事情告诉我,一方面表达他对我孝顺母亲的赞赏和羡慕,一方面表达他失子之后的孤独和忧虑。
D.小说叙述渡夫的故事很有特点。例如,以“我”的视角来叙事,以“钱”为话题引入故事,多用对话形式,情景描写与渡夫讲述相结合等。
8.小说中的渡夫有哪些性格特征?请简要分析。
9.作品为什么以渡夫的任情高歌为结尾?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