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学习资料 > 高中语文试题 >

2022年高考第一次综合模拟评估卷(一)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2)

来源:海博学习网 www.exam58.com    发布时间:2022-04-08 15:13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临菑人主父偃上书。其辞曰:“《司马法》曰:‘国虽大,好战必亡,天下虽平,忘战必危。’昔秦皇帝并吞战国,务胜不休,欲攻匈奴。李斯谏曰:‘不可。夫匈奴无城郭之居、委积之守,迁徙鸟举,难得而制也。轻兵深入,粮食必绝;踵粮以行,重不及事。得其地不足以为利也,得其民不可调而守也。’秦皇帝不听,遂使蒙恬将兵攻胡,暴兵露师十有余年,死者不可胜数,终不能逾河而北。是岂人众不足,兵革不备哉?其势不可也。男子疾耕不足于粮饷,女子纺绩不足于帷幕,百姓靡敝。孤寡老弱不能相养,道路死者相望,盖天下始畔秦也。及至高皇帝定天下,略地于边,闻匈奴聚于代谷之外而欲击之。御史成进谏曰:‘不可。夫匈奴之性,兽聚而鸟散,从之如搏影。今以陛下盛德攻匈奴,臣窃危之。’高帝不听,遂北至于代谷,果有平城之围。高皇帝盖悔之甚,乃使刘敬往结和亲之约,然后天下忘千戈之事。夫匈奴难得而制,非一世也。行盗侵驱,所以为业也,天性固然。上及虞夏殷周固弗程督禽兽畜之不属为人夫上不观虞夏殷周之统而下循近世之失此臣之所大忧百姓之所疾苦也。”严安上书曰:“昔秦王意广心逸,欲威海外,使蒙恬将兵以北攻胡,又使尉屠睢将楼船之士以攻越。当是时,秦祸北构于胡,南挂于越,宿兵于无用之地,进而不得退。行十余年,丁男被甲,丁女转输,苦不聊生,自经于道树,死者相望。及秦皇帝崩,天下大畔,灭世绝祀,穷兵之祸也。故周失之弱,秦失之强,不变之患也。今徇南夷,朝夜郎,降羌、僰,略薉州,建城邑,深入匈奴,燔其龙城,议者美之。此人臣之利,非天下之长策也。”
书奏,天子召见,谓曰:“公等皆安在?何相见之晚也!”皆拜为郎中。
(节选自《通鉴纪事本末》)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上及虞夏殷周/固弗程督/禽兽畜之不属为人夫/上不观虞夏殷周之统/而下循近世之失此/臣之所大忧/百姓之所疾苦也
B.上及虞夏殷周固弗/程督禽兽/畜之/不属为人夫上不观虞夏殷周之统/而下循近世之失/此臣之所大忧/百姓之所疾苦也
C.上及虞夏殷周/固弗程督/禽兽畜之不属为人/夫上不观虞夏殷周之统/而下循近世之失/此臣之所大忧/百姓之所疾苦也
D.上及虞夏殷周固弗/程督禽兽畜之不属为人夫/上不观虞夏殷周之统/而下循近世之失此/臣之所大忧/百姓之所疾苦也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高皇帝,简称“高帝”,为开国皇帝的谥号之一,文中指秦始皇。
B.和亲,文中是指中原王朝统治者与外族或者外国达成的政治联姻。
C.南夷,指南方的少数民族,因当时这些地方的人多未开化,故称。
D.郎中,汉代专指帝王侍从官,其职责主要为护卫、陪从、建议等。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主父偃认为,从进攻匈奴的历史来看,匈奴蒙昧野蛮、迁徙流动性非常强,一时难以制服。
B.李斯、成进等谏臣都认为,盲目进攻也会使得民不聊生、社会动荡,造成内忧外患的后果。
C.汉高帝也曾率军向北到达代谷攻打匈奴,结果平城被围,只得派刘敬前往缔结和亲的盟约。
D.严安认为周朝和秦朝的灭亡都因不改变国策而造成,以此来劝谏皇帝要为国做出长远规划。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是岂人众不足,兵革不备哉?其势不可也。
(2)降羌、僰,略薉州,建城邑,深入匈奴,燔其龙城,议者美之。
14.“国虽大,好战必亡,天下虽平,忘战必危”这句话是什么意思?主父偃为什么要引用这句话?(3分)
【答案】10.C 11.A 12.B
13.(1)这难道是兵力不足,装备不齐吗?是因为客观形势不允许啊。
(2)(朝廷)降服了羌人和僰人,攻占薉州,建筑城邑,深入匈奴内地,焚烧他们的龙城,议论的人都称赞这样的做法。
14.句意:国家虽然强大,好战必然灭亡,天下虽然太平,忘记作战的准备,必然会给国家带来危险。引用原因:劝谏皇帝不能穷兵黩武,要认清形势,现在不宜进攻匈奴。
【解析】
10.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句意为:从上古的虞、夏、殷、周时代,就没有督责规范他们,对他们像禽兽一样畜养,不当作人类看待。陛下不向上看虞、夏、殷、周的传统策略,却要遵循近代的失误,这是令我最担忧的,也将会给百姓带来疾苦。”
“及”的宾语为“虞夏殷周”,所以应该在“周”后面断开,排除B、D。
“夫”为句首语气词,引出下文的议论,所以应在“夫”前面断开,排除A。故选C。
11.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的能力。
A.“文中指秦始皇”错误。从上文“盖天下始畔秦也”和“及至”来看,文中的“高皇帝”绝非秦始皇,而是指汉高帝,即刘邦。故选A。
12.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B.“民不聊生、社会动荡”错误。由原文“李斯谏曰:‘不可。夫匈奴无城郭之居、委积之守,迁徙鸟举,难得而制也。轻兵深入,粮食必绝;踵粮以行,重不及事。得其地不足以为利也,得其民不可调而守也。’”“御史成进谏曰:‘不可。夫匈奴之性,兽聚而鸟散,从之如搏影。今以陛下盛德攻匈奴,臣窃危之’”可知,李斯、成进都没有提及“民不聊生、社会动荡”等“内忧”之事。故选B。
13.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得分点:
(1)“是”,这;“备”,齐全、完备;“势”,形势;“岂……哉”,表示反问,难道……吗?
(2)“降”,降服,使……投降;“略”,攻占;“燔”,焚烧。
14.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概括信息的能力。
“国虽大,好战必亡,天下虽平,忘战必危”翻译为:国家虽然强大,好战必然灭亡,天下虽然太平,忘记作战的准备,必然会给国家带来危险。
主父偃是在给皇帝的上书中引用的这句话,所以他是想要对皇上起劝谏作用,通过后面所举的李斯、成进以及严安的例子,都是在劝说皇上不能穷兵黩武,现在不宜进攻匈奴。所以主父偃引用这句话是劝谏皇帝不能穷兵黩武,要认清形势,现在不宜进攻匈奴。
参考译文:
临菑人主父偃上书。他在奏书中写道:“《司马法》说:‘国家虽然强大,好战必然灭亡,天下虽然太平,忘记作战的准备,必然会给国家带来危险。’从前,秦始皇吞并六国后,追求胜利的欲望没有休止,又想攻打匈奴。李斯劝阻说:‘不可以这样做。匈奴人没有城郭可定居,没有储备的粮食可守,迁徙流动如鸟飞,很难制服他们。派军队轻装深入匈奴境内,粮食必然断绝;粮食随军而行,会因负重贻误战机。即使得到匈奴的土地,也不会为国家带来利益,俘获他们的百姓,也不能调教役使他们防守。’秦始皇不听劝告,就派蒙恬率军攻打匈奴,军队在外十多年,死亡的人数也数不清,却最终不能越过黄河北进。这难道是兵力不足,装备不齐吗?是因为客观形势不允许啊。男子拼命地耕作,也不够粮饷,女子纺纱织布也不够做帷幕,百姓疲惫不堪。孤寡老弱得不到抚养,路上的死人接连相望,所以天下人开始反叛秦朝。后来直到汉高祖平定天下,攻略边塞的土地,听说匈奴的部队聚集在代谷之外,想攻打他们。御史成进进言劝阻说:‘不可进攻匈奴。匈奴人的习性,如同野兽一样聚集,又像飞鸟一样忽然分散,追赶他们像捕捉影子。现在凭陛下的盛德去攻打匈奴,我私下认为很危险。’汉高帝不听他的劝告,于是率军向北到达代谷,果然发生平城被围的事件。高皇帝后悔不已,便派刘敬前往缔结和亲的盟约,此后天下安定下来,便都忘记双方动干戈的事了。匈奴难以制服,不是一代了。侵扰掠夺人畜财物,成为他们的职业,他们的天性就这样。从上古的虞、夏、殷、周时代,就没有督责规范他们,对他们像禽兽一样畜养,不当作人类看待。陛下不向上看虞、夏、殷、周的传统策略,却要遵循近代的失误,这是令我最担忧的,也将会给百姓带来疾苦。”严安上书说:“从前秦始皇踌躇满志,好大喜功,只想威扬海外,于是派蒙恬率兵向北攻打匈奴,又派尉屠睢率领水军攻打越人。在这个时期,秦朝兵连祸结,在北方与匈奴作战,南方又陷入百越之地,军队驻扎在无用之地,只能进而不能退。经过十多年,成年男子当兵打仗,成年女子转运粮食,生活艰难困苦,活不下去,纷纷自尽于道旁的树上,死的人一个接一个。等到秦皇帝去世,天下叛乱,秦的后代被灭,断绝了祭祀,这就是穷兵黩武带来的灾祸。所以,周王朝的灭亡是因其衰弱,秦王朝的灭亡是因其强盛,都是不改变国策造成的结果。现在,朝廷征服南夷,诱使夜郎国前来称臣,降服羌人和僰人,攻占葳州,建筑城邑,深入匈奴内地,焚烧他们的龙城,议论的人都称赞这样的做法。实际上这样做只是群臣得到好处,对国家来说并不是长久的计策。”
奏书上呈汉武帝,武帝召见他们,问他们:“你们原来都在哪里?为什么这么晚我们才相见!”任命他们做了郎中。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5-16题。
古意①
李颀
男儿事长征,少小幽燕客。
赌胜马蹄下,由来轻七尺。
杀人莫敢前,须如猬毛磔②。
黄云陇底白云飞,未得报恩不能归。
辽东小妇年十五,惯弹琵琶解歌舞。
今为羌笛出塞声,使我三军泪如雨。
【注】①古意:诗题为“古意”,表明这是一首拟古诗。②猬:即刺猬,哺乳动物,身上长满硬刺。磔(zhé):张开。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一、二句以“事长征”“幽燕客”,简笔勾勒出了一位远征边塞有志男儿的形象。
B.“莫敢前”侧面表现勇士的勇猛;“须如”句运用比喻修辞,表现勇士的威武。
C.心怀精忠报国之心的勇士虽长年在外征战,但辽东小妇缓解了勇士的紧张与疲惫。
D.李颀在诗中从事迹到外貌、从外到内写了勇士的侠骨柔情,笔端饱含了敬佩之情。
16.本诗风格奔腾顿挫,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6分)
【答案】15.C
16.①“奔腾”指诗歌风格慷慨激昂。从事迹到外貌,塑造了一个豪迈勇敢、视死如归的勇士形象。写辽阔的原野、昏黄的云天,景象开阔苍茫。②“顿挫”指诗歌表情达意的抑扬顿挫、回旋转折。首起六句,一气贯注,到“须如猬毛磔”一句顿住;“黄云陇底白云飞”一句忽然飘宕开去,“未得报恩不得归”一句,又是一个顿挫,男儿豪情跃然纸上。最后笔锋一转,一句“使我三军泪如雨”,点明深藏的思乡之情。
【解析】
15.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表达技巧和情感的能力。
C.“但辽东小妇缓解了勇士的紧张与疲惫”错误,辽东小妇的一曲羌笛出塞曲反而勾起了将士们深沉的思乡之情。故选C。
16.本题考查学生赏析诗歌风格的能力。
“奔腾”指诗歌风格慷慨激昂。“须如蝟毛磔”五字,写出须又短、又多、又硬的特征,那才显出他勇猛刚烈的气概和杀敌时须蝟怒张的神气,简洁、鲜明而有力地突出了这一从军塞上的男儿的形象。“黄云陇底白云飞”一句替诗的主人公布置了一幅背景。闭目一想,一个虬髯男儿,胯下是高头战马,手中是雪亮单刀,背后是辽阔的原野,昏黄的云天,这气象是何等的雄伟莽苍。但这一句的妙处,还不仅如此。塞上多风沙,沙卷入云,所以云色是发黄的,而内地的云则是纯白的。这一句中黄云白云表面似乎在写景,实则两两对照,寓情于景,写得极为精细。写辽阔的原野、昏黄的云天,景象开阔苍茫。
“顿挫”指诗歌表情达意的抑扬顿挫、回旋转折。第一句“男儿”两字先给读者一个大丈夫的印象。第二句“少小幽燕客”,交代从事长征的男儿是自古多慷慨悲歌之士的幽燕一带人,为下面描写他的刚勇犷悍张本。一气贯注,到“须如猬毛磔”一句顿住;首六句写这男儿纯是粗线条、硬作风,可是这远征边塞的男儿,难道竟无一些思乡之念吗?
且看男儿在向前看一看那陇上黄云之后,也还不免回首一望故乡。故乡何在?但见一片白云,于是不能不引起思乡之感。写思乡念切,急于求归,那又不象是这样一个男儿的身份了,所以在这欲吐不吐、欲转不转之际,用“未得报恩不得归”七个字一笔拉转,说明这一男儿虽未免偶尔思乡,但因为还没有报答国恩,所以也就坚决不想回去。前六句节奏短促,写这两句时,景中含有情韵,所以诗人在这里改用了七言句,又换了平声韵中调门低、尾声飘的五微韵。但由于第八句中意旨还是坚决的,所以插用两个入声的“得”字,使悠扬之中,还有凛烈的劲道。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十驾斋”是清代大学者钱大昕的书斋名,该名取自荀子《劝学》中“______,______”。
(2)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中,“______,______”两句,从历史名都经历由盛到衰的角度,抒发历史变迁的感慨。
(3)“社”最早指土地之神,“社日”是古代祭把土神的日子,分为“春社”和“秋社”。作为古代一个民俗节日,“社日”(或“社”)频繁出现在古诗词中,如“______,______”。
【答案】 驽马十驾 功在不舍 伤心秦汉经行处 宫阙万间都做了土 佛狸祠下 一片神鸦社鼓(箫鼓追随春社近 衣冠简朴古风存)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
默写的时候要注意如下词语:“驽”“秦”“阙”。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