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学习资料 > 高中语文试题 >

无锡市普通高中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

来源:海博学习网 www.exam58.com    发布时间:2022-07-31 15:02
无锡市普通高中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一、情景默写
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秦可卿托梦王熙凤说:“若目今以为荣华不绝,不思后日,终非长策。”但王熙凤并未在意,整个荣府如《谏太宗十思疏》中所说的“______,______”,极尽奢华,沉迷在“烈火烹油,鲜花着锦”的假象中,最后落得个“盛筵必散”的下场。
(2)中国古代建筑的形制、布局数千年变化不大。林黛玉进入贾府时,“那轿夫抬进去,走了一射之地,将转弯时,便歇下退出去了”,以明清标准,一射之地明确有130步,由此可知《阿房宫赋》中“______,______”用夸张手法写出了建筑之密。
(3)面对中秋美景,心怀不同,感触自然也不同。张孝祥内心悠游自在,感到文字无法传达他所看到的月夜洞庭之景,在《念奴娇·过洞庭》中只能啧啧赞道“______,______”;林黛玉则触动身世,倚栏垂泪,开口便是“寒塘渡月影,冷月葬诗魂”,预示着她的不幸命运。
二、选择题组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宝玉从梦中惊醒,睁眼一看,不是别人,却是林黛玉。宝玉(______)恐是梦,忙又将身子欠起来,向脸上细细一认,只见两个眼睛肿得桃儿一般,满面泪光,不是黛玉,却是那个?宝玉还欲看时,怎奈下半截疼痛难忍,支持不住,便“嗳哟”一声,(______)就倒下,叹了一声,说道:“你又做什么跑来!虽说太阳落下去,那地上的余热未散,走两趟(______)要受了暑。我虽然挨了打,(______)不觉疼痛。我这个样儿,只装出来哄他们,好在外头布散与老爷听,其实是假的。你不可认真。”此时虽林黛玉不是嚎啕大哭,然无声之泣越是这等,气噎喉堵,更觉利害。
2.依次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词语,全部恰当的一项是(     )
A.犹   还   就   也 B.乃   还   就   并
C.乃   仍   又   也 D.犹   仍   又   并
3.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此时林黛玉虽不是嚎啕大哭,然无声之泣越是这等,噎气堵喉,才觉利害。
B.此时林黛玉虽不是嚎啕大哭,然越是这等无声之泣,气噎喉堵,更觉利害。
C.此时虽林黛玉不是嚎啕大哭,然越是这等无声之泣,气噎喉堵,才觉利害。
D.此时虽林黛玉不是嚎啕大哭,然无声之泣越是这等,噎气堵喉,更觉利害。
三、选择 简答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红楼女子,一个寻常而鲜活的女性世界,它首先是美的。花团锦簇,______,红楼女性的形貌美、才智美、性情美以及不同年龄特有的风神美,都在书中绽放异彩。然而,没有一个女子是尽善尽美的。红楼女子的美,绝不集于一身,(   ①   ):
特征一:美,是散落的。红楼女性美是不偏不倚地散落在多数女子特别是少女少妇身上的。每个年轻女子都拥有某种单项优势,(   ②   ),是一种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态势。
特征二:美,又是有分寸的、适度的。就像作者在第一回里借石头之口所______的,他书中的女子没有班姑蔡女之类的______,而是一群或情或痴的异样女子,各有一份智慧,各有一份善良,各有一份真性情,是古往今来凡身心健康之女子人人拥有的普泛的基础的美。
特征三:红楼女子的美,又是个别的、互补的。“小才”有种种,“微善”有种种,真性情更有种种。单以真性情而论,可谓千姿百态、______,少有重合,鲜有雷同,呈现出中国文化人所喜爱的种种文化人格。
4.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A.流光溢彩       宣告       样板       光怪陆离
B.金碧辉煌       宣扬       模板       斑驳陆离
C.流光溢彩       宣扬       样板       斑驳陆离
D.金碧辉煌       宣告       模板       光怪陆离
5.在文中括号内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
四、名著阅读
6.下列能补全《红楼梦》第27回“滴翠亭杨妃戏彩蝶   ______”回目的一项是(     )
A.宴宁府宝玉会秦钟 B.埋香冢飞燕泣残红
C.牡丹亭艳曲警芳心 D.潇湘馆春困发幽情
7.有人推测贾宝玉的大名应为“贾珏”,请你根据下表写出两条他判断的依据。
排行
性别
元(原)春 迎(应)春 探(叹)春 惜(息)春
贾珠(株) 贾琏(连) 贾__(__) 贾环(宦)
8.阅读《红楼梦》五十六回“敏探春兴利除宿弊   识宝钗小惠全大体”中的两段文字,完成题目。
语段一:
探春因又接着说道:“咱们这园子只算比他们的多一半。加一倍算,一年就有四百银子的利息。若此时也出脱生发银子,自然小器,不是咱们这样人家的事;若不派出两个一定的人来,既有许多值钱之物,一味任人作践,也似乎暴殄天物。不如在园子里的所有的老妈妈中,拣出几个本分老成能知园圃事的,派准他们收拾料理,也不必要他们交租纳税,只问他们一年可以孝敬些什么。一则园子有专定之人修理花木,自有一年好似一年的,也不用临时忙乱;二则也不至作践,白辜负了东西;三则老妈妈们也可借此小补,不枉年日在园中辛苦;四则亦可以省了这些花儿匠、山子匠、打扫人等的工费。将此有馀,以补不足,未为不可。”
语段二:
众婆子听了这个议论,又去了帐房的辖制,又不与凤姐去算帐,一年不过多拿出若干贯钱来,各各欢喜异常,都齐声说:“愿意。强如出去被他们揉搓着,还得拿出钱来呢。”那不得管地的听了每年终又无故得分钱,也都喜欢起来,口内说:“他们辛苦收拾,是该剩些钱贴补的。我们怎么好稳坐吃三注的!”
贾探春的改革措施为什么能得到下面“老妈妈”的拥护,请你用《乡土中国》中“差序格局”的观点谈谈你的看法。
五、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语段一:
《桦叶述闻》八卷,长白西清撰。记载宏博,足资考证,惜未刊行。有一则云:“《红楼梦》始出,家置一编,皆曰此曹雪芹书,而曹雪芹何许人,不尽知也。雪芹名霑,汉军也。其曾祖寅,字子清,号楝亭,康熙间名士,累官通政。为织造时,雪芹随任,故繁华声色,阅历者深,然竟坎墂半生以死。宗室懋斋(名敦敏)、敬亭,与雪芹善。懋斋诗:‘燕市哭歌悲遇合,秦淮风月忆繁华。’敬亭诗:‘劝君莫弹食客铗,劝君莫叩富儿门。残杯冷炙有德色,不如著书黄叶村。’两诗画出雪芹矣。”
(邓之诚《骨董琐记全编》卷八)
语段二:
康熙间,曹练亭为江宁织造。每出,拥八驺,必携书一本,观玩不辍。人问:“公何好学?”曰:“非也。我非地方官,而百姓见我必起立,我心不安,故藉此遮目耳。”素与江宁太守陈鹏年不相中。及陈获罪,乃密疏荐陈。人以此重之。其子雪芹撰《红楼梦》一部,备记风月繁华之盛。明我斋读而羡之。当时红楼中有某校书尤艳,我斋题云:“病容憔悴胜桃花,午汗潮回热转加。犹恐意中人看出,强言今日较差些。”“威仪棣棣若山河,应把风流夺绮罗。不似小家拘束态,笑时偏少默时多。”
丁未八月,余答客之便,见秦淮壁上题云:“一溪烟水露华凝,别院笙歌转玉绳。为待夜凉新月上,曲栏深处撤银灯。”“飞盏香含豆蔻梢,冰桃雪藕绿荷包。榜人能唱湘江浪,画桨临风当板敲。”“早潮退后晚潮催,潮去潮来日几回?潮去不能将妾去,潮来可肯送郎来?”三首深得《竹枝》风趣。尾署“翠云道人”,访之,乃织造成公之子啸崖所作,名延福。有才如此,可与雪芹公子前后辉映。雪芹者,曹练亭织造之嗣君也。相隔已百年矣。
(袁枚《随园诗话》卷二、卷十六)
【注】①练亭,应为“楝亭”之误;练,繁体作“練”。②明我斋,即富察明义,曹雪芹的好友。③校书,乐伎歌伎。④袁枚,清代著名文学家,世称随园先生;生于乾隆四年,卒于嘉庆二年。
9.下列各项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惜未刊行       刊:修正 B.残杯冷炙有德色       德:感激
C.人以此重之       重:推崇 D.余答客之便       答:回答
10.下列对语段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曹雪芹小时候过着任性的生活,经历过繁华,后半生却历经坎坷,际遇悲凉。
B.《红楼梦》刚面世时,读者都说作者是曹雪芹,但又大多对曹雪芹不太了解。
C.敬亭诗“劝君莫弹食客铗,劝君莫叩富儿门”用劝勉的方式表现出曹雪芹的气节。
D.关于曹寅和曹雪芹的关系,西清认为曹雪芹是曹寅的曾孙,袁枚认为两人是父子。
11.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每出,拥八驺,必携书一本,观玩不辍。
(2)素与江宁太守陈鹏年不相中。及陈获罪,乃密疏荐陈。
12.围绕《红楼梦》的成书时间、作者和后人评价,你能从材料中推断出哪些信息?
六、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红楼梦》中的诗,完成下面小题。
问菊
欲讯秋情众莫知,喃喃负手叩东篱。
孤标傲世偕谁隐,一样花开为底迟?
圃露庭霜何寂寞,鸿归蛩病可相思?
休言举世无谈者,解语何妨片语时。
13.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根据内容分析,本诗是“林潇湘魁夺菊花诗,薛蘅芜讽和螃蟹咏”这一回中的内容
B.第二句化用陶潜《饮酒》中的诗句,意在抒发人物厌倦贾府争斗、归隐田园的愿望。
C.颔联、颈联扣住诗题中的“问”字,营造出清冷、孤寂的氛围,与人物的性格相映衬。
D.尾联以拟人手法开导菊花,突出人物与菊的惺惺相惜,显现出人物更深层的悲哀。
14.托物抒情是本诗的写作特色,下列对人物情感态度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孤标傲世的清高 B.知音难觅的寂寞
C.环境摧残的愤慨 D.寄人篱下的自怜
15.《红楼梦》中湘云评价此诗:“真把个菊花问的无言可对。”请简要分析颔联发问的角度。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