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学习资料 > 高中语文试题 >

无锡市普通高中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3)

来源:海博学习网 www.exam58.com    发布时间:2022-07-31 15:02
参考答案:
1. 不念居安思危     戒奢以俭     五步一楼     十步一阁     悠然心会     妙处难与君说
2.D
3.B
【解析】
2.
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关联词语的能力。
第一空,“犹”,还;仍然,表示行为动作或状况不变,跟“仍旧、依然”相当,本处照应上文,虽然客观上眼睛已经看到了是黛玉,但心理上依然担心,误以为是梦境,所以用“犹”;
第二空,“仍就”属于固定搭配,是“就、便”的意思,照应上文,强调与之前一样,“还”表递进,放在这里不符合逻辑,故用“仍”;
第三空,“就要”是“将要”的意思,“又要”是“还要”的意思,表示加重语气、更进一层,根据语境“受了暑”表示担心,是语气加重,故用“又”;
第四空,“并不”加强否定,这里的“并”是副词,用在否定词前面加强否定的语气,强调说明事实不是对方所说的或一般认为的那样。“也不”表并列,则无此效果。故用“并”。
故选D。
3.
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画波浪线句子有三处错误,都是语序不当:
(一)关联词位置不当,前后句主语一致,关联词“虽”应放主语“林黛玉”之后,排除CD。
(二)“这等”做定语,修饰“无声之泣”,应放其前面;“这等无声之泣”作宾语,应放到“是”的后面。排除A。
“气噎喉堵”强调林黛玉“气”“喉”的感觉,为“噎”“堵”,照应“利害”。
全部修改正确的只有B项。
故选B。
4.A
5.①其显性的特征有三 ②却没有全能冠军
6.B
【解析】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经典名著基本内容的整体把握以对联的能力。
《红楼梦》第二十七回“滴翠亭杨妃戏彩蝶,埋香冢飞燕泣残红”主要内容:芒种节前,黛玉过怡红院,敲门不开而闻宝钗笑语,因而临风洒泪,群鸟惊飞。本回,芒种节,大观园众女儿打扮得花枝招展,祭饯花神。宝钗扑蝶,而无心听到红玉和坠儿的对话。于是用“金蝉脱壳”的方法,无意间黛玉作了她的掂脚之石。凤姐发现怡红院红玉说话简断,办事爽利,拟收为手下干将。探春要宝玉给她买各种精致的艺术品,谈及给宝玉做鞋,宝玉因说做鞋之奢华,引出赵姨娘的妒忌。宝玉寻黛玉,却发现她在葬花,并哭咏《葬花吟》。宝玉不禁痴倒。       
本题还考查了学生对对联的掌握情况。《红楼梦》属于章回小说,是我国古典长篇小说的一种, 是分章回叙事的白话小说,是我国古典小说的主要形式,分回标目,段落整齐,首尾完整,是其主要特点。章回小说的每一回合的标题往往是一个对仗工整、整齐划一的概括性词句,比如《三国志演义》第一回“宴桃园豪杰三结义,斩黄巾英雄立首功”,都能极好地概括出每一回大致上的内容。这也符合了当时民间艺人为了吸引听众而使用这样的标题来点明内容。标题一般也比较简略,使人通俗易懂。
“杨妃”属于对人的称呼,名词性质,与“春困”“艳曲”不能对应,能照应人名“飞燕”,“杨妃”与“飞燕”均为美女,对应整齐。
“滴翠亭”对应“埋香冢”,其中“滴”和“埋”均为动词,而“宴宁(安宁)”属于形容词,“潇湘”“牡丹”为名词,排除ACD。
故选B。
7.①都是“王”字旁;
②四姐妹和四兄弟的名的谐音,组成一副对子,暗示人物命运。
8.中国乡土社会是以“己”为中心向外推伸的差序格局,群己、人己界限可伸可缩;以“己”为中心的差序格局实则是自我主义。探春的措施之所以能得到“老妈妈”的拥护,正是因为“老妈妈”们从这些措施中可以获得更多的利益,可以形成以“己”为中心的一个团体;而在这个团体中,可以根据和自己发生社会关系的亲疏影响其他人收益的多少,因而这个提议受到老妈妈们拥护。
9.D
10.C
11.(1)每次出门,都有八个侍从簇拥着,而且必带一本书,没完没了地阅读赏玩。
(2)他向来和江宁太守陈鹏年不和,等到陈鹏年犯罪,却秘密上书推举他。
12.(1)《红楼梦》受到百姓喜爱。
(2)曹雪芹少历繁华,老年悲凉。《红楼梦》写的非常艰难。
(3)西清认为曹雪芹是曹寅的曾孙,袁枚认为两人是父子。
【解析】
9.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
A.刊:出版。句意:惜没有出版发行。
B.德:有恩德。句意:权贵施舍一点残羹冷饭,就会摆出一副有恩德的嘴脸。
C.重:敬重。句意:人们都因为这件事而敬重他。
故选D。
10.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C.“用劝勉的方式表现出曹雪芹的气节。”错。这句诗的意思是“共勉莫弹铗不作食客权门下,别敲富人门免遭白眼奚落”,赞扬了曹雪芹杰出的诗才和傲岸不羁的性格,鼓励他在艰苦的条件下将文学的创作坚持下去,而不是表现曹雪芹气节。
故选C。
11.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1)“驺”:古代给贵族掌管车马的人;“书一本”:定语后置,一本书;“辍”:停止。
(2)“素”:向来;“不相中”:不和;“及”:等到;“荐”:推举。
12.
本题考查学生概括和推断文中信息的能力。
(1)从原文“《红楼梦》始出,家置一编,皆曰此曹雪芹书,而曹雪芹何许人,不尽知也”可知,人们虽然不知道曹雪芹,但是都知道《红楼梦》,备受欢迎。
(2)从原文“雪芹随任,故繁华声色,阅历者深,然竟坎墂半生以死”“劝君莫弹食客铗,劝君莫叩富儿门。残杯冷炙有德色,不如著书黄叶村”可知,曹雪芹少历繁华,晚景悲凉。好友写诗鼓励他继续写作下去。
(3)从原文“其曾祖寅”“雪芹者,曹练亭织造之嗣君也”可知,西清认为曹雪芹是曹寅的曾孙,袁枚认为两人是父子。
参考译文:
语段一:
《桦叶述闻》八卷,长白西清撰写。记载宏伟广博,足以提供考查证实,可惜没有出版发行。有一卷说:“《红楼梦》刚开始出现,每家都有一部书籍,都说这是曹雪芹的书,但是曹雪芹是哪里人,不都知道。曹雪芹名霑,是汉军。他的曾祖父是曹寅,字子清,号楝亭”,是康熙年间的名士,积功升官到通政。他做织造的时候,曹雪芹和他一起去赴任,因此繁荣热闹歌舞和女色,深深的亲身经历过,然而终究坎坷半生直到死去。宗室懋斋(名敦敏)、敬亭,与雪芹交好。懋斋的诗:‘燕市哭歌悲遇合,秦淮风月忆繁华。’敬亭的诗:‘劝君莫弹食客铗,劝君莫叩富儿门。残杯冷炙有德色,不如著书黄叶村。’两诗描绘的就是雪芹。”
(邓之诚《骨董琐记全编》卷八)
语段二:
康熙年间,曹练亭担任江宁织造,每次出门,都有八个侍从簇拥着,而且必带一本书,没完没了地阅读赏玩。有人问:“你怎么这样勤奋好学?”他回答说:“不是好学。我不是地方官,可是百姓见到我却要起立,我心里很不安,因此借书本来遮眼罢了。”他向来和江宁太守陈鹏年不和,等到陈鹏年犯罪,却秘密上书推举他。人们都因为这件事而敬重他。他的儿子曹雪芹写了《红楼梦》一书,详细地记述了男女情爱和地方繁荣华丽的盛况。明我斋读后十分赞赏。当时红楼中有妓女十分美丽,明我斋题诗说:“病容憔悴但容颜仍然胜似桃花,中午出一回汗更感闷热。恐怕意中人看出自己身体不适,勉强说自己身体好些了。”“像山河一样,仪表威武严肃而文雅安闲,仪表体态不是有文彩的丝织品所能遮蔽的。不像小家碧玉那样拘谨不自然的样子,笑的时候少而沉默不语的时候却很多。”
丁未八月,我回答客人之机会,看到秦淮壁上有题字说:“一溪烟水露华凝,别院笙歌转玉绳。为待夜凉新月上,曲栏深处撤银灯。”“飞盏香含豆蔻梢,冰桃雪藕绿荷包。榜人能唱湘江浪,画桨临风当板敲。”“早潮退后晚潮催,潮去潮来日几回?潮去不能将妾去,潮来可肯送郎来?”三首诗很有《竹枝》的幽默趣味。末尾书名“翠云道人”,去拜访他,是织造成公的儿子啸崖所写的,名字叫延福。有这样的才华,可以和曹雪芹前后相辉映。曹雪芹,是曹练亭织造的儿子。他们相隔已一百多年。
袁枚《随园诗话》卷二、卷十六)
13.B
14.C
15.抓住菊花的文化个性与品位发问;抓住菊花的自然特性发问。
【解析】
13.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文学作品的内容、感情和表达技巧的能力。
B.“归隐田园的愿望。”“喃喃负手叩东篱”意思是:我背着手,口中念念有词地叩问东篱下栽种的菊花。诗人把菊花作为知己、知音,于是向它提出了郁积于心的许多问题。问菊就是问自己,答案也都包含在问题之中。但未有“归隐田园”之意。
故选B。
14.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的能力。
诗人把菊花作为知己、知音,于是向它提出了郁积于心的许多问题。
首联即直切“问”字,所谓“讯秋情”即问讯菊花的情怀意向。
颔联“孤标傲世”,是说菊花轻俗傲世,花开独迟,道出了林黛玉清高孤傲、目下无尘的品格性情。
颈联“何寂寞”“可相思”是说“空荡荡的庭院,落满霜露,那是何等的寂寞?大雁南归、蟋蟀停止了鸣叫,可曾引起你的相思?”林黛玉一再向那寄托在东篱之下的菊花发问,其实是暗喻自己寄人篱下,缺少知音。
尾联“休言举世无谈者,解语何妨片语时”就把这层意思明白点出:不要感叹没有知音,我就是你的好朋友,如果菊花能说话,咱们就好好聊一会吧。但全诗都采用问的口气,一方面与诗的标题紧扣,另一方面使诗有一种含蓄的韵味。
所以本诗中,诗人借菊花寄托了自己孤标傲世的清高、知音难觅的寂寞和寄人篱下的自怜。
16.B
17.B
18.D
19.先指出雀金裘被烧了洞眼是作家匠心所在,接着从晴雯补裘的“唯一性”来具体阐释作家的匠心,然后以雀金裘为例总结《红楼梦》发挥了服饰的文学功能,并以香菱换裙的情节来印证。
20.①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器物样式,可以通过描写器物来展现时代的生活风貌。
②可以所用器物的前后变化来表现世事和人物生活的变迁。
③可以借人物对器物的态度展现人物性格、构成人物关系。
【解析】
16.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辨析信息的能力。
A.“人参养荣丸的细节是贾府由盛转衰的象征”错,原文是“人参是贵重药品,也是贾府富贵的象征”,可见此时的人参养荣丸代表的是贾府的富贵。
C.“使读者领略到服饰作为文学元素独有的渗透力和能动性”错,结合原文“恐怕只有在《红楼梦》里,我们才能看到这样的人文风景,即服饰作为文学元素的渗透力和能动性”可知,这是作者的感受。
D.“开始彰显”错,原文是“宝玉出于一贯体贴女儿的本性,以尽心服役为乐”。
故选B。
17.
本题考查学生对多个信息进行比较、辨析的能力。
B.“都显示出人物的粗俗和源自生活的粗粝感受”错,原文是“阅尽百样纱罗的凤姐也将其认成普通蝉翼纱的软烟罗便是一处,受了老祖宗贾母的一顿教训才长了见识”,可见凤姐错认是想表现“贾府用器数量之巨大、质量之精良”。
故选B。
18.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运用文中信息的能力。
A.“祥林嫂拄着的竹竿”是她已经成为乞丐的象征,足见她的人生已走到末路,有写人寄情的功能;
B.“老军给林冲的酒葫芦”推动后文林冲沽酒、借宿山神庙等情节,对林冲性格塑造起到一定作用,有写人寄情的功能;
C.“华连卡骑的自行车”写出华连卡的青春与活力,与别里科夫格格不入,有写人寄情的功能;
D.“村中少年养的‘蟹壳青’”对塑造成名的形象及表现主题没有什么作用,不存在写人寄情的功能。
故选D。
21.D
22.A
23.①看似通情达理,实则拿腔捏调,优越感十足;②自大自得,有权势感; ③虽感觉刘姥姥说话粗鄙,有嘲笑之意,但能宽容理解。
【解析】
21.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D.“表明贾府在对待人情世故上是比较周全的”错误,凤姐、周瑞家的为刘姥姥提供了帮助,体现出她们的虚荣心和显摆,选项说“表明贾府在对待人情世故上是比较周全的”过于美化贾府的形象。
故选D。
22.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鉴赏文章艺术特色的能力。
A.“衬托出刘姥姥老实巴交、木讷呆板的乡村老妪形象”错误,原文说“一面说,一面递眼色与刘姥姥。刘姥姥会意,未语先飞红的脸”“周瑞家的在傍听他说的粗鄙,只管使眼色止他。凤姐听了,笑而不睬”,周瑞家的两次使眼色提醒刘姥姥,说明刘姥姥是一个没见过世面,言语粗俗,但又有些自尊,难以启齿求人的农村老妇人形象。选项说“老实巴交、木讷呆板”曲解了文意。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