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学习资料 > 高中语文试题 >

九师联盟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开学检测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3)

来源:海博学习网 www.exam58.com    发布时间:2022-09-02 16:15
高三语文参考答案、提示及评分细则
1.B(A项,“图像绘画比文字著述具有更丰富的政治、文学、艺术蕴涵”错,无中生有,原文是“这些图像与文字著述共同展现出……具有丰富的政治、文学、艺术蕴涵”,并未比较两者哪个“更丰富”。C项,“宋元时期的《诗经》图像更注重政教功能”错,曲解文意,原文是“在一定程度上被赋予……的政教功能”,并不是“更注重政教功能”。D项,“一经面世就被大量模仿”错,时态错误,原文是“明清时期……模仿马和之《毛诗图》的作品大量出现”。)
2.C“对比论证”错,文章中没有运用对比论证。)
3.A(“写实地描绘了”错,根据原文“蜀郡太守刘褒曾取意于《大雅·云汉》中的……绘制《云汉图》,使观者见而觉热;又取意于……画《北风图》,使观者见而觉凉。可见,那时人们已开始有意识地通过图像表现《诗经》意境”,刘褒是“取意”画图,目的是“通过图像表现《诗经》意境”。)
4.B“日本的老年人占了全国人口的一半以上”错,混淆了时间,材料一中有“到2050年,……日本将达到60%”。)
5.D(A项,“是因为这些国家的人均寿命更高”错,无中生有。B项,“虽富却老”错,曲解文意,根据材料二中“中国人均GDP接近发达经济体下限,但13.5%的老龄化程度已经超过中高收入经济体10.8%的平均水平”,应该是“未富先老”。C项,“这是中国21世纪的最大障碍和挑战”错,变或然为必然,材料三中说的是“却可能是中国21世纪实现民族振兴和国家可持续发展的最大障碍和挑战”,并非说人口老龄化就是最大障碍和挑战。)
6.①要正确认识人口老龄化及其影响,从国家战略的高度应对人口老龄化问题。②积极学习和借鉴他国的先进经验。③结合中国的具体国情,同时实行“适应战略”和“延缓战略”。(每点2分,意对即可,其他答案酌情给分)
7.C(“表现出其内心的矛盾,想帮‘我’做鞋但又担心做得不合脚”错,内心并不矛盾,这里的描写说明小书绫已经默认作者的请求,很注意地看“我”的脚,只是想记住脚的尺寸。)
8.(1)开头从“幼小时”“上小学时”“结婚以后”三个时间段写“我”穿“家做鞋”的经历,说明自己穿“家做鞋”的岁月之久,表达“我”对“家做鞋”的丰富感情。②这两段叙述为下文写“我”请小书绫做“家做鞋”的故事作铺垫。③“家做鞋”作为一种传统文化的产物,也暗示了文章的主题。(每点2分,意对即可,其他答案酌情给分)
9.①文章写小书绫先后为“我”两次做鞋,可见她对“我”的回报之重、“谢承”之深,表现作者对乡村妇女天然质朴的人性与人情的赞美。②文章通过对“我”不强求柳嫂给“我”做“家做鞋”、给小书绫结婚礼、小书绫给“我”做鞋回报“我”等情节的描写,赞扬人与人之间互相关爱的人间真情。③文章写“家做鞋”慢慢地从生活中消失,表现作者对“家做鞋”所附着的淳朴的民风民情可能会消失的忧虑。(每点2分,意对即可,其他答案酌情给分)
10.A(原文标点:上曰;“计安出?”盎对曰;“愿屏左右。”上屏人,独错在。盎曰:“臣所言,人臣不得知。”乃屏错。错趋避东厢,甚恨。)
11.B(“汉代诸侯分公、侯、伯、子、男五等”错,汉代只分为王、侯二等。)
12.C(“后来有人控告袁盎”错,原文“人有告盎”,意思是“有人把晁错的打算告知了袁盎”,“告”是告诉之意。)
13.①到了头发白了才发动事变,像这样,他的计谋不百倍周全,难道会发动吗?凭什么说他不能有所作为呢?(“举事”“百全”“何以”各1分,句意2分)
②袁盎说:“我的计策就是这样,希望皇上仔细考虑!”景帝就任命袁盎为太常,(让他)秘密收拾行装起程。(“唯”“孰计”“密装治行”各1分,句意2分)
文言文参考译文:
晁错向来与吴相袁盎不交好,晁错在某处就坐,袁盎总是避开;袁盎出现在何处,晁错也总是避开;两人不曾在同一个室内说过话。等到晁错升任御史大夫,派官员审查袁盎接受吴王财物贿赂的事,处以相当的刑罚;景帝下诏赦免袁盎并把他降为平民。吴、楚叛乱发生后,晁错对御史丞、侍御史说:“袁盎接受了吴王的许多金钱,专门为吴王掩饰,说他不会叛乱;现在,吴王果然反叛了,我想奏请严惩袁盎,他肯定知道吴王的密谋。”御史丞、侍御史说:“如果在吴国叛乱前,治袁盎的罪可能会中止叛乱密;现在叛军大举向西进攻,审查袁盎能有什么作用!况且袁盎应该不会参预密谋。”晁错犹豫不决。有人把晁错的打算告知了袁,袁盎很害,连夜去见窦婴,对他说明吴王叛乱的原因,希望能面见景帝,亲口说明原委。窦婴入宫奏报景帝,景帝就召见袁盎。袁盎入宫觐见,景帝正与晁错在调度军粮。景帝问袁盎:“现在吴、楚叛乱,你觉得局势会怎样?”袁盎回答说:“不值得担忧!”景帝说:“吴王利用矿山就地铸钱,熬海水为盐,招诱天下豪;到了头发白了才发动事变,像这样,他的计谋不百倍周全,难道会发动吗?凭什么说他不能有所作为呢?”袁盎回答说:“吴王确实有采铜铸币、熬海水为盐的财利,但哪有什么豪杰被他招诱去了呢!假若吴王真的招到了豪杰,豪杰也会辅佐他按仁义行事,也就不会叛乱了。吴王所招诱的都是些无赖子弟、没有户籍的流民、私铸钱币的坏人,所以才能相互勾结而叛乱。”晁错说:“袁盎分析得很好。”景帝问:“应采取什么妙计?”袁盎说:“请陛下让左右回避。”景帝让人退出,唯独还有晁错在场;袁盎说:“我要说的话,任何臣子都不应听到。”景帝就让晁错回避。晁错连忙退避到东边的厢房中,对袁盎极为恼恨。景帝最后又问袁盎,袁盎回答说:“吴王和楚王互相通信,说高皇帝分封子弟为王,各自有封地,现在贼臣晁错擅自贬谪诸侯,削夺他们的封地,因此他们才造反,准备向西进军共同诛杀晁错,恢复原有的封地才罢休。现在的对策只有斩晁错,派出使臣宣布赦免吴、楚七国,恢复他们原有的封地,那么七国的军队可以不经过战争就都会撤走。”景帝沉默了很长时间,说:“不这样做,还有什么别的办法?我不会为了爱惜他一个人而向天下谢罪的。”袁盎说:“我的计策就是这样,希望皇上仔细考虑!”景帝就任命袁盎为太常,(让他)秘密收拾行装起程。过了十多天,景帝授意丞相陶青、中尉陈嘉、廷尉张欧上疏弹劾晁错:“辜负皇上的恩德和信任,要使皇上与群臣、百姓疏远。晁错应判处腰斩,他的父母、妻子、兄弟不论老少全部公开处死。”景帝批复说:“同意所拟判决。”晁错对此却一无所知。壬子,晁错穿着上朝的官服在东市被斩首。
14.C(“拟人”错,应是“比喻”。)
15.①首联两句一问一叹,描绘出一片凄凉、荒无人烟的景象,反映了战争频繁的混乱时代,老百姓因苦于征战远戍,或流落他乡或被抓当兵或饥寒而死,造成人口急剧减少的状况。②“几人在”与“空自多”形成强烈对比,突出战乱带给人民生活的巨大改变和无穷苦难。③首联以极为沉痛的语气,为全诗奠定沉郁悲凉的感情基调。(每点2分,意对即可)
16.(1)入则无法家拂士  出则无敌国外患者
(2)奈何取之尽锱铢  用之如泥沙
(3)飞湍瀑流争喧豗  砅崖转石万壑雷(每空1分,错字、漏字、添字该空不得分)
17.①不约而同②九牛二虎③熙熙攘攘(每空1分,合乎语境的成语均可)
18.无论是在黄河对岸的山西,还是在我们这边的陕西,壶口被围了个里三层外三层,轰隆咆哮的瀑布声可闻,飞流直下的瀑布影难觅。(4分,酌情赋分)
19.示例:据我们所知,金星永远被炽热的气体包围,火星周围笼罩着一层冰冷的二氧化碳,它们都是十分不讨人喜欢的星球。(3分,酌情给分)
20.①适宜人类居住的星球②地球有了这件外衣③一年四季的交替变化(每点2分,意对即可)
21.①大气层给地球上的各种生物提供呼吸的气体或生长的养料,提供适宜生存的温度环境;②阻挡陨石、宇宙射线、紫外线的袭击,保护地球和人类的安全。(每点2分,意对即可)
22.【写作提示】这是一则新材料作文。材料第一段强调方与圆各有其优缺点,因此要客观辩证地看待二者;不可一味褒扬或批判。材料第二段强调方与圆的不相合,可延伸为在道德品质、原则问题和大是大非的立场上只能方,不能圆,二者不能相容。材料第三段强调做人处世要“外圆内方”,把内在的“方”与外在的“圆”完美结合,以达到既坚持原则又与人为善的目标。“方与圆”貌似对立,实则辩证统一。写作时可先思考各自的优缺点。如“方”,可想到人品的方正,不同于流俗的君子风范,但“方”也可能是不知变通、格格不入;“圆”,意味着圆熟、机变、灵活,但也可能演变为没有原则,老奸巨猾。然后思考如何在“方”与“圆”中达到一种平衡,那就是“外圆内方”,既有原则,又能灵活变通;还可以分析何时必须“方”,何时应当“圆”。最后强调把握好“度”,对于不良现象,就要坚持原则,格格不入;“圆”更要适度,不能触碰底线。
【立意参考】①“方”的境界与“圆”的智慧。②为人处世应外圆内方。③方圆之间,智慧人生。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