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学习资料 > 高中语文试题 >

姜堰中学、如东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三第二次阶段联考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3)

来源:海博学习网 www.exam58.com    发布时间:2022-10-12 14:40
参考答案
1.C(“使之成为两宋的主流思想”扩大范围,原文是“这观点到南宋得到理学集大成者朱熹的支持和推广,成为此时的主流思想”)
2.D(“新中国实行的计划经济体制,使全国陷入羞于言利的困境”因果逻辑错乱,原文是“新中国成立之后,由于长期实行计划经济体制,过分强调个人利益和局部利益无条件服从整体利益和社会利益,使得全国人民陷入一种‘羞于言利’、‘不敢逐利’的境地”)
3.B(先秦儒家义利之辨的一个核心内容就是一方面承认物质利益的合理性,另一方面又倡导用道德的方式来约束利益获取的过程。ACD强调合乎义的利则可求,不合乎义的利则不可求;B则将义与利完全对立割裂。)
4.①形成“义”“利”统一的价值观,强调“义”地优先性。人们处在道德困境时,“义”的优先性仍是“成人”的道德价值取向,例如见义勇为。②建立以集体主义为核心的社会主义道德观念;③确证内心道德准则,实现全社会精神文明的提高(答“追求高尚道德境界与道德人格”亦可)(一点2分,答到两点即可得4分)
5.①其他弟子在背后议论,实则是认为“义”和“利”是二分对立的,救溺水之人是行义,但接受牛就是谋利,君子应该舍利取义(3分);②孔子感到高兴并赞扬子路,实则是主张“见利思义”,君子可以先取义然后取利,利合乎义则可求,这样做还可实现全社会精神文明的提高。(3分)
6.A(表明贾谊在对抗生活挫折缺乏韧性错,全文情感基调就是赞美贾生。)
7.B(不过是他想得到屈原的认同。)
8.(1)贾生独白主要采用心理描写,断断续续的形式;目的是突出贾生内心的冤屈,表现贾生的病体形象。(2分)
(2)屈原劝慰采用直陈连贯的方式;目的是通过连贯的语言表达,突出屈原的劝慰作用,也进一步暗示贾生对屈原的敬仰之情。(2分)
9(1)诗歌表达的是对文帝的讽刺,李商隐借此来抒发对自己怀才不遇的不满;本文表达作者对贾生的怀念以及无用武之地的惋惜之情。(3分)
李商隐处于唐朝末期,社会动荡不安(皇帝崇佛媚道,服药求仙,不顾民生,不任贤才);本文写于1936年,中华民族处于救亡图存的阶段,作家借贾谊表达自己的苦闷、迷惘。(3分)
10.D(句意:您为何不在此时归还相印,让位给贤能之人,这样必定有伯夷让国一样的廉名,又可长期为应侯,世代称孤,更能和仙人王子乔、赤松子一般长寿。这与日后以祸结束相比又怎么样呢!“相印”是“归”的宾语,应在“相印”后断;“廉”为“有”的宾语,应在“廉”后断;“长”是“为应侯”的状语,应在“长”前断。原句:君何不以此时归相印,让贤者授之,必有伯夷之廉;长为应侯,世世称孤,而有乔、松之寿。孰与以祸终哉!)
11.A(釜指古代的炊事用具,相当于现在的锅。)
12.D(“应侯对国家的贡献不过就像商鞅、吴起、文种那样”错,原文中“不过”是“不超过”的意思。)
13.(1)蔡泽进来时,就(只是)对应侯拱了拱手,应侯本来就不高兴,等到见了蔡泽,(蔡泽)又很倨傲无礼。(“揖”“固”“倨”、补充“倨”的主语各1分。)
(2)应侯趁机托言有病,请求昭王允许他归还相印。秦昭王新近欣赏蔡泽的计谋,于是任命蔡泽为相。(“因”“谢病”“说”“拜”各1分。)
14.策略:激将法。(1分)
说明:①使人扬言自己将取而代之,引起应侯的注意。(1分)②在应侯召见时故意倨傲无礼激起应侯的不快,从而有机会游说。(1分)③陈说利弊,劝说应侯功成身退可以名实兼有,位极不退则会落得和商鞅、吴起、文种一样的下场。(1分)(说明答到两点即可得2分)
参考译文:蔡泽被赵国驱逐,逃亡到韩、魏,途中又被人抢走炊具。(正落寞之时)听说秦相应侯(范雎)任用郑安平、王稽,可是后来两人都犯下了重罪,致使应侯内心惭愧不已。蔡泽便决定西行入秦,去拜见秦昭王,派人扬言以激怒应侯说:“燕国人蔡泽,是天下豪迈雄辩之士。他一旦见到秦王,秦王必定任命他为相国而夺去您的位置。”
应侯听说之后,就派人召见蔡泽,蔡泽进来时,就(只是)对应侯拱了拱手,应侯本来就不高兴,等到见了蔡泽,(蔡泽)又很倨傲无礼。应侯于是责问他说:“你曾扬言,说要取代我担任秦相之位,有没有这回事呢?”蔡泽回答说:“有。”应侯说:“愿听其详。”蔡泽说:“四季的转移,是本着‘功成身退’的自然法则。名与实完美无缺,恩泽流传世世代代,受人赞美而不断,和天地相始终,这难道不是圣人所说的吉利的好事情吗?”应侯说:“是的。”蔡泽说:“例如秦国的商鞅、楚国的吴起、越国的文种,他们最后可以说如愿了吗?”应侯知道蔡泽要用辩辞使自己陷于窘境,于是就回答说:“为什么不可以?像以上这三位忠臣,可以说是义行极致和忠贞的典范。即使牺牲生命也无遗憾后悔,为什么不可以呢?”蔡泽说:“君主圣德,大臣贤能,这是天下之福;君主贤明,大臣忠诚,这是国家之福。然而比干忠君爱国却不能使殷朝保存,伍子胥有智慧却不能使吴国保存,申生虽然孝顺但是晋国却发生内乱。像这样虽有忠臣孝子,国家仍然不免灭亡骚乱,这是为什么呢?主要是没有明君、贤父来采纳的缘故。”于是应侯认为蔡泽的话很对。
蔡泽说:“阁下的君主亲信忠臣并不会超过秦孝公、越王勾践、楚悼王。而阁下辅佐君主,在平定内乱、消除祸患、排除困难、扩充疆土、发展农业、使国家富裕、使百姓生活充足、强化君主,威权压倒全国,功业扬名万里之外等方面,并没有超过商鞅、吴起、文种三位名臣。但是阁下的俸禄和地位,以及家中的财富都已经超过他们三人,像这样阁下还是不隐退,那么商鞅、吴起、文种之祸不远矣!您为何不在此时归还相印,让位给贤能之人?这样必定有伯夷让国一样的廉名,又可长期为应侯,世代称孤,更能和仙人王子乔、赤松子一般长寿。这与日后以灾祸结束相比又怎么样呢?应侯说:“说得好。”于是延请蔡泽入座,待以上宾之礼。
过了几天,应侯上朝,向秦昭王进言推荐蔡泽。秦昭王召见蔡泽,同他谈话,大为喜悦,授予他客卿之位。应侯趁机托言有病,请求昭王允许他归还相印。秦昭王新近欣赏蔡泽的计谋,于是任命蔡泽为相。
15.C(比喻手法错,是借代。)
16.①村居之事有“深趣”:岁末年终,家有余粮,杯中有酒,盘中有肴,饱含农家丰收的喜悦之情(对村居生活的喜爱)。
②村居之景有“深趣”:菜虽短却青,茶芽嫩里带黄,虽幼稚,但孕育生机,富含对春来大地欣欣向荣的期待。
③村居之情有“深趣”:与下文的“真不羡”形成对比,表达作者不贪图富贵,知足常乐,安贫乐道的情操。(共三点,每点2分。每点中能结合诗句阐释内涵1分,情感表达准确1分)
17.(1)清风徐来,水波不兴。(2)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
(3)示例一:锲而不舍金石可镂/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示例二: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
示例三: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18.①鼾声如雷(高枕无忧、鼻息如雷、酣然入梦)(注:“鼾声四起”不是成语)②马不停蹄(不可开交、人仰马翻、应接不暇)③彩旗招展(彩旗飘飘、彩旗飞舞)(每处1分)
19.①“嘈嘈切切”使用叠词,让文章更具节奏美和韵律美。(1分)②“嘈嘈切切”化用白居易的诗句“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雨声之急、之密、之清脆,犹如急骤的乐曲。(2分)“卷平岗”化用苏轼的诗句“千骑卷平冈”。写出了大雨之大、之猛,以及大雨随狂风往前跑的气势。(2分)
20.B(文中的引号表特殊含义。A.表示强调。B.表示特殊含义。C.表示特定称谓。D.表示引用。)
21.D(本题考查学生分析代词的用法的能力。题干中的“你”是泛指,没有具体指代某人或某物;A.“你”是特指,指周萍。B.“你”是特指,指祥林嫂。C.“你”是特指,指水生。D.“你”是泛指,没有具体指代某人。故选D。)
22.①而成为城市年轻人的时尚②能让人缓解压力③不影响邻里关系(邻居和他人)
23.略.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