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学习资料 > 高中语文试题 >

廊坊市一中2022-2023学年高三12月综合检测(十)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3)

来源:海博学习网 www.exam58.com    发布时间:2022-12-16 19:02
参考答案
1 .A2.B 3.D
【解析】1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A.“ 情操既要‘发乎情止乎礼义’,也要‘发而皆中节’”错误。原文为“情操虽然说不得‘发乎情止乎礼义’,也要‘发而皆中节’”,是“不得”发乎情止乎礼义,选项曲解文意。
故选A 。
2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A.“ 有学问的人是有胸襟、有见解、有气度的人”错误,扩大了范围。原文有“有学问的人其最高境界就是吾人理想的最高人物,有胸襟、有见解、有气度的人”“学问的最高标准是士君子。士君子就是温柔敦厚,是‘发而皆中节’”,可见“有胸襟、有见解、有气度的人”应该是“有学问的人”中的最高境界者,即“士君子”。
C.“ 这说明心里有‘士君子’的标准,并坚持实践,就能达到让人‘高山仰止’的境界”错误,以偏概全。原文为“五十学《易》,韦编三绝,至此正是细上加细,而止于‘无大过’,可知夫子尚不满足其境界”,文中说的是孔子达到了士君子的境界,但还是不满足于此,学习不辍,此为特例,不是说谁都可以这样。
D.“ 告诉我们为人不能好高骛远、喜新立奇,作文时要在感情和理智之间达到平衡,否则贻害无穷”错误,结合“这虽是老生常谈,但往往有至理存焉,不可轻蔑。犹如禅宗故事所云……”可知,告诉我们的是要重视“温柔敦厚”这一看似平常的品质。
故选B 。
3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的能力。
顾随“温柔敦厚”的诗教标准为诗歌体现感情与理智的调和,诗人要有胸襟、有见解、有气度,是“发而皆中节”,是文字之美与性情之正结合。
A. 诗中运用夸张手法,感情激越。不符合“感情与理智的调和”。
B. 语言太过平淡,缺少韵味。没有“文字之美”。
C. 诗意为“人生一世,有如旅客住店。又像尘土,一忽儿便被疾风吹散。为什么不捷足先登,高踞要位,安享富贵荣华呢?”思想偏激,不符合“发而皆中节”的标准。
D. 诗句平淡冲和,呈现出超脱于世俗利害的、淡然而全足的精神状态。再结合文中“吾国诗人中之最伟大者唯一陶渊明,他真是‘士君子’,真是‘温柔敦厚’”,可判断此诗最能体现顾随“温柔敦厚”的诗教标准。
故选D 。
4 .D5.B 6.舍家为国,无私奉献;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勇于开拓,敢为人先。
【解析】4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D.“ 可笑而且没有意义”错,“我”在心里与想象中的祖父对话,是因为他瞒着家里离开,没能对家庭尽到责任,“我”的心里有心结需要解开。
故选D 。
5 .本题考查学生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的能力。
B.“ 运用了……肖像……描写”错,文中没有关于“我”和李响的肖像描写。
故选B 。
6 .本题考查学生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意蕴、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的能力。
“我那不是偷着跑,是当兵抗日去了。贺龙在冀中打了齐会战斗,大获全胜,部队需要补充兵员,我就跟上队伍走了。李响争辩着”,新婚不久的李响跟上队伍去抗日,体现了舍家为国,无私奉献的“南泥湾精神”。
“那时候的南泥湾,确实难缠,天寒地冻,荒无人烟。部队开拔到那里,没吃、没穿、没住的地儿,我当炊事员还不知道吗?红米饭、南瓜汤,那是后来才有的。挖野菜也当粮,可大冬天的到哪里去挖野菜啊?反正,炊事班里也没饭可做,我就拿起做饭的铁铲,穿着单衣,去开荒了……”,南泥湾没吃、没穿、没住的地儿,需要人们去开荒,体现了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
“县上的干部把李响的包裹送回来时,里面确实有一把铁铲,不过铲子只剩了个破片片”“李响,河北雄安人,曾经创造一天开荒四亩的纪录,他用铁铲和矍头连续开荒一个月,最后累倒在了地里,那年他只有十八岁……”为了开垦南泥湾,李响的铁铲用成了“破片片”,创造一天开荒四亩的纪录,连续开荒一个月,最后累倒在了地里,体现了勇于开拓,敢为人先的精神。
7 .A8.B 9.B 10.(1)蚯蚓没有锋利的爪牙,没有强健的筋骨,却能向上吃到泥土,向下喝到地下的泉水,这是因为他用心专一。
(2 )既然没有什么依靠老师的,那么(老师)活着时(学生)不关心他,(老师)死了(学生)不替他办丧事,也就不是过错了。11.①韩愈所处的时代,士大夫耻学于师的风气非常严重,韩愈本着恢复从师风气的目的,强调存道者皆可为师。
②而黄宗羲所处的社会,很多人学业不精、德不配位却好为人师,因此黄宗羲强调老师不仅要学识渊博、能教授实用的内容,同时要具备高尚的品德。
【解析】7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句意:明复坐着的时候,石守道一定站着,进出都扶着老师,老师和弟子之间的礼节,像这样一般看重。何北山对于来求学的人,不肯接受他们的拜师之礼。
“故”表结果,领起后句,前面需要断开,排除BD。
“立”是站立,主语为“石守道”;“升降”的意思是登高与趋下,主语为“明复”,“立”和“升降”要断开,排除C。
故选A 。
8 .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的能力。
B .“意思相同”错误。两句的“学者”意思不同。前句句意:古代求学的人一定有老师。
后一句“学者”指学识渊博的人。句意:来等待后来的有学识之人。
故选B 。
9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B .“反复强调”错误。“是故圣益圣,愚益愚”是强调从师学习与否结果,“圣人之所以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强调的是原因,两者强调不同,因此没有反复强调。
故选B 。
10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1 )“利”“强”分别修饰“爪牙”“筋骨”,为定语后置句;“利”,锋利;“上”“下”,名词作状语,向上、向下;“用”,因为。
(2 )“籍”,通“藉”,凭借,依靠;“怜”,关心;“丧”,办丧事。
11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概括信息的能力。
《师说》文中虽也正面论及师的作用、从师的重要性和以什么人为师等问题,但重点是批判当时流行于士大夫阶层中的耻于从师的不良风气。就文章的写作意图和主要精神看,这是一篇针对性很强的批驳性论文。从不同的侧面批判当时士大夫中流行的耻于从师的不良风气。先以“古之圣人”与“今之众人”作对比,指出圣与愚的分界就在于是否从师而学;再以士大夫对待自己的孩子跟对待自己在从师而学问题上的相反态度作对比,指出这是“小学而大遗”的糊涂作法;最后以巫医、乐师、百工不耻相师与士大夫耻于相师作对比,指出士大夫之智不及他们所不齿的巫医、乐师、百工。作者分别用“愚”、“惑”、“可怪”来揭示士大夫耻于从师的风气的不正常。
《续师说》,结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者也;道之未闻,业之未精,有惑而不能解,则非师矣。本无可师,强聚道路交臂之人,曰师、曰弟子云者,曾不如童子之师习其句读,巫医乐师百工之人授以艺术者之有其实也”分析,老师,是传道授业解惑之人;不懂得道理,不精通学业,有疑惑却不能解答,那么就没有资格称之为老师。本来没有什么可教授,强行聚集道路上擦肩之人,称 “老师”称“弟子”等等,还不如童子之师,教给他们句读,或是巫医乐师百工这类人,传授学生实际的技术、技能。很多人学业不精、德不配位却好为人师。
结合“北山之意,以为苟无其德,宁虚其位,以待后之学者,不可使师道自我而坏也”分析,北山的意思,认为如果没有品德,宁肯空着(老师)的位子,来等待后来的有学识之人,不能够让为师之道从自己这里开始败坏。黄宗羲强调老师要具备高尚的品德。
参考译文:
劝学
堆积土石成了高山,风雨就从这里兴起了;汇积水流成为深渊,蛟龙就从这里产生了;积累善行养成高尚的品德,自然会心智澄明,也就具有了圣人的精神境界。所以不积累一步半步的行程,就没有办法达到千里之远;不积累细小的流水,就没有办法汇成江河大海。骏马一跨跃,也不足十步远;劣马拉车走十天,(也能到达)它的成绩来源于走个不停。(如果)刻几下就停下来了,(那么)腐烂的木头也刻不断。(如果)不停地刻下去,(那么)金石也能雕刻成功。蚯蚓没有锐利的爪子和牙齿,强健的筋骨,却能向上吃到泥土,向下可以喝到土壤里的水,这是由于它用心专一啊。螃蟹有六条腿,两个蟹钳,(但是)如果没有蛇、鳝的洞穴它就无处存身,这是因为它用心浮躁啊。
师说
古代求学的人一定有老师。老师,是可以依靠来传授道理、教授学业、解答疑难问题的。人不是生下来就懂得道理的,谁能没有疑惑?有了疑惑,如果不跟从老师学习,那些成为疑难问题的,就最终不能理解了。生在我前面,他懂得道理本来就早于我,我应该跟从他把他当作老师;生在我后面,如果他懂得的道理也早于我,我也应该跟从他把他当作老师。我是向他学习道理啊,哪管他的生年比我早还是比我晚呢?因此,无论地位高低贵贱,无论年纪大小,道理存在的地方,就是老师存在的地方。
唉,古代从师学习的风尚不流传已经很久了,想要人没有疑惑难啊!古代的圣人,他们超出一般人很远,尚且跟从老师而请教;现在的一般人,他们的才智低于圣人很远,却以向老师学习为耻。因此圣人就更加圣明,愚人就更加愚昧。圣人之所以能成为圣人,愚人之所以能成为愚人,大概都出于这吧?人们爱他们的孩子,就选择老师来教他;但是对于他自己呢,却以跟从老师学习为可耻,真是糊涂啊!那些孩子们的老师,是教他们读书,帮助他们学习断句的,不是我所说的能传授那些道理,解答那些疑难问题的。一方面不通晓句读,另一方面不能解决疑惑,不通晓文句的去向老师请教,有疑惑不能理解的却不向老师请教;小的方面倒要学习,大的方面反而放弃不学,我没看出那种人是明智的。巫医乐师和各种工匠这些人,不以互相学习为耻。士大夫这类人,听到称“老师”称“弟子”的,就成群聚在一起讥笑人家。问他们为什么讥笑,就说:“他和他年龄差不多,道德学问也差不多,以地位低的人为师,就觉得羞耻,以官职高的人为师,就近乎谄媚了。”唉!古代那种跟从老师学习的风尚不能恢复,从这些话里就可以明白了。巫医乐师和各种工匠这些人,君子们不屑一提,现在他们的见识竟反而赶不上这些人,真是令人奇怪啊!
续师说
呜呼!师道没有流传下来,难道仅仅是学生的过错吗?同样也是老师造成的。老师,是传道授业解惑之人;不懂得道理,不精通学业,有疑惑却不能解答,那么就没有资格称之为老师。本来没有什么可教授,强行聚集道路上擦肩之人,称“老师”称“弟子”等等,还不如童子之师,教给他们句读,或是巫医乐师百工这类人,传授学生实际的技术、技能。传道授业解惑,既然没有什么要依靠老师的,那么老师活着时不关心他,老师死了不为他办丧事,也就不是过错了。我认为古代的老师学生都是这样,如果说老师对于道理的传授,甚至比不上童子之师,巫医、乐师、百工,那么这就是当老师的过错了。
现在世人都把无所忌惮视作高明,代笔门客,张口就骂欧阳修曾巩等人,浅陋之人,动笔就诋毁朱熹陆九渊等人。连古人的姓名身世都只是道听途说,没有弄清,就议论人家的学术、文章,(这样的文字)已连篇累牍地出现在坊间书籍上了。年轻识浅的人,轻浮浅薄,动辄就想超过以前的人,自认为与前人相当,世上没有孔子,不应当在弟子之列。大概不只是以做学生为耻,甚至相互都认为做老师也是可耻的。哎!真是太奇怪了。如果像这样,那么这种(没有真才实学的) 老师大行其道,人心变得浅薄暴戾,我担心这种风气流传下去。
过去孙明复做老师,收石守道做弟子。石守道拿着手杖鞋子侍奉左右。明复坐着的时候,石守道一定站着,进出都扶着老师,老师和弟子之间的礼节,像这样一般看重。何北山对于来求学的人,不肯接受他们的拜师之礼。北山的意思,认为如果没有品德,宁肯空着(老师)的位子,来等待后来的有学识之人,不能够让为师之道从自己这里开始败坏。北山可以做老师,避开师名而不去做,像这样一般慎重啊!
我年纪大了,很少时间去学习,只想当一个弟子啊。你们盛情推选我作为老师,我哪里敢冒当世之不韪,做出这样的无耻之事呢?反推韩愈的意思,写下这篇《续师说》,作为推辞的理由吧。
12 .C13.A 14.A
【解析】12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句意:齐国发生了公孙无知夺取政权的内难,因而获得了齐桓公,齐国到现在还依赖着桓公的霸业。晋国发生了里克的作乱,而得到了晋文公,所以晋国发展成为盟主。卫国、邢国都没有发生内难,狄人也灭亡了他们。所以别人的患难,是不可高兴的。
“桓公”作第一个“获”的宾语,共同构成动宾结构,不可断开,排除BD。
“狄亦丧之”的“之”为宾语,“之”后断开;“故”是“所以”的意思,用在句首,在其前断开。排除A。
故选C 。
13 .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及理解文言词语含义的能力。
A .“从这个谥号可以看出后人对他的同情”错误。谥号是指社会地位相对较高人物死之后,后人按其生平事迹进行评定后给予或褒或贬评价的文字。“灵”是下谥,即批评类的谥号,表示“乱而不损”。
B .正确。句意:晋国有三条可以免于危险/对敌人的情况和自己的情况都有透彻的了解,作战就不会失败。
C .正确。句意:群臣在上面背叛(楚灵王)/希望您全部告诉项王我不敢背叛项王的恩德。
D .正确。
故选A 。
14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A.“ 晋君当即接受了这个建议”错误。由原文“公曰:‘晋有三不殆,其何敌之有?国险而多马,齐、楚多难,有是三者,何向而不济?’”可知,并不是当即就接受的建议,而是进一步提出了晋国的优势进行反驳。
故选A 。
参考译文:
楚灵王即位后,想成为诸侯的霸主,于是要举行诸侯的会盟,派椒举到晋国协商要求诸侯参加(由楚国主持的)盟会。晋平公想不答应这一要求。司马侯说:“不行。楚灵王做事正在胡作妄为的时候,上天也许是想让他满足愿望,以增加他的劣迹,然后给他降下惩罚,这是说不定的。或者让他得以善终,这也是说不定的。晋国和楚国的霸业只有靠上天的帮助,而不是彼此可以争夺的。君王还是允许他,而修明德行以等待他的结局。如果归结到德行,我们还要去事奉他,何况诸侯?如果走到荒淫暴虐,楚国自己会抛弃他,我们又与谁去争夺?晋平公说:“晋国有三条可以免于危险,还有谁能和我们相比?国家的地势险要而多产马匹,齐国、楚国难又多。有这三条,到哪儿不成功?”司马侯回答说:“依靠马匹众多和地形险要,又乐于邻国的内难,这是三种危机。依靠地形险要和马匹多,并不可以作为巩固国家的基础,从古以来就是这样,所以前代的帝王一定要致力于修养仁德用来祭享神灵和人民,没有听说过一定要靠地形险要与马匹多。齐国发生了公孙无知夺取政权的内难,因而获得了齐桓公,齐国到现在还依赖着桓公的霸业。晋国发生了里克的作乱,而得到了晋文公,所以晋国发展成为盟主。卫国、邢国都没有发生内难,狄人也灭亡了他们。所以别人的患难,是不可高兴的。依靠(你所说的)三种条件,而不去修养政教仁德,恐怕连救亡的空暇都没有,又怎么能达到目的呢?殷纣王淫乱暴虐,文王仁慈和蔼。殷朝因此灭亡,周朝因此兴起,难道只是在于争夺诸侯?你还是答应楚国吧。”晋平公就答应了楚国使者的要求。楚灵王于是在申地举行了诸侯大会,与诸侯一起去讨伐吴国,并修建章华台,进行了在干溪的战事。这些事让(楚国的)百姓在下面因为辛劳而怨声载道,大臣在上面背叛(楚灵王)。公子弃疾于是发动叛乱,楚灵王出逃外国,最后在荒野死去。所以说:“晋国都没有顿一下戟楚国就灭亡了。”这都是司马侯的谋略啊。
楚平王杀害伍子胥的父亲,伍子胥逃出楚国,伍子胥便挟着弓,亲自侍奉吴王阖闾,阖闾说:“你非常够义气,也非常勇敢。”阖闾就准备将替伍子胥报仇。伍子胥说:“不能这样,我听说诸侯不替一个平民报仇。况且侍奉君主犹如侍奉父亲一样,损耗君主的德行,报杀父之仇,我不可以这样做。”这样攻打楚国的计划就暂且搁置。蔡昭公去楚国朝见,有一件漂亮的羔裘皮衣,楚国的令尹囊瓦就向蔡昭公索求羔裘皮衣,蔡昭公不给。于是蔡昭公就被囚禁在楚国的国都郢,多年以后才让他回去,蔡昭公渡过濮水时,将玉璧投入河中(发誓)说:“如果有诸侯攻打楚国,我请求做前锋!”楚国听说这件事很生气,便兴师讨伐蔡国。蔡国就向吴国求救。伍子胥向吴王阖闾建议:“蔡国并没有罪过,是楚国无道。君王如果有占据中原的想法,现在正是时候。”于是,吴国兴兵讨伐楚国,在柏举这个地方打败楚国,成就了吴国的霸业,这都是伍子胥的谋划啊。所以《春秋》中对伍子胥进行赞美。
(节选自《新序·善谋》)
15 .C16.B
【解析】15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
C .“都表达了……”错。词人通过“剪烛看吴钩”这一典型的细节描写,抒发了自己杀敌建功的迫切愿望和报效国家的豪情壮志。“把吴钩看了”表达了作者渴望报效国家、建功立业的豪情壮志,也抒发了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愤激与不满,及一片赤诚无人理解的悲哀。所以,“剪烛看吴钩”与辛弃疾“把吴钩看了”表达的感情不同。
故选C 。
16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的修辞手法及其作用的能力。
B .“年纪虽大”错,应为“年轻”。“周与谢,富春秋”意思是,三国的周瑜和东晋的小谢,年轻力壮谱写春秋。
故选B 。
17 .D18.①作者较为惭愧,因为参考科举考试,在京城整整待了六年才考中;但他又很傲气,把自己喻作出水蛟龙,表现出对自己才能的自信。
②作者较为惭愧,他自感没有什么言论使后辈惊异,相比于同人,考中的有些晚;但他毕竟考中了,所以还是相当喜悦。
【解析】17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赏析能力。
D.“ 以杏桃花发的美景作为虚写”错。“花发杏桃春”是作者回归路上的景色,是实写,它衬托了作者喜悦的心情。
故选D 。
18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诗歌思想感情的能力。
由“六年衣破帝城尘”可知,诗人因参加考试待在京城,以“衣破”“尘”来形容自己待在京城之久,多年才考中,作者难免感到惭愧;但“一日天池水脱鳞”,作者以“脱鳞”自喻,把自己比作出水蛟龙,表现出对自己才能的自信。
由“未有片言惊后辈,不无惭色见同人”可知,作者较为惭愧,他自感没有什么言论使后辈惊异,相比于同人,考中的有些晚;“何幸致诗相慰贺,东归花发杏桃春”,虽然考中的时间有点晚,但毕竟是考中了,所以还是相当喜悦。
19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雁过也却是旧时相识##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名句名篇的能力。
注意重点字词的写法:“沧”“生”“独”等。
20 .C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
①“斑驳陆离”,形容颜色杂乱的样子。此处语境是指古钱颜色杂乱的样子,使用正确。
②“不足为训”,不值得作为典范或法则。此处语境是指错误不值得作为教训,而不是不值得作为典范或法则,望文生义。
③“灯红酒绿”,灯光酒色,红绿相映,令人目眩神迷。形容奢侈糜烂的生活。也形容都市或娱乐场所夜晚的繁华热闹的景象。此处语境是指饭店里灯光酒色,红绿相映,使用正确。
④“犯而不校”,受到别人的触犯或无礼也不计较。此处语境是指犯了错误不能不改正,望文生义。
⑤“不孚众望”,不能使大家信服,未符合大家的期望。此处语境是指他近来的所作所为不能使大家信服,未符合大家的期望,使用正确。
⑥“长此以往”,老是这样下去(多指不好的情况)。此处语境是指老是这样下去我的学习成绩渐渐退步了,使用正确。
故选C 。
21 .A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标点符号的作用的能力。
画线句子“葵花籽油+玉米油”表明混合装不是别的,故此处引号的用法是“表示着重强调”。
A.“ 矿冶学院”表示强调;
B.“ 文章”“大文章”“小品”表示特殊含义;
C.“ 钟大胆”表示特定称谓;
D.“ 大师”“发杨国光”引号的用法是表示讽刺,此处采用反语手法。
故选A 。
22 .D23.D
【解析】22 .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
第一空:“风雨同舟”指在狂风暴雨中同乘一条船,一起与风雨搏斗,比喻共同经历患难。“上下同心”,上下一心,多指团队人员一心一意完成使命。依据选文语境“天子任用带兵的主帅要得当,才能……”,可知表达的意思是军队人员要团结一致,故选“上下同心”。
第二空:“谋略过人”,指谋略计策超过一般人,指一个人很聪明,足智多谋,形容人善于料事和用计。“有勇有谋”,既有胆量又有谋略。依据选文语境“主帅既不能优柔寡断也不能刚慎自用,要……,可知表达的意思是主帅不仅要有谋略,也要有勇气,故选“有勇有谋”。
第三空:“和蔼可亲”,指人态度温和,性格善良容易接近,一般形容长辈或年纪比自己大的人。“温柔可爱”,形容人和动物,性格温和,顺从,讨人喜欢,喜爱。依据选文语境“较之武狮子,文狮子则是相对……”“而文狮之师则是天地君亲师之师’,表示文治、教化与柔道”,可知表达的意思是文狮子温和可爱,故选“温柔可爱”。
第四空,“软硬兼施”,软的和硬的手段都用上了。“刚柔并济”,刚强的和柔和的互相配合。依据选文语境“武狮之师是出师讨伐之师,而文狮之‘师’则是‘天地君亲师之师’,表示文治、教化与柔道”,可知表达的意思是刚强的和柔和的相辅相成,故选“刚柔并济”。
故选D 。
23 .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原句有两处错误:
一、成分残缺,“元宵节舞文、武狮”缺少介词,应为介宾短语作状语,应改为“从元宵节舞文武狮中”;
二、成分残缺,“幸福生活的追求”缺少介词,应改为“对幸福生活的追求”;
C.“ 使我们对……体会到”搭配不当,应为“使我们对……有体会”。
对比选项,只有D 修改正确。
故选D 。
24 .(1) 感情主轴是父子、婆媳,配轴是夫妇纪律(家法)
(2) 对比妙整合妙全书信息一目了然
【详解】(1 )本题考查学生图文转换的能力。
第一空结合“夫妇成为主轴,两性之间的感情是凝合的力量。两性感情的发展,使他们的家庭成了获取生活上安慰的中心”可知西洋家庭团体中,两性之间的感情很重要,所以填:感情。
第二空“它的主轴是在父子之间,在婆媳之间,是纵的,不是横的。夫妇成了配轴”可知在乡土社会中主轴是在父子之间,在婆媳之间,夫妇成了配轴,结合表格中西方“主轴是夫妇,配轴是子女”的句式,这里可以填:主轴是父子、婆媳,配轴是夫妇。
第三空结合“求效率就得讲纪律,纪律排斥私情的宽容。在中国的家庭里有家法……”可知乡土社会中家庭讲究纪律、家法,所以这里填:纪律(家法)。
(2 )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
第一空结合“差异信息一目了然”可知应该是运用了对比,结合“一是提取妙”的句式这里可以填:对比妙。
第二空结合“学会了做思维导图,相信你就能读懂学术专著了”说明思维导图有整合信息的特点,结合“一是提取妙”的句式这里可以填:整合妙。
第三空根据第二空以及后文“学会了做思维导图,相信你就能读懂学术专著了”可知内容与整合全书信息有关,结合“关键信息一目了然”“差异信息一目了然”的句式这里可以填“……一目了然”,综合起来可以填:全书信息一目了然。
25 .例文:
观察万物,观照内心
“透过窗子能看见明亮的世界,使用镜子能看见真实的自己。”一席话富有哲理性,使我们深受启发。面对快速变化的世界、不断成长的自己,我辈青年既需推开窗子观察万物,又要常用镜子体悟内心。
推开窗子,让我们看见更广阔的世界。
主持人马东曾说:“我在头顶开一扇天窗,任清风吹来。”这或许就是推开窗子的人能感知的心境。这扇窗并非在现实中,而是在头脑里,它并不只是书本上的知识,也是实践中的一个个脚印。就像吴天一不仅关注实验室科研,还在青藏高原扎根数十年,使中国高原病学扎根发芽;就像何帆不仅一年读上百本书,还在中国多个城市奔走调研,誓用三十年记录中国经济变迁。他们都未局限于自己的一方天地,才获得了更大的学术成就。反观当下许多网民被算法围困,在甘于被代码定义时逐渐放弃了对世界的开拓,甘做井底之蛙,这难道不让人觉得遗憾吗?
拿起镜子,让我们重览来时的路,对自己有更深刻的洞察。
揆诸当下,有多少人放弃自己原先的追求换来果腹的面包?有多少人在追逐潮流中活成了别人的模样?有多少人被标签定义而忘记自己原本的姿态?而时常回首生活、观照自己,正是让我们反思内心,反思生命。带着“什么是工人”的问题,陈年喜用镜子回首几十年的石油工人经历,最终发出“活着就是冲天一喊”的呼声;带着“什么是正确”的疑惑,罗翔对自己在新闻事件中的评价再次反思,纠正片面之处的同时,为网友又进行了一次精神洗礼。由此观之,时常反思自己有助于我们走出平庸,在镜子中窥见更好的自己。
作为青年学子,我更应将窗子和镜子结合起来实现自身发展。身处繁重的学业压力之下,我们不能只局限于课本练习册的一亩三分地,而是“脚下走路时也要抬头看天”。既可回首历史,与哲学家坐而畅谈;也可面向未来着手钻研,做元宇宙的“资深看客”。同时我应经常反思自己的学习生活,合理对待身边老师、同学的评价,既能从容应变又可坚守本心,这样才能在人生道路上砥砺前行。
胸中有块垒,脚下有沟壑。心中有明镜,眼前有山河。愿更多青年人都能用好这通往世界的窗子,通向内心的镜子,求知争先,坚定向前。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写作的能力。
审题:
这是一则漫画式材料作文题。
首先要看懂漫画的内容和寓意。漫画有图有文,图只是文字的形象展示,理解的关键在文字上:“窗子——看到外面的世界”“镜子——看到自己”。文字点明了“窗子”与“镜子”对人的不同作用,富有哲理性。
这段材料主旨不难理解,主张人通过“窗子”认识世界,通过“镜子”认识自己。这里的“窗子”和“镜子”是以形象化的表达来呈现的,要想拓宽思路,必须结合生活揭示“窗子”与“镜子”的内涵和作用。窗子的作用是“看世界”,是一个人与他人、社会、自然等沟通的渠道。“外面的世界”可以包括人际环境、社会环境、自然环境等。人通过“窗子”,了解他人,观察社会,亲近自然,接触外界的事、景、物、情、理,从而超越自我,拥有开阔的视野(知识视野、心灵视野、国际视野、文化视野),走出个人狭小的天地,给人带来心灵感悟和境界提升。“镜子”的作用是“照”人,是一个人由表及里认识自己的工具,既通过镜子看自己的外表美丑,也进一步观照、认识、反思、省察、剖析自己,发现自己的优缺点,进而勇于提升自我,不断完善自我。
其实“窗子”和“镜子”也存在交叉,如书籍、他人、网络、实践活动等既可用于“认识世界”,也可从中“认识自己”。“认识世界”和“认识自己”本来就密切联系,是一个人认识上向外和向内的两个方面。视野拓展了,对自己在外在世界中所处位置的认识也更清晰,对自我价值的认识也会大不一样。世界观的变化,会自然地影响人生观和价值观,反之亦然。
题目要求“结合漫画的内容和寓意写一篇文章”,表明文章不能脱离漫画内容尤其是寓意进行写作,一般漫画式材料作文的文体更倾向于议论文。作为当代青年,考生最好要结合当今时代背景和自身发展进行解读和思考;从文字表述来看,漫画没有对窗子与镜子有明确的肯定或否定,所以在立意上有其开放性。可以谈当代青年要有“窗子”也要有“镜子”,既要看到外面的世界,也要正确认识自己;可以谈当代青年要拥有“窗子”而不只是“镜子”,要看到外面的世界而不是只看到自己,封闭自己;也可以谈当代青年不要只看到“窗子”而忽略“镜子”,只看到外面的世界,而忽略自己,缺乏对自我的认识和关注。
立意:
1. 窗子与镜子缺一不可。
2. 既要镜子,更要窗子。
3. 外观世界,内察自我。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