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学习资料 > 高中语文试题 >

四川省大数据精准教学联盟2022-2023学年高三下学期第三次联考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

来源:海博学习网 www.exam58.com    发布时间:2023-04-29 10:44
四川省大数据精准教学联盟2022-2023学年高三下学期第三次联考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灵性成长,是指人渴望超越生命的功利层次,追寻生命的终极意义。常人屡屡颠踬于名利危途,在这样的人生转换时刻,悟性高超者往往会跳出世俗,开始寻找和阅读经典,经典也开始展示出指路石般的意义。
经典的意义何在?在此所谈的经典,主要指塑造人类文明的核心主旨的人文经典,如《论语》《荷马史诗》等。真正的人文经典都是为了让人认识功利世界的局限性,去追求超越功利的真善美。因此就有功利和灵性两种阅读指向,功利之人阅读仅为了享乐,灵性之人阅读是为促进灵性成长。如果非让功利之人去阅读人文经典,那是对他们最大的折磨,反之亦然。有新闻报道说,许多大学生读不下去《红楼梦》,人们由此感慨大学生的文化素质低下。其实,这只是因为大学生普遍处于人生的功利主义状态,较少意识到灵性成长的需要而已。一旦他们意识到灵性的成长需要,《红楼梦》等人文经典自然就会深入人心。
常有人埋怨人文经典古奥难懂,远离人生实际。其实,经典之为经典,就是因为它们对人生实际的一定超越。就像日月星辰高悬苍穹,好像和我们的生活了不相关,但是我们终究要抬头眺望苍穹,才能明了心居何处。因此,经典之所以显得古奥难懂,是因为我们沉溺于功利化生存,缺乏理解经典的灵性觉醒。
当今时代物欲汹涌,有人担心经典没有读者。其实不必如此悲观,因为功利化生存终究是一种意义匮乏的状态,一个人不可能轻易获得世俗的成功,失败时他就会反思功利化人生的弊端,即使他获得最大的世俗成功,他的心中依然会有巨大的意义亏空难以填补。这时,他就可能去亲近人文经典,寻找新的生命指向。这个时候,人文经典就是救命的方舟,就能够得以传承下去。
有人认为智能手机、网络等导致了碎片化阅读,这不利于人文经典的阅读,易带来碎片化的生存感受,这值得反思。其实,阅读的媒体、阅读字数多少并不是导致阅读碎片化的根本原因,真正的原因还是阅读动机和阅读内容。有人读起网络小说来,一读就是上千万字,但这只是追求一时刺激的碎片化阅读。但若有人零星地阅读《道德经》,慢慢地领悟人生之道,那么他的阅读就是经典阅读。
功利化生存中,作为主体的人想着如何支配客体,表面上获得了成功,而实际上主客两分的生存态度导致了广泛的生存焦虑。而一个人灵性成长的主要标志,就是敢于超越这种功利化生存,从更为宏大的角度来审视人与天地的关系,从而获得整体化的人生体验。因此,阅读人文经典是医治当代人碎片化生存的一剂良药。
冯友兰先生曾说:“按照中国哲学的传统,它的功用不在于增加积极的知识,而在于提高心灵的境界。”冯友兰先生说的是中国哲学,其实所有人文经典的功用也是如此,那就是我们所说的促进灵性的生成。只有从这个意义上看,经典阅读的必要性、可能性和必然性才会清晰起来。
(摘编自汪树东《灵性成长与经典阅读》)
1. 下列关于原文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常人在追求功利的路途上遭遇失败,就会转向寻找和阅读经典,以追寻生命的终极意义。
B. 阅读塑造人类文明核心主旨的经典作品,能使人超越功利局限,因此没有功利阅读指向。
C. 大学生读不下去《红楼梦》,不是因为其文化素质低下,而是他们暂时不需要灵性成长。
D. 经典阅读与阅读动机、阅读内容紧密相关,不取决于阅读媒体的选择和阅读字数的多少。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先阐释“灵性成长”内涵,然后逐层论述了经典阅读的必要性、可能性和必然性,思路清晰。
B. 文章列举大学生读不下去《红楼梦》、当下存在碎片化阅读等社会现象并展开论证,现实针对性较强。
C. 文中使用了“指路石”“救命的方舟”“一剂良药”等词语,可使文章的论证生动形象,浅显易懂。
D. 文章末尾引用冯友兰先生关于中国哲学功用的观点,以此强调了人文经典具有促进灵性生成的功用。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我们如果超越了人生实际,就具备了理解经典的灵性觉醒,能够有效地阅读古奥难懂的经典。
B. 世俗层面的成功者和失败者都需要阅读人文经典,这或许能帮助他们走出功利化生存的困境。
C. 碎片化阅读、碎片化生存感受跟智能手机、网络等信息时代的产物在一定程度上存在关联性。
D. 超越主客两分的生存态度,从更宏大的视角审视人与天地的关系,有助于克服当下的生存焦虑。
【答案】
1. D 2. A 3. A
【解析】
【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A.“常人……就会转向寻找和阅读经典”理解错误,原文说的是“悟性高超者往往会跳出世俗,开始寻找和阅读经典”,选项张冠李戴。
B.“因此没有功利阅读指向”理解错误,从原文来看,经典阅读也有“功利和灵性两种阅读指向”,是非颠倒。
C.“他们暂时不需要灵性成长”曲解文意,原文是“较少意识到灵性成长的需要而已”。
【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
A.“逐层论述了经典阅读的必要性、可能性和必然性”错误,原文并没有论述“经典阅读的必然性”。
【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A.推断错误,根据“其实,经典之为经典,就是因为它们对人生实际的一定超越……因此,经典之所以显得古奥难懂,是因为我们沉溺于功利化生存,缺乏理解经典的灵性觉醒”可知,“超越了人生实际”不是“具备了理解经典的灵性觉醒”“有效地阅读古奥难懂的经典”的充分条件。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
2022年11月,美国人工智能研究公司OpenAI发布了一款名为ChatGPT的聊天机器人,其推出后几周内就风靡全球,甚至引发了新的全球人工智能竞赛。
ChatGPT使用了GPT-3技术,即第三代生成式预训练。这是一种自回归语言模型,使用深度学习来生成类似人类的文本。该模型使用来自互联网的文本数据库进行了高强度训练。在大规模文本数据上进行自监督预训练后,ChatGPT还经过三个阶段的“炼制”:首先是监督微调阶段。人类AI训练师以自我对话形式生成对话样例,ChatGPT在这些对话样例上进行有监督的训练。第二阶段主要是训练一个基于语言模型的奖励模型,对机器生成的回复进行评分。基于训练好的奖励模型,第三阶段采用强化学习技术进一步微调ChatGPT。
ChatGPT拉扯冲撞着人们惯有的生产生活模式,且继续“狂飙”在超越人类的赛道上。当把“是否会代替人类工作”的问题抛给ChatGPT时,它说,它们旨在协助和增强人工任务,而不是取代人类。专家指出,人工智能的作用是提高人的效率,辅助人类,大众需要与时俱进,熟悉并掌控新技术,这些新技术一定会产生新的就业机会。
(摘编自张佳欣等《ChatGPT掀起技术狂潮:“顶流”之下,看人工智能喜与忧》)
材料二:
ChatGPT会带来一个不同的未来吗?记者询问了ChatGPT“本人”,它的回答是:“随着ChatGPT的普及,它开始被广泛应用于各种领域,从在线交流、信息搜索、机器翻译、文本生成,它的准确性和高效率使得许多工作变得不再困难。然而,人们也开始对它产生了担忧……”
自1956年诞生以来,人工智能发展经历了三次浪潮,其间充满波折。在人工智能深度学习迅速发展的近10年里,之前还没有出现里程碑式的爆发。ChatGPT在带来惊艳体验的同时,也有明显“缺陷”。比如,它的知识存在事实性错误、知识盲区、常识偏差,也将面临着隐私泄露、技术滥用、造假、社会公平等伦理问题。因其模型能力出众、用户众多,这些风险隐患还会被放大。ChatGPT的应用离不开人的“提示”,性能的持续提升离不开研发者的算法改进和设计,风险隐患的应对离不开人的引导和治理。
我们的未来将是人与人工智能共同进化的时代,正如ChatGPT所描绘的那样:“机器人们像人类,思想智慧已涌动。在这梦幻的世界里,技术与人类无缝结合。生活如同一首诗,平静而美好,永不停歇。”
(摘编自朱涵等《三问ChatGPT如何影响人工智能的未来》)
材料三:
从用户视角进行体验,我觉得ChatGPT可以立刻成为大多数智力工作的助理。它基于语言模型和概率模型的架构,能很好地通过“对话”模式,为用户提供有广度、有深度、有逻辑的回应,辅助用户的思考。同时,它能根据用户要求的限定场景,不断优化、调整文字的组织方式,生成越来越符合用户需求的回答。因此,它很像一位聪明的远程工作助理。
数日前,有个七年级的同学跟我说,她用ChatGPT完成了一篇学校要求的新闻稿。她的感受是“非常好用”“几乎直接用上了”。这启发我,理解以ChatGPT为代表的AI到底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是思考应对这一技术变革的起点。
在AI能胜任的事上,人类肯定比不过它,那就面对现实,尊重这个进步。与此同时,我们或许能喘口气,去专注做那些使我们更“人之为人”的事情。“助理”一词意味着被助理者需要有更高的判断力和鉴别力,学会问出好问题、不断调整自己的问题、识别助理的回答中需要深究的漏洞。
(摘编自艾林《ChatGPT对阅读写作意味着什么》)
4.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ChatGPT是使用了GPT-3技术,具有在线交流、信息搜索等功能,可应用于多种领域的聊天机器人。
B. ChatGPT可以生成类似人类的文本,这将对部分行业从业者形成冲击,但它也能带来新的就业机会
C. 目前ChatGPT的知识存在着错谬,其回答真假难辨,如果用户以讹传讹,将会导致负面的社会影响。
D. 人工智能并不会取代人类,例如ChatGPT虽然能力出众,但其性能的持续提升离不开研发者的努力。
5.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研发者使用了来自互联网的文本数据库训练ChatGPT,随后针对网络信息杂乱的特点,采用强化学习技术予以调整
B. 从近年人工智能发展的历程来看,ChatGPT的推出及广泛应用具有重要意义,但其未来发展前景仍面临着不确定性
C. 材料一和材料二都引用了ChatGPT的回答,这不仅可以向读者形象地展现ChatGPT的功能,也能够增强文本的说服力。
D. 材料二指出ChatGPT存在明显的不足,还可能带来伦理问题,材料三则结合具体事例介绍了ChatGPT良好的用户体验
6. 作为普通网民,我们应怎样对待ChatGPT这一新生事物?请结合材料简要说明。
【答案】
4. C 5. A
6. ①尊重科技进步,熟悉并掌控新技术,使工作和生活更为便利;②避免形成对ChatGPT的依赖,警惕其提供的错误信息,积极应对风险隐患;③学会提问和调整问题,提升判断力和鉴别力,培养独立思考能力。
【解析】
【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C.“如果用户以讹传讹,将会导致负面的社会影响”于文无据,材料二“因其模型能力出众、用户众多,这些风险隐患还会被放大”是说风险隐患还会被放大。
【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A.“随后针对网络信息杂乱的特点,采用强化学习技术予以调整”错,材料一“基于训练好的奖励模型,第三阶段采用强化学习技术进一步微调ChatGPT”“训练一个基于语言模型的奖励模型”的第二阶段,“采用强化学习技术予以调整”是第三阶段,“随后”说法错误,“针对网络信息杂乱的特点”于文无据。
【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的能力。
①结合材料一“人工智能的作用是提高人的效率,辅助人类,大众需要与时俱进,熟悉并掌控新技术,这些新技术一定会产生新的就业机会”可知,要尊重科技进步,熟悉并掌控新技术,使工作和生活更为便利;
②结合材料二“它的知识存在事实性错误、知识盲区、常识偏差,也将面临着隐私泄露、技术滥用、造假、社会公平等伦理问题。因其模型能力出众、用户众多,这些风险隐患还会被放大”可知,应避免形成对ChatGPT的依赖,警惕其提供的错误信息,积极应对风险隐患;
③结合材料三“‘助理’一词意味着被助理者需要有更高的判断力和鉴别力,学会问出好问题、不断调整自己的问题、识别助理的回答中需要深究的漏洞”可知,要学会提问和调整问题,提升判断力和鉴别力,培养独立思考能力。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