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学习资料 > 高中语文试题 >

四川省大数据精准教学联盟2022-2023学年高三下学期第三次联考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3)

来源:海博学习网 www.exam58.com    发布时间:2023-04-29 10:44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风入松
陆游
十年裘马锦江滨,酒隐红尘。万金选胜莺花海,倚疏狂、驱使青春。吹笛鱼龙尽出,题诗风月俱新。
自怜华发满纱巾,犹是官身。凤楼①常记当年语,问浮名、何似身亲?欲寄吴笺②说与,这回真个闲人。
【注】①凤楼:指宫内的楼阁,借指朝廷。②吴笺:吴地所产之笺纸,常指书信。
14. 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上阕回忆蜀中十年生活,选取饮酒、吹笛、题诗等活动,再现了自在的生活。
B. “万金选胜莺花海”一句运用夸张手法,以春日赏景的洒脱表现词人的狂放。
C. “吹笛鱼龙尽出”凸显了音乐的魅力,其写法与“舞幽壑之潜蛟”有相似之处。
D. 词人已是满头白发,回想早年的壮语,不禁生发出久居官场为浮名所累的懊悔。
15. 本词结句与陆游《游山西村》“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中都有一“闲”字,二者的意味有何不同?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答案】
14. D 15. ①本词中“这回真个闲人”看似乐得清闲,欲与友人分享好心情,但从整首词来看,“闲”暗含着失意的苦闷,有自嘲之意;
②《游山西村》末两句写诗人希望能在空闲时趁着月光再次前往,以享受田园之乐,“闲”传达出诗人闲适愉悦的心情。
【解析】
【1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词作的理解和赏析能力。
D.“久居官场为浮名所累的懊悔”错误。“凤楼常记当年语,问浮名、何似身亲”意思是回想当年的豪言壮语,朝廷只给自己一个浮名,却不能让自己亲身实现当年的壮语,所以抒发的是作者仅有虚名,却不能实现自己当年的壮语的无奈之情。
【1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炼字以及对情感的把握能力。
本词上阕回忆蜀中十年生活,那时的生活是自由自在的,是洒脱的。而下阕则是写现在的生活,现在已满头白发,但是当年的壮语并没有实现,朝廷仍然记得自己当年的豪情壮志,但尽给自己一个虚名,而自己的豪情壮士再也不能实现,所以一个“闲”字表达了作者的无奈、苦闷、自嘲之情,表面上是看似乐得清闲,欲与友人分享好心情。
《游山西村》写于作者罢官闲居之时,诗人被投降派弹劾罢归故里,心中当然愤愤不平。对照诈伪的官场,于家乡纯朴的生活自然会产生无限的欣慰之情。所以尾联写到今后如果还能乘大好月色出外闲游,我一定拄着拐杖随时来敲你的家门。“闲”传达出诗人闲适愉悦的心情。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6.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遇到疑难要虚心向他人请教,正如诸葛亮在《出师表》中指出,若能多咨询郭攸之等人的意见并施行,就可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韩愈在《师说》中指出,在从师与否的问题上,有些人对于孩子“_______________”,而对于自己“_______________”,从这一对比可见其不明智。
(3)长于用典是辛词特色之一,《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以刘义隆出兵最终事与愿违的史实提醒当权者不可贸然行事。
【答案】 ①. 裨补阙漏 ②. 有所广益 ③. 择师而教之 ④. 则耻师焉 ⑤. 封狼居胥 ⑥. 赢得仓皇北顾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名句名篇的能力。易错字:裨、阙、焉、胥、赢、仓。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3小题,1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1963年,从北大历史系毕业的樊锦诗前往地处大漠戈壁的敦煌莫高窟工作。对于她的选择,无论是她的父母还是同学都 ① ,更不会想到她一去就是50多年。那时候,莫高窟周边几乎是 ② ,处处是废墟,洞窟里堆满黄沙,有的根本进不去。这里没有电,没有自来水,没有交通工具,信息也特别闭塞。当樊锦诗的父亲知道女儿工作分配的消息后,担心她羸弱的身体无法适应大漠戈壁的艰苦与恶劣。他考虑再三,还是给学校写了封信,恳请北大不要派她去这么艰苦的地方工作。可这封信被樊锦诗悄悄扣下了。
20世纪80年代末,樊锦诗提出了一个大胆的构想——要为每一个洞窟、每一幅壁画、每一尊彩塑建立数字档案,利用数字技术让莫高窟“容颜永驻”。在她的倡导下,建成了莫高窟数字展示中心,实现了文物保护和旅游开放的双赢。游客可以先观看数字电影,详细深入地了解莫高窟的前世今生,再前往洞窟细细领略千年前古人留下的慧心妙笔。樊锦诗希望用这种形式,让来莫高窟的游客告别 ③ 式的旅游,能真正地走进博大精深的敦煌文化之中,和古人产生跨越时空的共鸣。可以说,将敦煌文物“永久保存,永久利用”是樊锦诗给“数字敦煌”的定位,也是她毕生所追求的梦想。
17. 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18. 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
19. 下列各句中的引号与文中画横线处的引号,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 面对他人的劝阻,他只说了句“不入虎穴,焉得虎子”便义无反顾地离开了。
B. 读到这里,很多人会产生疑问,多灾多难的黄河怎能成为中华民族的“摇篮”?
C. 那些频繁露脸的“专家”,很多都是通过制造焦虑来为自己牟利的利己主义者。
D. 日暮时分,如果从山脚向上望,便会看到很多火把排成“之”字形,一直连到天上。
【答案】
17. ①始料未及②不毛之地③走马观花
18. 示例:樊锦诗的父亲在知道女儿工作分配的消息后,担心她羸弱的身体无法适应大漠戈壁艰苦与恶劣的环境。 19. B
【解析】
【1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
第一处,语境是想表达她的父母还有同学都没有想到樊锦诗会到大漠戈壁的敦煌莫高窟去工作,而且一去就是50多年,所以可填“始料未及”。“始料未及”:没有想到的,在意料之外的。
第二处,结合后文“处处是废墟,洞窟里堆满黄沙,有的根本进不去。这里没有电,没有自来水,没有交通工具,信息也特别闭塞”可知莫高窟一带荒凉、贫瘠,环境恶劣,条件艰苦,所以可填“不毛之地”。“不毛之地”:不生长草木庄稼的荒地。形容某地荒凉、贫瘠。
第三处,根据后文“能真正地走进博大精深的敦煌文化之中,和古人产生跨越时空的共鸣”可知是想要让游客能够细致深入的了解敦煌文化;由“告别”可知横线处所填与此正好相反,告别的应是那种粗略观察的方式,所以可填“走马观花”。“走马观花”:比喻粗略地观察事物。也说走马看花。
【1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画波浪线的句子语病有两处:
一是成分残缺。“当……后”是状语,“担心”句缺少主语,可去掉“当”;
二是搭配不当。“适应”所接的宾语不应该是“艰苦与恶劣”,而应该是“环境”,应在最后加上“环境”。
【1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能力。
例句中引号的作用是特殊含义。A.表示引用。B. 表示特殊含义。C.表示讽刺或反语。D.表示强调。
(二)语言文字运用II(本题共2小题,1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走路是我们日常生适中能够带来愉快心情的、有助于提高肺活量和增加脑部血流量的、雷扛不动的运动。在我们身边,有人走路健步如飞,有人悠然徐行。 ① ?对此,科学家一直在进行研究和探索。最近,《美国医学会杂志》上发表的一项研究引发了学术界的关注,研究人员对同期出生的1037名受试者进行了贯穿一生的研究,结果发现走路慢的人,肺部、牙齿以及免疫系统功能都更差一些,自身的手眼协调性也不如走路快的。且这些走路慢的受试者,大脑的体积和表面积更小,整个人看起来也更显老。对此,研究人员分析认为,走路快的人预期寿命更长。不过 ② ,这些质疑者认为受试者除了走路速度不同外,本身身体健康状况、所处环境以及日常的行为也存在不同,这些因素都可能导致受试者的预期寿命受到影响。所以该研究只能起到参考作用,只代表走路速度与预期寿命存在相关性,但二者之间 ③ ,还需要深入研究。
20. 文中画波浪线处是个长句,请改成四个较短的语句。可以改变语序、少量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
21. 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
【答案】
20. 示例:走路是我们日常生活中雷打不动运动,有助于提高肺活量,增加脑部血流量,能够带来愉快心情。
21. 示例:①走路速度快好还是慢好呢
②也有人质疑该结论不够严谨(或:这一结论也受到质疑)
③究竟存在怎样的相关性
【解析】
【2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长句变短句的能力。
长句变短句,首先要提取长句的主干,将主干句作为独立的句子。本句话中主语为“走路”,谓语为“是”,宾语为“运动”。
然后,将修饰成分变成独立的句子。本句话中“运动”的修饰成分为“我们日常生适中”“能够带来愉快心情的”“有助于提高肺活量”“增加脑部血流量的”“雷扛不动的”,因为要求变成四个句子,而“我们日常生适中”“雷扛不动的”和中心语连接比较紧密,可将二者作为主干句中“运动”的定语,然后将剩下的修饰成分变成独立的句子,这个句群的主语都是“走步”,所以可变成“有助于提高肺活量”“增加脑部血流量”“能够带来愉快心情”。
【2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
①前面提到“有人走路健步如飞”“有人悠然徐行”,这是就走路速度而言的,而后文“研究人员对同期出生的1037名受试者进行了贯穿一生的研究,结果发现走路慢的人,肺部、牙齿以及免疫系统功能都更差一些,自身的手眼协调性也不如走路快的”,这是对走路快和慢的好坏进行了比较,所以可填“走路速度快好还是慢好呢”。
②前文提到“研究人员分析认为,走路快的人预期寿命更长”,而后文“这些质疑者认为受试者除了走路速度不同外,本身身体健康状况、所处环境以及日常的行为也存在不同,这些因素都可能导致受试者的预期寿命受到影响”,也就是对前文研究者得出的结论提出了质疑,可填“也有人质疑该结论不够严谨”,或“这一结论也受到质疑”。
③前文提到“只代表走路速度与预期寿命存在相关性”,可见二者存在相关性,而后文需要深入研究的当然是存在怎样的相关性,可填“究竟存在怎样的相关性”。
四、写作(60分)
22.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汉字作为中国文化的重要载体,往往蕴含着一定的道理。如“林”字,《说文解字》说:“林,平土有丛木曰林,从二木。”众木汇聚方能形成森林,《后汉书》里有“独木不林”之说。同时谚语“群林难离木”又提醒我们要关注每一棵“木”的存在,不能“只见森林,不见树木”。
“林”字所蕴含的道理给人以启示,对此你有怎样的认识与思考?请联系生活实际,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答案】略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写作的能力。
审题:
这是一道引语式材料作文题。
材料从汉字“林”的内涵说起,“有丛木曰林,从二木”“独木不林”等说法都体现出了一棵树成不了森林,群树汇集方成森林。意在启示我们,个人力量有限,应团结协作,树立集体主义精神。同时也应注意到“群林难离木”,森林的形成离不开每一棵树的存在,这启示我们要关注每一棵树,不能只看见森林,不见树木,不能只注重整体,而忽视个体的差异性、独特性。“林”字蕴含着丰富的生活的智慧与人生的哲理。启示我们要具有辩证思维能力,既应看到集体的力量,又不能忽视个体的重要性,只有发挥个体与集体的协调作用,方能成实现民族复兴。
写作时,可以采用递进式的论证结构,从个人与集体的辩证关系,二者的重要性,如何正确处理二者关系等角度展开具体分析。
在论证过程中,可以采用举例论证、引用论证、对比论证等多种论证方法。如可以列举武汉疫情肆虐之际,全国各省市医护人员、志愿者纷纷驰援武汉,十天建成火神山、雷神山医院,创造了中国奇迹的事例,论证集体的重要性。也可以引用习近平总书记“成功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言论,论证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需要亿万人民的奉献,离不开每一个人的参与,进而论证中心论点。
在论据的选择上,可以选择“国测一大队”“中国航天追梦人”等团队协作,为国效力的事例作为事实论据。也可以选取更具有现实意义的事例,如写当下教育界存在的“只见森林,不见树木”的现象,论证“一刀切”的危害,使文章更有深度。
立意:
1.独木难支,合抱成林。
2.积小流以成江海,举众力以成伟业。
3.融入集体,彰显价值。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