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学习资料 > 高中语文试题 >

义乌市2023届高三适应性考试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

来源:海博学习网 www.exam58.com    发布时间:2023-05-27 11:29
义乌市2023届高三适应性考试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 I (本题共5小题,1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顿挫”主要指诗歌作品中言辞表现的曲折变化和音律声调的跌宕起伏。在最早的文学 理论专著《文赋》中,陆机分论各种文体,有“铭博约而温润,箴顿挫而清壮”之说,自此“顿挫”成为文学评论的术语。钟嵘《诗品》评谢眺诗说:“脁极与余论诗,感激顿挫过其 文。”虽是在讲诗人谈诗时的言行风貌,实际上也是通过对比讲诗中表情达意的语言风格。 后来唐人卢藏用以“感激顿挫”来评价陈子昂的诗文。
如果说“沉郁”的诗风主要体现了杜甫内在情志、学识修养的自然流露,那么“顿挫” 的语言风格则更多地见于他在创作中的自觉追求,体现了诗人崇尚奇峭和壮美的美学思想。 随着杜诗影响的增大,“顿挫”也逐渐成为杜甫乃至其他诗人的语言风格的专用语。今天的 文学著作,也大都沿袭了释“顿挫”为表达的转折和音律的抑扬的说法。
作为文学的一种表现方式,是否仅把“顿挫”理解为创作形式上的要求就可以了?综观 古代文学理论对“顿挫”这一范畴的阐释和运用,表现了不同层次的认识:仅视为诗中音律 变化的外在特点;不仅在音律,也在于文彩、章法的变化,是一种诗文之“法”;不仅是外 在的形式法则,更是内容的要求;更进一步, “顿挫”是“沉郁”的个性、情感必然的言辞 音律的表现。
如此种种,虽有认识上的差异,但追求作品的委婉含蓄、变化生新,以求得更强的表现 力、感染力,却是“顿挫”说成“沉郁顿挫”说的立论者和运用者的共同目的。不论单称“顿 挫”“沉郁”或是并言“沉郁顿挫”, “沉郁”的情志总是或隐或显地处于主导的地位。
(摘编自王南《“沉郁顿挫”论》)
材料二:
学界对“顿挫”的解释,是仅从表现形式上着眼的。或曰“表达方式的回旋纡折”,或 曰“表现手法的沉着蕴藉”,或曰“形式上波澜老成”,或曰“声调、词句有停顿、转折”, 这些说法均有道理,却都显得不够具体。
先来看“顿挫”一词的本义。唐人张铣注《文赋》云:“箴所以刺前事之失者,故须 抑折前人之心,使文清理壮也。顿挫,犹抑折也。”张铣从“箴”这种文体的功能角度来解 释“顿挫”一词的含义。既然“箴”是告诫性、劝谏性的文字,当然要“刺前事之失”,而 要 “刺失”,就须“抑折前人之心”,就是说要对犯错误的人进行思想批判,借以警示时 人。因此,这种批判性的文字,自然要思想清纯、有理有据,也就使“箴”这种文体具有“文 清理壮”的特征。张铣等注《昭明文选》 (收录了《文赋》)又是开元间完成的,杜甫自应读过此书,他应该知道张铣所诠释的“顿挫”一词的意义。由此看来,他把自己的诗文概括 为“沉郁顿挫”,首先是指作品的内容而言的:既指思想感情的沉郁,又能讽刺规谏。
其次,还可以从“沉郁顿挫”一词的语境中寻绎答案。杜甫在《进<雕赋>表》中说:“臣之述作,虽不能鼓吹六经,先鸣数子,至于沉郁顿挫,随时敏捷,扬雄、枚皋之徒,庶可跂 及也。”文中提到扬雄、枚皋,说自己的诗文能够达到他们的水平。仔细品味,会发现“沉郁顿挫”与“随时敏捷”是分别针对扬雄和枚皋讲的。枚皋性格诙谐,才思敏捷,下笔成章, 但他并不以讽谏为创作的宗旨。由此可知,“随时敏捷”是指枚皋。扬雄为人口吃,不能剧谈,作文也不能一挥而就,自然说不上“随时敏捷”;那么,留给他的只能是“沉郁顿挫”了。事实上,在汉代的赋家中,也是扬雄的作品最具讽谏和批判精神。那么,杜甫在使用“沉郁顿挫”的概念来评价扬雄的时候,他的心里是装着张铣对“顿挫”一词的解释的。他所说的“沉郁顿挫”,就是指作品具有批判现实的内容,具有对君主和朝政的讽谏功能。杜甫说的这段话,是向玄宗自荐之辞,说自己写作诗文既具有扬雄的思想深度,又具有枚皋的行文速度;既有质量,又有数量,这样的人才,皇帝是应该使用的。杜甫的措辞很严谨,很有说服力。
“顿挫”一词的本义是“抑折”,后来又派生出新的意义。南朝宋人范晔在《后汉书·孔融传赞》中说:“北海天逸,音情顿挫。”李贤注: “顿挫,犹抑扬也。”此后, “顿挫” 一词就常被人用来指诗文、绘画、书法、舞蹈的跌宕起伏、回旋转折,意义由本来的内容范 畴进入到形式范畴。
就杜诗而言,每于一句或两句之中,意思发生逆转,前后形成针锋相对之势,是造成“顿挫”的重要原因之一。且以《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为例,此诗开头写道:“杜陵有布 衣,老大意转拙。” 一般说来人的年纪变大,阅历增多,就会变得聪明、世故起来,可是 老杜却恰恰相反,他说自己是越老越拙笨了。其次,杜诗的“顿挫”风格还来自他独特的取景抒情方式。杜甫言愁,较少取用哀景,更多的是取用丽景。他惯以丽景伴愁心,心越愁而 景越丽,从而构成情与景的巨大冲突,在冲突中,感情表达获得了超常的力度。假如作者一味地引入哀景,使情感在与景物和谐的状态中抒发,那么也许能够造成“沉郁”,却难以造成“顿挫”。
应该说,杜诗的“顿挫”风格,既包含张铣所说的内容层面的意思,也包含着李贤说的艺术层面的意思,不能仅从表现形式的层面去理解。
(摘编自韩成武《“沉郁顿挫”新解》)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顿挫"一词最早见于陆机的文学理论著作《文赋》,被作为文学评论的术语。
B. 学界着眼"沉郁"风格一般着侧重于内在情志,而“顿挫”文风侧重于表现形式。
C. 唐张铣从文体功能角度来解释“顿挫”,即“抑折前人之心”,对人进行劝谏,借以警示。
D. 由于"顿挫"从本义“抑折”又派生出新的意义,意义由内容范畴进到了形式范畴。
2.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材料一认为“顿挫”的语言风格是杜甫在创作中对崇尚奇峭和壮美的美学思想的自觉追求。
B. 材料二认为杜甫在《进<雕赋>表》中肯定扬雄和枚皋,是想表达自己兼具二人文风, 并向玄宗推荐自己。
C. 材料二从内容和形式层面阐释"顿挫"的内涵和成因,主要采用举例论证,摆事实讲道 理,逻辑清晰,推理严谨。
D. 以丽景伴愁心,以乐景衬哀情,造就了杜甫的“顿挫”;以哀景衬哀情,情与景谐,可 能造就了他的“沉郁”。
3. 下列杜甫诗句不能作为从形式角度理解“顿挫”的论据的一项是(3分)
A. 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江畔独步寻花 ·其六》)
B.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巾。 (《蜀相》)
C. 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 (《绝句》)
D. 腊日巴江曲,山花已自开。盈盈当雪杏,艳艳待春梅。直苦风尘暗,谁忧客鬓催? (《早花》)
4. 两则材料都论述了“顿挫”的诗风,请简要分析其异同。 (4分)
5. 如欲从“顿挫”的角度为杜甫的《登岳阳楼》写一篇评论,根据材料的观点,结合诗句列出评论要点。 ( 4 分 )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文本一:
洋铁桶的故事(节选)
柯蓝
写在前面
我写这本书的时候,正是我刚刚开始向民间文艺、向古典文学学习的时候,也正是毛主 席的《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之后,在党的方针指导下,培养下,初入陕北农村, 学习通俗文学作品的时候。
《洋铁桶的故事》是一个反映在八路军领导下的解放区军民抗战的故事,它的内容比较 广泛,包括敌人残暴、民兵打游击埋地雷,以及抗日政权和锄奸方面的许多小故事,于1944 年7月在《边区群众报》上连续发表。因为当时还是一个实验,写这种通俗故事,尤其是写 给边区文化低落,长期活动在农村环境的读者看,和报纸有一定篇幅的限制等等,许多地方 是感到困难和需要摸索的。
第一回洋铁桶投奔八路军母猪河枪打乌龟头
晋东南沁源县城一带,有个无人不知的好汉,姓吴名贵,为人刚直, 一贯帮助穷苦人民, 地方上人都很拥护他;只是性情暴躁,说话声音粗重,因此替他取了一个小名,叫他“洋铁 桶”。提起此人,他有一门绝顶本领,从小跟他老子在山上打猎,练得一手好枪。说来真是 叫人敬佩,空中飞鸟,只听他的枪声,早就落地了。自从一九三八年日本鬼子打到这里,烧 杀一空,眼看无法生活,他就一个人跑到外乡去了,流落了一年,听说八路军的兵马来到他 们县上,成立民兵保卫地方,他便拍着胸脯说:“我是沁源人,我为什么不回去打日本!” 第二天他就回来奔到八路军要求当兵;八路军看他是一名好汉,枪法高强,就给了他一支好枪,还要他当了民兵小队的小队长,跟着八路军在沁源一带打仗,打得日本鬼子坐卧不安。
这一天,刚吃过早饭,八路军和洋铁桶的民兵都上了山头,正准备去打新墙的碉堡,忽 然一个老百姓从后面跑来,满头大汗,大声喊道:“喂!你们走哪里去呀?”只见那人抢上 一步打了个招呼说: “快快救救我们吧!鬼子兵出城来抢粮食了,上午在中庄,后晌就到马 家沟。人都说快叫八路军来,收拾他们…… ”八路军的队长连忙说:“对,派我们的洋铁桶 民兵小队去,另外派我们的宋排长去指挥。”站在旁边的洋铁桶听了,大喊了一声:“报告!” 他说“队长!你们都去打新墙碉堡吧,咱们这几个月跟随你们打日本,大小战场也上过不少呀,这回让我们单独去打吧,保险捉几个活的回来。”下面的民兵们也嚷着说:“让我们 去,让我们去打一回美美的。”小队长看见大家都这么要求,就说: “好吧,由洋铁桶指挥,你们都听他的话呀。”洋铁桶听了,高兴得把腰上皮带一勒,转过头来便吩咐弟兄们拾掇枪 弹,赶快到三岔口去埋伏,鬼子来了听命令才打枪。大家一听精神百倍,像一阵大风,直奔 三岔口去了。三岔口是从中庄到马家沟的大路,有一条四丈宽的小河,叫母猪河,河水不深,来往行人都踩水过河,洋铁桶的民兵就都埋伏在这河的对面山腰等着。 一直等到快正午时分,太阳像一盆火似的顶在头上,又渴又饿,大家等了这么久不见敌人来,以为不来了,连洋铁 桶也以为抢粮的敌人折回去了,有的就抱着枪打起瞌睡来。正在这时候,洋铁桶听见有人叫马嘶的声音,连忙睁大眼睛一看,嗨,三十多个鬼子带着八个骡子都到了母猪河边,天气好热,牲口喝水,人也喝水,不喝水的也想洗个脸凉爽凉爽,真是闹成一团。好个机会,洋铁 桶也来不及下命令了,把枪一端,只听见叭的一声,把一个挂指挥刀的鬼子军官打翻了;弟
兄们猛地听见了洋铁桶的枪声, 一时振作,二十几条枪也全开火, 一排子弹过去,打得鬼子无头无脑, 一下就死了好几个。等到洋铁桶他们第二次开枪瞄准,哎嗨,河里一个鬼子也不见,只剩五个骡子竖着耳朵在乱跳乱奔,人到哪里去了呀?全给打死了?大家正在猜摸不定,把枪放下停了一阵,才见河面上突然露出一个头来,气的洋铁桶叭的一枪,骂着说:“躲得好,你给我一辈子躲在河里。"枪一响,吓得那个鬼子脑袋早就缩回去了,真像是乌龟脑袋。这样河面上一会儿露出来个脑袋, 一会儿又不见了,民兵们看了哈哈大笑。有次一个鬼子刚露出一点头,眼睛还没睁开咧,洋铁桶一枪就把他半个脑袋削掉了。这一场恶战,打得鬼子只恨他爹娘没有给他生下一个划水的鸭子脚,只能爬在河水里,憋住气受罪,支不住了想露出头换口气咧,民兵瞄准了又是一枪,打得鬼子就没有逃走一个,打的打死,淹的淹死,只剩下两三个活的还在水里爬着。洋铁桶笑嘻嘻地喊着说:“快呀!快下河里去捉活王八呀!”大家真是兴高采烈,心想这回总算替沁源人民报了一次血海深仇,都奔下山去捉活的。刚下得山来,只听见洋铁桶叫了一声不好,大路上卷起一阵灰尘还不见人,早就有雨一般的子弹 飞过来了。
第二回 入地洞全村撤退 钻土坑死里逃生
(有删改)
文本二:
解放区长篇小说中有一个突出的现象,就是新英雄传奇的出现。 “五四”以后现实主义 的小说创作中,写的都是普通人的生活。封建时期曾经产生过广泛影响的英雄故事,如三国、 水浒、杨家将等,这个传统暂时没有人去继承。但现实生活中仍然存在着发展这一传统的土 壤。因为中国革命的重要特点是武装革命反对武装反革命。而这武装斗争又是无产阶级领导 下的农民战争。在敌后农村中,武工队神出鬼没地活动在游击区和敌占区,配合正规部队保 卫根据地,并创造了大量可歌可泣、惊险奇特的斗争事迹。因为故事带有鲜明的传奇色彩, 便使得正在注意继承民族传统的作家,很自然地把这特殊形式的斗争生活与英雄传奇的传统 联系了起来。
(选自《中国现代文学简史》)
6. 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写在前面”是柯蓝的自序,相当于“前记”“叙”,主要说明整本书的创作背景、 故事内容、自我评价等方面内容。
B. “洋铁桶大喊一声‘报告'”,声如洪钟,符合其革命身份与性格特征,也显示出他 急于接受战斗任务的迫切心情。
C. 接受命令时的“精神百倍”,作战时的“哈哈大笑”“笑嘻嘻”,体现了革命乐观主 义精神,彰显了必胜的信念。
D. 语气助词“嗨”“哎嗨”“咧”,保留了说话的痕迹; “像一阵大风”“太阳像一盆 火似的”“雨一般的子弹”,比喻通俗易懂。
7. 关于第一回首段介绍“洋铁桶”的部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开篇基本按时间先后顺序进行叙述,交代故事背景、人物来历,人物形象善恶分明, 褒贬态度一 目了然,给人以深刻的印象。
B. “洋铁桶”是个具有侠义精神的神枪手,小名“洋铁桶”意味着他的性格像洋铁桶那 样一撞即响,为后文情节展开张本。
C. 外敌入侵的环境、家破人亡的惨状、漂流异乡的经历,养成了他为人刚直、性情暴躁、 嫉恶如仇的性格。
D." 洋铁桶"典型化性格的塑造,突显了“新英雄传奇”倾向,其意在于激励民众,为 抗日救亡服务。
8. 为突显“新英雄”形象,作者是如何叙写战斗场面的,请结合文中画横线部分简要分析。 (6分)
9.在新的斗争形势下,解放区长篇小说开创了新局面,注意继承民族传统的作家,很自然地 把斗争生活与英雄传奇的传统联系起来。柯蓝一方面“向民间文艺、向古典文学学习”, 另一方面,他又“感到困难和需要摸索”,请谈谈你的理解。 (6分)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