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学习资料 > 高中语文试题 >

湘豫名校联考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8月入学摸底考试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

来源:海博学习网 www.exam58.com    发布时间:2023-08-14 17:05
湘豫名校联考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8月入学摸底考试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观象授时”语出《尚书·尧典》:“历象日月星辰,敬授人时。”华夏先民观天象的目的是“授时”。观象授时是人类祖先感受和认识时间的重要手段。观象授时就是观测日、月、星辰在天空中的位置变化来确定日、月、年。远古时代观象授时有着非常丰富的内容,比如我国神话传说中关于羲和的传说就有很多。《尚书·尧典》载,羲和专管“历象日月星辰,敬授人时”,是负责观象授时、制定历法的官。《尚书·舜典》还说道:“浚哲文明,温恭允塞。”天文学的起源与文明的起源大致处于同一时期。
《易·乾》也说:“见龙在田,天下文明。”龙是上古时观象授时的重要星象。龙本源于中国传统二十八宿天文学体系中由角、亢、氐、房、心、尾六宿星官所构成的形象,而“见龙在田”所描述的则是龙星伏没乏后,留于龙角的角宿从东方地平线上重新升起的天象,民谚习称其为“龙抬头”,原始历法以其为一年中新的农事周期开始的标志。唐孔颖达对“文明”的解释是:“天下有文章而光明。”文章即礼乐教化,这里意在强调文德的彰显,文德的产生和观象授时关系密切,上古文献对此还有清晰表述。
长期的观象实践使人们懂得,先民虽和时间从无约定,但其每每如期而至。如果龙抬头可以作为立春节气的标准天象,那么人们发现,如果人们在某年的立春观测到“见龙在田”,那么百年甚至几百年后,仍然可以在同一时节观测到同一天象。假如先民通过立表测影决定时间,那么这种对应关系将更为固定和持久。一年中正午最短的表影当在夏至。人们发现,如果他们在某天正午测到了夏至,那么经过三百六十五天就一定还可以测得夏至,十年如此,百年不变,千年如一,从无爽差。于是人们通过这种对时间的长期观测逐渐形成了“信”的思想,先民以为“至信如时”(战国行书《恶信之道》),“天则不言而信”(《礼记· 乐记》),可见时间最能体现“信”的德行。
(撤编自陆航《春节历法与观象授时》)
材料二:
天文学的知识在古代是最先进的知识,只为极少数的人所掌握。而人们一旦掌握了天文学的知识,就可以通过观象授时这样一种形式来实现对整个氏族的统治。为什么这样说?因为观象授时直接的作用就是会决定农业的生产,观象授时的正确与否会影响到一年的收成,会决定整个氏族的命运,因此对于农业经济来说,作为历法准则的天文学知识具有首要的意义,谁能把历法授予人民,他就有可能成为人民的领袖。因此在远古社会了解天象的人被认为是了解天意的人,或者被认为是可以与天沟通的人。当然这种沟通并不是某一个人可以和天去对话,而是他可以把天象运动的规律告诉人民,把时间告诉人民。
因此,他如果把时间准确地告诉人民了,那么就必然会赢得整个氏族对他的尊敬,对他的敬仰,这就是王权的基础,这就是最早的王权的基础。孔子编订“六经”,“六经”《尚书》中有一篇《尧典》,《尧典》开篇就叙述帝尧命令羲和“钦若昊天,历象日月星辰,歌授人时”。古代帝王对观象授时的工作非常重视,因为这是关系到他们自己的统治地位的问题。谁掌握了天文学,谁就获得了统治的资格。所以《论语》上说:帝尧禅位给舜的时候就说了一句话“天之历数在尔躬,允执其中”。什么意思?就是天时和历法必须由你亲自来掌握,你要好好地把握住你手中的这个圭表。“中”就是圭表。古人决定时间,是靠立表测影来实现的,他们了解时间是靠立表测影来了解的。
甲骨文中就有关于立中的记载,就是立表测影,这些都可以看出天文学和王权的一种关系。所以说最早的天文学,实际是一种政治天文学,而天文学实际最早也就是一种政治统治术,它并不是一个严格意义上的科学,它是被统治者所利用的,因此,中国天文学官营的性质,就是早期天文学的一个非常显著的特点。我们还可以看一个铜钺。这个铜钺是夏代晚期的。青铜钺是王的一个权杖,是王权的象征。这个铜钺上绘了一个图像,是用绿松石画的两个同心圆。两个同心圆之间还有用十字组成的这种绿松石的图像,外圈一共有十二个,内圈有六个。这是历法的一些内容,在王权的仪仗上,绘刻这些内容,它就明确地显示了天文学和王权的这样的一种联系。
(摘编自冯时《中国古代的天文与人文》)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从有史可考的时代开始,天文学和文明相关联,同时和政权关系密切,官方也设有专门负责观象授时的职官。
B. 如果把龙抬头作为立春节气的标准天象,那么这个标准天象和标准时间的对应关系在相当长时间内稳定不变。
C. 在古代,天文学知识是最先进的,是历法制定的准则,掌握了天文学知识的人在人民心中有着很高的地位
D. 夏代晚期的青铜钺刻绘有用绿松石面的两个同心圆等图像,这些图像是历法的一些内容,是王权的象征。
2.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一项是( )
A. 材料一与材料都谈到了天文和人文的关系,但这两则材料的论述重心并不相同。
B. 古人对天文与人文之间的固有联系认识得非常早,同时对德行修养有着相应追求。
C. 随着诚信观念的形成,先民开始认识时间和诚信的关系,产生了时间为信的思想。
D. 观象授时易产生帝王的权力源于伊授的认知,可以说最早的天文学是政治天文学。
3. 下列选项,最适合作为论据来专家材料一第二段主要观点的一项是( )
A. 《周易·大有》:“火在天上,大有。 君子以遏恶扬善,顺天休命。”此处,“火”即为大火星,是位于苍龙星象中心的授时主星心宿二。
B. 《夏小正》:“正月:启蛰。 雁北乡。 雉震响。 鱼陟负冰……时有俊风。 寒日涤冻涂……鞠则见。初昏参中。斗柄县在下。”
C. 《易经》:“变通莫大乎四时……寒往则暑来,暑往则寒来,寒暑相推而岁成焉。”
D. 古人借星象占卜吉凶,如“景帝三年,天北有赤者如席,长十余丈,或曰赤气,或曰天裂,其后有七国之兵。”
4. 中国古代天文学的产生有着主客观因素。请简要说明有哪些因素直接影响了中国天文学的产生。
5. 中国古代天文学从根本上来说是对天人关系,即宇宙与人类社会的种种关联的探索。请通过观象授时来分析这种观点。
【答案】1. D 2. C 3. A
4. ①农业生产的实际需要推动了中国古代天文学的产生。通过观象授时辨季节,定农时,发展农业生产。
②中国古代的“天命”思想深深影响了早期天文学的出现。“君权神授”、受命于天的思想,促使了古代天文学的产生。
5. ①天文学和王权的关联:通过观象授时实现对整个氏族的统治;
②天文学和经济的关联:观象授时会决定农业的生产,观象授时正确与否会影响到一年的收成。
③天文学和思想道德的关联:诚信观念源于古人对时间的认识,观象授时使人们逐渐形成了“信”的思想。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
D.“是王权的象征”错误。材料中认为,“青铜钺是王的一个权杖,是王权的象征”,“两个同心圆之间还有用十字组成的这种绿松石的图像,外圈一共有十二个,内圈有六个”,只是历法的一些内容,并不是王权的象征。
故选D。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C.“随着诚信观念的形成,先民开始认识时间和诚信的关系”错误。结合材料“于是人们通过这种对时间的长期观测逐渐形成了‘信’的思想,先民以为‘至信如时’(战国行书《恶信之道》),‘天则不言而信’(《礼记· 乐记》),可见时间最能体现‘信’的德行”可知,诚信源于古人对时间的认识。
故选C。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
材料一第二段主要观点是“文德的产生和观象授时关系密切”。
A.是指文德的产生和观象授时关系密切。
B.是说以物候定季节和观象定时的结合。
C.是指四时形成,是中国古人对大自然有秩序、有规律变化的认识。
D.是指借星象占卜吉凶。“观象授时”与“占卜吉凶”是古天文学的二重功能。
故选A。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棣 花
贾平凹
商州的人,或许是常出门的,或许一辈子没有走出过门前的大山,但是,棣花却是知道的。棣花之所以出名,有各种各样的说法。文人界的,都知道那里出过商州唯一的举人韩玄子,韩玄子当年文才如何,现无据可查,但举人的第八代子孙仍健在,民国初年就以画虎闻名全州,至今各县一些老户人家,中堂之上都挂有他的作品。或立于莽林咆哮,或卧于石下眈眈。拳脚行的,都知道那里出过一个厉害角色,身不高四尺,头小,手小,脚小,却应了“小五全”之相术,自幼习得少林武功。他的徒弟各县都有,便流传着他神乎其神的举动,说是他从不关门,从不被贼偷,冬夏以坐为睡。一个大画笔,一个硬拳脚为世人皆知。但那些小商小贩知道棣花的,倒是棣花的集市。棣花的集市与别处的不同,每七天一次,早晨七点钟人便涌集,一直到晚上十点人群不散。中午太阳端的时辰,达到高潮,那人如要把棣花街挤破一般。西至商县的孝义、夜村、白杨店、沙河子,北上许家庄、油坊沟、苗沟、南到两岔河、谢沟、巫山眉,东到茶坊、两岭、双堡子,百十里方圆,人物,货物,都集中到这里买卖交易。
其实,棣花并不是个县城,也不是个区镇,仅仅是个十六个小队的大队而已。它装在一个山的盆盆里,盆一半是河,一半是塬,村庄分散。河对面山上,有一奇景,人称“松中藏月”。那月并不是月,是山峰,两边高、中间低,宛若一柄下弦月,而月内长满青松,尽一搂粗细,棵棵并排,距离相等,可以从树缝看出山峰低洼线和山那边的云天。塬根各流出一泉,称为“二龙戏珠”。其水冬不枯,夏不溢,甘甜清冽,供全棣花人吃、喝、洗、刷。泉水流下,注入正街后上百亩的池塘之中。这就是有名的荷花塘了。
这里,一到腊月,廿三日是小年。晚上家家烙烧饼,那戏楼上便开戏了,看戏的涌满了场子,孩子们都高高爬在大场四周的杨柳树上,或庙宇的屋脊上。夏天里,秋天里收获的麦秸堆、谷秆堆,七个八个地堆在东西场边,人们就搭着梯子上去,将草埋住身子,一边取暖,一边看戏,常常就瞌睡了,一觉醒来,满天星斗,遍地银霜,戏不知什么时候早就散了。戏是老戏,演员却是本地人,每一个角色出来,下边就啾啾议论:这是谁家的儿子,好一表人才;这是谁家的媳妇,扮啥像啥;这是谁家的公公,儿子孙子都一大堆了,还抬脚动手地在台上蹦跶。有一个三十岁演小丑的,在台下说话结结巴巴,可一上台,口齿却十分流利,这免不了叫台下人惊奇;但使人看不上的是他兼报节目,却总要学着普通话,因为说得十分生硬,人称“醋熘普通话”,他一报幕,下边就笑,有人在骂:“呀,又听洋腔了!”“醋熘熘,醋熘。”“真是难听死了!”“哼,红薯把他吃得变种了!”虽然就是这样一些演员,但戏演得确实不错。这戏从廿三一直演到正月十六。
到了正月初一,早晨起来吃了大肉水饺,各小队就忙着收拾扮社火了。十六个小队,每队扮二至三台,谁也不能重复谁,一切都在悄悄进行,严加守密。只是锣鼓家伙声一村敲起,村村应和,鼓是牛皮古鼓,大如蒲篮,铜锣如筛,重十八斤,需两人抬着来敲。出奇的是那社火号杆长三尺,不好吹响,一村最多仅一两人能吹。中午十二点一过,大塬上的钟楼上五十吨的铁铸大钟被三个人用榔头撞响,十六个小队就抬出社火在正街集中,然后由西到东,在大场上绕转三匝,然后再由东到西。上塬,到雷家塬,再到石板沟,后返回正街。那社火被人山人海拥着,排在一起,各显出千秋。十六个队年年出众的是西街村。东街村年年比不过西街村,这年腊月就重新打芯子,合计新花样,做出了一台“哪吒出世”,下边是三张偌大的荷叶,一枝莲茎,一指粗细,支楞楞,颤巍巍,长五尺有二,上是一朵白中泛红的盛妍荷花,花中坐一小孩,作哪吒模样。一抬出,人人喝彩,大叫:“今年要夺魁了!”抬到正街,西街的就迎面过来,一看人家,又逊眼了。过来的是“孙悟空三打白骨精”,那大圣高出桌面一丈,一脚凌空前跷,一脚后蹬,做腾云驾雾状,那金箍棒握在手中,棒头用尼龙绳空悬白骨精,那妖怪竟是不满一岁的婴儿所扮,抬起一走动,那婴儿就摇晃不已,人们全涌过去狂喊:“盖帽了!”每一次经过正街,沿街的单位就鞭炮齐鸣,若在某一家门前热闹,这叫“轰庄子”,最为吉庆,主人就少不了拿出一条好烟,再将一节二尺长的红绸子布缠在狮子头上,龙首上,或社火上的孩子身上,耍闹人就斜叼着纸烟,热闹得更起劲了。
棣花就是这样的地方,山美,水美,人美。所以棣花的姑娘从不愿嫁到外地,外地的姑娘千方百计要嫁到棣花。农民辛辛苦苦劳动,一月复一月,一年复一年。但辛苦得乐哉,寿命便长。大都三世同堂;人称“人活七十古来稀”,但十六个小队,队队都有百岁老人。
(有删改)
6. 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开篇介绍棣花在商州很有名,而“棣花之所以出名,有各种各样的说法”。这些表明棣花有着多种鲜明的特点,丰富了棣花形象。
B. 文章以开市、散市时间说明棣花的集市开市早、散市晚的特点;采用赋的手法写集市覆盖范围。表明棣花在当地经济发展中所处的地位。
C. 文章扮社火部分,介绍牛皮古鼓、铜锣的大,写出了棣花人的古朴大气,又以每队扮社火不能重复,都要悄悄进行,表现棣花人的狡黠。
D. 文章写棣花姑娘不愿外嫁、农民“辛苦得乐哉”、当地人寿命长的特点,呈现了当地人民的生活状态,淳朴而没有市气,令人向往。
7. 下列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不仅写了棣花现实中的人物群像,生活气息浓厚,还采用白描手法勾勒棣花文武传奇人物的形象,有着虚实相生的效果。
B. 第二段写棣花自然景色,有视觉有味觉,有动态有静态,同时长短句式相结合,整散句式相结合,创造出优美的艺术境界。
C. 文章写扮社火时,和一般散文写法不同,除了抒情,还着力于叙述情节化。在情节起伏中写出了社火节目精彩纷呈的特点。
D. 文章文风朴实,展现棣花的自然、社会构成形态。再现棣花的风俗景象。但没有展现出《秦腔》所表现的生存状态和生存哲学。
8. 第三段写棣花演戏的情景时,运用了多种手法,请简要分析。
9. 在贾平凹看来,有意思的散文全在于真情和趣味上。这篇文章是怎样表现真情和趣味的?请从选材、立意角度分析。
【答案】6. C 7. D
8. ①运用了大量的语言描写,如“呀,又听洋腔了!”“醋溜熘,醋熘”,形象地说明演员报幕的特点。
②运用环境描写,如“大场四周的杨柳树”“庙宇的屋脊”“夏天里,秋天里收获的麦秸堆、谷秆堆,七个八个地堆在东西场边”等,描写了演戏的环境。
③采用了侧面烘托的手法。以观众的反映表现演出效果,诙谐幽默。
④运用了对比的修辞手法,如“三十岁演小丑的,在台下说话结结巴巴”与“一上台,口齿却十分流利”,演员是业余演员与“戏演得确实不错”形成对比,有着传奇意味。
9. (1)真情:这篇文章通过写棣花山美、水美、人美,表现了对棣花的浓烈绵长的爱。
(2)趣味:①选取富有传奇色彩的人物,如举人韩玄子等,以及介绍农民快乐、长寿的生存状态,表现黄土地上的人情风味,都有着吸引人的力量;②选取与别处不同的集市,富有诗意色彩的山水,热闹、竞争激烈、别出心裁的社火表演等,表现这里的风土特色、文化志趣,意趣盎然。
【解析】
【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C.“表现棣花人的狡黠”错误,这样做是为了保证竞赛的公平,表现棣花人的公正。
故选C。
【7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体裁特征和表现手法的能力。
D.“但没有展现出《秦腔》所表现的生存状态和生存哲学”错误。就文章内容来看,特别是最后一段“棣花就是这样的地方,山美,水美,人美”“但辛苦得乐哉,寿命便长”,本文表现了棣花人的生存状态和生存哲学。
故选D。
【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体裁特征和表现手法的能力
①“他一报幕,……‘呀,又听洋腔了!’‘醋熘熘,醋熘。’”“真是难听死了!”“哼,红薯把他吃得变种了!”,运用了大量的语言描写,形象地说明演员报幕的特点。
②“孩子们都高高爬在大场四周的杨柳树上,或庙宇的屋脊上”“夏天里,秋天里收获的麦秸堆、谷秆堆,七个八个地堆在东西场边”,描写了演戏的环境。
③“每一个角色出来,下边就啾啾议论:这是谁家的儿子,好一表人才;这是谁家的媳妇,扮啥像啥;这是谁家的公公,儿子孙子都一大堆了,还抬脚动手地在台上蹦跶”,采用了侧面烘托的手法,以观众的反映表现演出效果,诙谐幽默。
④“有一个三十岁演小丑的,在台下说话结结巴巴,可一上台,口齿却十分流利”,台下说话结结巴巴与上台口齿十分流利形成对比,运用了对比的修辞手法,“虽然就是这样一些演员,但戏演得确实不错”,演员是业余演员与“戏演得确实不错”形成对比,有着传奇意味
【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多角度探究作品意蕴的能力。
(1)真情:“但举人第八代子孙仍健在,民国初年就以画虎闻名全州……拳脚行的,都知道那里出过一个厉害角色一个大画笔,一个硬拳脚为世人皆知”“它装在一个山的盆盆里,盆一半是河,一半是塬……河对面山上,有一奇景,人称‘松中藏月’,那月并不是月,是山峰,……塬根各流出一泉,称为‘二龙戏珠’。其水冬不枯,夏不溢,甘甜清冽”“戏是老戏,演员却是本地人……虽然就是这样一些演员,但戏演得确实不错”,棣花山美、水美、人美,作者借此表达了对棣花的浓烈绵长的爱。
(2)趣味:
①“文人界的,都知道那里出过商州唯一的举人韩玄子,韩玄子当年文才如何,现无据可查”“农民辛辛苦苦劳动,一月复一月,一年复一年。但辛苦得乐哉,寿命便长”,作者选取富有传奇色彩的人物,如举人韩玄子等,以及介绍农民快乐、长寿的生存状态,表现黄土地上的人情风味,都有着吸引人的力量;
②“棣花的集市与别处的不同,每七天一次,早晨七点钟人便涌集,一直到晚上十点人群不散……那人如要把棣花街挤破一般……百十里方圆,人物,货物,都集中到这里买卖交易”“河对面山上,有一奇景,人称‘松中藏月’……塬根各流出一泉,称为‘二龙戏珠’”“东街村年年比不过西街村,这年腊月就重前打芯子,合计新花样,做出了一台‘哪吒出世’……‘今年要夺魁了!’……西街的就迎面过来,一看人家,又逊眼了。过来的是‘孙悟空三打白骨精’……人们全涌过去狂喊:‘盖帽了!’”,选取与别处不同的集市,富有诗意色彩的山水,热闹、竞争激烈、别出心裁的社火表演等,表现这里的风土特色、文化志趣,意趣盎然。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