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学习资料 > 高中语文试题 >

安阳市文峰区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定位考试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2)

来源:海博学习网 www.exam58.com    发布时间:2023-08-14 17:09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0至14题。
材料一:
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或曰:六国互丧,率赂秦耶?曰:不赂者以赂者丧,盖失强援,不能独完。故曰:弊在赂秦也。
……
夫六国与秦皆诸侯,其势弱于秦,而犹有可以不赂而胜之之势。苟以天下之大,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
(选自苏洵《六国论》,有删改)
材料二:
尝读六国《世家》,窃怪天下之诸侯,以五倍之地,十倍之众,发愤西向,以攻山西千里之秦,而不免于灭亡。常为之深思远虑,以为必有可以自安之计,盖未尝不咎其当时之士虑患之疏,而见利之浅,且不知天下之势也。
韩、魏塞秦之冲,而蔽山东之诸侯,故夫天下之所重者,莫如韩、魏也。夫韩、魏不能独当秦,而天下之诸侯,藉之以蔽其西,故莫如厚韩亲魏以摈秦。不知出此,而乃贪疆埸尺寸之利,背盟败约,以自相屠灭,秦兵未出,而天下诸侯已自困矣。至于秦人得伺其隙以取其国,可不悲哉!
(选自苏辙《六国论》,有删改)
材料三:
春秋之末,至于战国,诸侯卿相,皆争养士自谋。国之有奸,犹鸟兽之有鸷猛,昆虫之有毒螫也。区处条理,使各安其处,则有之矣;锄而尽去之,则无是道也。吾考之世变,知六国之所以久存,而秦之所以速亡者,盖出于此,不可不察也。
夫智、勇、辩、力,此四者皆天民之秀杰也,类不能恶衣食以养人,皆役人以自养也。故先王分天下之富贵与此四者共之。此四者不失职,则民靖矣。六国之君虐用其民,不减始皇二世,然当是时百姓无一叛者,以凡民之秀杰者,多以客养之,不失职也。始皇初欲逐客,用李斯之言而止;既并天下则以客为无用故隳名城杀豪杰 秦之乱虽成于二世,然使始皇知畏此四人者,使不失职,秦之亡不至若是其速也。
(选自苏轼《六国论》,有删改)
10.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3分)
既A并B天C下D则E以F客G为H无I用J故K隳L名M城N杀O豪P杰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世家”,《史记》记载诸侯王的传记。“六国世家”,即六国诸侯王的传记。
B.“山东”,始于战国时期的地理区域名,当时秦人称崤山、函谷关以东的地区。
C.“速”文中指迅速,与苏洵的《六国论》中“始速祸焉”的“速”意思相同。
D.“是”指这样,与《答司马谏议书》中“是而不见可悔故也”的“是”意思不同。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材料一开宗明义,起笔即提出了“六国破灭弊在赂秦”的论点,先用双重否定,既而又自为设问,从而使这一论断更加严谨周密。
B.材料二结尾对六国的贪利忘义、不顾大局终取灭亡提出尖锐批评,并表示了痛惜之情,对强大秦国发动侵略战争表示了愤怒指责。
C.苏轼认为六国之君对老百姓的暴虐程度不比秦始皇、秦二世轻,然而当时百姓无一人造反,是因为百姓中的俊杰多数成为宾客,各有职分。
D.苏轼写《六国论》的目的,意在提醒统治者要依据当时的社会实际来制定选拔制度,使百姓中那些优秀杰出的人参与到对社会的治理中来。
1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苟以天下之大,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4分)
(2)盖未尝不咎其当时之士虑患之疏,而见利之浅,且不知天下之势也。(4分)
14.三则材料都关涉六国灭亡的史事,但观点不同,请简要说明。(3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5至16题。
翰林读书言怀呈集贤诸学士(节选)
李 白
晨趋紫禁中,夕待金门诏。
观书散遗帙,探古穷至妙。
青蝇易相点,《白雪》难同调。
本是疏散人,屡贻褊促诮。
严光①桐庐溪,谢客②临海峤。
功成谢人间,从此一投钓。
[注] ①严光,字子陵,东汉初隐士。②谢客,即谢灵运,南朝时山水诗人。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开篇概言自己在宫禁中的生活状态,“晨趋”“夕待”正是诗人入宫以来的形象写照。
B.三、四句写诗人博览群书,深入钻研其中奥妙轻松自如,表达了诗人心情的愉悦。
C.诗人以青蝇比喻那些势利的庸俗小人,而以《白雪》比喻自己的志向情操。
D.这首诗一反李白常有的奔放激情和奇特想象,语言平实却蕴含着复杂的情感。
16.这首诗的最后两句有什么含意?请简要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离骚(节选)》中,可以证明“既因为屈原佩戴香蕙而遭贬黜,又因为他采集白芷而给他加上罪名”的句子是“        ,        ”。
(2)李白在《蜀道难》一诗中,通过摹写行人艰难的步履、惶恐的神情来侧面衬托蜀道难的句子是“          ,        ”。
(3)在姜夔的《扬州慢(淮左名都)》中,“       ,        ”两句,诗人使用了拟人化的手法,赋予了无生命的事物以人所特有的思想感情,表达了诗人对金人发动的这场不义战争的痛恨之情。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3小题,11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至20题。
陶瓷作为中国最重大的发明之一,对内承载着中华文化的博大,对外架起了中国与世界沟通的桥梁,在当今社会与古代中国的发展中皆具有重要意义。在新的发展时期,中国陶瓷还需深挖文化底蕴、激发文化活力,在传承与创新中焕发生机。
致敬工匠,传承千年窑火。匠从八方来,器成天下走——千年瓷都景德镇曾吸引 ① 的制瓷工匠,制成的精美器具流向世界各地。可以说景德镇的辉煌成就,既得益于其 ② 的地理条件,也离不开成千上万陶瓷工匠的心血浇灌。在传承与创新中激发陶瓷文化活力,需要在与传统制瓷工匠的隔空对话中领悟制瓷真谛,需要在致敬传统制瓷工匠中坚守本心、砥砺向前,也需要在弘扬工匠精神中传承千年窑火。
锐意创新,发展文创产业。在 ③ 的现代社会,发展陶瓷艺术需要做好技艺传承,也需立足时代发展潮流、把握审美趋势,用文化点亮陶瓷艺术,彰显陶瓷生命张力。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李文跃作为手工制瓷技艺粉彩代表性传承人,站在前人的肩膀上为陶瓷文化注入更多时代思考,跳出固定创作格式,创造性地将粉彩瓷与墨彩瓷相结合,创立了粉墨彩瓷装饰新风格。
18.文中画横线的部分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3分)
19.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3分)
20.下列各句中的破折号与文中的破折号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5分)
A.一位小姐,或者一个姑娘,却骑自行车——这太可怕了!
B.来得突然——跟着一阵阵湿润的山风,跟着一缕缕轻盈的云雾,雨,悄悄地来了。
C.“也许有罢,——我想。”我于是吞吞吐吐的说。“那么,也就有地狱了?”
D.黛玉心中正疑惑着:“这个宝玉,不知是怎生个惫懒人物,懵懂顽童?”——倒不见那蠢物也罢了。
(二)语言文字运用II(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1至22题。
桂树 ① ,先秦时期的古籍《山海经》就提到“招摇之山多桂”,《楚辞》中有“援北斗兮酌桂浆”。《吕氏春秋》中盛赞:“物之美者,招摇之桂。”后世咏桂的诗词甚多。可见,桂花自古以来就受到关注和喜爱。
中秋前后,桂花绽放,黄色或白色,香气绝佳。北周庾信《山中》:“涧暗泉偏冷,岩深桂绝香。”再幽深的地方, ② ,香气便四处飘溢。其用于食品可 ③ ,故桂花酒、桂花饼、桂花糖等食物广受欢迎。
我国江南有食用桂花的传统,将桂花收集起来,加盐或糖腌渍封存,煮在酒酿圆子里,或用来制桂花糖藕。清代的《花镜》中说桂花的食用:“花以盐卤浸之,经年色香自在,以糖春作饼,点茶香美。”桂花还可利用散发的芳香素调节人的心理、生理机能,并有杀菌驱虫、净化空气等功效。明代的文震亨以享受生活闻名,他在《长物志》中讲述了在桂花丛中建一亭,一边欣赏桂香,一边以花为食的愿望,浪漫、闲适的情境令人神往。
21. 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6分)
22. 简述第三自然段的主要内容。要求以“桂花”为主语,使用包含递进关系的句子,表达简洁流畅,不超过40个字。(3分)
四、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学生时代是一个人最宝贵的青春年华:有时间,有书香,有朝气,有梦想。今日的莘莘学子也终将成为明日家庭的脊梁和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征程上的中坚力量。对此,某高中生有一天自问道:“我的学生时代该如何度过?”苦思冥想之后,他(她)竟然从自家房子里找到了所有的答案!①屋顶:要高瞻远瞩。②空调:要保持冷静。③时钟:要珍惜光阴。④日历:要与时俱进。⑤钱包:要居安思危。⑥镜子:要自我反省。⑦台灯:要照亮别人。⑧墙壁:要善于思过。⑨大床:要敢于梦想。⑩窗户:要拓宽视野。 地板:要脚踏实地。 楼梯:要步步为营。 马桶:要懂得放下。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感悟和思考?请以其中两点或三点为基础写一篇演讲稿,拟在学校的国旗下面向全校师生演讲。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透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安阳市文峰区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定位考试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