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学习资料 > 高中语文试题 >

临沂市2024届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

来源:海博学习网 www.exam58.com    发布时间:2023-09-05 08:30
临沂市2024届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关于中国古代有无悲剧的问题,最先并没有在中华本土引起辩难,而是在域外文化界发生了争议。十八世纪三十年代,《赵氏孤儿》的法文简译本在杜赫德编的《中国通志》上刊出时,编者竟鄙薄说:“在中国,戏剧跟小说没有多少差别,悲剧跟喜剧也没多少差别”,“中国戏剧不遵守三一律”,“也不遵守当时欧洲戏剧的其他惯例,因此不可能跟当时的欧洲戏剧相比”。然而嗣后不久,英国的李却德·赫尔德却辩驳道:“《赵氏孤儿》就它的布局或者结构来谈,跟希腊悲剧是很相近的”,双方的观念,针锋相对,可以看作是当时西方文化界在中国古代有无悲剧问题上的舆论的代表。
中国的问题,终不会永远只由外国人去谈论、裁决。1904年,蒋观云发表了《中国之演剧界》,率先引进“悲剧”概念并极力推崇悲剧是“有益人心”的伟业,但在总体上却认为:“我国之剧界中,其最大缺憾,诚如訾者所谓无悲剧。”1912年,王国维的《宋元戏曲考》问世,明确断言元代“有悲剧”,并具体指出“其最有悲剧之性质者,则如关汉卿之《窦娥冤》,纪君祥之《赵氏孤儿》”。蒋、王的文章揭开了由中国人自己判定中国古代有无悲剧的学术论战历史的第一页。
这场论战,自1904年迄今,一直没有停止,而论战的关键在于确立怎样的判定中国古代悲剧的科学标准。1980年5月,国内部分文艺理论专家第一次就判定中国古代悲剧的科学标准进行理论上的深入讨论,提出了“人物典型说”“悲主喜宾说”“审美情感说”等五种观点。尽管“五说”莫衷一是,却大都注意了从中国古代戏曲的实际出发,试图用最精练的语言,表述中国悲剧的基本民族特征。只是这“五说”有意无意地绕过了早已构成体系的西方悲剧理论的门墙。
亚里士多德的《诗学》,历来被认作是西方悲剧理论的经典。《诗学》中关于悲剧的两大原则性界定——其一,只有身世显赫的大人物才能充当悲剧的主角;其二,悲剧的结尾只能是“由顺境转入逆境”——常常使我们望而生畏,自愧弗如。这显然是一种未能完全知己知彼而轻易妄自菲薄的心态。超然客公众号
不错,作为西方悲剧范型的古希腊悲剧都是以名声显赫的著名人物充当悲剧主角。但在西方悲剧史上,这一法则却并不是一成不变的,文艺复兴和嗣后的启蒙运动时期,这一传统观念便有所突破。特别是到启蒙运动时期,创作上出现了第一部市民悲剧——莱辛的《萨拉·萨姆逊小姐》,于是宣告了仅由身世显赫的大人物独霸悲剧剧坛的历史的结束。因而在西方悲剧的“变革”中,大人物和小人物一齐登上了悲剧舞台。如果我们再将审视的目光投向中国古代剧坛,便不难发现,中国古代戏曲中,既有以大人物为主角的悲剧,如《汉宫秋》《梧桐雨》等,也有以小人物为主角的悲剧,如《窦娥冤》《雷峰塔》等。仅就这种意义而言,中国古代悲剧可谓毫不逊色。
中国无悲剧论者,往往认为“先离后合,始穷终达,这是中国剧的常套”,其“结局必终于团圆”,并以此来否定中国古代悲剧的存在。其实,拿《诗学》中关于悲剧结尾只能是“由顺境转入逆境”的模式来规范,中国古代戏曲中一般被认可为悲剧的作品,也有并不是“终于团圆”的。例如《梧桐雨》第四折,就只写到唐明皇幸蜀还京,独自退居西宫后对杨贵妃的苦苦思量,让全出戏在雨打梧桐、泪染龙袍的悲凉、凄清境况中落下了帷幕。《汉宫秋》第四折,也只是在汉元帝独返咸阳,孤处昭阳,闻雁叫而增悲的舞台气氛中结束了全剧。这些作品,一概不是先离后合,始穷终达,也都没有以团圆终其结局,倒是符合了“由顺境转入逆境”的“常规”。
即使就我们认可为悲剧而遭一些人反对的结尾“终于团圆”的某些作品看,也明显存在着结局表面团圆而内里悲痛的现象。最有代表性的例证莫过于《窦娥冤》。《窦娥冤》第四折写到生父与死女相认,冤狱终于平反,大仇得以申报,善和恶都在冥冥之中有所报应,构成了一种带喜剧性的结局。但是,舞台上以“魂旦”行当主唱的窦娥的鬼魂,实质上是以“冤魂”身份出现的一个特殊的悲剧形象,是生时的悲剧主角窦娥在特定的艺术环境中的复活。她是冤死的鬼,却又是“急煎煎把仇人等待”的不甘屈服的“人”。她鸣冤,诉苦,告状,复仇,将生时遭受的种种苦难乃至屈死后的“一灵儿怨哀哀”都血泪俱迸地倾吐了出来。关汉卿在结局中让窦娥继续“活”下来,自己来凭吊,自己来见证,自己来洒泪,让已经感受过窦娥苦难的台下观众,同台上虽死犹生的窦娥一起,再感受一次全剧的悲哀,并使这般悲哀感受升华到感天动地泣鬼神的境界。这种带“喜剧性”的悲剧结局,放到悲剧美学的天平上衡量,实质上是一种富有“悲剧性”的悲剧结局。综上所述,中国古代之有悲剧,难道还有什么疑义吗?
(选自杨建文《中国古典悲剧史》,有删改)
1 .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 .杜赫德、蒋观云等人认为中国古代无悲剧,是因为中国戏剧既不遵守三一律,也不遵守当时欧洲戏剧的其他惯例。
B .“这显然是一种……妄自菲薄的心态”中的“这”,是指《诗学》中关于悲剧的两大原则性界定常使我们望而生畏,自愧弗如。
C .《梧桐雨》和《汉宫秋》都是以身世显赫的大人物为主角,且结局并非终于团圆,是符合《诗学》关于悲剧的界定的。
D .文章结尾,给人一种针对西方编者的鄙薄和某些国人的遗憾,给以有力的驳斥之后的扬眉吐气之感。超然客公众号
2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 .判定中国古代有无悲剧,不能只依据西方的悲剧理论,还要结合中国悲剧的基本民族特征。
B .既然西方戏剧中也有以小人物为主角的悲剧,那么就应该取消以主角的身份地位判定悲剧的标准。
C .即使完全用西方的悲剧理论来评判中国古代戏曲,中国古代也是有许多毫不逊色的悲剧的。
D .莱辛的《萨拉·萨姆逊小姐》的出现标志着西方悲剧都是以身世显赫的大人物充当悲剧主角时代的结束。
3 .下列选项,最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作者观点的一项是( 3 分)
A .《哈姆莱特》讲述丹麦王子对谋杀他的父亲、骗娶他的母亲并篡夺了王位的叔父进行复仇,最终付出生命的代价的故事。
B .《西厢记》叙写书生张君瑞与相国小姐崔莺莺在侍女红娘的帮助下,冲破孙飞虎、崔母、郑恒等人的重重阻挠,终成眷属的故事。
C .《桃花扇》讲述了侯方域与李香君相恋却因权臣干预而离散,最终于国家灭亡之后斩断情根、双双入道的故事。
D .《茶馆》讲述了裕泰茶馆在戊戌变法、军阀混战和新中国成立前夕三个时代近半个世纪的惨淡经营,最终仍走向衰败结局的故事。
4 .《窦娥冤》不符合《诗学》中关于悲剧的评判标准,“大团圆式”的结局甚至带有“喜剧性”,为什么作者认为它是悲剧 ? 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4 分)
5 .作者如何证明中国古代是有悲剧的 ? 请根据材料概括。( 6 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老辕马
申 平
这次回乡,听说了一个诡异事件,就是死去多年的王大鞭子和他的老辕马又复活了。每天半夜的时候,都会听见黄岗梁上有鞭子响。在月明之夜,还可以看见王大鞭子赶着大车,在山路上快速奔驰。三匹稍子马跑在前面,驾辕的还是他的那匹老辕马。老辕马的脖子上仍然挂着铜铃,阵阵铃声听得清清楚楚。
讲述者言之凿凿,引起我的极大兴趣。这天夜里,我便求人做伴,开车前往黄岗梁上一探究竟。那天夜里恰好有月亮,我把手机的电充得足足的,一心要录一段视频,引爆朋友圈。
黄岗梁,是我们村后的一座大山,翻过山便是草原。①山路特别长,也特别陡,弯弯曲曲。即便是现在开着小汽车,也要爬行二十分钟。当年,王大鞭子和他的老辕马,就每天往返在这条路上。他们的故事,也就发生在这黄岗梁上。
那时的王大鞭子和老辕马都很年轻,在我们少年眼中,他们的身上满是神秘光环。王大鞭子的身材并不高,但是他手里的鞭杆和鞭绳却特别长。据说王大鞭子的鞭子打得特别准,如果拉套的稍子马捣乱,他啪的一鞭子过去,不偏不倚,保准打在它的耳根子上。这是马全身最疼痛的地方,多么烈倔的马,都经不起他这一鞭子,它会疼得全身发抖,立刻变得老老实实。但是王大鞭子却从来没有打过他的辕马。这匹辕马一直跟着王大鞭子,给他的车驾辕。它身材高大,力气超群,上坡拉套,下山坐坡,没有一匹马赶得上它。而且它性格温和,充满智慧,能够及时准确领会主人的意图。就算是王大鞭子有时在车上睡着了,它也能够自己驾着大车前行,躲避过往车辆。
这些还不算奇,最奇的是那年它曾经在黄岗梁上冒死救过王大鞭子一命。
②据王大鞭子自己回忆说,那是个风雪天气,他赶着大车从黄岗梁上下来。坡陡路滑,车上拉的是盐,属于重车。一路上,他不敢坐车,一手持鞭,一手紧紧抓住车闸把手,就那么步行走在老辕马身边。老辕马呢,更是抖擞精神,两条后腿不断往后坐,用整个身体稳住千斤车辆。人马一心,大车慢慢前行。当走到一个隘口的时候,路边树丛里突然窜出几只狼来,扑向前面的稍子马。人和马同时一惊。王大鞭子立刻放开车闸把手,抡起鞭子打狼。这王大鞭子真不是白叫的,一鞭子一个,把那几只狼抽得连滚带爬。但是这时稍子马却乱了套,拉车狂奔。尽管老辕马拼命后坐,但是因为王大鞭子放开了车闸,大车瞬间失去了控制,轰隆隆顺着山道飞速下滑。王大鞭子丢了鞭子,奔跑着去拉车闸,却不料被车撞倒,眼看葬身车轮之下……
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只见老辕马拼死回头,一口叼住了王大鞭子的衣服,就那么拖着他,又驾着大车,一路滑到了坡底,避免了车毁人亡的重大事故。事后王大鞭子给老辕马又磕头又作揖,感谢它的救命之恩。
后来王大鞭子和老辕马都老了。生产队分家的时候,人们生生把大车拆开分掉了,还有人要杀老辕马。这时王大鞭子上前抱住老辕马的脖子说:谁要杀它,就先杀了我。结果他什么都没要,就要了老辕马。
那些年,在县城工作的我经常回村探亲。每次回去,几乎都会看见王大鞭子在山坡上放他的老辕马。一人一马,人抽烟,马吃草,好像是一幅风景画。于是每次都特意走过去,和他聊一会儿天。
在我的印象里,王大鞭子一直都在发牢骚。他咒骂的对象,总是一些基层官员,说上面的经都是好经,硬是让下面的“歪嘴和尚”给念歪了。他咒骂的内容,根据不同时期的热点不断更新。比如他去世之前,骂得最厉害的是毁坏山林、破坏生态,他说:再这么整下去,老子往后连个放马的地方都没有了。在他吐沫横飞“控诉”的时候,老辕马总是停止吃草,站在一旁静静地听,有时候还打着响鼻,好像表示赞同。
王大鞭子和老辕马的死,还真的与毁林建房有关。以前黄岗梁山上山下,到处都草木葱茏,后来这里发现了铁矿,人们蜂拥开采,房地产开发商也随即而至,围绕铁矿到处建房。大片山林草地被毁,许多山头成了和尚头。王大鞭子只好去更远的地方放马。那天,他不知怎么掉进一个探矿的废坑里,摔断了腿,出不来了。老辕马急了,就跑回村里去找人。可是村里只有老人和小孩,老辕马嘶鸣刨地,甚至用嘴去扯他们的衣角,他们却弄不懂它的意思。最后,老辕马只好又跑回去,自己跳进坑里去救主人。结果,他们双双被困死在里面。被人们找到后,王大鞭子和老辕马被一起葬在这黄岗梁上……那么,他们现在跑出来,想干什么呢?
回忆之间,我的车子已经爬上了黄岗梁山顶。③月光下的黄岗梁,一片静谧安详,大小山头和沟壑都在沉睡,夏风里飘来野花和青草的幽香。但是矿区那边,灯光乱射,机器轰鸣,可以感觉到正有巨口在向这里一点点逼近。
时间已经到了午夜,我们的注意力,立刻全都集中到了那若隐若现的山路上。谁也不说话,屏息静气等待着神秘幽灵的出现。一个小时过去了,两个小时过去了,但是山路上却静悄悄的,没有任何动静。又等了一个小时,当我带着被欺骗的感觉,准备开车返回的时候,我的耳边,却清晰地听到了一声马嘶,接着,又是一声清脆的鞭响,
啊!王大鞭子,老辕马!我的目光探照灯一样循声看去,同时举起了手机,按下了拍摄键,但是没有,山路上空空荡荡,什么也没有。而且更令我沮丧的是,同来的人竟然说他们什么也没有听见。
我们只好驱车下山。我把车子开得很慢很慢,借着明亮的车灯,我搜索着每一寸路面。④我多么希望,王大鞭子和老辕马,真的能突然出现啊!
(有删改)
6 .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 .《老辕马》讲述了“我”夜访黄岗梁,希望录得老辕马和王大鞭子的魅影,最后不得而归的故事。
B .生产队分家时,有人要杀老辕马,王大鞭子护马的行为充分展现了他重情重义、善良悲悯的性格特点。
C .王大鞭子因山林被毁影响到他放马而义愤填膺,老辕马在一旁打着响鼻赞同王大鞭子的“控诉”。
D .老辕马拼死救主,最后双双殒命于人类废弃的矿坑,使小说充满了悲剧意味。
7 .对文中画线句子的分析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 .句子①中对黄岗梁山路的描写,交代了王大鞭子和老辕马故事发生的环境,为后文老辕马雪天救主的情节做铺垫。
B .句子②变换故事讲述者身份,既将老辕马雪天救主的情节讲得绘声绘色,又增加了小说的真实性。
C .句子③中月下黄岗梁的幽静环境和矿区的喧器场景形成对比,表现了现代化进程中工业文明对农耕文明的破坏和侵蚀。
D .句子④中“我”希望王大鞭子和老辕马真能出现,只是“要录一段视频,引爆朋友圈”,首尾相呼,结构严谨。
8 .这篇小说富有传奇色彩。请结合全文简要说明这篇小说的传奇性表现在哪些方面。( 4 分)
9 .有人评价小说中的王大鞭子是一个意味深长的存在,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其“意味深长”之处。( 6 分)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