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古诗三百首 >

宿甘露僧舍(北宋·曾公亮)全诗赏析

来源:海博学习网 www.exam58.com    发布时间:2013-03-01 16:55
宿甘露僧舍 
北宋 作者 :曾公亮
枕中云气千峰近,床底松声万壑哀。
要看银山拍天浪,开窗放入大江来。

注释:
①甘露僧舍:甘露寺是我国一座著名的佛寺,始建于唐文宗大和年间,在今江苏省镇江市北固山上,面对长江,相传建寺时露水适降,因而得名。
②松声万壑(hè):形容长江的波涛声像万壑松声一样。壑:山沟。
③银山拍天浪:形容波浪很大,像银山一样。
解说:
诗人夜晚投宿紧临长江的甘露寺,枕边好像萦(yíng)绕着水气云雾,耳边也响着长江的波涛声。要看银山一样的大波浪,打开窗子,惊天的波涛便迎面扑来。
赏析:
此诗首两句极写雄伟壮阔的大自然是如何向自己靠近,似已到了枕中床底可以触及的地步,但对着这种景色,诗人的心境却是异常宁静的。他以至静面对至动,仔细观赏,因为他高卧于这高山古寺中,并无丝毫危险,任凭风浪起,稳坐钓鱼台。
“枕中云气千峰近,床底松声万壑哀。”乍一看,这似乎是在说,云气弥漫,让人记起山寺之高,松涛传来,让人想象万壑风鸣。果真如此吗?再细一考虑,很快发现不对劲:北固山虽高,也绝没有到高耸入云的程度,何况诗人身处房间之中,既非远眺,何来云气?说“万壑”悉在“床底”,似也不谐,万壑松涛之事,山中也许会有,但从下文“银山拍天浪”来看,长江既有如此威势,自然是炸雷般响,诗人怎么可能听得到区区风声呢?所以这种解释看似合理,实则破绽百出。
其实本诗没有铺垫,通篇都是写江。
房间中自然不可能有云雾,所谓“枕中云气”,当是长江水汽会在高处,令人觉得空气很湿,甚至枕中已经凝结了些许水珠。诗人躺在枕上,感受到枕中微湿,自然联想起长江之浩瀚,甚至误以为自己身处云峰之间。接着,诗人又写床底穿来的江水之声,那阵阵惊涛,仿佛狂风席卷山谷,招起无数苍松摇撼助威,其声壮烈奔腾之至。
有如此雄壮的长江,诗人怎能错过?诗人想象着江水翻天卷地的气概,想象着那银山一般拍击天穹的巨浪,不禁胸怀激荡,想要一睹长江风采,“要看”二字将诗人按捺不住的向往和兴奋直接呈现,逗出了全诗的高潮:“要看银山拍天浪,开窗放入大江来。”
为何是放入?自然是长江先前想要入窗而不得,诗人到此刻才将它放了进来。可哪里有体现呢?此刻我们忽然明白,原来所谓“枕中云气”,所谓“床底松声”,都是长江有意而为。长江想要冲进房间,好让诗人欣赏自己的奇伟,便先以枕云相示,后以骇浪相呼,不停地邀请着诗人,召唤着诗人,诗人便再也无心睡眠,欣然开窗,与长江陶醉在了一起。明明是诗人向往长江景色,到了诗人笔下,却成了长江招引着诗人去欣赏,通篇用反客为主而不露痕迹,前后呼应之间又只觉一气呵成,笔法实在高超。
这首诗不仅写江,而且像江,它是有江的性格的,而诗人创作此诗时的精神状态,想必也是同这长江一般,雄豪奇伟,有囊括宇宙的雄心吧!



相关阅读

谢灵运《登江中孤屿》“云日相辉映,空水共澄鲜”
萧立之《送人之常德》阅读答案及全诗翻译赏析
宋祁《八月望夜无月有感·素波凉晕淡曾城》全诗赏析
史可法《燕子矶口占》“矶头洒清泪,滴滴沉江底”
北宋 寇准《书河上亭壁》“萧萧远树疏林外,一半秋
詹本《闲坐》“万事问不知,山中一樽酒”全诗翻译

有帮助
(3)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