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古诗名文 > 高中古诗文 >

“梁惠王曰:寡人之于国也”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来源:海博学习网 www.exam58.com    发布时间:2015-07-15 10:49
梁惠王曰:“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河东凶亦然。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
  孟子对曰:“王好战,请以战喻。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曰:“不可。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曰:“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7.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弃甲曳兵而走                   走,逃跑
B.五亩之宅,树之以桑             树,种植
C.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衣,棉衣
D.涂有饿莩而不知发              涂,通途,道路
8.下列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以五十步笑百步                所谓华山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者名之也
B.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C.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取之无禁,用之不竭
 D.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夜缒而出,见秦伯
9.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
A.“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梁惠王希望更多的民归附自己,向孟子提出民不加多的疑问。
B.“王好战,请以战喻。”孟子不直接回答民不加多的问题,而是用梁惠王熟悉的事例设喻,暗含讽刺,使对方醒悟。
C.孟子用“王道之始也“与”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相呼应,提出使民加多的根本措施。
D.“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告诫统治者不要归罪于年岁,而要反省自己,革除虐政,施行仁政王道,才是使民加多应有的态度。
10.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
(2)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参考答案
7 答案: C.衣,穿          
8 答案:B均为介词,比。A介词,用;介词,因为 C  助词,主谓之间;助词,补足音节D 连词,表转折,却;连词,表修饰。
9 答案:B.暗含讽刺不正确

二:
9、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河东凶亦然                           凶:谷物收成不好,荒年
    B、弃甲曳兵而走                        走:逃跑
    C、养生丧死无憾                       憾:遗憾
      D、申之以孝悌之义                 申:申请
10、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                     
A、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B、移其粟于河内
    C、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                          D 、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11、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填然鼓之,兵刃既接              鼓:敲鼓
       B、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罪:归罪
       C、五亩之宅,树之以桑              树:树木
D、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衣:穿上
12、下列对文章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孟子之所以赞扬梁惠王“好战”,是因为“行王道”的根本目的是打赢每一仗。
B、孟子用“五十步笑百步”设喻,暗示梁惠王移民移粟跟邻国国君治国不尽心无本质区别。
C、孟子在文章中提到的“王道”,实际上是儒家的一种政治主张,即以仁义治天下。
D、孟子认为“行王道”的具体内容主要是顺应农时,合理发展生产,保障民生,施行教化。

13、请把上面文言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每小题2分,共4分)
(1)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                   
(2)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
参考答案
9、D “申”为“反复陈述”。
10、B 例句的“于”,到……去,介词;A,比,B同例句,C对于 D在……上。
11、C 树,动词,种上
12、A“赞扬”和“‘行王道’的根本目的是打赢每一仗”错
13、(1)有的人(逃跑了)一百步然后停下来,有的人(逃跑了)五十步然后停下来。(2分)
    (2)不耽误农业生产的季节,粮食就会吃不完。(2分)


参考译文
 梁惠王说:“我对国家的治理,很尽心竭力的吧!黄河以南发生灾荒,就把那里的灾民移往黄河以东,把河东的粮食运到河南。当河东发生灾荒的时候,我也是这样做的。看看邻国的君主主办政事,没有像我这样尽心尽力的。可是,邻国的百姓并不见减少,而我的百姓并不见增多,这是什么原因呢?”
孟子回答道:“大王您喜欢打仗,就让我用打仗来打比方吧。战鼓咚咚敲响,交战激烈了,战败的士兵丢盔弃甲拖着武器逃跑,有的跑了上百步才停下,有的跑了五十步就停了脚。跑了五十步的人因此就去讥笑跑了一百步的人,您觉得行不行呢?”
  梁惠王说:“不行。他只不过没有逃跑到一百步罢了,可是这也同样是逃跑呀!”
  孟子说:“大王您既然懂得这个道理,就不必去期望您的国家的民众比邻国增多啦。只要不违背农时,那粮食就吃不完;密孔的渔网不入池塘,那鱼鳖水产就吃不完;砍伐林木有定时,那木材便用不尽。粮食和鱼类吃不完,木材用无尽,这样便使老百姓能够养活家小,葬送死者而无遗憾了。老百姓养生送死没有缺憾,这正是王道的开始。”
  “在五亩大的住宅田旁,种上桑树,上了五十岁的人就可以穿着丝绸了;鸡鸭猪狗不失时节地繁殖饲养,上了七十岁的人就可以经常吃到肉食了。一家一户所种百亩的田地不误农时得到耕种,数口之家就不会闹灾荒了。注重乡校的教育,强调孝敬长辈的道理,须发花白的老人们就不再会肩挑头顶,出现在道路上了。年满七十岁的人能穿上丝绸、吃上鱼肉,老百姓不缺衣少食,做到了这些而不称王于天下的是决不会有的。”
  “现在,猪狗吃的是人吃的食物而不知道设法制止,路上出现饿死的人而不知道赈济饥民,人死了反而说‘与我无关,是年成不好的缘故’这和把人杀了反而说‘与我无干,是武器杀的’又有什么不同呢?大王您要能够不归罪于荒年,这样,普天下的百姓便会涌向您这儿来了。”





文章标签:



相关阅读

王若虚《高思诚咏白堂记》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柳宗元《晋文公问守原议》阅读答案及翻译
“积微,月不胜日,时不胜月,岁不胜时”阅读答案
“庄宗刘皇后,魏州成安人”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叶向高,字进卿,福清人”阅读答案解析及翻译
“耶律安抟,父迭里,幼多疾”阅读答案解析及翻译

有帮助
(5)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