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选自《新唐书·郭子仪传》)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子仪惧谗且成/尽裒代宗所赐诏敕千余篇/上之因自明/诏曰/朕不德/诒大臣忧/朕甚自愧/自今公毋有疑/ B.子仪惧谗且成/尽裒代宗所赐诏敕千余篇上之/因自明/诏曰/联不德/诒大臣忧/联甚自愧自今/公毋有疑/ C.子仪惧谗且成/尽裒代宗所赐诏敕千余篇/上之因自明/诏曰/朕不德/诒大臣忧/联甚自愧自今/公毋有疑/ D.子仪惧谗且成/尽裒代宗所赐诏敕千余篇上之/因自明/诏曰/朕不德/诒大臣忧/朕甚自愧/自今公毋有疑/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武举,古代专为选拔武职人才而设置的科目,始创于唐代武则天时期。 B.山陵使,古代皇帝死亡,葬地所在称山陵,山陵使掌皇帝丧葬之事,多由大臣临时兼充。 C.回纥,我国古代北方及西北民族,维吾尔族祖先,唐时建国,曾助唐平定安史之乱。 D.太尉,唐代三公之一,是中央掌管全国户口、赋役方面的政令的最高官员。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郭子仪武举出身,深谙用兵之道。常阳之战,他利用史思明得到援军后轻敌、军心不稳的时机速战速决:仆固怀恩叛乱时他坚守营垒,使敌人自退。 B.郭子仪战功卓著挽狂澜于既倒。安史之乱时,他临危受命,攻下云中、马邑、常山等地,与李光弼打败史思明,率兵赶赴皇帝驻地,国威大振。 C.郭子仪素有威望,遭到小人谗害。他在玄宗时战功赫赫;代宗即位,程元振担心他难以制服,多次离间诬陷,使他被罢免了副元帅之职。 D.郭子仪功在社稷,死后恩宠备至。他死后,德宗非常哀痛,停朝五日;到出葬时,皇帝驾临安福门哭送丧车,并恩赐供奉到代宗庙中接受祭祀。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于是昼扬兵,夜捣垒,贼不得息,气益老,思明跳奔博陵。 (2)客深入,利速战。彼下素德我,吾缓之,当自携贰。 14.郭子仪为什么认为仆固怀恩不会有什么作为?(3分) 参考答案 10.D 11.D 12.B 13.(1)于是官军白天出兵挑战,夜晚攻击敌营,贼军不能够休息,士气更加低落,史思明逃奔到博陵。 (2)客军深入我境,利在速战。他的部下一向感激我,我军不紧逼他们,他们自然不会怀有二心。(关键词“素”“德”“戒”的翻译各1分,大意1分) 14.因为仆固怀恩虽然副悍果断,但不得士兵之心。他只不过是利用想回家的人与他一起作乱,而这些人都是郭子仪的旧部下,郭子仪长期用恩宠信义结交他们,他们应该不忍心进攻郭子仪。(3分,意思对即可) 参考译文 郭子仪,字子仪,华州郑县人。因应试武举成绩优等,被任命为左卫长史。天宝十四年,安禄山反叛,皇帝下诏任命郭子仪为卫尉卿、吴式郡太守,兼任朔方节度使,率领他的部队东征讨伐。郭子仪收复了云中、马邑,打远了东怪。恰逢李光粥卒兵在常山攻打极军,攻下了常山,郭子仪率军至井隆,与李光粥会合,打败了叛军将领支忠明的几万军队,于是到常阳据守。安禄山增派精锐军队帮助史忠明。郭子仪说:“敌军倚仗援军,一定轻视我军;轻视我军,军心不稳,交战就能取胜了。”士兵都拼命作战,终于打败了叛军。于是官军白天出兵挑战.夜晚攻击敌营.贼军不能够休息.士气更加低落.史忠明逃奔到博陵。正准备北征范阳,适逢哥舒翰战败,皇帝逃到蜀池,太子在灵式登基,下诏命回师。郭子仪和李光粥率领步兵、骑兵五万赶到皇帝驻地。当时朝廷才建立,势单力薄,军容不整,这时唐朝威势才大为振作。皇帝任命郭子仪为兵部尚书、同中书门下平幸事,仍然担任节度使。唐肃宗隆重检阅军队,大张旗鼓发兵南征。唐代宗登基,程元振自认为拥立皇帝有功劳,担心老将难以制服,多次离间诬陷。因此罢免了郭子仪的副元帅职务,任唐肃宗山陵使。郭子仪怕诬陷得逞,把唐代宗赐给的诏书一千多篇包好呈上,并表白自己。皇帝下诏说“:我不仁德,使重臣忧虑,我很惭愧,从今后您不要担心。” 仆固怀恩引诱吐蕃、回纥、党项几十万兵入侵,君臣大惊,有诏命郭子仪驻扎奉天。皇帝问对付办法,他回答说:“没有什么威胁,仆固怀恩原是我的偏将,虽然强健勇敢,但不得人心。现能作乱的原因,是引诱想杀回家乡的士兵,胁迫他们同来,而且他们都是我旧日的亲兵,我长期用恩宠信义结交他们,他们忍心进攻我吗?”皇帝说“:对。”敌军进犯州,前锋抵达奉天,众将请求进攻敌军。郭子仪说“:外兵深入我境,有利在于速战。他的部下长期受我的恩德,我不进攻他们,他们将自然改变主意。”因此下令说“:敢说出战的斩首!”坚守营垒防御敌军,敌军果然退去了。唐德宗即位,下诏调回朝廷,任冢宰,充任皇陵使,赐称“尚父”,升任太尉、中书令,加爵食实封连同以前共两千户,供应一千五百人的粮食,两百匹马的草料,罢免了所有使和副元帅职务。建中二年(787),病重了,皇帝派舒王到家中传诏书探问,郭子仪不能起床,用手敲头感谢恩遇。去世时八十五岁。皇帝非常悲伤,停止上朝五天。下诏命百官去吊口言,丧礼需要的,随时到官府取用。赠官太师。陪葬在建陵。到下葬,皇帝驾临安福门,哭着看他的灵柩走过,群臣肃立流泪。赐谥号叫忠武,供奉到代宗皇帝庙中接受祭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