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古诗名文 > 高中古诗文 >

欧阳修《偃虹堤记》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来源:海博学习网 www.exam58.com    发布时间:2015-01-16 12:39
偃虹堤记
有自岳阳至者,以滕侯之书、洞庭之图来告曰:“愿有所记。”予发书按图,自岳阳门西距金鸡之右,其外隐然隆高以长者,曰偃虹堤。问其作而名者,曰:“吾滕侯之所为也。”问其所以作之利害,曰:“洞庭,天下之至险;而岳阳,荆、潭、黔、蜀四会之冲也。昔舟之往来湖中者,至无所寓,则皆泊南津,其有事于州者远且劳,而又常有风波之恐、覆溺之虞。今舟之至者,皆泊堤下,有事于州者近而且无患。”问其大小之制、用人之力,曰:“长一千尺,高三十尺,厚加二尺,用民力万有五千五百工,而不逾时以成。”问其始作之谋,曰:“州以事上转运使,转运使择其吏之能者行视可否,凡三反复,而又上于朝廷,决之三司,然后曰可,而皆不能易吾侯之议也。”曰:“此君子之作也,可以书矣。”
盖虑于民也深,则其谋始也精,故能用力少而为功多。夫以百步之堤,御天下至险不测之虞,惠其民而及于荆、潭、黔、蜀,凡往来湖中,无远迩之人皆蒙其利焉。且岳阳四会之冲,舟之来而止者,日凡有几!使堤土石幸久不朽,则滕侯之惠利于人物,可以数计哉?夫事不患于不成,而患于易坏。盖作者未始不欲其久存,而继者常至于殆废。自古贤智之士,为其民捍患兴利,其遗迹往往而在。使其继者皆如始作之心,则民到于今受其赐,天下岂有遗利乎?此滕侯之所以虑,而欲有纪于后也。
滕侯志大材高,名闻当世。方朝廷用兵急人之时,常显用之。而功未及就,退守一州,无所用心,略施其余,以利及物。夫虑熟谋审力不劳而功倍作事可以为后法一宜书不苟一时之誉思为利于无穷而告来者不以废二宜书岳之民人与湖中之往来者皆欲为滕侯纪三宜书以三宜书不可以不书,乃为之书。
庆历六年某月某日记。
(取材于《欧阳文忠公集》)
注释:【1】滕侯:即滕子京,北宋人,屡遭贬黜,其时被贬,任岳州知州。
8.用斜线(/)给上面文言文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5分)
9.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愿有所记                            愿:希望       
B.覆溺之虞                            虞:料想
C.使堤土石幸久不朽              使:假如       
D.常显用之                           常:曾经
10.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
A.予发书按图
我打开书信并查看洞庭之图
B.问其所以作之利害
问滕侯的建堤动机和修建的利弊
C.皆不能易吾侯之议也
(各级官员)都不能轻视滕侯的具体策划
D.此滕侯之所以虑,而欲有纪于后也
这就是滕侯思虑并想记录下来传告后世的
11.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
A.文章认为,滕侯对偃虹堤的周密策划和精心施工,是出于他对百姓深切的关怀和热爱。
B.古代不少利国利民的工程,由于年深日久缺乏维护,往往成了废弃的遗迹,令人遗憾。
C.滕子京请欧阳修作《偃虹堤记》,是为了记载岳州面貌的改变和百姓安居乐业的情景。
D.《偃虹堤记》是一篇应邀之作,欧阳修在文中借赞美滕侯表达了心中理想的为官之道。
12.《偃虹堤记》写到“(滕侯)功未及就,退守一州,无所用心,略施其余,以利及物。”请在方格里填写《岳阳楼记》中内容与之相关的文句。(3分)
13.欧阳修的《偃虹堤记》和范仲淹的《岳阳楼记》堪称姊妹篇,内容相得益彰。谈谈你从两篇《记》所抒发的为官情怀中获得的感悟。(200字左右)(12分)

参考答案:
8.(5分)
夫虑熟谋审/力不劳而功倍/作事可以为后法/一宜书/不苟一时之誉/思为利于无穷/而告来者不以废/二宜书/岳之民人与湖中之往来者//皆欲为滕侯纪/三宜书/以三宜书不可以不书
9.(3分)B             10.(3分)C             11.(3分)C
12.(3分)
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越明年  政通人和  百废具(俱)兴
13.(12分)
感悟角度:
(1)以天下为己任,“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2)时刻把百姓放在心上,“虑于民也深,则谋其始也精”。
(3)即使自己身处逆境,也要为百姓谋利,有所作为。

二:
6、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予发书按图 查看
B.问其大小之制 规模
C.御天下至险不测之虞 祸患
D.而皆不能易吾侯之议也 轻易

7、下列各组加点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昔舟之往来湖中者 / 而又常有风波之恐
B.盖虑于民也深 / 则滕侯之惠利于人物
C.而功未及就 / 其遗迹往往而在
D.而告来者不以废 / 其外隐然隆高以长者
8、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在第③段中欧阳修写这篇记的三点理由(3分)
9、翻译句子(10分)
①转运使择其吏之能者行视可否,凡三反复,而又上于朝廷。(3分)
②夫事不患于不成,而患于易坏。盖作者未始不欲其久存,而继者常至于殆废。(4分)
③无所用心,略施其余,以利及物。(3分)

参考答案
6、(C虞,祸患,灾祸或D易,改变)
7、(B)
8、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第③段中欧阳修写这篇记的三个理由。(4分)
滕子京行事之道可以被后人效法;
警示后人要好好维护惠民工程;
受益的百姓希望能为滕太守写这篇记。
9、转运使选择有能力的官吏视察是否可行(定语后置句),反复(视察)了多次,最后上报朝廷,
事情不怕干不成,怕就怕容易坏。建造人开始并非不想让它长久完好,可是继承者倒常常把它废弃。
并没有用他的全部才能,只是稍稍发挥,凭修(这个)堤来惠及百姓。

参考译文:
有一个从岳阳来的客人,拿着滕子京太守的信和洞庭湖的地图来告诉我说:“请您写篇记叙的文字吧。”我打开信看着地图,看到从岳阳门往西到金鸡的右边,其外面有一个又高又长的建筑,叫做偃虹堤。问来人谋划建造此堤的人和为此堤起名字的人,客人说:“这都是我们滕太守做的。”又问他这样做有什么好处,“回答说,洞庭湖是天下最险要的,岳阳又是荆州、湘潭、贵州和四川四个地方的要冲。过去往来于洞庭湖的船只,到了也没停泊的地方,只能在南津停泊,遇到需要到州中办事的又远又累,而且常常恐惧风波,担心船翻人被淹死。现在船到了全部停泊在堤下,有事到州里的,又近又不担心。”我问这个堤有多大,需要用多少人,回答说:“全长一千尺,高三十尺,厚度越往下就加上二尺,到最上边能得到底部厚度的三分之二,需要用一万五千五百个工,如果不耽误时间可以完成。”我问他开始是如何谋划的,回答说:“州里把这个事上报给转运使,转运使选择有能力的官吏视察是否可行,反复了多次,最后上报朝廷,由三司来决定,三司决定说可行,他们都不能改变我们太守的主意。”然后催促我说:“这是有德行的人的举动,可以为此写篇文字。”
大概深深考虑老百姓的人,在谋划一些事情时是精到的,所以能够用力少而取得的功效多。看那百步远的湖堤,可以抵挡天下的险阻和不可测量的担心,恩惠当地百姓并且遍及于荆州、湘潭、贵州、四川,凡是往来于湖中的人,不论是远是近都得到这个堤的利益。而且岳阳又是四个地方的要冲,往来的船只在此停泊的,一天要有多少呢!假使堤的土石有幸长久不坏,那么滕子京太守对人或物的恩惠,难道是可以用数计算的吗?事情不怕干不成,怕就怕容易坏。建造人开始并非不想让它长久完好,可是继承者倒常常把它废弃。自古以来的有才德的人,为了百姓兴利除弊,它们的遗迹到处都有。如果继承者都像建造者用心,那么百姓到现在仍然受惠,天下还有把有利的事物丢掉的吗?这也是滕太守担心的原因,所以让我写篇纪念文字给后人。
滕太守志向大、能力强,在当世很有名。目前正是朝廷用兵用人的时候,他曾经被朝廷任用过。但还没有功成名就,就退下来当一州的太守,并没有用他的全部才能,只是稍稍发挥,凭修这个堤来惠及百姓。他深思熟虑,事半功倍,这种作事的行为可以让后世的人效法,这是我第一个应该写此记的理由。不只是想着为当时的人赞誉,而是想为千秋万代获利,并且告诉后代不要废弃,这是我第二个写此记的理由。岳阳的百姓与洞庭湖中往来的人们,都想为滕太守写这个记,这是我第三个写此记的理由。有三个写记的理由而不能不写,于是就写下了此篇文字。
庆历六年某月某日记





文章标签: 欧阳修  



相关阅读

“叶向高,字进卿,福清人”阅读答案解析及翻译
“积微,月不胜日,时不胜月,岁不胜时”阅读答案
王若虚《高思诚咏白堂记》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耶律安抟,父迭里,幼多疾”阅读答案解析及翻译
柳宗元《晋文公问守原议》阅读答案及翻译
“庄宗刘皇后,魏州成安人”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有帮助
(14)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