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古诗三百首 > 宋诗鉴赏 >

文天祥“俯眉北去明妃泪,啼血南飞望帝魂”全诗翻译赏析

来源:海博学习网 www.exam58.com    发布时间:2015-02-25 22:51
和中斋韵(过吉作)
南宋  文天祥
功业飘零五丈原,如今局促傍谁辕?
俯眉北去明妃泪,啼血南飞望帝魂。
骨肉凋残唯我在,形容变尽只声存。
江流千古英雄恨,兰作行舟柳作樊。

【参考译文】:
    功业未成,像诸葛亮英魂飘零于五丈原;如今局促,似疲马又依傍谁的车辕?低头北去,像明妃一样伤心流泪;灵魂南飞,如望帝化成的啼血杜鹃。亲人骨肉都已凋残,唯我还在;身体容颜变化殆尽,只有声音尚存。滔滔江水流不尽,那是千古英雄的无限遗恨;我的气节是兰作的行舟,枉笑胡虏无非是折柳作樊。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写给他的难友的作品。邓剡与作者一道被俘北上,一路上,他们经常以诗词互相唱和,留下不少情深谊长、浩气凛然的佳作。宋元之际,不论是抗元志士还是隐居遗民,多喜以各种形式唱和,自励励人,这种心灵的沟通,借着某种形式传达出来,在中国文学史上应该大书一笔。

首句看似说诸葛亮五丈原遗恨而星陨的故事,实则道自己勤王失败功业不成的大憾。这是借典而委婉传意。续句直说局势艰危,进退失据。“傍谁辕”以反问坐实语意,表明国势不济,大厦将倾,实在已难有依傍,问中的深忧无奈交织纠缠,可扪可触。

次联“俯眉”有作“挽首”,很难合理解释,应该是误录吧;“俯眉”摹写面部黯然神态,传达内心难言悲情,熟词常笔,合情入理。此联用“昭君出塞”“杜鹃啼血”两典,前者以“泪”光映出王昭君北去的不舍不甘,实指自己被俘,身不由己解送北往的现实,昭君的不舍不甘也正是作者本人情怀的写照;后者以“啼血”表现望帝杜宇对故国的思念之苦,实指自己一路难以排解的悲辛,和企望南归的苦愿,这也同望帝情愫勾连合辙。

实事实情而用典虚拟,类比于己,时空、人事扩而广之,内容大为充实,引人联想而返照彼身,虚实相映相生,往复之间,其意婉达。这不能不说是典故使用的一大优势。

颈联“骨肉凋残唯我在,形容变尽只声存”,其出句和对句均为句内对比。

“骨肉凋残”与“唯我在”对比,是说家破人亡(此中情形,可参读文天祥《六歌》一诗),孤苦至极,这是作为抗元领袖的文天祥所付出的惨痛的代价;“唯我在”似幸,而“骨肉凋残”则实大不幸。

“形容变尽”与“只声存”对比。“形容变尽”写身体受损严重,心神备受煎熬,有抗元生活无规律特清苦的缘由,应该也有被捕后备受摧残的因素。“只声存”说只有声音还可自我支配,也包括笔头还自由,可道心声而言其志吧。前者自是不幸,后者则算是大幸。

幸中大不幸,不幸中大幸,对比中表现的既是个人的遭际,同时也折射出那个时代的动荡不安和一般人的身心的难堪。

再看尾联“江流千古英雄恨,兰作行舟柳作樊”。

前句沿历代人习惯暗用“逝者如斯”的故语,申发出自己家国破亡、无力回天之滚滚滔滔流转不尽的遗恨浩叹。

后句“兰作行舟”,指乘坐木兰树(兰木)做成的船而行于水路。“兰舟”典出南朝梁·任昉《述异记》卷下:“木兰川在寻阳江中,多木兰树。昔吴王阖闾植木兰于此,用构宫殿。”又:“七里洲中有鲁班刻木兰为舟,至今在洲中。诗家所云木兰舟出于此。”此处自不必太过坐实,诗人以“兰舟”代囚船,不是说船多高贵,待遇多好(元人为诱降文氏作此举,这极有可能),真意在于,借木兰这种香木象征意雅德馨、操守贞正的心性。“柳作樊”当是应景联想而成的比喻:岸边飘拂的柳枝,这种古人藉以表达离情别意的物象,在此时文天祥的眼里,却成了羁縻身心的樊笼牵绊。合而简之,此句不妨解为:心似兰而身在樊。

全诗痛陈“勤王事败、亡国在旦的伤悲和苦楚”(前述顾宝林文中语)。联想文天祥“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耿耿赤诚,不能不令人扼腕长叹。



相关阅读

许月卿《挽李左藏》“半生懒意琴三叠,千古诗情土
“天寒有日云犹冻,江阔无风浪自生”的意思及全诗
程颢《题淮南寺》“南去北来休便休,白苹吹尽楚江
“归来笑拈梅花嗅,春在枝头已十分。”的意思及全
张栻《立春偶成》“律回岁晚冰霜少,春到人间草木
朱熹《泛舟》“昨夜江边春水生 艨艟巨舰一毛轻”全

有帮助
(0)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