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古诗三百首 > 宋诗鉴赏 >

戴昺《夜过鉴湖》“推蓬四望水连空,一片蒲帆正饱风”全诗翻译赏析

来源:海博学习网 www.exam58.com    发布时间:2015-03-22 22:39
夜过鉴湖
宋朝· 戴昺
推篷四望水连空,一片蒲帆正饱风。
山际白云云际月,子规声在白云中。

注释:
⑴鉴湖:在今绍兴南郊,古跨山阴、会稽两县,以风景著称。
⑵蒲帆:用蒲草编织成的船帆。
⑶饱风:指帆乘风鼓起的样子。
⑷际:边际。


【参考译文】:
推开船篷向外四望,湖水淼淼连接着远空。船上扯起一片蒲帆,正饱受着夜风。山际缭绕着白云,明月露出了云中。在那白云深处,传来了杜鹃的啼鸣。





简析:
戴昺是南宋江湖诗人戴复古的从孙,其诗风也与其从祖相近,主要受“四灵”所提倡的晚唐诗的影响。这首诗题目是《夜过鉴湖》,落脚点在一个“过”字,写船行湖上的动景。一帆饱风可见船行之速,湖水连空可见湖面之大。山际绕云,云际露月,山、云、月三物交相辉映,亦是船行湖上之所见,故山向后退,月向前行,而云则缭绕其间,非惯于夜行者不能道。云中鹃声,乃船行湖上之所闻,因夜色朦胧,行船快速,故不见其影,唯闻其声。全诗以云水为背景,境象开阔,在云水之际,一帆飞驶,主体鲜明,再配以远山、明月、鹃声,动静相济,声色并茂,像一幅优美的写意水墨画。


赏析:
诗写乘坐篷船夜过鉴湖时的所见、所闻、所感。诗人用极淡的笔墨,写出了鉴湖极美的云水本色。
诗人推开低矮的船篷门,走到船头四望,只见水天相连,空潆一片。船头蒲草编织的帆,兜满了风,足见船行甚疾。不一会船已近岸,只见湖岸的山挨着白云,白云挨着明月,蓦然听到一声声子规的啼鸣,细细一听,原来是从白云中传来。诗人就在子规声中,云影月光下,渡过了鉴湖。
这首诗的意境以单纯胜,除了“推篷四望”、“蒲帆饱风”涉及人事之外,全诗只写水、天、风、月、云、山,营造出涵虚之景,只有子规声打破寂静。这里,景出天然,声是天籁, “云”字三见,是对鉴湖夜景特征的捕捉与强调。、纯然写实,转成新鲜,使人直觉身心俱融化于白云之中:所谓冲淡中见丰腴,云水中见真美,便是这首诗在艺术上述到的境界。

本诗作者以朴素的语言、白描的手法,不加雕琢和粉饰,真实地描绘出鉴湖夜色的天然风采,引人人胜。
诗题即点明人物、时间、地点:作者黑夜过鉴湖。
首二句写在船中的诗人伸手推开篷顶四面一望,只见四野天水相连,茫茫无垠。自己乘坐的这只船设备简陋,那“饱风”的“蒲帆”推动着轻巧的船身飞速地前进着。“推篷”二字说明船身低矮,一伸手就能推开顶篷,动作情态活现;“蒲帆”二字说明船的设备简陋、船身轻巧;“饱风”二字把船帆拟人化,描绘帆承风鼓起的形象,可以想见船行速度极快。这三个词用得准确精当,十分传神。
末二句写小船离湖岸已经不远了,岸边的山也隐隐约约地浮现在作者的视线之内。再一细看,“山际”白云缭绕,“云际”明月高挂;风吹云移,山峦起伏,月色时明时暗,天地晦明不定,如真如幻,鉴湖清幽多变的夜景,令人心旷神怡。如箭的“蒲帆”继续飞驰,子规鸟的啼声刺破夜空,传人作者耳鼓。这迹象说明船距岸更近了,天也快亮了。作者循声仰视,原来子规鸟隐藏在白云深处,在朦胧的夜色中可闻而不可见。
全诗多层次地勾画出鉴湖月夜扬帆的情景。“水连空”的湖面、“饱风”的“蒲帆”,起伏的群山、浮动的白云,出没于云海的明月以及云际传来的子规啼声,这一切构成一个“真中有幻、动中有静、寂处有音、冷处有神”的立体空间。整个画面形象犹如放电影,随着“蒲帆”的移动而变换,既有可触性,又有流动感。
全诗二十八字中,“际”字和“白云”二字各两现。文字的复出,造成回环的声韵、轻快的节奏,从而增强了诗的音乐美。


文章标签: 山水   白云   子规  



相关阅读

谢枋得《小孤山》阅读答案及翻译赏析
杨万里《夏夜追凉》阅读答案及翻译赏析
范成大《四时田园杂兴(其二)》阅读答案及翻译赏
寇准《春日登楼怀归》“野水无人渡,孤舟尽日横”
韩驹《和李上舍冬日书事》“倦鹊绕枝翻冻影,飞鸿
张耒《和周廉彦》阅读答案及全诗赏析

有帮助
(4)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