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古诗三百首 > 宋诗鉴赏 >

郑獬《滞客》“忽惊黑云涌西北,风号万窍秋涛奔。”全诗赏析

来源:海博学习网 www.exam58.com    发布时间:2016-08-19 16:48
滞客
郑獬
五月不雨至六月,河流一尺清泥浑。
舟人系鼓挽舟去,牛头刺地挽不行。
我舟系岸已七日,疑与绿树同生根。
忽惊黑云涌西北,风号万窍秋涛奔。
截断两脚不到地,半夜霹雳空杀人。
须臾云破见星斗,老农叹息如衔冤。
高田已槁下田瘦,我为滞客何足言。

赏析
这是一首感怀诗。诗人通过久旱无雨的自然景象的描写,道出了自己成为旅中滞客的感受,流露了对农家遭遇天灾的同情。
全诗语畅意达,它是按照不雨——欲雨——断雨的三个层次,来连贯诗的脉络的。
在“不雨”这个层次里,先写延时既久,从五月到六月没有滴雨,致成大旱。次写河浅近底,流着的是浑浊的泥水,亦可见旱情严重。三写无法行船,船夫“击鼓挽舟”,但“牛头刺地”也拖不向前。“击鼓”,指开船打鼓,这于六朝诗里就有反映,例如阴铿《江津送刘光禄不及》:“鼓声随听绝。”唐代还存此遗习,可从杜甫《十二月一日》的“打鼓发船何郡郎”诗句中得到证明。宋代又沿袭了这样的风俗。“刺地”,指牛拉纤时把劲使尽的样子,体现出干旱的严重程度。末写系舟岸畔,停行了七天,纤绳扣在绿树上,船犹如树根扎入深土似的不能移动。一个“疑”字,从心理感觉的角度,说出了旱势逼人。“不雨”是成旱的原因,成旱则又是河浅的根源,河浅是挽舟不前的缘由,挽舟不前的结果,使诗人当上了滞客,环环承接,因果衔接,密不见隙,使诗于一线串珠中触及了题意。
在“欲雨”这个层次里嵌进去“断雨”的层次,这两个层次并行展开,渲染了欲雨又断的气氛。忽地云集西北,这是大雨将临的征兆,大家都在惊喜中翘首长天,伫候雨降。然而,“风号万窍”,呼啸声紧,从四面八方狂吼起来了,卷得“黑云”似“秋涛”奔涌,出现了“截断雨脚不到地”的局面。盼雨雨不至,让人十分焦急。而“半夜霹雳空杀人”,只闻雷响,不见雨点,都给风吹散了,使人陷入了失望之中。唯其是在希望后的失望,才越发显得绝望的悲痛。顷刻间,云消星布,老农面对着这个景象,“衔冤”似的“叹息”不已,可谓哀怨之甚。这里,巧妙地以云涌、风吼、雷鸣、星耀的前后相关的变化,写出了诗人随着“欲雨”到“断雨”时的心潮的起落。物态人情,跃然纸上。
诗人用“高田已槁下田瘦,我为滞客何足言”煞尾,揭出了通篇的主旨:久旱不雨,田禾枯槁,相比之下,诗人虽成滞客,但也不足道了。
这首诗感事抒怀,写得很有情致,是一篇忧民之所忧的佳作。



相关阅读

宋祁《落花》“沧海客归珠有泪,章台人去骨遗香”
敖陶孙《洗竹简诸公同赋》阅读答案及翻译赏析
文天祥《真州驿》“英雄遗算晚,天地暗愁新”全诗
谢枋得《庆全庵桃花》“寻得桃源好避秦,桃红又是
陈文龙《元兵俘至合沙诗寄仲子》阅读答案及翻译赏
王令《读老杜诗集》阅读答案及全诗赏析

有帮助
(0)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