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古诗三百首 > 宋诗鉴赏 >

文天祥《过平原作》“乱臣贼子归何处,茫茫烟草中原土”全诗赏析

来源:海博学习网 www.exam58.com    发布时间:2016-10-17 13:21
过平原作
文天祥
平原太守颜真卿,长安天子不知名。
一朝渔阳动鼙鼓,大江以北无坚城。
公家兄弟奋戈起,一十七郡连夏盟。
贼闻失色分兵还,不敢长驱入咸京。
明皇父子将西狩,由是灵武起义兵。
唐家再造李郭力,若论牵制公威灵。
哀哉常山惨钩舌,心归朝廷气不慑。
崎岖坎坷不得志,出入四朝老忠节。
当年幸脱安禄山,白首竟陷李希烈。
希烈安能遽杀公,宰相卢杞欺日月。
乱臣贼子归何处,茫茫烟草中原土。
公死于今六百年,忠精赫赫雷当天。

注释
平原:唐代郡名,治所在今山东德州。
颜真卿:字清臣,唐玄宗时期曾任平原太守。
渔阳:古蓟州,今河北、平谷等地。
鼙鼓:战鼓。
公家兄弟:指颜真卿及其从兄颜杲卿。
咸京:代指长安。
西狩:皇帝逃奔在外,讳称为狩。唐玄宗西奔,所以称西狩。
再造:重建,也作复兴解。
李郭:指李光弼和郭子仪,平定安史之乱的主要将领。
崎岖坎坷:形容道路不平,此处指艰难辛苦。

赏析
《过平原作》是南宋诗人文天祥的作品,诗作于1279年(祥兴二年)作者被元军押解到元大都燕京(今北京)的途中经过平原之时。诗人通过歌颂颜真卿兄弟在反抗安史之乱的斗争中所表现出的忠贞壮节,表达了自己爱憎分明的感情。
这首诗可以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为前十二句,诗人以史学家的直笔来抒写,唐代平定安史之乱,颜真卿兄弟所起的巨大作用是牵制了安禄山的兵力,使之不敢长驱西侵长安,然后郭李大军才得以发挥威力,平定叛乱。开头四句,写安禄山发动叛乱。当时承平日久,在“一朝渔阳动鼙鼓”的情势下,“大江以北无坚城”,叛军所过郡县,望风瓦解。前四句极写安禄山之反,情势严重。接着“公家兄弟奋戈起”四句,写出了平原、常山两郡起义兵的巨大影响。这四句和前四句形成对比,使当时紧张的局势为之一缓。接着写到唐玄宗父子由长安西奔,太子李亨即位于灵武,以郭子仪、李光弼为主力的朔方兵东征,经历了为时八年的奋战,终于平定叛乱。作者总介说,唐朝重建之功,虽然是李、郭诸将血战沙场的结果,但牵制之力,则是由于平原、常山倡义所致。“唐家再造李郭力,若论牵制公威灵”两句,实为千古不移之论。
第二部分后八句,分写颜真卿兄弟先后秉忠殉难,威武不屈,正气凛然,千秋景仰。但仍以颜真卿的事迹为主。前四句写常山兵败,颜杲卿被俘,在洛阳就义之前,痛骂逆贼,惨遭钩舌的酷刑,忍受肢解而死。颜真卿在其兄一家三十余口被惨杀后,心向国家,并不因此感到震慑,经历长期的艰难辛苦,始终镇守河北一带。次四句写颜真卿的殉节,指出颜真卿当年历经艰难,幸而未遭安禄山之害,但在大局已定之时,却因宰相卢杞谗言,在淮西节度使李希烈反叛之后,被派遣前往宣谕,在颜真卿以年近八十的高龄之时,虽痛斥叛逆李希烈,最后却被李希烈缢死。诗中表明李希烈的罪行,固然不容饶恕,而卢杞用心险恶,尤为令人发指。“希烈安能遽杀公,宰相卢杞欺日月”两句,既严正地揭示卢杞的奸险狠毒,也指出当时君主的昏庸,易于为谗佞的巧言所蒙蔽。
诗的第三部分是结尾四句,前两句对乱臣贼子的下场作了总结,安禄山、李希烈、卢杞之流,如今已和荒烟蔓草,同归湮没,遗臭万年,受到历史的无情鞭笞。而莽莽中原,依然如故。颜真卿的忠精壮节,却声名赫赫,如雷霆当空,威严凛厉,给后世留下了光辉的典范。“公死于今六百年,忠精赫赫雷当天”,既和上两句作鲜明的对比,又是全诗的结论。
这首诗对颜真卿兄弟崇高的节操、刚贞义烈的精神热烈赞颂,论断严正,层次井然,写得悲壮奋昂,可见写诗的目的,除了表彰历史人物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以外,更在于借这首诗激励自己,坚定诗人自己宁死不屈的信念。



相关阅读

李彭《春日怀秦髯》阅读答案附赏析
孔平仲《禾熟》阅读答案及翻译赏析
王禹偁《寒食》阅读答案及全诗鉴赏
陆游《胡无人》“铁衣度碛雨飒飒,战鼓上陇雷凭凭
杨万里《闲居初夏午睡起》“日长睡起无情思, 闲看
范成大《鄂州南楼》阅读答案及翻译赏析

有帮助
(0)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