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古诗三百首 > 宋诗鉴赏 >

杨万里《八月十二日夜诚斋望月》阅读答案及全诗翻译赏析

来源:海博学习网 www.exam58.com    发布时间:2014-03-22 22:34
八月十二日夜诚斋望月①
【宋】杨万里
才近中秋月已清,鸦青幕挂一团冰。
忽然觉得今宵月,元②不粘天独自行。
    【注释】
    ①南宋高宗绍兴二十四年,杨万里进士及第,授赣州司户,继调永州零陵丞。时张俊谪居永州,万里力请始见。张勉以“正心诚意”之学,万里终身服之,并名其书室曰“诚斋”。②元:即“原”字。
    【参考译文】
    只差三天就要到中秋了,可是月亮已经非常清亮了。仰望高空,俨如帷幕,色比鸦青,载着淡雅的帷幕上悬挂着一轮即冷清又幽雅的明月。今晚忽然觉得,月亮原来并不是粘在天上的而是独自行走的。
    【阅读训练】
    1.首句是如何扣题的?
    2.第二句用“一团冰”比喻月亮,妙在____________。
    3.从第三句可以看出诗人杨万里的语言风格是____________。
    4.末句为什么说月亮是“元不粘天独自行”?
    
    【参考答案】
    1.用“近”扣“八月十二”,用“才”“已”形容中秋的月亮分外明亮。
    2.写出月亮的凉、亮、白。
    3.通俗易懂,新鲜活泼
    4.既形容月夜天空的晴朗,又形容月亮的明亮。

杨万里


赏析:
俗话说:“月到中秋分外明。”诗的首句正是袭用这句俗语的语意。“才近”二字,扣题目的“八月十二”,只差三天,便是中秋,真称得上“近”了。本来每月的望日,月亮都是光明的,而这句俗语突出的是“中秋”,重点在“分外”。分外者,特别之意也,即较之其他月份更要清亮一点。八月十二,虽还未到中秋,但却接近中秋;虽未达到“分外”,却也是“已清”了。这已初步道出了题意。
第二句,进一步写“望”。诗人所望见的是“鸦青幕挂一团冰”。仰望高空,俨如帷幕,色比鸦青,倍觉淡雅。在这淡雅的帷幕之上,悬挂着一轮明月,色泽的优雅、美丽,颇能引人入胜。还不止此,在这里作者不说“月”而说“一团冰”。团者,圆也;而冰的内涵首先是凉其次是亮,再次是白,这较之“一轮月”不仅更为形象,而且创造出一个既优美又冷清,既光明而又优雅的境界。它不仅给与读者以美的享受,而且能给人以情操的陶冶。
第三句在全诗中是一个转折,是第二句到第四句的一个过渡。“忽然觉得今宵月”,通俗易懂,简直就是一句白话。这种语言,新鲜活泼,是诚斋诗的特点之一。
第四句则说明“忽然觉得”的内容,也就是对“今宵月”的一个遐想。月是历代诗人最喜欢歌咏的景物之一。在诗人的笔下,月是千姿百态、各不相同的,而他们由月所引起的遐想,也是各不相同的。而诚斋能独辟蹊径,别有所想,石破天惊,出人意表。
他想的是这个月亮“元不粘天独自行”。“元”即“原”字,意思的“原来月亮并不是粘在天上而是独自行走的”。夜空片云全无,一轮明月高悬,似乎无所附丽,独自运行。设想新奇,月夜晴空的境界全出。
总之,这首小诗,既创造出优美的境界,给人以美的享受,;又出以新奇的遐想,启迪着人们的思路;而那种通俗的语言,虽然传统的诗家,视为“鄙俗”,却使人感到新鲜活泼。



相关阅读

程颢《题淮南寺》“南去北来休便休,白苹吹尽楚江
张栻《立春偶成》“律回岁晚冰霜少,春到人间草木
“归来笑拈梅花嗅,春在枝头已十分。”的意思及全
“天寒有日云犹冻,江阔无风浪自生”的意思及全诗
朱熹《泛舟》“昨夜江边春水生 艨艟巨舰一毛轻”全
许月卿《挽李左藏》“半生懒意琴三叠,千古诗情土

有帮助
(1)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