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宋词精选 > 宋词赏析 >

吕本中《采桑子·恨君不似江楼月》“待得团圆是几时?”翻译赏析

来源:海博学习网 www.exam58.com    发布时间:2014-04-19 09:04
 采桑子(恨君不似江楼月) 吕本中
         恨君不似江楼月,南北东西,南北东西,只有相随无别离。
         恨君却似江楼月,暂满还亏,暂满还亏,待得团圆是几时?

    作者:
    吕本中(1084-1145) 原名大中,字居仁,世称东莱先生,寿州(今安徽寿县)人。初授承务郎。徽宗宣和六年(1124),为枢密院编修官。后迁职方员外郎。高宗绍兴六年(1136),召赐进士出身,历官中书舍人、权直学士院。因忤秦桧罢官。江西诗派著名诗人。其诗颇受黄庭坚、陈师道影响,又学李白、苏轼,继承和发展了江西诗派的风格,诗风明畅灵活。其词以婉丽见长。有悲慨时事、渴望收复中原故土的词作。感情浓郁,语意深沉。有《东莱诗集》、《紫微诗话》、《江西诗社宗派图》。后人辑有《紫微词》。
   
注释:
    ①满:指月圆。
    ②亏:指月缺。

译文
可恨你不像江边楼上高悬的明月,不管人们南北东西四处漂泊,明月都与人相伴不分离。
可恨你就像江边楼上高悬的明月,刚刚圆满就又缺了,等到明月再圆不知还要等到何时。
   
赏析:
《采桑子·恨君不似江楼月》是宋代词人吕本中的作品。这是一首借喻明月来倾诉别离之情的词。上片写别后相思时只有天上的明月可以陪伴,下片以月亮的“暂满还亏”喻人的暂聚久别。全词纯用白描手法写出,颇有民歌风味,情感真挚,朴实自然。结构上采取重章复沓的形式,深得回环跌宕、一唱三叹的妙处。上下片主体相同,只是稍加变化,形成鲜明的对比,匠心独具。

    此词从江楼月联想到人生的聚散离合。月的阴晴圆缺,却又不分南北东西,而与人相随。词人取喻新巧,正反成理。以“不似”与“却似”隐喻朋友的聚与散,反映出聚暂离长之恨。具有鲜明的民歌色彩。全词明白易晓,流转自如。风格和婉,含蕴无限。
    词的上片指出他行踪不定,在南北东西漂泊,在漂泊中经常在月下怀念他的妻子,因此感叹他的妻子不能象月亮那样跟他在一起。下片写他同妻子分离的时候多,难得团圆。这首词的特色,是文人词而富有民歌风味。民歌是真情的自然流露,不用典故,是白描。这首词也是真情的自然流露,也是白描,很亲切。民歌往往采取重复歌唱的形式,这首词也一样。不仅由于《采桑子》这个词调的特点,象“南北东西”,“暂满还亏”两句是重复的;就是上下两片,也有重复而稍加以变化的句子,如“恨君不似江楼月”与“恨君却似江楼月”,只有一字之差,民歌中的复叠也往往是这样的。还有,民歌也往往用比喻,这首词的“江楼月”,正是比喻,这个比喻亲切而贴切。
    也有人这样评论:
    “恨君不似江楼月”,“恨君却似江楼月”。“似”也恨,“不似”也恨,只一味恨,真正叫人为难。要是大老粗的男子一拂袖:“我怎么着,你都不满意,好,我走!免得你生恨。”这就大错特错了。
    “恨”,只是缘于不舍,不舍得你走。虽也知“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但偏偏心中千般不愿,万般不舍,奈何?好意儿挽留,好话儿说尽,偏偏这“呆鸟”就是不懂。你说急不急人,恼不恼人。于是乎,只有嗔怪,用手指轻轻地戳对方脸颊:“你呀……”但是这一场景依稀只在梦中。因为恨不得“只有相随无别离”,可见是“别离”。别离了,便剩下相思。对方一去杳无音讯,“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明月千里寄相思”,只好对着月儿发愁:“待得团圆是几时?”有团圆日吗?不知道。“此水几时休,此恨几时已”,这离愁别绪到底叫人发恨,恨得这般无理,只是因为有一个字羞于启齿。
    很奇怪,一个男词人写女子相思刻画得这般入骨。更奇怪的是完全口语入词——“南北东西,南北东西”,“暂满还亏,暂满还亏”,却又这般韵味无穷。难道是因为“情真真,意切切”不成?



相关阅读

李持正《明月逐人来》“星河明淡,春来深浅。红莲
周密《闻鹊喜·吴山观涛》阅读答案及赏析
赵令畤《蝶恋花·卷絮风头寒欲尽》阅读答案及翻译赏
李煜《蝶恋花》“一片芳心千万绪,人间没个安排处
李彭老《生查子》“深院落梅钿,寒峭收灯后”全词
陈亚《生查子·药名闺情》“相思意已深,白纸书难足

有帮助
(2)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