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九日寄岑参(节选)》阅读答案及赏析

来源:海博学习网 www.exam58.com    发布时间:2019-09-06 16:47
九日寄岑参(节选)
杜甫
出门复入门,雨脚但仍旧。所向泥活活,思君令人瘦。
沉吟坐西轩,饭食错昏昼。寸步曲江头,难为一相就。
吁嗟乎苍生,稼穑不可救。安得诛云师?畴能补天漏?
维南有崇山,恐与川浸溜。是节东篱菊,纷披为谁秀?
岑生多新诗,性亦嗜醇酎。采采黄金花,何由满衣袖?
[注]天宝十三年秋,长安一代“霖雨积六十余日”,关中大饥,农田淹没,“稼穑不可救”,诗正作于此时。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广项是(3分)
A.标题中的“九日”指九月九日,即重阳节,诗歌中的“东篱菊”“醇酎”“黄金花”等意象紧扣时令特点,但是又因霖雨积日而无法花满衣袖,写出了诗人心中的失望。
B.诗歌前四句中,“出门复入门”运用了细节描写,写出了诗人急切又无奈的心理;“思君令人瘦”句与“为伊消得人憔悴”相似,以形貌肖像的变化表现诗人思念情深。
C.第五至八句中,前两句写出诗人独坐家中心绪纷乱,饭食颠倒的生活状况;“寸步曲江头”句运用了夸张的手法,极言距离之短,却无法到曲江相见友人。
D.九至十二句中,诗人由自己不幸的人生遭遇推己及人,表达了对百姓苍生的同情和感叹,体现了杜甫关心劳动人民疾苦的情怀。
15.诗歌中“维南有崇山,恐与川浸溜”句围绕“雨”写景抒情,相当巧妙,请简要分析。(6分)


14.D
15.①运用了夸张和虚实结合(想象)的手法,(2分)写出了眼前雨水之大,想象中高山仿佛要被雨水冲走,变成一片汪洋。(2分)②借写雨表达了对友人深切的思念、对百姓生活的关切,对唐王朝命运的忧虑。(2分)(意思相近即可)

翻译
 方欲应邀出门造访,又返回门内,那密集落地的雨点只是依然下个不停。去往你家的道路泥泞,欲去看望于你,无法启行,想你想得我容颜消瘦。我独自坐在西窗下深思不已,连吃饭也辨不清是黄昏还是白天。虽然我距您的住处很近,却难得去与您会面一次。唉,可怜!那些受苦受难的老百姓,被水淹毁的庄稼是无可挽救了。怎么才能除去那可恶的云师?谁能去将那天漏处补住?
 日月隐去了光辉,禽兽在空旷的原野里哀号。官员们勉强做出从容自得的样子,老百姓却困于泥泞而难以行走。城南边有座终南高山,恐怕它也会被那急流的河水淹没漂走。今天这个重阳佳节,东篱的菊花你在为谁开的这么好?岑参先生有很多新诗,生性也特别喜欢香醇的美酒。雨中,眼看着那样繁多的黄菊花,怎能使你的衣袖装满呢。

赏析
 这首《九日寄岑参》,属于寄赠之作,相当于一封诗歌体的书信。这一类诗作,应酬性色彩较浓,内容往往比较空泛。然而,这首寄赠诗却大不相同。杜甫的这首诗寄赠岑参,一方面表达重阳节不能共赏秋菊把酒论诗的遗憾与惋惜,一方面对于天灾给苍生带来的苦难抱有一定的关怀和同情。诗中既有寄赠之作的一般特点,对友人表示怀念和问候,又有涉及当时的社会生活,即因大雨成灾对苍生稼穑表示的关切和忧虑。
 这首诗较长,按其内容可以分为三个段落。第一段,从开头“出门复入门”,到“难为一相就”,叙述访岑而阻于雨,与岑参的住处曲江虽然不远,但却不能去探访,倍觉思念,表现出了与岑参的深厚友谊。
 第二段,从“吁嗟乎苍生”,到“小人困驰骤”,由大雨而联想到这场雨给苍生百姓带来灾害。看起来,这一段似与岑参或杜岑友谊没有直接联系,像是节外生枝。但细想还是有其内在联系的。这倒不仅仅在于都是说大雨,而是他们都是诗人,民间的疾苦是他们共同关心的问题。所以下一段内容,又回到作为诗人的岑参上来。
 第三段,从“维南有崇山”到全诗的收尾,归结到岑参的诗歌创作活动。从诗歌本身来说,这里既写出了杜甫与岑参这两大诗人之间的友谊,也表现出杜甫对民间疾苦的关心。然而,过去有的诗论家认为这首诗的内容还不止于此,而是诗中喻指当时的朝政。据考,天宝十三载秋,大雨成灾,宰相杨国忠却取好庄稼来,向玄宗皇帝说:“雨虽多,不害稼也。”实际情况是否如此,当然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但无论有无寄托,杜甫对苍生百姓疾苦的关心和同情,则是没有疑问的。


文章标签: 菊花   写景     思念   重阳   朋友   曲江  



相关阅读

杜甫《遣兴》“天地军麾满,山河战角悲”全诗翻译
杜甫《晓发公安》阅读答案
杜甫《严郑公宅同咏竹》“雨洗涓涓净,风吹细细香
杜甫《咏怀古迹五首 其三》“群山万壑赴荆门,生
杜甫《上牛头寺》“花浓春寺静,竹细野池幽”全诗
杜甫《远游》阅读答案,竹风连野色,江沫拥春沙

有帮助
(0)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