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玄机《隔汉江寄子安》“烟里歌声隐隐,渡头月色沉沉”全诗翻译赏析

来源:海博学习网 www.exam58.com    发布时间:2017-03-30 10:15
隔汉江寄子安
鱼玄机
江南江北愁望,相思相忆空吟。
鸳鸯暖卧沙浦,鸂鶒闲飞橘林。
烟里歌声隐隐,渡头月色沉沉。
含情咫尺千里,况听家家远砧。

注释
鱼玄机,唐代女诗人。初名鱼幼微,字蕙兰。
(1)汉江:长江的一条支流,出自陕西省西南部,流经湖北武汉入长江。子安:即李亿,字子安,山西晋城人。公元858年科举状元,官任补阙。
(2)浦:水边或河流入海的地方。
(3)鸂鶒[xī chì]:一种水鸟,类似鸳鸯,也是成对生存
(4)烟:烟波浩淼的意思,傍晚时的一种江色。
(5)咫尺千里:谓虽近在咫尺,却似远隔千里。形容相见之难。
(6)况:当时的情形。砧:捣衣石。古代妇女在冬季来临前,将家人的寒衣拆洗后,放在砧石上用木棒捶打,然后再续棉重做。

参考译文
滔滔江水将我们分隔开来,我在此岸,你在彼岸。我们隔江相望,内心满是思恋之愁。想当初我们相互爱慕,相互吟诵喜欢的诗歌,如今却只能对着江水独自吟诵。
看着一对鸳鸯在江边的沙滩上卧在一起,相互依偎、相互取暖。又看见一双鸂鶒悠闲地飞翔在橘林上空,嘻戏鸣叫,让我怎能不想起身在他乡的你。
傍晚,江边人家升起了袅袅炊烟,江面上也是烟波浩淼。这烟里隐隐有倾诉相思的歌声传来,你是否也能听见呢?这时江上已然升起了沉沉的月色,像我此时晦暗的心情。
相恋的两个人哪怕近在咫尺,若是无法相见,仍然如相隔千万里。更何况又听见家家户户做棉衣的捣砧声,从远处传来。

赏析
《隔汉江寄子安》是唐代女诗人鱼玄机的作品。此诗写于860年秋,当时鱼玄机十六岁,因追求爱慕恩师温庭筠未果,在温的撮合下,遵母命嫁给李忆(一作李亿,字子安,江陵名门之后,祖荫而获进京补左补阕之职)为妾。李忆通过鱼两首诗极爱慕鱼的才气,一见倾心、再见动情。婚后鱼对李忆一片痴情,度过了近百日的和谐美满生活。后李忆回江陵接夫人裴氏,鱼去江陵寻亲,在汉江两岸,鱼思绪万千,写下《春情寄子安》、《寄李子安》、《隔汉江寄子安》等诗,以诗示其心迹。
此诗写相思之情。首联写两人相互愁望,相互思念;颔联写作者看着鸳鸯和鸂鶒成双成对,满眼羡慕。颈联写诗人一天到晚望着渡头等待心上人的情状;末二句写虽然远隔千里,但两颗心贴得很近。全诗写得幽绵悱恻,凄婉感人。
这是一首思念诗,全诗共八句,写得幽绵悱恻,凄婉感人。
头二句写两人相互愁望,相互思念。“江南江北”,这是两个人的行为,鱼玄机在这头愁望,李亿在那头也愁望。诗人断定李亿也在思念她,即使她的判断有误。她回忆以前的交往,唱或吟诵二人都喜欢的歌或诗句,但这些都没有用,仍然无法缓解思念之渴。 “空”字说明了诗人自己的情态。这两句,诗人将心上人李亿的行为发挥了想像。如果李亿是个扭头便忘的主儿,那么诗人就是可怜的相思。
三四两句写作者看着一对鸳鸯美滋滋地在沙浦享受温情,满眼羡慕。未必真有此景,也许是诗人的浪漫情怀。一对鸂鶒悠闲地飞游于橘林,同样激活了诗人的想像。写了鸳鸯,又写鸂鶒,如此渲染,说明诗人被李亿迷住了,不能自持。
五六两句写诗人等待心上人的情状。“烟”字可以有两种解释:一、与下句“月色沉沉”对应,晚上时,江边人家生起炊烟。二、烟波浩淼的意思,傍晚时的一种江色。第二种种解释更靠谱。烟波里传来隐隐的歌声,也许这歌声诗人听辩不清,但她肯定甘愿认为这是一首相思歌,这歌声正合自己的心愿,传到了江的那边,送给李亿。诗人好像入魔了,看到的,听到的,想像的,一切皆变为思念。这一句就是一幅画,想像着诗人坐在江边,托腮沉思,有一种忧愁美。 “渡头”映入了诗人的视线,明知李亿不会来,看着,只是为了圆一个无法实现的愿望。一直到晚上,月色沉沉的时候,诗人坐等了一整天。
末二句写虽然两人相隔得不远,但是却无法相见,犹如相隔千万里。“咫尺”,说明在诗人眼里,两人的心是很近的。“千里”,一个江南,一个江北,是地理上的距离。“家家”二字,对诗人是有刺激的,当然她也很想为李亿做棉衣。“远”字与“家家”相连,表现出捣衣声此起彼伏,连成一片,声声都敲打着诗人的心。一个女性的绵情牵系表露无遗。前句中的“歌声隐隐”与这句的“家家远砧”,双双入耳,最后一句写得相当有分量。



相关阅读

李昌符《秋晚归故居》阅读答案附翻译赏析
上官婉儿《彩书怨》“露浓香被冷,月落锦屏虚。”
唐诗中的六言绝句名篇鉴赏
王勃《滕王阁诗》“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
许浑《登洛阳故城》“水声东去市朝变,山势北来宫
刘皂《渡桑干》“客舍并州已十霜,归心日夜忆咸阳

有帮助
(0)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