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适《入昌松东界山行》“石激水流处,天寒松色间”全诗翻译赏析

来源:海博学习网 www.exam58.com    发布时间:2018-01-23 15:55
入昌松东界山行
高适
鸟道几登顿,马蹄无暂闲。
崎岖出长坂,合沓犹前山。
石激水流处,天寒松色间。
王程应未尽,且莫顾刀环。

注释
⑴昌松:县名,唐陇右道武威郡属县,故城在今甘肃古浪县西。
⑵鸟道:只有鸟才能飞越的山道。多用来称险峻的山路。登顿:忽上忽下、忽行忽止,形容山路的难走。
⑶坂(bǎn):山坡,斜坡。
⑷合沓(tà):重叠。
⑸激:拍打、碰撞。
⑹王程:奉王命差遣的行程。
⑺顾刀环:西汉李陵投降匈奴后,任立政等见到他,不便私语,便自循视刀环,表示可以还归于汉。环:谐音“还”,借作还意,隐指还家。

参考译文
在鸟儿才能飞越的山路上簸颠,马蹄笃笃没有一刻偷闲。
好容易通过一道崎岖的长坡,又有重重叠叠的大山出现在眼前。
湍急的水流冲激着巨石,松树的枝叶划破了寒天。
为王事奔波路程尚没有走尽,且不要过早地回看刀环。



赏析
《入昌松东界山行》是唐代诗人高适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写作者在边塞艰难而进的历程。首联总写行路难,从“几登顿”发展开。颔联写山路曲折,山高路远。颈联“石激”句写低谷,“天寒”句写峰顶。尾联重点写迎难而进,义无返顾,表现了高适在边塞艰苦奋斗的吃苦精神。王维诗有“月色冷青松”句,与“天寒松色间”俱是寓情于景的写法。这首诗写景真切,如在目前,非亲历者不能道也。
天宝十一载(752年)秋冬之际,高适经人引荐入陇右和河西两节度使哥舒翰幕府中充任掌书记之职,赴哥舒翰幕府途经昌松时作下此诗。
首联中“鸟道”,写山之高峻;“登顿”,上下意,诗中指翻山越岭。“几登顿”“无暂闲”,概括地描述了行人马不停蹄.在崇山峻岭中奔走的情景。以“几”修饰“登顿”,可见行人已走的路程之长。这两句落笔“山行”,既点题,也为后文作了铺垫。
颔联写行人在鸟道上跋涉已久,一定非常疲惫,走出漫长崎岖的山坡,满以为山路已尽,展现在面前的将是一望无际的平川,谁知起伏的山峦又如刚才走过的山一样横亘在面前。用一“出”字、一“犹”字,生动地显示了行人错以为山路已尽的兴奋,以及看到眼前横亘的山峦后失望、厌烦的情绪。两句诗一扬一抑,既写山路,又写行人;写山路回应“几登顿”,写行人回应“无暂闲”;写山行非常真切,写行人十分细腻。
颈联描写山间的具体景物。水石相激。湍奔而去,耐寒的松树,树色苍凉,令人顿生寒意。诗人驱马赶路,走出长坂,又入群山,“山行”的辛苦、乏味自在不言之中。现在又要过激流,穿寒松,荒寒的景象使山行之人不能不生孤寂、厌倦之感。
尾联诗人在自觉厌倦之时,马上自激自励:王事未尽,不当思归。“王程”二字总管“山行”,点明了此次”山行”的意义。“顾刀环”句用汉朝李陵的典故。李陵留匈奴后,汉使任立政等见到他,难以私下说话,便向他使眼色,井屡屡抚摸刀环,“环”与“还”谐音,示意其归还汉朝。在这里,诗人说“且莫顾刀环”,就是提醒自己“王程”未尽,公事未了,决不能中途而止。诗人以明确的尽职意识,战胜了“山行”的疲倦、孤寂,诗的情调也为之一振,表现出盛唐边塞生活中所洋溢的进取精神。
这首诗在剪裁上舍因去果,直截“山行”中的一段,以少总多,富于典型性。全诗八句,以“山行”为线索,前六句与山行之所见,意境真切,使人如临其境;后两句写山行之所想,情绪昂扬,一派盛唐风调。


文章标签:   流水   写景   山行  



相关阅读

高适《宋中送族侄式颜》“乡山西北愁,竹箭东南美
张祜《赠内人》“禁门宫树月痕过,媚眼惟看宿鹭窠
李益《从军北征》“天山雪后海风寒, 横笛遍吹《行
韦庄《忆昔》“西园公子名无忌, 南国佳人号莫愁”
武昌妓《续韦蟾句》“悲莫悲兮生别离, 登山临水送
卢纶《塞下曲 其三》全诗翻译注释赏析

有帮助
(0)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