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庭筠《早秋山居》“树凋窗有日,池满水无声”全诗翻译赏析

来源:海博学习网 www.exam58.com    发布时间:2015-10-11 21:27
温庭筠《早秋山居》是借对山居气候景物的描写。诗歌通过秋天刚到, 山家便觉爽气袭人,而报晴的霜讯,也从每天凌晨得知,这不但表现出山居的气候特征,诗人也通过这一描写来表现恬淡自适的心境。全诗如下:
山近觉寒早,草堂霜气晴。
树凋窗有日,池满水无声。
果落见猿过,叶干闻鹿行。
素琴机虑静,空伴夜泉清。

注释
⑴堂:茅草盖的堂屋。旧时文人常以“草堂”名其所居,以标风操之高雅。
⑵树凋:树叶凋落。
⑶叶干:叶子干枯。
⑷素琴:不加装饰的琴。机虑:犹思虑。静:一作“息”。

译文
近靠山边觉得寒气来得特别早,晴空下的草堂笼罩着一片霜气。树叶凋零了,窗边还有阳光照着;池塘满了,水依然没有声音。树上的果实成熟落下,叶子也干枯了,因此看见猿猴在林中走过,也听得见鹿行的声音。弹着素琴心情恬淡平静,到夜里只有潺潺清泉声相伴。

赏析
这是一首五言律诗。首联“山近觉寒早,草堂霜气晴”,以“早寒”和“霜晴”写山居早秋的生活感觉。上句“山近觉寒早”,即走进山中,感觉到一股股寒气。诗人山气之“寒”来说明寒秋时节已经来临。次句“草堂霜气晴”,这一句也是写秋天的,诗人通过“草堂”(草屋)来写。在清晨,阳光已经照在的洒满“白霜”的草屋。诗人通过“寒”和“霜”,从感觉和视觉上,形象地表现出山中“早秋”来临的特征。
颔联“树凋窗有日,池满水无声”,诗人通过对偶手法,把人们常见的景物拿进诗歌,在对比中,进一步表现出“早秋”的特征。上句“树凋窗有日”是静态描写,树叶凋零了,秋日照在窗台上。下句“池满水无声”从声音的角度来写的,秋水涨满池塘,已经听不到流水声音。这里,诗人通过“树凋”和“水无声”两个突出的审美意象,表现出了秋天树叶凋零,秋水涨满的特征。
颈联“果落见猿过,叶干闻鹿行”,这里,承上写植物而转,通过侧面描写的方法,从推测出山中动物的行动。就整个诗歌来说,颔联描写的是静态,而这一联写动态。诗人通过“相关联想”方法推测,并透过动词来表现动物的行动。在山中,“果落”、“叶干”都是秋天的实景,也是常见的自然现象。诗人见“果落”现象,推见到灵活自如的猿猴来过,见“叶干”而听到鹿子走过的声音。其中,“见”是从视觉来写的,诗人见“果落”现象,就好似看到猿猴的行动。“闻”是从听觉来写的,好似见到“叶干”就推想听到鹿子经过这里而发出的声音。根据相关知识,猿和鹿生性胆小,生活很是警惕的,往往出现是在人烟稀少之地。而诗人在诗歌中,写“猿过”和“鹿行”,就是表明山居环境的寥落与寂静。在这样的环境中,更好地抒写了诗人居静自乐的闲适心情。
尾联“素琴机虑静,空伴夜泉清”,尾联是律诗集中表现情感的地方,是前面描写情感的集中表现处。这里,诗人由描写山中寂静清幽而上升到写山中“居”人(指诗人)。上句“素琴机虑静”,“素”即素净之意。“素琴”这里是指没有染色或者雕花的“琴”。“机虑”即“思虑”“心情”之意。“静”即安静、平静。这一句是说,诗人拨弄着素琴, 随着琴曲的旋律,满怀的私心杂念完全平静下来。琴声即心声,心声通过琴声来表现。下句“空伴夜泉清”,“空”即“无人”而空阔之意。在王维的诗歌中,表现得特别明显。比如,“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鹿柴》)“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山居秋暝》)等。“清”可以说是诗人想象的“泉水之清”,也可以说是“泉水在寂静的夜晚发出的清脆的声音”。如果取其后者(显得比较恰当),是说诗人在寂静的夜晚,在泉水清脆的声音伴随下,进入一种纯净空明的理想境界。这里,琴声与水声响应和,形成和谐的音乐美。这样写,不但含蓄生动地表现出诗人由此进入到早秋山居中清心旷怀的境界之中,而且以景结情,更好地表现出自己在幽静的山中所产生的恬淡适意的情趣。
总之,这首诗歌在形象的描绘中,注重主观与客观的统一,融情入景,情蕴其中。这样,不但表现出诗人对美好自然之景的热爱,也表现出诗人受到自然之美陶冶时,心境得到很好的提升,情感得到升华。



相关阅读

温庭筠《夜宴谣》“亭亭蜡泪香珠残,暗露晓风罗幕
温庭筠《商山早行》“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全
温庭筠《题柳》“香随静婉歌尘起,影伴娇娆舞袖垂
温庭筠《过陈琳墓》“石麟埋没藏春草,铜雀荒凉对
温庭筠《鸡鸣埭曲》“彗星拂地浪连海,战鼓渡江尘
“河源怒浊风如刀,翦断朔云天更高”的意思及全诗

有帮助
(5)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