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学习资料 > 初中语文试题 >

2015年山东省17地级市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分类之诗歌鉴赏

来源:海博学习网 www.exam58.com    发布时间:2015-10-30 10:08
诗歌鉴赏
1.(2015年山东济宁市中考)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8—9题。(4分)
湘南即事
戴叔伦
卢橘花开枫叶衰,出门何处望京师。
沅湘日夜东流去,不为愁人住少时。
8.《湘南即事》共四句,每句七字,从体裁上看,这首诗属于          。诗中所写的季节应为       。(2分)
9.作者在诗中表达了怎样的情感?(2分)

答案:
8.绝句(或:七言绝句)   秋季(或:深秋)   【解析】从字数句数方面来确定体裁。“卢橘花开枫叶衰”一句标明了时节。
9.表达了作者一心想为国效力但又报国无门的忧愁苦闷心情。(意思对即可)   【解析】“出门何处望京师”显示了报国之情,“不为愁人住少时”抒了了忧愁苦闷之情。


2.(2015年山东东营市中考)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8—9题。(4分)
暮春归故山草堂
钱起
溪上残春黄鸟稀,辛夷花尽杏花飞。
始怜幽竹山窗下,不改清阴待我归。
  【注释】辛夷,木兰树的花。
8.诗中“竹”这一形象具有怎样的特征?(2分)

9.任选一个角度(如构思、写法、语言等),对该诗进行赏析。(2分)

答案:
8.①具有不从世俗、坚忍不屈、忠贞不渝(或不畏春残、不惧秋寒、不为俗屈)的品性节操;②内在美与外在美共处一身。
    评分:答出其中一点得2分,共2分。意思对即可其他答案符合题意即可。
9.构思一:全诗紧扣“暮春”,写出了不同景物的不同特征。既合乎自然真实,又巧妙融入主观情感,新颖别致,浑然天成。
  构思二:所见与所感有机结合,“感”因“见”而生,写出了情感意绪的抑扬跌宕,曲折动人。
  写法一:反衬,以黄鸟春花之“改”反衬幽竹之“不改”,突出幽竹对“我”的钟爱及其坚忍不屈、忠贞不渝的精神品质。
  写法二:拟人,表现幽竹“待我”之情及“我”的怜竹之意,生动有趣而耐人寻味。
  评  分:答对一种得2分,共2分。意思对即可。其他答案符合题意即可。
  语  言:用“稀”“尽”“飞”一气而下,渲染出春光逝去、了无踪影的凋零空寂的气氛,用“始”与之呼应,表现出失望之后的意外发现和惊喜之情,写出了意脉的转折。平中见奇,朴中出新。
  评  分:答对得2分,共2分。其他答案取例典型,分析言之成理即可


3.(2015年山东东营市中考)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14-16题。(8分)
我用残损的手掌 /摸索这广大的土地:/这一角已变成灰烬,/那一角只是血和泥;/这一片湖该是我的家乡,/……/江南的水田,你当年新生的禾草/是那么细,那么软……现在只有蓬蒿;/岭南的荔枝花寂寞地憔悴,/尽那边,我蘸着南海没有渔船的苦水…… /无形的手掌掠过无限的江山,/手指沾了血和灰,手掌沾了阴暗,/只有那辽远的一角依然完整,/温暖,明朗,坚固而蓬勃生春。/在那上面,我用残损的手掌轻抚,/像恋人的柔发,婴孩手中乳。/我把全部的力量运在手掌/贴在上面,寄与爱和一切希望,/因为只有那里是太阳,是春,/将驱逐阴暗,带来苏生,/因为只有那里我们不像牲口一样活,/蝼蚁一样死……那里,永恒的中国!
  ——《我用残损的手掌》
  14.诗人情感随“手掌”活动而变化,试仿照示例填空。(2分)
          ”:                      ”:                (示例)“贴”:向往与期待
  15.谈谈你对诗中“残损的手掌”这一形象涵义的理解。(3分)

  16.就本诗运用的一种艺术手法作简要的赏析。(3分)

答案:
14. “摸索”:痛苦和仇恨  “轻抚”:热爱与幸福
  评分:答对一处得1分,共2分。意思对即可。答“情感变化”其他答案符合题意即可。
15.①实指诗人被残害的身体。②象征民族遭受的伤痛和屈辱(或象征祖国残缺的版图)。表明诗人坚强不屈的意志和对祖国的炽热的爱。
  评分:答对一点得1分,共3分。意思对即可。
16.虚拟:诗人虚拟祖国的广大土地就在眼前,随着思维变化转换空间,既可观其形色,又可感其冷暖,嗅其气味,表达了对祖国的深挚情感。
   想象:借助“无形手掌”的活动,想象国土的今昔变化和不同区域不同的色彩、情景,形成诗歌的丰富内涵,寄寓深厚情感。
 对比:国土沦陷前后对比,突出表现祖国遭受的苦难及作者凄楚忧愤之情;沦陷区和“辽远的一角”对比,表达对祖国光明未来的期待、向往以及坚定的信念。
  评分:答对其中一种得3分,指出写法1分,赏析2分。意思对即可。其他答案符合题意即可。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