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学习资料 > 高中语文试题 >

江苏省苏北四市2017—2018学年度高三调研测试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3)

来源:海博学习网 www.exam58.com    发布时间:2017-12-05 09:37
七、作文
20. 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阳光下像个孩子,风雨中像个大人。毕竟,人生漫长,有时阳光明媚,有时风雨交加。
【答案】
责任与担当
孙先生说:“为我辈既以担当中国改革发展为己任”。简短的一句话,道出了每个人都应该具备的一种素质——担当。勇于担当,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虽然现在是和平年代,但这句话依旧牢记于每个人的心里。想要成就一番事业,就必须学会担当。
康德说:“既然我已经站在了这条路上,那么任何事情都不能阻止我走下去。”人生之路“路漫漫其修远兮”,如果已经选择了前进的方向,就要勇于担当起重任,不在失败和困难面前畏缩不前,集中精力,成功之日定会到来。
索尔仁尼琴说:“一句真话,比整个世界都重要。”他曾被驱逐出境,流亡多年,但他一直担当着自己的重任,走在布满荆棘的路上,最终,他赢得了人民,“俄罗斯的良心”重归故土。失败者在困难面前只看到,“黑云压城城欲摧”,而能成大事者看到的却是“甲光向日金鳞开”。只有敢于担当,不惧挫折,人生才会出现彩虹。
大丈夫应以天下为己任,在社会中,不同的角色有着不同的责任,在责任面前,我们不能退缩,应当用全部精力勇敢担起。
保尔,这个奥斯特鲁夫斯基笔下的人物,其实就是他的翻版。坚强的共产主义者,他面临的困难仿佛高山,却一直坚持着与之搏斗。他把人类的解放作为自己的责任,因救人被抓,因战争带来痛苦,在严寒中工作,最后瘫痪在床,双目失明。他克服了这一切,割断了束缚生命的铁环,如同一个历经千辛万苦后成功登上山顶的勇士。这就是保尔,一个为人类的解放而奋斗的保尔,深深的印在了我们的心里。
林则徐勇于担当,终成一代民族英雄;巴尔扎克敢于担当,在困境中成功;还有像吴菊萍、吴斌这样的人,勇于担当,终成最美。再看看现实中的许多人,没有责任意识,不敢担当,从而有了“瘦肉精”、“地沟油”、“毒馒头”等食品。人们应该意识到担当的重要性了。为自己,为社会,为国家,勇敢地担当责任,不畏困难,迈向成功。
歌德说:“责任就是对自己要求去做的事有一种爱”。我们应当勇于担当,担当是我们的责任。
【解析】
试题分析:参考立意:用童真的心境去感受这个世界的美好;面对困境要有勇气和担当;既要能享受生活的美好,又要能战胜生活的困境。
点睛:“阳光下像个孩子”,指的是生活顺心时,会跟孩子一样,拥有一颗清澈而明媚的童心,不世故,不做作,更不迎合。“风雨中像个大人”,指的是生活遇到挫折和困难时,需要像个大人一样,收敛起你的孩子气,拿出你的勇气和担当。生活中,有阳光也有风雨,看似矛盾,却是统一,也因此构成了美好的岁月。可以侧重“阳光下像个孩子”“风雨中像个大人”其中一方面,也可以二者结合。可以叙写自己的生活经历,也可以抒发情感,或阐述对此问题的看法。抛开“孩子”“大人”的寓意,只谈“智慧”“坚持”“诚信”等,视为偏题。
附加题
一、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小题。
曲之佳处,不在用事,亦不在不用事。好用事,失之堆积;无事可用,失之枯寂。要在多读书、多识故实,引得的确、用得恰好,明事暗使、隐事显使,务使唱去人人都晓,不须解说。又有一等事用在句中令人不觉如禅家所谓撮盐水中饮水乃知咸味方是妙手。《西厢》《琵琶》用事甚富,然无不恰好,所以动人。《玉玦》句句用事,如盛书柜子,使人厌恶。
(节选自王骥德《曲律·论用事》有删改)
21. 用斜线“/”给上面文言文中的画线部分断句。(限5处)
22. 文段中《西厢》《琵琶》的作者分别是_______和______(姓名)。
23. 结合材料,概括曲中“用事”的要义。
【答案】21. 又有一等事/用在句中/令人不觉/如禅家所谓撮盐水中/饮水乃知咸味/方是妙手。    
22.     (1). 王实甫(王德信)    (2). 高明(高则诚、高晦叔)    
23. 引得正确,用得恰当;明暗隐显,不需解说;化入文中,不留痕迹。
【解析】
21. 试题分析:注意结合句中的动词“有”“用在”“不觉”“撮盐”“知”“是”断句。
22. 试题分析:文学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的中外中的作家、作品,文学现象、文学流派,文体知识等。重点记忆课本涉及到的和经典阅读中列出的作品。平时注意积累,理出线索,形成体系。
23. 试题分析:注意根据文段中的重点词语“引得的确、用得恰好,明事暗使、隐事显使,务使唱去”“人人都晓”“不须解说”“令人不觉”进行概括。
点睛:简答题的信息筛选基本也是人物的某种品质,事情的原因、物象的特征的分析等,注意找到文中的相应的句子,然后翻译,同时注意题干的要求是用原文的词语还是自己的话。
参考译文:
词曲的精妙之处,不在于使用典故,也不在于不使用典故。喜好多用典故的缺失在于堆积典故;而没有典故可以运用的缺失在于文辞枯竭单调。所以,关键在于多读书,多见识典故事实,援引正确,使用恰当,常见的典故隐晦运用,冷僻的典故明确运用,一定要让唱出来时,人人都能听懂,不需要另外解说。另外,高明的(一等的)用典是运用在句中,让人没有察觉,犹如禅家所说的把一撮盐放入水中,喝水时才觉出咸味,这样使用典故才是妙手。《西厢》《琵琶》使用典故虽然很多,然而无不恰到好处,所以动人。《玉玦》几乎句句使用典故,犹如盛书的柜子,使人厌恶。
二、名著阅读题
24. 下列对有关名著的说明,不正确的两项是
A. 《三国演义》“群英会蒋干中计”中,周瑜巧设“苦肉计”,使自作聪明的蒋干中了计,也使曹操中了计,为赤壁之战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B. 《端午节》里的方玄绰不加入索薪行列,认为索薪欠斟酌,而一旦经济拮据,他也赞同索薪了,其表里不一的虚伪相,被作者刻画得惟妙惟肖。
C. 《边城》中,大老天保为了成全弟弟傩送的爱情,放弃了团总顺顺一座碾坊的陪嫁,牺牲了自己的幸福,光明磊落,胸怀宽广。
D. 《老人与海》中,老人连续八十四天没捕到一条鱼,周围的人们都认为他“倒了血霉”,可小男孩马诺林却称赞他“最好的渔夫是你”。
E. 《哈姆莱特》中,哈姆莱特利用到宫中演戏的戏班子,让他们在克劳狄斯面前演出《贡扎古之死》,借此观察克劳狄斯的神情反应,来确定他是不是杀父凶手。
【答案】AC
【解析】试题分析:A项,“苦肉计”错;C项,放弃陪嫁的应为“傩送”不是“天保”。
25. 简答题
(1)《红楼梦》第二十二回中,在宝钗生日宴会上,“至晚席散时,贾母深爱那作小旦的,因命人带进来……凤姐笑道:‘这个孩子扮上活像一个人,你们再看不出来。’宝钗心里也知道,便只一笑不肯说。宝玉也猜着了,亦不敢说。史湘云接着笑道:‘倒像林妹妹的模样儿。’宝玉听了,忙把湘云瞅了一眼,使个眼色。众人却都听了这话,留神细看,都笑起来了,说果然不错。”这段文字中表现了宝钗、宝玉、湘云各自怎样的性格特点?
(2)《欧也妮·葛朗台》中表现葛朗台对金子具有强烈占有欲望的细节很多,请举两例。
【答案】(1)①宝钗:城府深(有心计);②宝玉:体贴、细心;③史湘云:心直口快。(2)①葛朗台看到查理送给女儿的金梳妆匣,立刻眼睛发亮,身子一纵,好似一头老虎扑向一个熟睡的婴儿,向梳妆匣扑去;②葛朗台临死时,神甫把镀金的十字架送到他唇边让他亲吻,他却做出一个骇人动作,想把十字架抓在手里,这最后的努力要了他的命;③葛朗台半夜里把自己一个人关在密室之中,“爱抚、把玩、欣赏他的金币,放进桶里,紧紧地箍好”;④临死之前,欧也妮把金路易铺在桌上,他几小时地用眼睛盯着,像孩子一般,他露出一点儿很吃力的笑意。有时他说一句:“怎样好教我心里暖和!”脸上的表情仿佛进了极乐世界。 
三、材料概括分析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列小题。
阿城的处女作《棋王》,被誉为“寻根文学”的扛鼎之作,发表虽早,但文字简劲,结构精巧,气度超逸,为后出作品所不及,又有超迈于流派之外的内涵与趣味。《棋王》里面最突出的两个意象就是“吃”和“象棋”,这两样都是人类的需要,缺一不可,正是因为精神需要的追求,人才超越于兽,而人也不是神,因此生而为人也必定会有俗的一面。似乎阿城有意强调棋王身上的世俗性,来对抗不近人情的意识形态教育,和不食人间烟火的高大全英雄的宣传。“存天理灭人欲”,将物质和精神对立割裂,让道德品性和欲望需求你死我活,这是阿城不屑的。
著名心理学家马斯洛把人的需要按从低级到高级分为生理、安全、自我实现等七个层次,人的最高需要是“自我实现”。《棋王》里面的“吃”就是最低层次的生理需要,阿城写的吃并不是吃本身,而是写对“吃的需求”,写饥饿感。王一生的吃相很凶,对吃近乎“虔诚”,而且“精细”,有时简直有点儿“惨无人道”。他“拿到饭后,马上就开始吃,吃的很快,喉节一缩一缩的,脸上绷满了筋。常常突然停下来,很小心地将嘴边或下巴上的饭粒儿和汤水油花儿用整个儿食指抹进嘴里”。这不是对吃的向往,而是对饥饿的极度恐惧。再往下想,这是对生存的焦灼与现实的焦虑。阿城写王一生的“吃”,有种返璞归真的意味,直接面对最原始最基本的需求,才有震撼力。可是文学感动人的,毕竟是精神的力量。“吃”是为了活,而活不只是“吃”。王一生和好几人车轮大战,胜了后,他呜呜地哭着说:“妈,儿今天明白事儿了。人还要有点儿东西,才叫活着。”
26. 作者认为《棋王》被誉为“寻根文学”扛鼎之作的原因有哪些?
27. 为什么说阿城写王一生的“吃”具有震撼力?
28. 如何理解文中画线句子的含义?
【答案】26. ①文字简劲,结构精巧; ②气度超逸,为后出作品所不及;③有超于流派之外作品的内涵与趣味。    
27. ①描写细致,生动传神; ②体现了对饥饿的极度恐惧感和对生存的焦灼与现实的焦虑;③直接面对最原始最基本的需求,有种返璞归真的意味。    
28. “东西”指“精神需要的追求”;既要有物质的追求,还要有精神的追求,这才是完整的生命。
【解析】
26. 试题分析:此题是分析原因的题目,注意根据文意概括《棋王》的成就,要点是文字、结构、气度、超于流派之外的内涵与趣味。
点睛:内容概括的题目首先对文章进行层次的划分,找到文章论述从几个方面着眼,然后概括段意,根据段意概括中心。注意重点关注各段的段首和段尾句以及文章的开头和结尾的句子,从这些段落或语句中提取关键的词语作答。
27. 试题分析:此题是分析描写的效果的赏析,重点在于描写细致,生动传神,体现了对饥饿的极度恐惧感和对生存的焦灼与现实的焦虑;直接面对最原始最基本的需求,有种返璞归真的意味。
28.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分析句子的含义的题目,答题的关键是对“东西”的解释,意思对即可;“完整的生命”答成“有意义的生命”或“有价值的生命”亦可。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