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学习资料 > 高中语文试题 >

浙江省温州市九校2019届高三第一次联考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2)

来源:海博学习网 www.exam58.com    发布时间:2018-10-09 16:32
三、古代诗文阅读(共40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18题。(20分)
答李翊书
【唐】韩愈
六月二十六日,愈白。李生足下:生之书辞甚高,而其问何下而恭也。能如是,谁不欲告生以其道?道德之归也有日矣,况其外之文乎?抑愈所谓望孔子之门墙而不入于其宫者,焉足以知是且非邪?虽然,不可不为生言之。
生所谓“立言”者,是也;生所为者与所期者,甚似而几矣。抑不知生之志:蕲胜于人而取于人邪?将蕲至于古之立言者邪?蕲胜于人而取于人,则固胜于人而可取于人矣!将蕲至于古之立言者,则无望其速成,无诱于势利,养其根而俟其实,加其膏而希其光。根之茂者其实遂,膏之沃者其光晔。仁义之人,其言蔼如也。
抑又有难者。愈之所为,不自知其至犹未也,虽然,学之二十余年矣。始者,非三代两汉之书不敢观,非圣人之志不敢存。处若忘,行若遗,俨乎其若思,茫乎其若迷。当其取于心而注于手也,惟陈言之务去,戛戛乎其难哉!其观于人,不知其非笑之为非笑也。如是者亦有年,然后识古书之正伪,乃徐有得也。当其取于心而注于手也,汩汩然来矣。其观于人也,笑之则以为喜,誉之则以为忧,以其犹有人之说者存也。如是者亦有年,然后浩乎其沛然矣。吾又惧其杂也,迎而距之,平心而察之,其皆醇也,然后肆焉。虽然,不可以不养也,行之乎仁义之途,游之乎诗书之源,无迷其途,无绝其源,终吾身而已矣。气,水也;言,浮物也。水大而物之浮者大小毕浮。气之与言犹是也,气盛则言之短长与声之高下者皆宜。
虽如是,其敢自谓几于成乎?虽几于成,其用于人也奚取焉?虽然,待用于人者,其肖于器邪?用与舍属诸人。君子则不然。处心有道,行已有方,用则施诸人,舍则传诸其徒,垂诸文而为后世法。如是者,其亦足乐乎?其无足乐也?
有志乎古者希矣,志乎古必遗乎今吾诚乐而悲之亟称其人所以劝之非敢褒其可褒而贬其可贬也问于愈者多矣念生之言不志乎利,聊相为言之。愈白。
    (有删节)
【注】膏:灯油。
1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蕲胜于人而取于人邪    蕲:同“祈”,求,希望
B.养其根而俟其实        俟:等待
C.处若忘,行若遗        处:处置,处理
D.其皆醇也,然后肆焉    肆:放纵,这里指放手去写
1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不知其非笑之为非笑也             吾社之行为士先者
B.以其犹有人之说者存也             以其无礼于晋
C.行之乎仁义之途                   游于是乎始
D.气盛则言之短长与声之高下者皆宜   与嬴而不助五国也
1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作者认为,学古文要从加强主观道德修养入手。文中用“根”与“实”、“膏”与“光”的比喻阐述了道德修养与文辞之间的关系。
B.作者认为,写作要有创造性,学文要善于学习古人的作品,而写作时要推陈出新,“唯陈言之务去”,不要蹈袭别人的熟套。
C.作者认为,学古文要有坚定的决心,不能在意别人的看法,不为世俗的富贵所诱惑,不企求速成,而是要下苦功,并不断自我审查。
D.此文并不是板起面孔说教,而是在信中结合自己学文的曲折过程和甘苦得失,娓娓道来,循循善诱,慰勉有加,说得亲切中肯。
17.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3分)
志乎古必遗乎今吾诚乐而悲之亟称其人所以劝之非敢褒其可褒而贬其可贬也问于愈者多矣念生之言不志乎利
18.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8分)
(1)根之茂者其实遂,膏之沃者其光晔。仁义之人,其言蔼如也。(4分)
(2)虽然,待用于人者,其肖于器邪?用与舍属诸人。(4分)
(二)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9-20题。(8分)
曲江对酒
杜甫
苑外江头坐不归,水精宫殿转霏微。
桃花细逐杨花落,黄鸟时兼白鸟飞。
纵饮久判人共弃,懒朝真与世相违。
吏情更觉沧洲远,老大悲伤未拂衣。
【注】这首诗是诗人留住长安时的作品。此时诗人虽仍任朝官,但有名无实,不受重用。判(pn):甘愿的意思。沧洲,水边绿洲,古时常用来指隐士的居处。
19.颔联中“细逐”“时兼”四字,极写落花       ,飞鸟       ,生动而传神。(每空不超过4字)(2分)
20.颈联和尾联表意曲折而丰富,请结合诗句分析。(6分)
(三)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21-22题。(6分)
(1)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论语·颜渊》)
(2)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卫灵公》)
(3)子曰:“参乎!吾道一以贯之。”曾子曰:“唯。”子出,门人问日:“何谓也?”曾子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论语·里仁》)
(4)子贡曰:“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何如?可谓仁乎?”子曰:“何事于仁!必也圣乎!尧舜其犹病诸!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论语·雍也》)
21.根据上述材料和课文所学内容,       的内涵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的内涵是“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2分)
22.结合以上材料,概括并评述孔子的“仁”的思想学说。(4分)
(四)古诗文默写。(6分)
23.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只选3小题)(6分)
(1)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       ,       。(《论语》)
(2)       ,       ,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孟子《寡人之于国也》)
(3)世人皆浊,何不淈其泥而扬其波?       ,       ?(《渔父》)
(4)青山隔送行,       ,淡烟暮霭相遮蔽,夕阳古道无人语,       。(王实甫《长亭送别》)
(5)五花马、千金裘,       ,       !(李白《将进酒》)
四、作文(60分)
24.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
据新华社报道,41岁的北京车主杨晓是愿意较真的人之一。他认为自己停车的地点有停车线,不应被交警贴条,将北京市交管局朝阳某交通大队诉至法庭。经过2年3次庭审后,终于胜诉。如果仅仅是为400元罚单,费这么大劲,可能并不太值得,就如与之对簿公堂的一位交警所说:“有这个时间多陪陪家人不好吗?”但杨晓近日接受媒体采访时说:“如果只是我个人的私事,我其实挺随和的,但如果牵扯到大家,牵扯到公共利益,我就愿意较真。周围有许多邻居都被贴了条,大家在这儿停了这么多年,怎么突然就违章了,我觉得有必要弄个清楚。”
有评论认为,杨晓的难得之处,在于他明确地区分了“个人的私事”与“公共利益”。家人、邻里、朋友之间,往往是“私事”居多。在这些领域,中国自古以来的智慧,是以律己宽人之道来立身行事。但是在涉及法治时,如果不能“当仁不让”,其实是放弃了自己作为一个公民的权利与义务,是一种“法治冷漠症”。
对此,作为一个公民,你有怎样的体验和思考?结合上述材料,写一篇文章。
【注意】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明确文体,不得写成诗歌。不得少于800字。不得抄袭、套作。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