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学习资料 > 高中语文试题 >

浙江省温州市九校2019届高三第一次联考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3)

来源:海博学习网 www.exam58.com    发布时间:2018-10-09 16:32
参考答案
1.B A暄-喧 C蓦(mù)-蓦(mò) 涣然一新-焕然一新 D载(zi)体-载(zài)体
2.C  沽名钓誉:(沽:买;钓:用饵引鱼上钩,比喻骗取。)故意做作或用某种手段捞取名誉。
3.A “很自然地与历史上某些审美趣味,伦理道德意识相契合”中间的逗号改为顿号。
4.C A语序错误。“传承、抢救、保护”应改为“抢救、保护、传承”
B.并列不当。“赏花、摘菜、垂钓和休闲”“赏花、摘菜、垂钓”属于休闲活动。
D.缺少介词“与”。“寻觅到自己家园的相通之处”应改为“寻觅到与自己家园的相通之处”
5.必须走进这个世界中去    迷失在这个世界之中     找回你的自我来
【评分标准】共3分。每点1分,意思对即可。
6.(1)家长给孩子取的名字在用字和发音上非常集中。
【评分标准】“用字集中”“发音集中”各1分。共2分。
(2)如“萱”“馨”“睿”“刘小灵童”“王者荣耀”等,或含蓄或直接,寄寓了家长美好的期待。
如材料2中的名字,不易出现雷同现象,这体现出家长标新立异、与众不同的心理。
新时代流行的文学作品、影视作品、网络游戏等对这一代家长的浸润,造就了特有的审美趣味。
【评分标准】共4分。答对一点得2分,两点得4分。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也可给分。
7.C。原文说“许多‘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也都有电影进入中国市场”,并没有说大量。
8.D。A.“说明孔子学院的设立与所在国的经济实力成正相关”错,于文无据。B.“是在说明我们应该吸收世界先进文化”错,从材料内容及原报道标题等都可看出,材料重点阐释孔子学院给世界带来了什么,而不是说我们应该向世界学习什么。C.“到2020年,汉语将会超越英语,成为国际社会第一通用语言”错,结论武断。材料四中“不久的将来”并不等于“2020年”,材料也没有指明“屏幕上的语言”就是“国际通用语言”。
9.材料三认为创办孔子学院是为满足各国人民学习汉语言文化了解中国的需求,促进中外教育文化合作交流。
材料四认为创办孔子学院是为对外进行语言文化输出和渗透(或答弥补国际文化赤字),让汉语成为国际语言,从而影响人类的精神和心灵。
【评分标准】共4分。每点2分,意思相近即可。
10.(4分)草原长久的安宁被破坏了。(1分)这种安宁的破坏主要表现为草原自然环境被粗暴的破坏。(1分)草原牧民的内心受到了摧残,神经失衡,不再淡定。(1分)草原上的生活方式、生产方式和在此基础上生成的草原文化受到了破坏。(1分)
11.(每题3分,6分)
(1)这句话运用了比喻、排比的手法(1分,只答出一个不给分),三个“让”字排比句极强地表现出我们被喧嚣裹挟的肉体、心灵上的紧张和疲惫(1分),然后用“线”被不断抽取这样的意象,化抽象为具象,把人内心的那种焦虑不安形象地表达出来。(1分)
(2)这两句话是一种环境描写,并运用了拟人的修辞。(1分,“环境描写”“拟人”答出其一即可)渲染草原苍穹的纯净安宁的特征,来反衬上文那些杂乱之音的不自然。(1分)引入草原之夜这个恒久不变的旁观者,生动地写出草原上人类这些当局者所带来的改变的虚妄。(1分)
12.(4分)
在结构上引入作者的感受和态度,前后照应,回应了文章开头几段作者别扭的感受。(2分)开头以“我”来表明态度,这里重又以“我”介入,强调了作者自身的情感判断,表现出对中间描写叙述出来的“变”的否定和不安。(或答“表现出对安宁将继续被破坏的担忧及面对现状的无力无奈”也可)(2分)这两句话以神态、动作描写出了作者内心的感受,委婉含蓄地表达了自己的态度和看法,更能触动读者,引起读者的共鸣。(2分。)
在结构上引入作者的感受和态度,前后照应,回应了文章开头几段作者别扭的感受。(2分)开头以“我”来表明态度,这里重又以“我”介入,强调了作者自身的情感判断,表现出对中间描写叙述出来的“变”的否定和不安。(或答“表现出对安宁将继续被破坏的担忧及面对现状的无力无奈”也可)(2分)这两句话以神态、动作描写出了作者内心的感受,委婉含蓄地表达了自己的态度和看法,更能触动读者,引起读者的共鸣。(2分。)
13.(6分)安宁是人的基本权利,是人对其适宜生存环境的一种要求,也是人对其心灵安定的一种诉求,更是人对一种延续、稳定的传统习惯和文化心理的追求。(3分)人有权对破坏这些安宁的行为表达自己批判情感的权利,有权去恢复和重建被破坏的自身家园。(3分)对作者而言,安宁是自然乃至宇宙苍穹的永恒体现,人对安宁的追求也是与自然和宇宙的契合,是真正作为自然中和宇宙中的人的一种基本权利。(3分)
【评分标准】答出任意两点就可以得满分。
14.C.处:居止,静处
15.B.A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结构助词,的;B都是连词,因为;C介词,相当于“于”,在/用在句中,表停顿;D连词,和、跟、同/动词,结交、亲附
16.C“不能在意别人的看法”错。从原文“其观于人也,笑之则以为喜,誉之则以为忧,以其犹有人之说者存也”得知,作者认为也当借别人的看法来省察文章的不足之处。
17.志乎古必遗乎今/吾诚乐而悲之/亟称其人/所以劝之/非敢褒其可褒而贬其可贬也/问于愈者多矣/念生之言不志乎利
【评分标准】共3分。必断共6处。断对1处不得分,断对2处得1分,断对3-4处得2分,断对5-6处得3分;错断1处不扣分,错断2处扣1分,错断3-4处扣2分,错断5-6处扣3分。漏断不计分。
18.(1)根长得旺盛它的果实就能成熟,灯油充足灯光就明亮,仁义之人,他的文辞必然和气可亲。
【评分标准】“其实”(它的果实)、“遂”(译为“成熟”或“长得好”皆可)、“晔”(明亮)、“蔼如”(和气可亲的样子)各1分。
(2)虽然这样,依赖被有地位的人任用的人,那不是像器物一样吗?用和不用取决于别人。
【评分标准】“用于人”被动、“肖”、“舍”(不用)、“属”(从属、决定)各1分。
参考译文:
六月二十六日,韩愈言,李生足下:你来信的文辞立意很高,而那提问的态度是多么谦卑和恭敬呀。你能够这样,谁不愿意把他所懂得的道理告诉你呢?你成为有道德的人指日可待,何况作为道德外在表现的文章呢?不过我只是所谓望见孔子的门墙而并未登堂入室的人,怎么足以能辨别是或非呢?虽然如此,还是不能不跟你谈谈自己对这个问题的看法。
你所说的要著书立说的看法,是正确的,你所做的和你所期望的,很相似并很接近了。只是不知道你的“立言”之志,是希望胜过别人而被人所取用呢,还是希望达到古代立言的人的境界呢?希望胜过别人而被人取用,那你本已胜过别人并且可以被人取用了。如果期望达到古代立言的人的境界,那就不要希望它能够很快实现,不要被势利所引诱,要像培养树木的根而等待它的果实,像给灯加油而等它放出光芒。根长得旺盛它的果实就能成熟,灯油充足灯光就明亮,仁义之人,他的文辞必然和气可亲。
不过还是有困难之处,我所做到的,自己也不知道达到古代立言者的境界还是没有?虽然如此,我学习古文已有二十多年了。开始的时候,不是夏商周三代西东两汉的书就不敢看,不合乎圣人志意的就不敢存留心中,静处的时候像忘掉了什么,行走时好像遗失了什么,矜持的样子像在思考,茫茫然像是着了迷。当把心里所想的用手写出的时候,想要把那些陈旧的言词去掉,这是很艰难的呀!把文章拿给别人看时,不把别人的非难和讥笑放在心上。像这种情况也有不少年,这样之后才能识别古书中道理的真与假,这才慢慢有了心得。当把心里所想的用手写出来的时候,文思就像泉水一样涌流出来了。再拿这些文章给别人看时,非笑它我就高兴,称赞它我就担忧,因为文章里还存有时人的意思和看法。像这样又有些年,然后才真是像大水浩荡一样文思奔涌了。我又担心文章中还有杂而不纯的地方,于是从相反方向对文章提出诘难、挑剔,平心静气地考察它,直到辞义都纯正了,然后才放手去写。虽然如此,还是不能不加深自己的修养。在仁义的道路上行进,在《诗》《书》的源泉里游弋,不要迷失道路,不要断绝源头,终我一生都这样做而已。文章的气势,就像水;语言,就像浮在水上的东西。水势大,那么凡是能漂浮的东西大小都能浮起来。文章的气势和语言的关系也是这样,气势充足,那么语言的短长与声音的扬抑就都会适当。
中还有杂而不纯的地方,于是从相反方向对文章提出诘难、挑剔,平心静气地考察它,直到辞义都纯正了,然后才放手去写。虽然如此,还是不能不加深自己的修养。在仁义的道路上行进,在《诗》《书》的源泉里游弋,不要迷失道路,不要断绝源头,终我一生都这样做而已。文章的气势,就像水;语言,就像浮在水上的东西。水势大,那么凡是能漂浮的东西大小都能浮起来。文章的气势和语言的关系也是这样,气势充足,那么语言的短长与声音的扬抑就都会适当。
有志于学习古代立言者的人很少了。有志学习古人的人,必为今人所弃,我实在为有志于古的人高兴,也为他悲伤,我一再称赞那些有志学习古人的人,只是为了勉励他们,并非敢随意表扬那些可以表扬、批评那些可以批评的人。向我问道的人有很多了,想到你的意图不在于功利,所以姑且对你讲这些话。韩愈言。
19.轻盈无声欢跃和鸣(或“欢跃共舞”、“翩然共舞”均可)(每空1分,共2分)
20.颈联正话反说(反语亦可,1分),意思是:既然人家嫌弃我,不如借酒自遣;既然我不被世用,恭勤朝政又是何苦?(1分)以此,含蓄地表达了他因一片体国之心遭冷遇而生的愤懑不平之气。(1分)尾联的意思是:只因为微官缚身,不能解脱,故虽老大伤悲,也无可奈何,终未拂衣而去。(1分)这里显示的是一种欲进既不能而欲退又不得的两难境地。(1分)由这两联,可见诗人报国无门的苦痛。(1分)
21.恕忠
22.忠恕。它意味着,我们不是回报式地对他人好;我们对他人好,也根本不是为了得到他人的回报;我们无条件地对他人好,也因为推己及人,积极为人。
克己复礼为仁。不论何时,人必须考虑他人的存在,考虑到社群的秩序,也必须对自我的思想情感和行为加以合理的规范。孔子宣扬的那套礼固然有须扬弃的内容,但其蕴含的严于律己的基本精神有值得继承的方面。
“仁”的最高境界是“圣”。这意味着,在“仁”之上,还有“圣”的境界——智慧和道德都达到最高的境界。达到“圣”的境界很难,在实践仁的过程中不妨从小处着手。仁是个人修养方面的,在实践仁的同时,也可以朝最高境界即圣的境界努力。
【评分标准】概括出一点思想可得1分。三点思想也可以分别答“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的思想,“克己”的思想或“克己复礼”的思想,“博施于民而能济众”的思想。三点的评述,每点1分,根据答案酌情给分。此题答出任意两点即可得4分。
23.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    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
众人皆醉何不餔其糟而歠其醨(“餔”字请参考课文简化的食字偏旁)
疏林不做美禾黍秋风听马嘶
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四、作文
审题要求:
1、无论何种文体都必须扣紧“个人私事”“公共利益”两个领域及“律己宽人”“当仁不让”两种态度来写。
2、当在两个领域的两种态度间进行思考,叙事类的主题及论述类的观点都当注重两个领域的两种态度的思辨。不可通篇只抓一个方面,而不顾及另一个方面。
3、此材料中的“个人私事”当指家人、邻里、朋友之间的事,而且重点当论及有冲突点的私事,面对这样私事时当如何,不应该泛论所有私事。此处的“公共利益”指包括个人利益在内的公众利益。杨晓争取个人利益即是在争取公众利益,这里在面对个人利益时的当仁不让与面对公众利益时的尽力博取是相统一的,论述当注意杨晓争取个人利益的意义的特别性,当与纯粹地争取个人利益相区别。当然公共利益不限于法治方面,论及其他也可以。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