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学习资料 > 高中语文试题 >

潍坊市2022届高三5月模拟考试(二)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3)

来源:海博学习网 www.exam58.com    发布时间:2022-05-28 16:09
参考答案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1. C(“各自形成了一套理论体系”错)
2.D(A.“研究意义不大”错;B.“故对‘类书’的研究可能会给中国解释学的创建带来困扰”错C.“其叙述注释也更为精准”错)
3.D(A.“述而不作,信而好古”意指叙述和阐明前人的学说而不随意创作,相信并爱好古代的事物,这体现了“解释经典的历史传统”;B.《毛诗序》对《诗经》的注释,属于“解释经典的历史传统”的典型例子;C.裴松之为《三国志》作注,属于“解释经典的历史传统”的典型例子;D. 文人唱和是一人吟咏歌唱,另一人写诗相和的行为,并不是对经典的阐释)
4.①“为时而著”的“时”,即时代之意,议论要有现实针对性,材料二末段把对中国解释学的创建置于当下中国文化、哲学、宗教、文学等方面思考,有较强的现实意义。而且,“说法也许太消极了。为此,我打算再进一步讨论这个问题”也体现了时代意义。②“目中有人”中“人”,即读者,写作要有读者意识,文章发表于《中国社会科学》杂志,读者一般为社会科学专业研究者,因此表达上引经据典,例证丰富;表述严谨,用语准确;专业性强,针对特定的读者群体。(4分。每点2分)
5.①材料一里汤一介通过列举中国历史上对“经典”进行解释的现象,提出能否创建中国解释学的思考,提出了“中国解释学”的目标是为了中国哲学的发展和研究时的有效,并考虑了从传统经验的分析研究里探索对概念的选取和解释;②材料二里汤一介在材料一观点的基础上,再论创建中国解释学问题,以中国古代对经典注释的三种主要形式为例,明确了“中国解释学”的解释方法和“中国解释学”对中国文化、哲学、宗教、文学等等研究的重要意义;③两则材料呈现了汤一介先生创建“中国解释学”的探索过程,也初步明确了“中国解释学”的理论体系和价值,体现了汤一介先生“中国解释学”探索过程研究的发展性。(6分。每点2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6.C(A.“对下文写灵宝车站的荒凉起补充作用”错误,写承平时期的火车站与下文写灵宝车站形成了对比,反衬了灵宝车站的荒凉;B.“对伤亡已经麻木”错误,从上文言谈可见,他对日寇是愤恨的,对战争的胜利是自信的,换了语调表明他不愿一味沉浸在哀悼中;D.“八路通”成了半车人倾听的中心不是因为他演说生动有趣,而是因为八路军受到人们的爱戴,给人们希望)
7. B(“欲扬先抑的手法”错误)
8.①得到改乘火车的机会时,心情是激动的;②看到灵宝车站的荒凉时,心情是忧戚的;③得知日寇轰炸灵宝车站的暴行时,心情是愤恨的;(或听到站务司事讲述日寇轰炸后的惨烈时,心情是悲痛的)④听到演说八路的内容后,内心充满希望。(4分。1点1分)
9. ①内容真实,可信度高。散文内容为作者的所见所闻,对相关的时间、地点进行了准确的记录;(或情感真挚,反映了抗日时期民众的情绪和态度);站务司事为暴行的受害者和见证人,他的言谈具有真实性和代表性(或站务司事的语言口语化,富于地方特色,体现了真实性)(②记录详实、具体,再现了日寇的罪行。对火车站的环境进行了细腻的描写。重现了轰炸对车站的破坏。站务可事的言谈具.体记录了日军驻地、暴行以及民众遭受的苦难。(6分。"真实""详实、具体" 各1分,对两个要点的分析各2分。其他答案言之成理亦可)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10. B("表请武将"是上表请求配备武将。要连在一起。排除 AC。"召拜谦扬武都尉"要连在一起,意思是"任务陶谦为扬武都尉"。排除 D)
11.C("文中为第一个意思"错)
12. A("他起初就借有病推辞被征召为别驾从事"错,应该是"赵昱"拒绝征召的。)
13.(1)陶恭祖本来凭借才能谋略被您器重,(你)不如消除怨恨,能够恢复(你们)当初的情分,使(您的)美德远扬。(4分。被动句式、"释"、"克"、使动用法各1分)
(2)现在天下纷乱,州郡出兵,士兵疲劳困苦。应当各自遣散士兵,(让他们)回家从事农业生产。(4分。"扰攘""瘁""罢遣甲士""农桑"各1分)
14.①自古就是依靠武力消除暴乱;②罢兵会使国家军力和财力虚空,威望受损;③罢兵会使国家有难,群凶势力逐渐强大。(3分。每点1分,意思对即可)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15.D("语言朴素通俗"错)
16.①词人了解陆游无法忘怀收复中原、一统江山的理想,"看来毕竟归田好"中"看来"、常读《离骚》都表明归田对于陆游来说可能只是"看似"很好,陆游其实并不能完全放下世事,仍如屈原一般关怀祖国的命运。
②词人钦慕陆游的文韬武略,又与陆游同有心忧天下、整顿乾坤的爱国情怀,认为他当亲草檄书,报国杀敌,而不应当在归田中了此一生。
③上阙极写归田之乐,实际是运用反衬手法,"归田之乐"渲染得越充分,就越能表现放翁不甘退隐、志在报国、至老弗渝的爱国情怀。(6分。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3小题,6分)
17.(1)敏于事而慎于言 就有道而正焉(2)老鱼跳波瘦蛟舞 舞幽壑之潜蛟
(3)忧劳可以兴国 逸豫可以亡身(6分。每处1分,错字、漏字该句不得分)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2小题,8分)
18. A
19.①迟子建用比喻,将阳光照射下的水洼比作煎蛋,写出朝晖鲜明的色泽和柔和的形态,生动形象,新颖别致。(2分。手法1分、分析1分)
②韩少功用比拟,写出月光穿过树林的轻盈、月色皎洁照耀草坡和湖面。把无形的月光、月色有形化,让读者具体可感,别具匠心。(2分。手法1分,分析1分。若从拟声词、通感、叠音词分析亦可)
(答巧用拟声词、通感亦可,要点同上。从叠音词分析,酌情给分)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8分)
20.D(A项采用变式句加以强调,但强调点在文学内刊增加文学人口的方式上;B项采用反问句加以强调,但强调点在文明素质、文学素养与文学内刊二者的关系上;C项采用设问句加以强调,强调点也在文学内刊的作用上,但概括不够全面,相对 D项强调力度不够;D项虽然是对"文学内刊"作用的直接陈述,但主语"文学内刊" 独立,排比的使用不仅增强了语势,还有助于内容的丰富,即更加全面地概括了文学内刊的作用)
21. ①创办内刊(和民刊)提供发表平台(3分,"创办"、"内刊"、"提供发表平台"各1分)②形成名家名作(2分)
(三)整本书阅读(4分)
22.林黛玉进贾府,总有寄人篱下的感觉,所以自尊心极强的她待人处世"步步留心,时时在意"。邢夫人苦留她吃晚饭,黛玉用三句话非常礼貌地婉拒了。"舅母爱惜赐饭,原不应辞",充分肯定了对方的美意;"只是还要过去拜见二舅舅,恐领了辞去不恭",黛玉申述了自己尽快离去的正当、充分的理由;"异日再领,未为不可。望舅母容遍"黛玉表示改日一定从命,请求对方谅解。黛玉话员心、细的答。委婉得体,最终得到邢夫人的理解。(4分。林黛玉的性格分析1分, 三处语言分析各1分)
四、作文(60分)
23. 建议参照2021年山东省高考作文评分细则,基准分44分。
审题∶这是一道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题。
材料一共可分为三部分,前三句为第一部分。写出了汉字对中华民族和世界文明的影响,举"仁" 字做例子,写出了"仁"的内涵和所蕴含的精神以及对社会的影响。第四句为第二部分,写出中国历代青年对"和、信、众、奋、新" 这五个字的使用率。历代青年高频使用这五个字,意味着这五个字对历代青年的影响重大。第三部分是"五个高频汉字云图",图中显示的是中国地图里面错落分布着不同大小的"和、信、众、奋、新"五个字,不同位置上不同的字体现当地青年的精神追求。
"和",表示社会和谐,传达出和谐共存的愿望,是属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国家层面的内容;"信",表示诚信、信任,体现人与人之间的信任精神,是属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个人层面的内容;"众",表示很多人,传达出团结一心的精神,共同为国家发展而努力;"奋",表示奋斗、拼搏,表现了努力向上的姿态,人人努力奋斗,社会发展会越好;"新",表示崭新、创新,传达了创新的精神,事物新,思想新,可以为社会发展起到积极作用。
任务要求是"从中选取三个高频汉字写一篇文章,反映你的认识与评价,体现新时代青年的思考",且选好的三个汉字,要使之形成有机的关联。比如可以选"和、信、众"三个字,结合图中字的位置分布,东部地区发展快,人口流动大,如果大家讲诚信、互相信任、团结一心,社会就能和谐发展;还可以选"众、奋、新" 三个字,结合图中字的位置分布,如果西部地区有更多人加入发展,大家团结一心,努力拼搏,那么我们便可一起走向新时代…
参考译文∶
陶谦的字恭祖,是丹杨人。陶谦本性刚强正直。他有高远宏大的志节,年轻的时候被举荐为孝廉,被授予尚书郎的官职,又被授予舒令的官职。陶谦为官期间廉洁,没有什么可以督察举发的,在举行祭祀祈年时,有余钱五百(铢),(官府)想要把钱褒奖给他。陶谦把钱交给官府后离开了。
恰逢西羌侵犯边境,皇甫嵩担任征西将军。他上表奏章请求配备武将, 皇上任命陶谦担任扬武都尉,和皇甫嵩一起征讨西羌,把西美打得大败。后来边章和韩遂叛乱,司空张温奉命出兵讨伐。又请求让陶谦参与军事,接待陶谦的规格非常的高,但陶谦轻视他的行为,心中存有不服之气。等到军返回,百官举行了盛大宴会,张温嘱咐陶谦依次斟酒,陶谦当众侮辱张温。张温愤怒,把陶谦贬谪到边疆去。有人劝说张温说;"恭祖本来凭借才能谋略被您器重,(您) 不如消除怨恨,就能够恢复(你们)当初的情分,以至于让(您的) 美德远扬。"张温认为他的话对,就追赶陶谦让他返回。干是为陶谦摆下酒宴,对待他就如当初一样。
(赵)昱十三岁,乡里人称赞他孝顺。他到处士东莞人綦毋君那里学习,赵昱在过去的多年中一直专心致志学习《公羊传》,不窥视园地,无论是亲密的人还是疏远的人都很少见到他的面。赵昱高尚纯洁廉洁正直,州郡招请他,他常常称病不答应。国相檀谟、陈遵共同召见赵昱,赵昱不接受召见。陶谦当初征召他并授予他别驾从事的官职,赵豆托辞生病从而避开了。陶谦又让扬州从事会稽人吴范宣布诏书,张昱坚持自己的意愿不改变;陶谦想用刑罚来威胁他,这样以后赵昱才接受了。张昱被举荐为茂才,调任为广陵太守。叛贼笮融在临淮被征讨,突然进入郡界,赵昱率兵抵御抗击,战败后被杀害。
曹操父亲在泰山被杀,归罪于陶谦。(曹操)想讨伐陶谦,却畏惧他军力强大,于是上表奏章让各州郡立即停战。诏书说∶"现在天下纷乱,州郡出兵,士兵疲劳困苦。应当遣散士兵,(让他们)回家从事农业生产。陶谦承受诏命。于是 上说曰."从古代以来,没有人不炫耀武力来平息战乱的,用武威震慑来制止暴戾行为的。如果受命遣散将士,会削弱国家,让国家空虚,放下军事装备来帮助战乱,减损官府的威信来增加敌人的力量。现在停战(遣散将士),将来灾难必定会到来,对上让我有愧于皇帝授予官爵的本义,对下让众多坏人一天天一月月地滋长扩大,这不是用来加强中央权力、削减地方势力、防止发生邪恶之事、制止动乱的紧要的事情。" 陶谦又说;"国内出现了许多动乱,到现在还没有消除,应该进贡的包茅也没有送来,我日夜忧虑叹息,没有哪天安定下来。我确实想进贡的物品一定会送到,进献的美味食品能够顺畅地进献,这样以后就融化兵器,解甲归田,这是我的心愿啊。" 曹操得知陶谦上表的事,知道不能停战。于是曹操进攻彭城,杀了许多百姓。陶谦带兵攻打他,青州刺史田楷也带兵救陶谦,曹操带兵回去了。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