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学习资料 > 高中语文试题 >

浙江省名校新高考研究联盟Z20联盟2023届高三第二次联考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3)

来源:海博学习网 www.exam58.com    发布时间:2023-02-07 19:55
参考答案
1.A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筛选、理解文中信息以及推理判断的能力。
A项错误,“始祖吴越王钱缪通过三篇家训”错,从材料一第二段可知,始祖吴越王钱缪只有前两篇家训。
2.D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筛选、整合、比较分析文中信息的能力。
D项错误,材料二在论述家风的重要性时并未涉及反面论述。
3.C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阅读整本书的理解与运用能力,以及分析论据证明论点的能力。
A项旨在说明"家庭"社群是暂时性的,材料一并不涉及社群暂时性内容。B项旨在说明四大家族之间的密切关系,与材料一无关。
C项说的是身为父亲的傅雷对儿子的教诲。这种教导与传承,便是傅雷家家风的体现,与材料一的观点一致。
D项是指虽然作为房屋意义上的"家"有遮风避雨的功效,但却并没有让人心远离黑暗与寒冷,
因而并不是家人内心寻求的精神归宿。这个层面上的“家”显然与材料中作为重要精神遗产的家风,是不匹配的。
4.【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本观点,概括文本内容的能力。
①家风是国风的基础,建设好家庭,培育好家风,就能保障社会和国家的和谐稳定。②吴越王钱缪正是先修撰家训整顿家庭,后治理好他的国家,证明了“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的道理。【评分说明:每点2分,意到即可,共4分。】
5.【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筛选信息,概括内容,理解探究的能力。
①要多学习,了解并传承家庭中的优良传统。②要多与父母沟通,构建良好的亲子关系。③要多积善,重视规则和习惯,涵养自身品德。
④要把个人发展、家庭发展和国家发展结合起来,培养家国情怀。【评分说明:每点1分,意到即可,共4分。】
6.D 【解析】选项中“哦,怪不得老家伙如此生猛,原来他的胆囊里揣满了石头”看似幽默通俗的表达,表现的却是任仲夷长期忍受疼痛、强撑躯体、兢兢业业、无私奉献的精神,令人无比心痛。
7.B 【解析】“文中拿广东和香港的面积与创汇总量作对比”,本质目的不是为了说明“当时粤人的汗颜程度",而是为了强调当时广东的落后。
8.①第一处,高大挺拔、苍劲有力的木棉树,红彤的木棉花,激发了任仲夷要让广东改天换地的雄心壮志;
②第二处,将任仲夷衰老的身体比作粗皴枯朽的木棉树,对比中突出任老思维之活跃,激情之高昂;
③第三处,“数不清的木棉树,像一枚枚火炬,在默默地燃烧”,生动形象地表现了任仲夷虽已离世,但其奉献精神深深扎根于岭南大地的干部心中。【评分说明:每点2分,意到即可,共6分。】
9.①善于以物喻人,作品多次将主人公比作高大、热忱、无私的木棉,增强了作品人物的感染力;②多用各种细节描写,尤其是肖像、神态、动作等方面的细节,如医生为任仲夷动手术的细节,增强了作品细节的感染力;
③巧用环境描写再现真实时代,如“眺望着两岸星河般灿烂的灯光”,增强了作品环境的感染力;④善用既形象又富有情感的语句,如"面皱如核桃,发白如秋草,牙齿全部脱落了,满嘴尽是赝品",突出了对任仲夷身体状况的极度担忧之情,增强了作品情感的感染力。【评分说明:4点中答出任意3点且意到即可,每点 2分,共 6 分。】
10.B 【解析】朝廷对待李陵和苏武的两种行为是句式对称的,所以排除 A和D项;“欲”应为引起后文,应在之前断开,故排除C项。
11.A 【解析】文中的“区区”与《陈情表》意义相同,皆指一片赤诚之心。
12.B 【解析】李陵举范蠡、曹沫的事例,是仰慕他们的志向并打算向他们学习以行动回报汉朝的恩德。
13.(1)哪里会有背离君主父母、抛弃妻子儿女却反而以为对自己有利的人呢?但是我不死,是想有所作为。【评分说明:君亲、捐、妻子、“宁……乎”(哪里……呢/难道……吗/怎么……呢)各1分,共4分。】
(2)野蛮的外族人尚且还赞赏您的气节,何况作为天下的君主呢?【评分说明:蛮貊、尚、嘉、“况……乎”各1分,共4分。】
14.①身陷重围仍为汉朝死战;②忍辱负重投降匈奴,等待时机报效汉朝;③骨肉受刑,苏武被不公对待,使其对汉朝不再抱有希望。【评分说明:每点1分,共3分。】
附【参考译文】
匈奴战败以后,全国征兵,又训练精兵,强大的军队超过了十万之众。单于亲临战阵,亲自合围我们。敌我双方的形势,已经不相当;我军步兵与敌军骑兵的军力,也更加悬殊。疲劳的士兵一再接战,以一个抵挡千个,但是还是互相扶持,奋然不顾伤痛,争先拼命,死伤的士兵堆满旷野。战剩的士兵不满百人,而且都带着伤病,武器都拿不动了。但是只要李陵我振臂一呼,有创伤病痛的士兵全都站起,举刀指向敌寇,胡人的兵马四散奔逃;兵器耗尽弓箭用完,士兵手无寸铁,还一再身无甲胄光着头也奋力呼喊,争当先锋。在这个时候,天地都替我震怒,士兵替我泣血悲愤。单于认为我是不可多得之人,便想领兵撤退。但叛投 到匈奴的的臣子劝导他,于是(单于)便再战。因此我免不了被俘了。
从前汉高祖率领三十万军队,被困在平城。在那个时候,他的手下猛将如云,谋士如雨,然而还是七天没东西吃,也才仅仅得以脱身而已。更何况在我那个时候,哪里容易尽力而为呢?然而当权者议论纷纷,轻率地拿偷生不死的罪名责怪我。而我偷生不死,确实是有罪;但苏先生您看我,我难道是苟且偷生之人,又是贪生怕死的人吗?哪里会有背离君主父母、抛弃妻子儿女却反而以为对自己有利的人呢?但是我不死,是想有所作为。所以我想要像前面那封信中所说的,向皇帝报恩罢了。我实在是认为白白死去不如树立节操,丧失名声不如报答恩德。从前范蠡不为会稽山越王被俘的耻辱而殉国,曹沫不为三次打败仗的耻辱而死,最后(范蠡)为勾践复仇,(曹沫)为鲁国洗雪失地之耻。我一片赤诚恳切之心,深深地敬慕这些人罢了。何曾想到志向还没有实现然怨恨却已产生,计谋尚未实施然骨肉却已受刑呢?这就是我仰天捶胸并且泣泪成血的原因啊!
再说您过去凭借单车独人的使者身份,去到拥有强大军队的敌国,碰上时运不佳,以至于用剑自刎也不在乎。颠沛流离历尽千辛万苦,差点死在北方的旷野之中。壮年时期奉命出使,满头白发时才回国。母亲已在家中亡故,年轻的妻子离家改嫁。这是天下少见的,从古至今没有的事。野蛮的外族人尚且还赞赏您的气节,何况作为天下的君主呢?我认为您应当享有赐土封侯的礼遇,受到诸侯般的赏赐。(可是我)听说您回国后,赏赐不过二百万钱,职位不过典属国一职,没有一尺土地的封赏,来嘉奖您的勤苦。但(那些)妨害功臣、迫害能臣的臣子,全都成了万户侯;皇亲国戚或贪婪奸佞这类的人,全都成为朝廷掌权的官员。您都尚且如此,我又指望什么呢?
况且汉王朝因我偷生不死而严惩我,因您坚守节操而微薄地赏赐您,(以此)想使远方听见这些的臣子,听到风声就奔命效忠朝廷,这实在很难啊!这就是我每次想到这些却并不后悔的原因。我虽辜负了(朝廷)之恩,但汉朝也背弃了恩义。古人有言:“即使忠诚不能成就功业,也要做到视死如归。”男子汉活着不能成就英名,死了却葬身于蛮夷之地中,谁还愿意弯腰叩头,回到朝廷,让(那些)办案的官吏故意玩弄法律条文作弊呢?希望您不要再指望我(回国)!
唉!子卿啊!还能说什么呢!你我相距万里,人生不同,道路不同。活着是不同世界的人,死了是不同地方的鬼,我跟您永远地生死相别了!希望代我问候我的老朋友,鼓励他们侍奉圣明的君主。您的孩子很好,无须把他们牵挂在心上,您要努力爱护自己!(但愿)时不时借北上的风,再听到您的好消息!李陵叩首。
15.B 【解析】第三句借蜂蝶纷飞进一步渲染春意喧闹的大好时光。
16.(1)《柳絮》的情感:①首句以“轻复微”表达了诗人对自身卑微如柳絮的感伤(1分,意到即可);②"一任南飞又北飞"表达了诗人漂泊无依、茫然无向的哀愁。(以上2点每点1 分,意到即可,共2分)
(2)《临江仙·咏絮》的情感:①“白玉堂前春解舞”两句,借柳絮被春风吹散翩翩起舞,表达了词人对自己满腹才华的自信之情;②“几曾随逝水”两句,表达了词人不愿随波逐流、飘坠尘埃的情感;③“万缕千丝终不改”两句,表达了词人不管境遇如何,始终坚守自我、不改初心的情感;④“好风频借力”两句,抒发了词人希望能如柳絮借好风直上青云一般,实现自己的远大志向的情感。(以上4点每点1分,意到即可,共4分)
17.(1)信而见疑 忠而被谤
(2)山不厌高 海不厌深
(3)虽无丝竹管弦之盛 举酒欲饮无管弦【评分说明:每小题2分,每空1分,共6分。】
18.①众志成城(同舟共济/同心同德/万众一心等)②独具匠心(匠心独运/别出心裁/与众不同等)③振聋发聩(黄钟大吕等)
【评分说明:必须是成语,意到即可,每个1分,共3分。】
19.该剧拼出了一幅千家万户备战“大考”的全景图,它把从个体到家庭再到社会各界作为故事线索,群像丰富,人物典型化。【评分说明:一个分句1分,共4分。】
20.①“为什么观众的评判标准更苛刻”是问,意在引起读者的注意和思考,并引出下文;②“不容……”是答,连用三个结构相同的句式,构成排比,增强语势,表明对于时代感强、饱含民族共同记忆的作品,必须认真、客观、严肃对待。【评分标准:对设问手法的分析2分,排比手法分析2分,共4分。】
21.C 【解析】据上文"科学家们已经成功探索出其(情绪)对于人类进化的重要意义"可知,括号内语句陈述主体应该是"情绪",故可排除 AB;再据下文"都会让你对自己的判断和推理做出相应的调整","判断和推理"属于思维模式,故不可能"不同的情绪结合不同的思维模式"都会让你对思维模式做出相应调整,排除D。
22.①主要归功于人类的韧性②消极情绪也有重要意义(作用)③反而会失落和空虚【评分说明:每句2分,意到即可,共6分。】
23.【材料解读】
本题的两句话,第一句强调做事情要有“前定”,即预先的计划、准备,才能做事顺利。第二句话认为人生总有出乎计划以外的问题出现,所以没有必要事事都计划好。审题应当融合两者,发现两者在矛盾对立背后的辩证关系。
【参考立意】1.人生需要计划
事前计划对把事情做好、做成功是非常重要的。所以,做事需要计划。虽然不可否认,仍会出现计划以外的问题,但正因为有了事前的计划,处理这些问题相对而言也就能更顺利了。所以,人生需要计划。
2.人生不必太多计划
事前计划固然有很多好处,但因为未知的人生不同时候会出现不同的问题,与计划一致的问题,光有计划不够,还需要解决办法;而偏离计划的问题,就会打乱计划的节奏。与其把时间浪费在计划安排上,不如顺其自然,面临具体问题时再去寻求解决的办法。所以,人生不必太多计划。3.大事须“预”,小事随“遇”
人生不同时候会出现不同的问题,其中有些问题是可预见的,而且会对人生产生重要影响,对于这些问题,应当有事前的计划。而面对一些不可预见、或未必如此、或无关紧要的问题,不必把时间浪费在做太多计划上,当顺其自然,面临具体问题时去寻求解决办法。所以,大事要“预则立”,小事随“遇”而安。
【评分说明】(依据2022年全国语文新高考I卷之作文评分标准)满分60分,以44分为基准分,具体分五类划分作文档次:
1.一类文(60分—53分):①符合题意,中心突出,内容充实,材料典型、丰富、新颖;②文体特征鲜明,结构严谨;③语言流畅,有文采。
2.二类文(52分——46分):①基本符合题意,中心明确,内容较充实,个别材料不切题;②文体特征较鲜明,结构完整;③语言通顺。
3.三类文(45分——38分):①部分偏离题意,中心松散,内容单薄,大部分材料不切题;②文体特征不鲜明,结构松散;③病句较多。
4.四类文(37分——30分):①完全偏离题意,中心分散,内容空洞,材料不切题;②文体特征不鲜明,结构混乱;③语言不通,错别字多。5.五类文(29分——0分):大段抄袭、完全抄袭等。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