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学习资料 > 高中语文试题 >

衡水市名校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开学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

来源:海博学习网 www.exam58.com    发布时间:2023-10-10 14:44
衡水市名校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开学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欲栽大木柱长天
黄晖
“何谓修身?修养一己之道德情操,勉以躬行实践,谓之修身。修身是一个人,一个读书人,一个想成为堂堂君子之人成材的第一道门坎。什么是修身的第一要务呢?两个字:立志!”
教室里,杨昌济【注】正在给学生上第一节修身课。
他在黑板上用力写下“立志”二字,转过身来继续:“凡修身,必先立志,志存高远而心自纯洁!”
他走下讲台,到学生中间,说道:“我想请在座的各位同学谈一谈你的志向是什么。”他看看身边课桌上贴着的学生姓名:“周世钊同学,就从你开始吧。”
周世钊笔直地站起来,朗声答道:“我的理想,是当一个学校的校长。”杨昌济颇感兴趣地问:“哦,为什么?”
“我小时候每天早上都看到学校的门口,所有的学生向校长敬礼。我想我长大了,也要像他一样,那么威严,那么受人尊敬。”
“很好。”杨昌济微微一笑,说,“下一位,罗学瓒同学。”“为国为民,舍生取义,做一个像戊戌君子中的谭嗣同那样的人。如国家有事,则奋不顾身,死而后已。”
杨昌济点点头,说:“舍身成仁,高洁之至,很好。易永畦同学。”易永畦有些紧张地站起: “我……我不知道该怎么说……”
杨昌济鼓励他说:“不要紧张。你从小到大,总有过这样那样的梦想吧?不妨一说,姑且言之嘛。”
“我⋯⋯我想当三国里的关云长大将军。”易永畦话音才落,教室里就有不少同学小声笑了起来,易永畦那副单薄如纸的身材实在不能让人把他跟武圣人关云长联系起来。
“嗯,纵横沙场,精忠为国。虽童真稚趣,却存英雄之气,好!下一个,刘俊卿同学。”
刘俊卿显然早已准备好答案了,他站起来,很自负地回答:“学生的理想,就是要好好读书,将来做一个学识渊博、为世人所景仰、为政府所器重的社会精英,凭自己的学问和才能,傲立于天地之间。”
“傲立于天地之间?因为学问而傲吗?”杨昌济问。“是,老师。只有学识出众之人,才能为人所敬重,学生就是要做这样的精英。”
杨昌济似乎想说什么,想想又收住了口。他看看桌上的姓名,认真打量了毛泽东一眼,问:“你的志向是什么?”
毛泽东站起来,犹豫了一下,茫然地回答:“我不知道。”“不知道?”在全班同学的窃窃私语中,杨昌济皱起眉头,问:“一个人对自己的未来怎么会没有一点想法呢?难道你从来就没有想过?”
“我想过,经常想。可是,我找不到答案。”毛泽东望着老师,他的目光清澈如水,他的话显然出自真心。“嗯,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毛君亦在求索之中么?”“求学即求索。”
杨昌济若有所思地点点头,对毛泽东说:“你坐下吧。”“老师,”毛泽东刚坐下,却又像是想起了什么,站起来问,“能不能问您一个问题?您的志向是什么?”
他的大胆实在有些出乎所有人的意料。同学们不禁一愣,杨昌济也有些意外地回过身来。他望着毛泽东的眼睛,那双眼睛平静却隐隐地含着让人必须面对的刚毅。一片静默中,杨昌济走上讲台,拿起粉笔,刷刷地在黑板上写了两行苍劲有力的大字:
自闭桃源称太古
欲栽大木柱长天
一片肃穆中,杨昌济用极为平和但却坚定的语调说:“昌济平生,无为官之念,无发财之想,悄然遁世,不问炎凉,愿于诸君之中,得一二良材,栽得参天之大木,为我百年积弱之中华撑起一片自强自立的天空,则吾愿足矣。”
一片寂静之中,周世钊、刘俊卿带头鼓起掌来,掌声立即响成了一片。只有毛泽东仍站在那里,望着老师,没有鼓掌。杨昌济挥手止住掌声:“毛泽东同学,今天你没有回答我的问题,我也不要求你马上回答,但有一件事我希望你能答应我。五年后,当你迈出一师校门时,我想听到你回答我。能答应吗?”
毛泽东还在揣度着老师写在黑板上的“志向”,想着能说出眼前这十四个字的人会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想着什么是他眼里的桃源、太古、大木、长天⋯⋯时至今日,他辗转上过好几所学校,见过数十位老师,却没有谁说过如此让他深思的话。毛泽东看着老师正凝望着自己的眼睛,郑重地点了点头,说:“我答应您,老师。”
下午,杨家小院里,杨开慧正在送爸爸出门。她一边翻看着毛泽东的一篇文章,一边问爸爸:“他真的就什么也没说?文章写得这么好,怎么会没有理想呢?这个学生真怪啊。”
“是的,他什么也没说。”杨昌济风趣地解释道,“当然他没说并不意味着他没有,而是不肯轻言——有时候,鸿鹄,也要岁月磨炼方成的。”
“爸,你怎么知道他就有鸿鹄之志?说不定是燕雀之志呢?”开慧和爸爸开起了玩笑。
“不会的。”杨昌济肯定地回答。
“为什么?就因为文章写得好吗?”
杨昌济已经出了院门,又回过身来意味深长地说:“不光是文章。还有那双眼睛,明亮、有神——坚定!那不是一般年轻人能有的目光。由目可视其心,那样的目光,必定心存高远。”
“爸,你什么时候变成看相先生了?”
“爸爸可不会看相,”杨昌济微微一笑,表情反倒严肃了,“爸爸看的,是那股精气神。”
(节选自《恰同学少年》第五章,有删改)
【注】杨昌济:(1871-1920),湖南长沙人,教育家。先后留学日本、英国,回国后任教于湖南公立第一师范学校。
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给学生们上的第一节修身课,杨昌济选择了“立志”的话题,他认为这是人修身的第一要务。
B. 由文中的细节看,杨昌济对刘俊卿的回答不太满意,但对毛泽东的关注让他不想多费口舌去纠正。
C. 小说设置的场景很小,甚至在叙事过程中淡化了空间环境,这样更有助于将笔力集中在人物描写上。
D. 小说语言简洁凝练,富于个性化;尤其杨昌济先生的语言,文白互见,既典雅厚重又不失亲切随和。
2.关于杨家父女在小院中的对话部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由杨开慧和父亲之间轻松融洽的聊天氛围可知,这是一个开明而温暖的家庭,父女俩无话不谈。
B. 杨昌济父女之间的对话,侧面展现了一个富有才华、个性突出、有胸怀抱负的青年毛泽东形象。
C. 面对杨开慧对毛泽东是否有鸿鹄之志的疑问,杨昌济用非常肯定的语气表达了对毛泽东的认可。
D. 杨昌济通过对毛泽东的眼睛和精气神的观察,断定他心存高远,杨开慧认为这跟看相一样不可靠。
3.本文节选自历史军事小说《恰同学少年》,其取材于新中国的开创者们青年时代的读书生活。请从真实性、虚构性的角度分析文本对材料处理的特点。(4分)
4.“欲栽大木柱长天”是杨昌济在教书育人上的抱负和追求,小说中杨昌济是怎样践行这句话的?
二、古诗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一)文言文阅读一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9题。
公讳巩,字子固。是时宋兴八十馀年,异材间出。欧阳文忠公赫然特起,为学者宗师。公稍后出,遂与文忠公齐名。其所为文,落纸辄为人传去,不旬月而周天下。
其材虽不大施,而所治常出人上。为司法,论决重轻,能尽法意。设方略,明赏购,急追捕,且开人自告,故盗发辄得。有葛友者,屡剽民家,以名捕不获。一日,自出告其党。公与袍带酒食,假以骑从,辇金帛随之,夸徇四境。盗闻,多出自首。友智力兼人,公外示彰显,实欲携贰(注)其徒,使之不能复合也。至是,州郡肃清,民外户不闭,道不拾遗。襄州继有大狱,逮系充满,有执以为死罪者,公至,阅囚牍,法当勿论,即日纵去,并释者百馀人。在洪,会岁大疫,自州至县镇亭传,皆储药以授病者。民若军士不能自养者,以官舍舍之,资其食饮衣衾之具,以库钱佐其费,责医候视,人赖以生。
公正已守廉,挺立无所附,远迹权贵。赖天子明圣,察公贤,谕之曰:“以卿才学,宜为众所忌也。”遂留公京师。数对便殿,所言皆大体,务开广上意,上未尝不从容领纳,期以大任。一日,手诏中书门下曰:“曾某以史学见称士类,宜典五朝史事。”遂以公为修撰。近世修国史,必众选文学之士,以大臣监总,未有以五朝大典独付一人如公者也。公夙夜讨论,未及属稿,会正官名,擢中书舍人,不侯入朝,使谕就职。在职百馀日,不幸属疾,以至不起。始公之进天下相庆以为得人谓且大用及闻公殁皆叹息相吊以谓公之志卒不大施于世其命也夫。
初,父不幸早世,太夫人在堂,国门待哺者数十口。太夫人以勤俭经理其内,而教养四弟,相继得禄仕,嫁九妹皆以时,且得所归,自委废单弱之中,振起而亢大之,实公是赖。平居,未尝远去太夫人左右,其仕于外,数以便亲求徙官,太夫人爱之异甚。
《取材于曾挚《曾舍人巩行状》)
5.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始公之进天下相/庆以为得人/谓且大用及闻/公殁皆叹息/相吊以谓公之志/卒不大施于世/其命也夫
B.始公之进/天下相庆/以为得人/谓且大用/及闻公殁/皆叹息相吊/以谓公之志卒不大施于世/其命也夫
C.始公之进天下/相庆以为得人/谓且大用及闻公殁/皆叹息相吊以谓/公之志卒不大施于世/其命也夫
D.始公之进/天下相庆以为得人/谓且大用/及闻公殁皆叹息/相吊以谓公之志卒/不大施于世/其命也夫
6.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京师”,“天子之居”,一般指国家的都城、首都;文中指的应该是东京汴梁。
B.本文“未及属稿”的“属”与“然亡国破家相随属”《屈原列传》的“属”含义不相同。
C.文章中“嫁九妹皆以时”的“以”与“方其系燕父子以组”《伶官传序》的“以”含义不相同。
D“实公是赖”,与“沛公安在?”(《鸿门妄》)句式特点是不相同的。
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曾巩的文学创作受到一代文坛宗师欧阳修的引领,二人在当时都声名显赫,他们的文章写成后不超过一个月就会传遍天下。
B.曾巩司法方面有过人之处,判决罪行轻重能完全体现法律的意旨,对作奸犯科之徒不姑息,对依法不该追究的人则及时释放。
C.曾巩颇得皇帝信任。皇帝认可他的才华,欣然接纳他的谏言并对他委以重任,先是让他修撰国史,后又提拔他为中书舍人。
D.由于父亲早逝,曾巩担起了家庭重担。四个弟弟先后为官,九个妹妹适龄出嫁,家族由衰败中重新振作强大,他功不可没。
8.将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公与袍带酒食,假以骑从,辇金帛随之,夸徇四境。(4分)
(2)民若军士不能自养者,以官舍舍之,资其食饮衣衾之具。(4分)
9.曾巩去世后被朝廷追谥为“文定”,《谥法解》中说,“德美才秀曰文”“安民大虑曰定”。这一谥号拟得是否恰当?请结合原文简要分析。(3分)
(二)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本题共5小题,20分)
楚欲吞宋、郑而畏齐,思人众兵强能害己者,必齐也。于是乎楚王号令于国中曰:“寡人之所明于人君者,莫如桓公;所贤于人臣者,莫如管仲。明其君而贤其臣,寡人愿事之。谁能为我交齐者,寡人不爱封候之君焉。”于是楚国之贤士皆抱其重宝币帛以事齐。
桓公之左右,无不受重宝币帛者。于是桓公召管仲曰:“寡人闻之,善人者人亦善之。今楚王之善寡人一甚矣,寡人不善,将拂于道。仲父何不遂交楚哉?”管子对曰:“不可。楚人攻宋、郑,烧焫熯焚郑地,使城坏者不得复筑也,屋之烧者不得复葺也,令人有丧雌雄,居室如鸟鼠处穴。要宋田,夹塞两川,使水不得东流,东山之西,水深灭垝,四百里而后可田也。楚欲吞宋、郑,思人众兵强而能害己者,必齐也。是欲以文克齐,而以武取宋、郑也,楚取宋、郑而不知禁,是失宋、郑也;禁之,则是又不信于楚也。知失于内,兵困于外,非善举也。”桓公曰:“善。然则若何?”管子对曰:“请兴兵而南存宋、郑,而令曰:‘无攻楚,言与楚王遇。’至于遇上,而以郑城与宋水为请,楚若许,则是我以文令也;楚若不许,则遂以武令焉。”桓公曰:“善。”
于是遂兴兵而南存宋、郑,与楚王遇于召陵之上,而令于遇上曰:“毋贮粟,毋曲堤,无擅废嫡子,无置妾以为妻。”因以郑城与宋水为请于楚楚人不许遂退七十里而舍使军人城郑南之地立百代城焉曰:“自此而北至于河者,郑自城之,而楚不敢隳也。东发宋田,夹两川,使水复东流,而楚不敢塞也。”遂南伐,及逾方城,济于汝水,望汶山,南致楚越之君,而西伐秦,北伐狄。兵车之会六,乘车之会三,九合诸侯,反位已霸。修钟磬而复乐。管子曰:“此臣之所谓乐也。”
(选自《管子·霸形》)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因以郑城与宋水为请于楚/楚人不许/遂退七十里/而舍使军人城/郑南之地立百代城焉
B.因以郑城与宋水为请于楚/楚人不许/遂退七十里而舍/使军人城郑南之地/立百代城焉
C.因以郑城与宋水为请于楚/楚人不许遂退/七十里而舍使军人城/郑南之地/立百代城焉
D.因以郑城与宋水为请于楚/楚人不许遂退/七十里而舍/使军人城郑/南之地立百代城焉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害,伤害,与司马迁《屈原列传》“争宠而心害其能”中的“害”意思不相同。
B.爱,吝惜,与贾谊《过秦论》“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中的“爱”意思相同。
C.要,同“邀”,与《人皆有不忍人之心》“非所以要誉于乡党朋友也”中“要”的用法和意思相同。
D.狄,古代北方少数民族名,与“东夷、南蛮、西戎”同为中原人对各民族的泛称。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楚王想吞并宋郑,但担心君明臣贤、人众兵强的齐国加害自己,于是想和齐国交好。
B.齐桓公身边的人都收到楚国贵重宝物和钱财,他想楚国对齐很好,也愿意与之结交。
C.管子认为楚人攻打宋国和郑国的这件事让齐国左右为难,禁与不禁都对齐国不利。
D.齐桓公派军队南下保全宋国和郑国,楚国才没敢拆毁郑国的城郭和堵塞宋国的河流。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今楚王之善寡人一甚矣,寡人不善,将拂于道。
(2)知失于内,兵困于外,非善举也。
14.管子曰:“此臣之所谓乐也。”你认为管子“乐”的标准是什么?请结合文意简要概括。(3分)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