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古诗名文 > 高中古诗文 >

曾巩《送蔡元振序》阅读答案及翻译

来源:海博学习网 www.exam58.com    发布时间:2019-05-15 14:42
送蔡元振序
曾 巩
①古之州从事①,皆自辟士,士择所从,故宾主相得也。如不得其志,去之可也。今之州从事,皆命于朝,非惟守不得择士,士亦不得择所从,宾主( )尽相得( )!如不得其志,未可以辄去也。故守之治,从事无为可也;守之不治,从事举其政,亦势然也。议者不原其势,以为州之政当一出于守。从事举其政,则为立异,为侵官。噫!从事可否其州事,职也,不惟其同守之同。则舍己之是而求与之同,可乎不可也?州为不治矣,守不自任其责,己亦莫之任也,可乎不可也?则举其政,其孰为立异邪?其孰为侵官邪?议者未之思也。虽然,迹其所以然,岂士之所喜然哉!故曰,亦势然也。
②今四方之从事,惟其守之同者多矣。幸而材从事,视其政之缺,不过室于叹、途于议而已。脱然莫以为己事。反是焉,则激。激亦奚以为也?求能自任其责者少矣。为从事乃尔,为公卿大夫士于朝,不尔者其几邪!
③临川蔡君,从事于汀,始试其为政也。汀诚为州治也,蔡君可拱而坐也;诚未治也,人皆观君也。无激也,无同也,惟其义②而已矣,蔡君之任也。其异日官于朝,一于是而已矣,亦蔡君之任也。可不懋③欤? 其行也,来求吾文,故序以送之。
【注释】①从事:州郡长官之僚属。 ②义:同“宜”,适宜。 ③懋:勤奋。
22. 填入第①段括号恰当的一项是
A. 岂……哉 B. 况……乎 C. 其……邪 D. 庸……乎
23. 下列对第①段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以古今对比手法,突出当今“从事”不自主的处境。
B. “议者”所持之论错误的主要原因在于“不原其势”。
C. “从事”举政是其职责所在,无所谓“立异”“侵官”。
D. 以连续的追问,强调“从事”应该欢喜地承担责任。
24. 文章第②段的论述在第①段的基础上推进了一层,请做简要分析。
25. 对第②段画线句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 做“从事”尚且如此,担任朝廷要职后会更不堪。
B. 担任公卿大夫者也如“从事”一般不以政事为务。
C. 做“从事”与公卿大夫,都应该主动担负其责任。
D. 担任公卿大夫于朝,承担着高于“从事”的职责。
26. 本文对时弊的针砭非常尖锐,语言表达上却体现出“平和”特征,请结合文本内容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
22. A
23. D
24. 第①段通过古今对比论述“从事”参与一州一郡的政事是其应尽的职责,不能够惟上是从。第②段在第①段论述的基础上,阐述当今从事们不能自任其责的现状:要么惟太守是从,要么空发牢骚。并进一步提出甚至是在朝堂之上的官员也是如此,从而把批判的锋芒直指当朝执政者。
25. B
26. 本文批评了宋朝官吏不能勇于任事、尽职尽责的风气,以及从事与州守不能相融相洽的弊端,针砭时弊,态度尖锐。但作者在表达过程力求平和,如文章多用虚词调节语气,起到舒缓情感作用;再如在关键处多用反问句,如“可乎不可也”“其孰为立异耶”,均比单纯的从正面用肯定语气来表达更舒缓;另外,用语委婉,如“不尔者其几邪”,在含蓄的表达中包含着对当朝吏治的鲜明批判态度。
【解析】
【22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以填空的形式考查虚词的含义和用法,解答时首先要仔细查看所给虚词,回忆所给虚词的常用含义及用法,再细读所给文段及括号所在句子,根据语境确定答案。第①段需要填写虚词的句子上文说的是现在的州从事,全部由朝廷任命,不仅太守不能选择读书人,读书人也不能选择他要跟随的太守,由此可推知该句的意思是上下级之间不可能相处融洽,而且需要用反问句表述出来。本题所给虚词中,“岂……哉”是典型的反问句式,反问语气较强烈,可译为“怎么……呢”“难道……吗”;“况……乎”表反问语气,“况”是况且的意思,其后的内容应与上文形成递进关系;“其……邪”表疑问语气;“庸……乎”表反问语气,句末一般用问号,其反问语气弱于“岂……哉”,相当于现代汉语的“哪里……呢? ” 第①段中所考查句子的句末是叹号,语气强烈,且内容与上文不是递进关系,故选用“岂……哉”恰当。故A。
【23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归纳文章要点鉴赏文章表达技巧能力,这类题目解答时一般要对文言文的大意基本了解,然后根据选项,在文中找到相关内容,分析选项是否概括全面,对手法分析是否正确,然后将原文内容和选项加以对比即能发现问题。D项,“强调‘从事’应该欢喜地承担责任”不正确,第①段中,作者用了“则舍己之是而求与之同,可乎不可也?” “州为不治矣,守不自任其责,己亦莫之任也,可乎不可也?”“则举其政,其孰为立异邪?其孰为侵官邪?”几个连续的问句,谈的是“今之从事”任命制度的弊端,并不是强调“从事”应该欢喜地承担责任。故选D。
【24题详解】
试题分析: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鉴赏文学作品表达技巧的能力。这类题目解答时首先要认真审题,明确考查的具体要求。本题要求分析文章第②段的论述是如何在第①段的基础上推进一层的,解答时就要仔细阅读文章的①②两段,分别概括出这两个段落都论述了什么问题,两个问题之间是怎样呈现递进关系的。本文第①段,作者采用对比手法评论古今从事任命制度的不同与其影响,指出现在“州从事”任命制度的弊端,又连用几个问句,表明自己的观点,指出州从事应担负起自己的职责。第②段紧承第①段,先批评“今之从事”“公卿、士大夫”不能自任其责的现象。指出从事不能自任其责表现有二:一是“惟其守之同者”,即一味附和州守的意见,言外之意是,没有自己的意见;二是,看出州政的不足,也只不过在屋里叹息一番,在路上议论一番罢了,决不说出正确意见,也就是空发牢骚。作者由此举一反三,做从事的是这样,公卿、夫夫在朝廷不这样的又能有多少人呢?把批判的锋芒,指向了整个官场。显然第②段的论述在第①段的基础上推进了一层。
【25题详解】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理解文中的句子,归纳内容要点,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第②段画线句子的意思是在地方上当从事是这样,在朝廷上当公卿士丈夫的人,不这样的又有几个呢!这个句子是作者由上文做从事而不能“自任其责”的现象产生的思考,由从事而想到朝廷中的公卿、夫夫,批判的是朝廷中普遍存在的不能“自任其责”的现象,故选B。

参考译文:
古代的州从事,都是由州太守自己聘请读书人担任,读书人也可以自己选择他要跟随的太守,所以上下级关系是很融洽的。如果从事觉得不顺心,离开他的上司也是可以的。现在的州从事,全部由朝廷任命,不仅太守不能选择读书人,读书人也不能选择他要跟随的太守,上下级之间怎么能相处融洽呢!如果从事觉得不顺心,也不能立即离开。因此太守把地方治理好了,从事就无事可干;如果太守治理得不好,从事只得把政事掌管起来,这也是形势所迫啊,(不得不)这样。好发议论的人不推究这种形势,认为一州的政事应当由太守一人作出决定;如果从事把政事掌管起来,那就是另立政治标准,侵犯长官的权限。唉!从事对本州的政事表示赞成或反对,这是他的职责,不应该只是附和太守所赞同的意见。那么,放弃自己的正确意见,而只求与太守的意见保持一致,这是应该还是不应该呢?一州没有治理好,太守不承担自己的责任,(而这个作从事的),自己也不主动把政事担当起来,这是应该还是不应该呢?那么,从事主动把政事担当起来,这怎么是另立政治标准呢?这又怎么是侵犯长官权限呢?(可见),好发议论的人并没有想过这些问题啊。虽然如此,推究一下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难道是做从事的读书人喜欢多揽事吗!所以说,这也是形势所迫,不得不这样啊。
现在全国各地的从事,只知道对上司的意见随声附和的人实在太多了。幸而有个有才干的从事,看到当地政事上的漏洞,也不过在家里叹气,在路上发牢骚罢了,他那种轻慢超脱的样子,根本就没把政事当自己的事。(如果)与这种态度相反,就会激化与上司的矛盾。而激化矛盾,又有什么用呢?要想找一个主动承担责任的人实在太少了。在地方上当从事是这样,在朝廷上当公卿士丈夫的人,不这样的又有几个呢!
临川蔡元振君,到汀州去作从事,开始尝试着进行政事活动。汀州如果被太守治理得好,蔡君就可以合抱两手闲坐无事了;如果治理得不好,人们就看蔡君你的了。你既不要激化与上司的矛盾,也不要一味随声附和,凡事只要做得适合分寸就好,这是蔡君你的责任啊。如果将来有一天到朝廷上做官,全都照这样办就行了,这也是蔡君你的责任啊。你怎么能不自勤自勉呢?蔡君临行前,来求我写一篇文章,所以写了这篇赠序送给他。





文章标签:



相关阅读

“秦纮,字世缨,单人”阅读答案解析及翻译
滕子京《岳阳楼诗集序》阅读答案
李渔《冬季行乐之法》“冬天行乐,必须设身处地”
《明史·熊概传》阅读答案解析及翻译
“苏琼,字珍之,武强人也”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康福,蔚州人,世为本州军校”阅读答案解析及翻

有帮助
(0)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