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宋词精选 > 苏轼的诗词 >

苏轼《和秦太虚梅花》“江头千树春欲暗,竹外一枝斜更好”全诗翻译赏析

来源:海博学习网 www.exam58.com    发布时间:2016-08-20 21:48
和秦太虚梅花
苏轼
西湖处士骨应槁,只有此诗君压倒。
东坡先生心已灰,为爱君诗被花恼。
多情立马待黄昏,残雪消迟月出早。
江头千树春欲暗,竹外一枝斜更好。
孤山山下醉眠处,点缀裙腰纷不扫。
万里春随逐客来,十年花送佳人老。
去年花开我已病,今年对花还草草。
不如风雨卷春归,收拾余香还畀昊。

注释
⑴秦太虚:秦观(1049—1100年),字少游,号淮海居士。扬州高邮(今江苏高邮县)人,北宋著名诗人,“苏门四学士”之一。
⑵西湖处士:指林逋(967—1028年),北宋诗人。字君复,钱塘(今浙江杭州)人。隐居西湖孤山,赏梅养鹤,终身不仕,也不婚娶,旧时称其“梅妻鹤子”。卒谥和靖先生。其咏梅诗最为人称道。骨应槁(gǎo):言人体该是像枯木。这里是指林逋早已逝世。
⑶“只有”句:只有泰君这首咏梅诗超过了林逋的咏梅诗。
⑷心已灰:丧失信心,意志消沉。苏轼《自题金山画像》云:“心似已灰之木,身如不系之舟,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
⑸恼:引逗,撩拨。
⑹立马:驻马,使马停下不走。
⑺消迟:雪融化得很慢。
⑻暗:晦暗,昏暗。
⑼斜:倾侧放置。
⑽孤山:山名。在浙江杭州西湖中。孤峰独耸,秀丽清幽。林逋曾隐居于此,世称孤山处士。醉眠处:指林逋醉酒赋诗休息的孤山放鹤亭和梅林。
⑾裙腰:比喻狭长的小路。这里指孤山寺前的小路。纷不扫:代指杂多落地的梅花。
⑿逐客:指被贬谪流放远地的人,这里是作者自称。
⒀佳人:美好的人,君子贤人。这里系作者自喻。
⒁草草:忧虑劳神的样子。
⒂余香:残留的浓郁的香气。畀(bì)昊:广漠的天宇,苍天。

参考译文
西湖隐居的林和靖处士去世了,只有你秦太虚此诗将林诗压倒。我贬臣东坡先生,心似木成灰,只因喜爱君梅花诗甘心被花笑。我常常叫马停步多情地迎黄昏,黄昏中残雪消得慢月影出得早。江边的丛林在春色中显得晦暗,竹林外边的一枝梅斜歪得更好。孤山山下林逋赋诗醉眠放鹤亭,那点缀小路的纷纷梅花无人扫。万里春先伴随着我东坡来黄州,十年鲜花送佳人可佳人容颜老。去年梅花盛开的时候我已患病,今年面对盛开的梅花人很疲劳。不晓得风雨何时卷着春意归去,我收集梅花余香返回天堂多好。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元丰七年(1084年)春。秦观《和黄法曹忆建溪梅花同参寥赋》咏梅花颇有新意,当时不少诗人与之唱和,苏轼也作此诗唱和。

赏析
《和秦太虚梅花》是北宋文学家苏轼创作的一首七言古诗,是一首唱和之作。这首诗首四句赞美秦观的诗,次四句写赏看梅花,再四句写与梅花情缘,末四句忆旧游并发出感慨。全诗由梅及人、由人及梅,曲尽意致,感情沉郁。
苏轼一向喜爱梅花,他的诗集中,以梅为题的就有近四十首,这首诗便是其中之一。秦观的原作《和黄法曹忆建溪梅花同参寥赋》也是一首和诗。苏轼的这首次韵和诗,于赏诗、咏梅之中,暗暗流露出自己的深沉感喟。全诗可分四个层次,每四句为一层。
首层赞美秦观的诗。西湖处士林逋在诗坛上以咏梅驰名,其“雪后园林才半树,水边篱落忽横枝”(《梅花》),以及“池水倒窥疏影动,屋檐斜入一枝低”(另首《梅花》)等名句,为人称赏,尤其是《山园小梅》“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一联,被推为咏梅绝唱。苏轼在这里却认为林逋死去已很久了,只有秦观这首梅花诗才压倒了他。其实,秦观诗写得虽也不差,但终究不能与林逋诗相敌,苏轼未尝不知,他自己就一向对林逋咏梅诗,尤其是“疏影”一联十分倾倒,称道其有“写物之功”(《东坡题跋·评诗人写物》卷三),因此,他在这里对秦观此诗的评价,只不过是欣赏之余冲口而出的夸大之辞,并非深思熟虑的确论。接下二句引到苏轼自身,然其意仍是赞美秦观诗。“东坡先生”是他自称,对秦观这位门人,自称“先生”算不得自大,反有一种亲密感。他说自己本来“心已灰”,这里的“灰”,是《庄子·齐物论》中“槁木死灰”的“灰”,诗人遭受打击,贬官黄州到此时已五年,心境极坏,犹似槁木死灰,不大容易起感情的波澜了,此时却因为喜爱秦观这首梅花诗,故而“被花恼”,被梅花撩拨起了看花的兴致。
第二层便写赏看梅花。诗人兴致勃发,等不到翌日,当天黄昏就骑着马兴冲冲地赶到长江边上,勒马伫立江头,观赏梅花。诗人赏梅必要咏梅,下面三句,他便即景取材,用先衬托后对比的手法来写梅。先说“残雪消迟月出早”,节令虽已届春季,但还有一部分残雪迟迟不曾消溶;时正黄昏,月儿却早早地钻出了云缝,诗人将彼时所有的白雪、皓月拈入诗中,展现出一个冰清玉洁的境界来作为梅的背景,映衬得梅花更加高洁了。后说“江头千树春欲暗”。江头梅花盛开,争娇斗艳,使得明媚的春光也相形暗淡了。繁花竞丽固然好,然而,诗人看到竹外有一枝斜开的梅花,相比之下,显得“更好”。“竹外一枝斜更好”,在这里,诗人并没有雕镂其幽艳丰姿之形,而侧重勾画梅花斜倚修竹的幽独闲雅之神,这正暗合诗人自己的落寞情怀。所以他才分外欣赏那枝“无意苦争春”的竹外孤梅。这一句诗是苏轼的得意之笔,评论家们也赞赏备至。
三层回忆旧游。面对苔枝缀玉,色清香幽,看着它,诗人回想起当年在杭州赏梅时的雅兴了:那时,他在通判任上,因为向往林逋“梅妻鹤子”的风采,公务之暇常常在孤山一带赏梅饮酒,在哪里醉了,就在哪里醉眠。往往一觉醒来,睁开眼睛看时,便见梅花纷纷扬扬落满身上和地下。洒在身上的,如同是在装点他的裙腰;掉在地下的,多得不能扫、也不舍得去扫掉。“裙腰”,根据白居易《杭州春望》“谁开湖寺西南路,草绿裙腰一道斜”诗意,一般认为是用来借喻长着碧草的山腰,或是指孤山。此解虽可通,但是,“裙”在古代指衣裳的下半部分,男女同用,联系上句“醉眠处”,这里也有可能是指诗人的裙腰。第三句,诗人继续遐想:以后自己由杭州调任密州(今山东诸城)、徐州、湖州(今属浙江),最后被贬在此地黄州,今日于春光之中重睹梅花芳容,就好像春也不远万里相随而来;离杭至今,又恰好十个年头,年年花开花落,人也逐年老去(已四十九岁),此情此景,就像那梅花年年岁岁在送作者老去。逐客、佳人,都是诗人自喻。逐客指被朝廷贬谪之人,正是诗人当时的身份;“佳人”一词在古代不专指美女,还指美好的人、有才干的人,后两者诗人都可以当之无愧。
末层抒发此时的感慨。上层忆旧游,已有感慨的意思在其中了,此层则由花送人老想到命途多舛,身心都欠佳:前一年花开,在病中捱过;这一年春天赏梅,心情仍不舒畅。诗人思及自己这个穷愁潦倒的逐臣,觉得有负良辰美景,倒不如让风雨送春归去,把那些梅花和其他的花儿都交还给上天算了。诗至此黯然而结,语意沉痛,寄慨遥深。
全诗由梅及人、由人及梅,曲尽意致,感情沉郁。在语言上,出语虽多用典,除“裙腰”、“槁木死灰”外,还有“江上被花恼不彻”(杜甫《绝句》)、“劳人草草”(《诗经·小雅·巷伯》)、“投畀有昊”(同上)等,不过由于牵搭自如,便如同“水中著盐,但存盐味,不见盐质”,所以使人看不出用典的痕迹,而依旧给人一种造语平易、不事雕琢之感,这也只有像苏轼这样的大手笔才能做到。



相关阅读

苏轼《满江红·寄鄂州朱使君寿昌》“还赋谪仙诗,追
苏轼《南歌子•带酒冲山雨》“求田问舍笑豪英”全
苏轼《灵壁张氏园亭记》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苏轼《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古诗意思翻译
苏轼《临江仙·送王缄》“此身如传舍,何处是吾乡”
苏轼《惠崇春江晚景》阅读答案及全诗翻译赏析

有帮助
(1)
------分隔线----------------------------